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纲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1》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Treatment&Disposa1ofSo1idWaste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8学时。
学分:2.5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程简介:主要介绍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压实、破碎,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包括堆肥和沼气发酵,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垃圾填埋方式,废物利用;重点掌握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焚烧处理、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处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固废处理打下基础,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掌握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压实、破碎,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包括堆肥和沼气发酵,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垃圾填埋方式,废物利用;重点掌握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和废物利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出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工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并结合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室内实验和参观实习的方式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重点与难点:垃圾卫生填埋、渗透系数、填埋气、渗滤液,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填埋场选址原则;填埋场的系统结构;防渗结构;渗滤液的特征及处理;填埋气体产生过程及产生量预测;填埋气的净化和利用;填埋场设计相关计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刘均科.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3.杨国清,刘康怀.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张益,赵由才.生活垃圾焚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唐鸿,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6.金丹阳,方涤凡.再生资源产业的实践与探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7.杨玉楠,熊运实,杨军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程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汪群慧,谷庆宝.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赵由才,龙燕,张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张小平,萧锦.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I1何品晶,冯肃伟,邵立明.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沈东升,何若,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3.李建国,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课程代码:3312402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总学分数:2.5总学时数:40 修订年月:2017年4月、2019年6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文):《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工程技术应用性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体系有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技术经济等诸多领域,存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结合。
本课程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固体废物物化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思想、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热解的关键技术、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垃圾填埋处置的基本原理及填埋气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备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等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ourse introduction: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the cor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it is an applied cours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nvolved include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rincipl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y other fields. There are interdisciplinary and technical combination.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solid waste physical-chemical treat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eat treat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pyrolysi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landfill disposal and high value-added landfill gas util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firmly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stud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o as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levant work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能针对特定条件,在固体废物处理工艺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基本工艺参数求解(支持毕业要求1.2);2、针对固体废物处理中复杂环境控制工程问题,在问题分析获得有效结论的基础上,能够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设计固体废物处理工艺,能够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支持毕业要求4.3);3、能够通过固体废物处理工艺系统中有关参数的优化控制,综合标准要求、法律要求等具体条件和信息,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有效的结论(支持毕业要求4.4);4、能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践,锻炼解决实际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工程能力,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培养,能设计固体废物最终处理处置方案(支持毕业要求7.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宇鹏)复习提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宇鹏)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考试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固体废物的产⽣量及组成;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控制;固体废物的管理。
考试要求: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及其⼆重性;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污染特点及其环境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的产⽣和管理现状,熟悉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和体系。
1、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2、固体废物的分类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机固体废物按照污染特性可将固体废物分为:⼀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可将其分为:⼯矿业固体废物、⽣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三类。
按照固体废物的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液态或⽓态《固废法》:⼯业固体废物、⽣活垃圾、危险废物3、固废的特点1)丧失原使⽤价值;2)⽆主性;3)资源与废物的相对性:固体废物的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定的时空、技术经济和政策条件下的固废可能成为其他时空、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的资源。
4)来源⼴泛、数量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散布在各处需收集;5)是各种污染物的源头和终态;6)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7)具有全过程管理的特点4、固废污染和危害1)侵占⼟地、污染⼟壤;每堆积1万吨废渣约需占⽤0.067公顷的⼟地。
固体废物及其产⽣的渗出液改变⼟壤性质与结构,影响微⽣物和植物⽣长;2)污染⼤⽓:扬尘、有害⽓体;3)污染⽔体:倾倒於塞污染地⾯⽔、渗滤液污染地下⽔、海洋污染;4)传染疾病和影响⼈类健康;5)其他危害:特殊的固体废物还可能造成燃烧、爆炸、接触中毒、严重腐蚀等特殊损害;6)影响地表景观。
5、固废控制1)控制特点(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需要从污染源头起始,尽量少排或不排废物;需要强化对危险废物污染的控制;需要提⾼全民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认识,做好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2)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处理(⽆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指通过物理、化学、⽣物等不同技术⽅法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储存或最终处置的另⼀种形体结构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一、固体废物的分类和收集1.固体废物分类的目的与意义2.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和标准3.固体废物分类的技术和设备4.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和组织方式二、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转运1.固体废物运输的目的和要求2.固体废物运输的方式和工具3.固体废物的转运与跨区域转运4.固体废物转运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制度三、固体废物处理技术1.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及其特点2.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及其特点3.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及其特点4.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特点5.固体废物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及其特点四、固体废物处置方式1.固体废物处置方法的选择与评价2.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3.固体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4.固体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五、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化利用1.固体废物减量的措施和技术2.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途径3.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4.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问题与挑战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问题与风险2.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社会问题与矛盾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技术问题与创新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七、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1.各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式的比较与借鉴2.国际合作与共享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最佳实践3.国际标准与技术交流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影响4.未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趋势与展望这个提纲可以帮助你系统地复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论,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
讲授
2
线上学习/阅读
13
3.4
3.4固体废物的脱水
固体废物的水分及分离方法、浓缩脱水及机械脱水。
M1,M2
1
讲授
1
线上学习/阅读
14
3.5
3.5溶剂浸出
动力学过程、浸出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几种典型的浸出反应、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浸出工艺、浸出设备。
M1,M2
1
讨论
0.5
线上学习/阅读
1
讲授
1
线上学习/阅读
11
3.2
3.2固体废物的破碎
破碎的目的、影响破碎效果的因素、破碎方法、破碎产物的特性表示、破碎工艺、破碎设备、其他破碎方法。
M1,M2
1
讲授
1
线上学习/阅读
12
3.3
3.3固体废物的分选
人工分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浮选、其它分选方法、分选效果的评价、分选回收工艺系统。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CHM321411030
开课院部
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团队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教学团队
学分
3.0
课内学时
52
讲授
40
实验
12
/
/
/
/
22
5.1
5.1焚烧处理
焚烧原理、热平衡和烟气分析、焚烧工艺、焚烧炉系统、热值的计算、影响固体废物燃烧的因素、有关停留时间的计算。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1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了解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性,掌握目前国内外处理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处理处置的方法,明确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本课程之后要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治理环境或从事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危害性。
2、通过学习了解固体废弃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知道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三、课程基本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概论(2学时)固体废物的产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
第一章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性质(4学时)固体废物的涵义、特征、性质与分类;产生量分析。
第二章固体废物管理基础(2学时)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管理的其它概念;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趋向;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框架体系;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概况。
第三章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2学时)固体废物收运原则;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工艺;生活垃圾的收运规划。
第四章固体废物预处理(2学时)概述;破碎;分选。
第五章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5学时)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概览;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化;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其它先进生物处理技术。
第六章固体废物热化学处理(5学时)概述;固体废物焚烧技术焚烧原理、污染控制、设备、工艺计算;其他热化学处理方法。
第七章固体废物土地处理与处置(6学时)卫生填埋技术框架、规范与方法;生物反应器填埋;危险废物安全填埋。
第八章危险废物处置与利用(4学时)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法规概述;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第九章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2学时)工业废渣类废物综合利用工艺;设备类废物综合利用工艺。
四、前修课程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需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及一些有关水处理知识、微生物学的知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修订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修订版一、引言
-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重要性
-引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定义和范围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
-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系统及其主要特性
-分类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
-特性包括有害性、可降解性、资源性等
三、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管理
-介绍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和分类管理的重要性
-收集方式包括集中收集、分散收集等
-分类管理包括干、湿两类,以及特定分类垃圾的管理四、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
-探讨每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五、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讨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介绍固体废物的可回收利用和能源化利用
-强调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六、固体废物的处置问题与挑战
-分析固体废物的处置问题和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数量增加、危险废物处理、土地资源压力等
-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七、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案例
-分析案例的背景、方案和效果
-总结案例经验和启示
八、结论
-总结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重要性
-强调有效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必要性
-提出未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发展方向
以上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修订版的大致内容,根据需要可以适度增删。
为了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建议文章不少于1200字。
同时,建议在整理提纲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使得提纲更加贴合实际需要。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课程编码:21A63004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推荐教材:宁平主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崔宗均主编,《生物质能源与废弃物资源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2.陈世和等著,《城市垃圾堆肥原理与工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芈振明主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性质为必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原理、资源化技术以及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资源再利用及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及其危害、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及途径、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2.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3.掌握主要工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处置技术以及有关的计算;4.掌握主要的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固体废物污染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对固体废物污染采取的控制方法、管理措施,正确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固体废物的基本含义、来源及分类;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国内外对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授课方法]多媒体,辅以举例和图文进行深入讲解。
[授课内容]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一、固体废物的来源二、固体废物的分类三、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危害及污染控制一、固体废物污染二、固体废物污染危害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第三节固体废物管理一、相关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二、“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三、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四、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标准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及收集容器,理解固体废物的压实目的及操作原理,掌握拖拽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及收集线路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类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固废处理与处置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开课学期: 6学时:51 核心课程:是拟使用教材:宁平.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国内(外)现有教材:宁平.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蒋建国编著.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庄伟强,刘爱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沈伯雄.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李登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年徐建平,盛广宏.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赵由才,牛冬杰,柴晓利.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李秀金.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科学出版社,2016年学习参考资料:1. 相关书籍国家环保局. 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治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年聂永丰.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方天翰. 化工环境保护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年卞有生. 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廖宗文. 工业废物的农用资源化:理论、技术和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年蒋展鹏. 环境工程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2.相关学术期刊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工程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中国给排水给水排水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环境污染与防治二、课程描述本门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资源化技术,初步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技术研发、设计运营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及其危害,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浮选、溶剂浸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微生物浸出),固体废物的热处理(焚烧处理、热解处理、焙烧),固体废物的填埋及资源化利用等。
三、课程目标掌握固体废物收集、清运路线的确定方法及一般步骤,并能进行收集路线的设计。
掌握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分选、浮选、脱水的原理、方法及主要设备工作原理。
掌握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焚烧、热解的原理及技术。
掌握固体废物土地填埋的原理和方法、填埋场的选址及防渗处理。
熟悉主要工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技术。
了解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危害及其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
具有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初步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和设计运营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固体废物的收运、处理和最终处置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固体废物预处理、物化处理、热处理、生物处理和最终处置的方法、原理及相关技术、设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并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同时注意将重点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和设计运营的能力;另外教师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为了有效地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要求学生先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
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占40%)与期终“闭卷考试”(占6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出勤率、课堂提问、随堂测试和作业等成绩为主要依据,期终“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所列全部内容,以大纲所列重点为主。
六、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一周)教学目标:熟悉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污染特点、危害及控制途径,掌握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的概念,固体废物的特征和分类,固体废物的控制策略,“3R”原则、“3C”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
教学难点:固体废物的控制策略,全过程管理原则。
学时:课堂教学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固体废物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的概念;(2)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的定义、特征、来源、分类;(3)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危害、控制策略;(4)固体废物管理原则、“3R”原则、“3C”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5)固体废物管理法规的发展;(6)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标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题3、7,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一周至第二周)教学目标:掌握垃圾收集原则、收集方法、收集方式和收集系统,并会设计高效的收集路线;了解包装容器的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管理;了解城市垃圾中转站类型与设置要求;简单了解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与贮存。
教学重点:移动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概念、区别、计算;收运路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移动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计算。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垃圾收集原则,收集方法,收运系统的组成;(2)贮存容器的要求,贮存容器数量的计算;(3)清运操作方式:移动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概念、区别、计算;(4)收集车辆的种类;(5)收运路线设计的目的、原则、步骤;(6)垃圾中转站设置的要求,危险废物贮存的原则,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的要求。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44-45页练习题3、4、7、9、10,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二周至第四周)教学目标:掌握压实的原理、目的和主要设备,掌握破碎的原理、目的、主要方法和设备,掌握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的原理与设备,掌握脱水的主要方法、原理与设备。
教学重点:破碎设备的工作原理,分选原理和设备,脱水的方法与原理。
教学难点:破碎和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压实的原理、目的和主要设备;(2)破碎的原理、目的,影响破碎效果的因素,破碎的方法,破碎产物的特性参数,常见破碎设备的工作原理,低温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的概念;(3)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的原理、方法设备;(4)脱水的主要方法原理与设备。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题1-4、10,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五周)教学目标:掌握浮选原理、浮选药剂的作用和浮选设备;掌握化学浸出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固化处理的方法原理、优缺点、适用对象、评价指标。
教学重点:浮选原理、工艺,浸出工艺及设备,主要的固化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浮选原理、工艺。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浮选原理,浮选药剂的种类及作用,浮选工艺过程及浮选设备;(2)溶剂浸出的方法,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浸出工艺与设备;(3)重金属离子的化学稳定化技术以及有机污染物的解毒技术;(4)固化处理的概念、固化效果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的固化处理技术。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26页练习题1-5,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六周至第八周)教学目标:掌握好氧堆肥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工艺过程;掌握厌氧消化处理的原理、影响因素、工艺及发酵设备。
教学重点:好氧堆肥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厌氧发酵的原理、发酵工艺及装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教学难点: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生物处理的概念、堆肥化概念;(2)好氧堆肥的概念与原理、好氧堆肥化过程(四个阶段)、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理论需氧量的计算和C/N比的计算)、好氧堆肥工艺、装置;(3)厌氧消化的概念、厌氧消化的原理(两段理论和三段理论)、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厌氧发酵的工艺及设备;(4)微生物浸出的概念、原理、浸出工序;(5)蚯蚓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及优缺点。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54页练习题1-6、10-12,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六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八周至第十周)教学目标:掌握焚烧和热解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设备及工艺过程,了解焙烧的概念及常用的焙烧方法。
教学重点:焚烧的概念、原理、过程、影响因素,实际可利用热值、空气量和烟气量的计算,焚烧效果的评价,焚烧工艺系统组成,焚烧炉系统选择,热解的概念、原理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实际可利用热值、空气量和烟气量的计算。
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焚烧概念、目的和优缺点;(2)焚烧原理、过程、技术及焚烧的影响因素;(3)固体废物的热值、实际可利用的热值、焚烧温度、空气量和烟气量的计算;(4)焚烧工艺系统的组成,二恶英产生的原因、控制方法,常用焚烧炉系统的优缺点;(5)焚烧效果(热灼减量率、焚烧效率、有害有机物破坏去除率),停留时间的计算;(6)热解的原理,热解与焚烧的区别、热解的特点;(7)热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典型固体废物的热解;(8)焙烧的概念、常用的焙烧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02-203页练习题1-3、5-8、10-13,并在下周课前提交第七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十一周)教学目标:掌握几种主要工农业固体废物的性质、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教学重点:各种废物的综合利用途径。
教学难点:粉煤灰、煤矸石的主要利用途径。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铬渣、磷石膏的性质、成分及利用;(2)煤矸石的来源、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3)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纤维织物、建筑垃圾、废电池的处理与利用;(4)农林固体废物的成分、性质与利用途径;(5)污泥的分类、性质及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