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一级实验报告7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微型计算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调试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计算机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

2、螺丝刀、镊子、防静电手环等工具。

三、实验内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观察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的外观和安装位置。

学习各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 CPU 负责运算和控制,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等。

2、计算机硬件组装戴上防静电手环,防止静电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

首先安装 CPU,将 CPU 对准主板上的插座,轻轻放下,然后扣紧CPU 插座的扳手。

安装内存,将内存插槽两端的卡扣掰开,将内存条对准插槽,用力按下,直到两端的卡扣自动扣紧。

安装硬盘,将硬盘固定在机箱的硬盘架上,然后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安装显卡,将显卡插入主板上的 PCIE 插槽,并用螺丝固定。

安装声卡和网卡,根据主板的接口类型,将声卡和网卡插入相应的插槽。

连接机箱前面板的线缆,包括电源按钮、重启按钮、指示灯、USB 接口等。

3、计算机硬件调试检查各硬件设备的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正确。

接通电源,按下电源按钮,观察计算机能否正常启动。

如果计算机无法启动,根据报警声和指示灯的提示,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实验台,将所需的硬件设备和工具摆放整齐。

阅读计算机硬件组装的相关资料,了解组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硬件组装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安装 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并连接好线缆。

3、硬件调试检查组装完成的计算机,确保没有遗漏的部件和连接错误。

接通电源,按下电源按钮,观察计算机的启动情况。

如果计算机无法启动,首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检查各硬件设备的连接是否松动。

计算机操作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启动、关闭、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3. 培养计算机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基本操作(1)启动计算机① 开启电源,等待计算机自检。

② 进入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关闭计算机① 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

② 点击“开始”按钮,选择“关机”。

③ 等待计算机完全关闭。

(3)使用鼠标① 按下鼠标左键,进行选中、拖动等操作。

② 按下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③ 滚动鼠标滚轮,实现页面滚动。

(4)使用键盘① 按下字母键,输入文字。

② 使用功能键,如Ctrl、Alt、Shift等,实现特殊功能。

2. 计算机基本应用(1)文字处理① 打开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

② 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等。

③ 保存、打开、关闭文档。

(2)电子表格① 打开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WPS表格等。

② 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公式等。

③ 绘制图表,分析数据。

(3)演示文稿① 打开演示文稿软件,如PowerPoint、WPS演示等。

② 制作幻灯片,设置动画、切换效果等。

③ 播放演示文稿,进行演示。

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基本操作(1)启动计算机:打开电源,进入操作系统。

(2)使用鼠标:选中文件,拖动到指定位置。

(3)使用键盘:输入文字,设置字体格式。

(4)关闭计算机:关闭所有程序,点击“关机”。

2. 计算机基本应用(1)文字处理:打开Word,输入文字,设置格式。

(2)电子表格:打开Excel,输入数据,设置公式。

(3)演示文稿:打开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设置动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启动、关闭、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同时,我们还熟悉了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2. 实验分析(1)计算机基本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以及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计算机实验报告及结果

计算机实验报告及结果

计算机实验报告及结果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计算机的潜在功能和性能,同时对所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过程:本实验主要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不同的程序来测试其性能。

首先,我们使用了一款压缩文件的工具对一个100MB大小的文件进行压缩,并测量了压缩所需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一个矩阵乘法的程序,分别对一个10x10的矩阵和一个100x100的矩阵进行乘法计算,并测量了计算所需的时间。

最后,我们使用了一个图像处理的程序来处理一张1000x1000像素的图片,并测量了处理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果:在压缩文件的实验中,我们测得计算机在压缩100MB文件所需的时间为30秒。

在矩阵乘法的实验中,我们测得计算机在计算一个10x10的矩阵乘法所需的时间为0.1秒,而计算一个100x100的矩阵乘法所需的时间为10秒。

最后,在图像处理的实验中,我们测得计算机在处理一张1000x1000像素的图片所需的时间为5秒。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计算机的压缩功能较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型文件进行压缩。

2. 计算机在小规模矩阵的乘法计算中性能较好,计算速度很快。

但在大规模矩阵的乘法计算中,计算速度明显下降。

3. 计算机对于图像处理的速度也是较快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大型图片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性能在不同的任务中有所差异,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任务,计算机的性能较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计算机的性能会较差,计算时间较长。

因此,在选择适合的计算机和运行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计算需求进行选择。

win7实验报告

win7实验报告

win7实验报告篇一:WIN7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Windows 7上机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Windows 7的基本操作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桌面的组成,掌握桌面属性的设置方法;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方法;掌握 Windows 7的窗口、菜单和对话框的基本操作;3、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启动)方法;4、了解剪贴板的使用;5、掌握“我的电脑”窗口、“资源管理器”窗口打开的多种方法,了解Windows文件的组织结构。

二、实验内容1、鼠标的常用操作有:其主要作用分别为:2、写出键盘操作常用的快捷键:(二)桌面组成和桌面属性设置1、WIN7系统桌面由:2、找到计算器程序(C:\windows\system32\ calc.exe),至少用三种方法为其创建桌面快捷方式。

方法1:方法2:方法3:3、打开“开始”菜单的方法:4、在任务栏上设置快速启动栏步骤描述:5、在桌面“屏幕分辨率”“个性化”对话框中设置:“主题”为Windows 7;“桌面”背景为自定义的图片;“屏幕保护程序”设为三维文字、等待1分钟;“屏幕分辨率”设为1024×768,“屏幕刷新频率”设为75赫兹。

步骤描述:(三)窗口的组成与基本操作Windows中的窗口主要由:1、窗口间的切换分别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图标“我的文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Internet Explorer”,打开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用三种方法作窗口之间的切换操作。

方法1:方法2:方法3:2、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和关闭窗口: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完成上述操作。

① 鼠标操作;② 键盘操作:3、移动窗口: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使之处于非最大化状态,移动该窗口。

① 鼠标操作:② 鼠标加键盘操作:4、调整窗口大小(非最大化状态下)步骤描述:5、关闭窗口:至少用四种方法关闭窗口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四)对话框的组成与基本操作1、对话框的组成及特点对话框主要由:2、在不同的选项卡之间的切换方法1:方法2: 3、在选项卡内的切换方法1:方法2:(五)菜单及其基本操作1、菜单名后有“?”的菜单表示:2、名字后带字母的菜单项表示:3、执行菜单命令,至少可采用两种方式:(六)应用程序的运行(启动)方法请至少用三种方法启动计算器程序(calc.exe)方法1:方法2:方法3:(七)剪贴板的使用1、什么是剪贴板:2、复制整个屏幕或窗口将当前整个屏幕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中,其复制操作为:在“我的电脑”窗口,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打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将其复制到剪贴板中,其操复制作为:(八)“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窗口打开的方法1、“计算机”窗口打开的方法方法1:方法2:2、“资源管理器”窗口打开的方法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Windows文件的组织结构为:实验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二一、实验目的:1、了解文件、文件夹的查看和排列方式,掌握改变查看和排列方式的操作;2、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创建方法;3、掌握选定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和重命名的多种方法;4、掌握搜索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5、掌握WinRAR压缩文件、文件夹和解压文件的方法,了解加密压缩、解密的方法。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3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3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3篇)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精选3篇)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篇1一、实验题目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二、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_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_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

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一”折叠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

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3.建立树状目录。

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1.1.建WOrd并保存。

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

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5.复制、移动文件夹6.重命名、删除、恢复。

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

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8.设置共享文件。

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9.显示扩展名。

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

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10设置鼠标。

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11设置键盘。

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12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13设置输入法。

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1.计算器。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及学习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及学习要求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间:
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业:
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当会?
试验一:PC的网络衔接及测试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2.网线制作过程。

试验二:交流机VLAN的根本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哪些指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区分到VLAN2?2. 4台PC机之间可以ping通吗?请写出成果及其缘由。

试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试验,为何需求两条装备口电缆,其效果是啥?
2.经过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的试验,写出静态路由完成的功用以及静态路由装备的效果。

试验四:生成树协议STP的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生成树协议界说?
2.写出将4台交流机顺次命名为 SwitchA, SwitchB, SwitchC, 和SwitchD的代码。

试验五:路由器RIP的根本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怎么发动RIP协议?
2.发动RIP协议之后,路由表详细改变是啥?。

计算机实验报告15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15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报告1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网络应用综合实验所用仪器材料:能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一台套一、实验目的1、熟悉上网浏览、检索、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2、掌握E-mail的申请及应用;3、了解网络配置与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4、掌握WINDOWS共享目录的使用与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5、了解简单的网络命令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INTERNET的基本操作及WWW的基本应用;2、网络资源的获取;3、E-mail的申请及应用;4、WINDOWS共享目录的使用与局域网的组建。

5、简单的网络基本命令使用。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实验报告2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18日到X月10日二、实习地点中****-*三、实习目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四、实习内容能对电脑交易和具体的电脑安装步骤进行了解,并查阅资料巩固自我缺漏的电脑经验。

能将具体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电脑交易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付诸实践。

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巧,比如安装系统,安装插线,识别型号,处理图形和flash等。

能够与别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交流,并且提供各种买卖信息以及电脑性能好坏的识别。

能够推销贩卖计算机,并且积累丰厚的社会交流经验和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实习体会职高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经过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_实验七实验报告表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_实验七实验报告表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_实验七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些关键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我们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处理器_____,内存_____,操作系统_____,实验所用到的软件包括_____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1、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内存和外存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虚拟内存的概念和配置方法。

3、研究磁盘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和扫描算法(SCAN)等。

(二)实验步骤1、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探究打开计算机系统,观察内存和高速缓存的参数设置。

运行一些特定的程序,观察数据在不同存储层次之间的传输和处理过程。

记录不同存储层次的访问速度和容量等参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虚拟内存的配置与观察进入操作系统的设置界面,查找虚拟内存的相关选项。

更改虚拟内存的大小和位置设置,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使用性能监测工具,收集虚拟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如页面交换频率、内存占用率等。

3、磁盘调度算法的模拟与比较编写磁盘调度算法的模拟程序,实现FCFS、SSTF 和SCAN 算法。

输入一系列磁盘访问请求,运行不同的算法,记录磁盘臂的移动距离和平均寻道时间。

对不同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它们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高速缓存的访问速度极快,但容量较小;内存的访问速度次之,容量较大;外存的访问速度最慢,但容量最大。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会根据其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在不同存储层次之间自动迁移,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虚拟内存的配置当虚拟内存设置较小时,系统容易出现内存不足的错误,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或崩溃;当虚拟内存设置过大时,会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并且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启动和运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设置表格格式
步骤1:选定全表,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分组上分别设置“字体”、“字号”为“宋体”、“小五号”。
步骤2:选定全表,选择【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表】分组中,单击“属性”,启动【表格属性】对话框。
步骤3:在“表格”选项卡中,在“对齐方式”中点击“居中”按钮。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计算机应用教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七
Word2010表格处理
指导教师
陈来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号
组号
同组者姓名
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表格建立、编辑与格式化操作
2、学会用公式对表格中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实验软硬件要求
1、安装了word 2010的PC机
2、必备的word操作文档
5步骤1: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的最后一行,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行和列】分组中单击“在下方插入”命令,在表格的下方添加一行。
步骤2:将鼠标光标定位在插入行的第一列中输入文本“合计”,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该行的第2列中,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数据】分组中单击“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公式”中直接输入“=SUM(Above)”,在“编号格式”中选择“0.00”,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计算出“六月销量”列的合计值。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第三列的合计值。
3
步骤1:选定全表,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3厘米”,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选项卡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7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并修改文本框的值法)
按实验步骤做的,任务完成的比较顺利。
教师签名:
实验步骤
2(1)设置标题格式
步骤1:选择标题段,打开【开始】选项卡,在【字体】分组上分别设置“字体”、“字号”、“字体颜色”为“仿宋”、“小四号”、“红色”。
步骤2:选定标题段,单击【开始】选项卡的【字体】分组上的“居中”按钮,设置标题段居中对齐。
(2)将文本转换成表格
步骤1:首先要对转换的文本添加段落标记和分隔符。其中,分隔符是划分列的标记,段落标记是划分行的标记(有几个段落标记就有几行)。
3、表格第一列列宽为4厘米、其余各列列宽为3厘米,行高为0.7厘米,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垂直、水平均居中)。
4、按“六月销量”列(依据“数字”类型)升序排列表格内容。
5、在表格末尾添加一行,并在其第一列(“名称”列)单元格内输入“合计”二字,在第二(“六月销量”列)、第三列(“上半年总销量)列内填入相应的合计值(保留2位小数)。
步骤2:选定要转换的文本,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在打开的面板中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步骤3:在“列数”和“行数”框中将出现转换生成表格为3列11行(如果列数与试题要求的不符,则说明分隔符使用不正确,需要返回上面的步骤修改分隔符。)在“文字分隔位置”区域会自动选中文本中使用的分隔符,如果不正确可以重新选择。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7步骤1:在“设置”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择表格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样式”中选择“双实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需要的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6步骤1: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的最后一行,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行和列】分组中单击“在下方插入”命令,在表格的下方添加一行。在表格最后一行的“名称”列中输入“平均分”,将鼠标光标定位在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
步骤2: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数据】分组中单击“公式”命令,在【公式】对话框的“公式”中将除“=”以外的所有文本删除,在“粘贴函数”中选择“AVERAGE”,这时“公式”中将自动添加选择的公式,在“()”中输入“b2:b11,在“编号格式”中选择“0.00”,单击“确定”按钮。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第三列的平均值。
6、在表格末尾添加一行,并在其第一列(“名称”列)单元格内输入“平均值”二字,在第二(“六月销量”列)、第三列(“上半年总销量)列内填入相应的平均值(保留2位小数)。
7、设置表格外框线和第一行与第二行间的内框线为1. 5磅红色双实线,其余内框线为0. 5磅蓝色单实线。
8、在D盘创建一个以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将文档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
三、实验预习
教材中关于Word 2010表格设置内容p135-158
四、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测试数据等)
1、打开D盘“WORD实验”文件夹里的WORD3.DOCX文档,完成以下操作:
2、将表格标题设置为小四号红色仿宋、居中;将文中后11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1行3列的表格、表格居中;表中的内容设置为小五号宋体。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页面中,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子菜单中选择“水平居中”命令。
4步骤:将光标置入表格中,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数据】分组中单击“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主要关键字”中选择“六月销量”列,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择“升序”,并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