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 记念刘和珍君 课件(52张)

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 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 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在这 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 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 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 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 鲁迅先生悲愤至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哭 长歌当 . 十 以一当 . 杀 抹 . 布 抹 .
答案
2.选字形
共克时 艰、坚 协力攻 螳臂 当、挡 兵来将 暮 蔼、霭 和
车
掌而谈 抵、扺 挡 难以 噩、厄
2.日本当局不顾中国、俄罗斯以及韩国政府的(
),
坚持为包括我钓鱼岛群岛在内的众多无名离岛命名,这严重伤 害了相关国家的感情。(正告 告诉)
辨析 正告:严正告诉,适用于郑重场合。告诉:向别人 陈述。
3.春运期间,由于采取了网上实名(
)车票的措施,
使得大部分春节回家的人,减少了排队买票的诸多麻烦。 (预 订 预定) 辨析 预订:①预先订购;②预先订租。预定:预先确定 或约定。
薄 菲 . 红 绯 . 异 诧 . 叱咤 .
肆无忌惮 . 精竭虑 殚 . 呻吟 . 起 拎 .
浸渍 . 沙碛 . 射 攒 . 钱 攒 . 污 血 . 鸡血 .
陨|殒
暗|黯
词语辨用 1.2014年4月3日,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通报,3月份全省 共报告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发病11人,无死亡。 报告事件为水痘( )疫情。(爆发 暴发)
记念刘和珍君PPT(优秀课件)22 人教版

答案:1、D 2、C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 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 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 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 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 去和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 够了。
答案:3、C
4、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各题。 a.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 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 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 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检查预习情况
正音
寥落 菲薄 洗涤 赁屋
桀骜
(liáo)
(fěi) (dí) (lìn) (jié ào)
黯然 不惮
(àn) (dàn)
喋血
(dié)
立仆 辗转 屠戮
(Pū) (zhǎn) (lù)
噩耗 浸渍 攒射
(è) (zì) (cuán)
尸骸
(hái)
徘徊 踌躇 惩创 长歌当哭
(huái) (chóu chú) (chuāng) (dàng)
浸渍:
浸润,渗透。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殒,死亡。恤,顾虑。 广有羽翼: 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
这里指帮凶。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
文中指写文章。当,当作。
1、刘和珍生平事迹研究。 ①刘和珍做过哪些事? ②刘和珍做这些事情抱着怎样的态度? ③刘和珍有怎样的性格? 2、综上所述,刘和珍是个怎样的青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 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 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 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 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 去和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 够了。
答案:3、C
4、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各题。 a.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 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 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 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检查预习情况
正音
寥落 菲薄 洗涤 赁屋
桀骜
(liáo)
(fěi) (dí) (lìn) (jié ào)
黯然 不惮
(àn) (dàn)
喋血
(dié)
立仆 辗转 屠戮
(Pū) (zhǎn) (lù)
噩耗 浸渍 攒射
(è) (zì) (cuán)
尸骸
(hái)
徘徊 踌躇 惩创 长歌当哭
(huái) (chóu chú) (chuāng) (dàng)
浸渍:
浸润,渗透。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殒,死亡。恤,顾虑。 广有羽翼: 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
这里指帮凶。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
文中指写文章。当,当作。
1、刘和珍生平事迹研究。 ①刘和珍做过哪些事? ②刘和珍做这些事情抱着怎样的态度? ③刘和珍有怎样的性格? 2、综上所述,刘和珍是个怎样的青年?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 何况是徒手。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徒手请愿 者虽也流了大量的血, 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仍 旧太平”,而于历史的 进步毫无补益。它虽然 是革命斗争,但不是有 意义的斗争。
思考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 度:不赞成徒手请愿,不 赞成用青年的生命,去换 取寥寥的意义。那么鲁迅 先生赞成什么呢?
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 暗的根本原因。那么庸人呢?
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消灭, 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伤,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 痹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 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非人间 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挽救中国第一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痹的灵魂,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 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 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 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 从此停止就好”。
鲁迅的看法:
•应积聚革命的力量, 以有限的代价去换 取更大的胜利。
问题: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 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 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 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大,烈士的鲜 血不会白流,死者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 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 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吊
唁
愤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与
愤
悲愤至极
慨
不说
的
激励
言不尽意
批 评
相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
结
合
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挽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 唤起民众。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3张ppt)

事迹
性格品质
(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追求进步
(2)生活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追求进步
(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主席)
有威信、有组织能力
(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温和善良、乐观
(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关心母校
(6)“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爱国
(7)中弹牺牲
顽强、爱国
几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话,分别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 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 教训意义。
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
①悲痛的悼念 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警醒庸人, 勿忘血债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和珍形象分析
刘和珍形象总结: 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
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从以上 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渴 求真理与进步,有斗争精神,不 畏强权,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 热忱的青年学生。
探究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 和”,有什么作用?
共四处: 第(三)节:“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 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第(四)节:“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 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第(五)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 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作证。”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1.“记”: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 界定字词, “记念”相当于现在的“纪念” 。 2.“记念”的对象:刘和珍。 3.“君”:①古代:对统治者的称呼、品行好的人、 夫君;②现在引申为对人的敬称。
记念刘和珍君PPT(优秀课件)30 人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
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 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 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 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学习散文单元,
不仅要学习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 注意一些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
你所掌握的有关鲁迅先生的知识有哪些? 你眼中的鲁迅形象?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 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 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 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英雄的悖论在于:活着要经历 现实的折磨和不被理解的痛苦,只 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换取我们所说 的幸福!
3.18惨案死伤200多人,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刘 和珍作为自己纪念的对象,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 青年?
明确: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 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 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 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 抱希望的。
“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 “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 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府卫 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 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 自的“正当防御”。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 穿了段政府“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 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 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 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中对死难者所横加 的种种罪名。
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 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 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 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学习散文单元,
不仅要学习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 注意一些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
你所掌握的有关鲁迅先生的知识有哪些? 你眼中的鲁迅形象?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 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 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 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英雄的悖论在于:活着要经历 现实的折磨和不被理解的痛苦,只 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换取我们所说 的幸福!
3.18惨案死伤200多人,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刘 和珍作为自己纪念的对象,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 青年?
明确: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 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 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 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 抱希望的。
“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 “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 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府卫 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 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 自的“正当防御”。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 穿了段政府“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 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 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 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中对死难者所横加 的种种罪名。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 是
凤毛麟角了!”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练习反馈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生杀予夺 B自惭形秽 C深沟陷壑 D花团锦簇 直接了当 莫可名状 影影绰绰 好高鹜远 贻笑大方 名列前矛 满目疮痍 谬种流传 隐约其辞 轻手蹑脚 暴戾恣睢 贫瘠不堪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练习反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 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 陌 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
纪念刘和珍君
教材分析
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6篇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秋绿记》)。《纪念刘和 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教 师要让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 规律之门。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 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 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 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 以现代的教育模式来学习本文,将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 好的导向作用。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整体感知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作者情感 对刘和珍:纪念——赞颂 对反动派:揭露——抨击
凤毛麟角了!”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练习反馈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生杀予夺 B自惭形秽 C深沟陷壑 D花团锦簇 直接了当 莫可名状 影影绰绰 好高鹜远 贻笑大方 名列前矛 满目疮痍 谬种流传 隐约其辞 轻手蹑脚 暴戾恣睢 贫瘠不堪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练习反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 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 陌 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
纪念刘和珍君
教材分析
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6篇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秋绿记》)。《纪念刘和 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教 师要让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 规律之门。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 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 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 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 以现代的教育模式来学习本文,将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 好的导向作用。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整体感知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作者情感 对刘和珍:纪念——赞颂 对反动派:揭露——抨击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7.记念刘和珍君 课件 (共62张PPT)

读文章,讨论
阅读文章,找出写刘和珍 的文字,思考: 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 人们对她的牺牲各自怀着 怎样的态度?
刘和珍
1.p27 预定《莽原》
追求进步 2.p28女师大事件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有正义感,敢于反抗 有责任心,虑及母校 3.p29就义的过程
欣然前往,蹈死不顾,殒身不恤
刘和珍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 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
背景介绍
1926年3月,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 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 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 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 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 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 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 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 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 爱国人民的“三· 一八”惨案。
对刘和珍的态度
4.鲁迅。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p30) 佩服中国女子的气概,赞叹!
课文分析
1.课文一、二节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 的必要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 提示强调?
记念的缘由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死者,揭露罪行
B.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
1.比喻。 2.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 形成过程。 3.付出的代价大,收效很小。 4.历史的每一小步前进,都是建立在人类 大量的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记念刘和珍君(共32张PPT)

•找找全文作者着重通过哪些事情来写刘和珍的?并归 纳她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反抗校长”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微笑”“温和” 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和蔼善良、坚毅乐观 有思想,有 虑及母校前途 黯然泣下 远见,有责 任感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前往 爱国热忱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
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 兴人。 字豫才,浙江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指社会的黑暗
将抽象的东 西形象化
无法压抑 指反动派和那 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
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的悲愤
些“揭露这 黑暗的社会;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 深感歉疚;三是警告反动派,不要高兴得太早,血债 一定要以血来偿还。
再读文本,局部研读
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 合主旨)
如果有手法,一定 要写出来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程度副词,把悲 愤感情推向高峰
深深地体味
超出了愤怒 的极限程度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 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有责任感、有爱 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特点—性格、精神、品质+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多次写刘和珍的“微 笑”,请找出来,说说它的作 用
1、展示刘和珍对师长的尊敬。 2、突出刘和珍纯洁、善良、温和的可贵
品格。 3、戳穿反动派的谎言,反衬反动文人的卑劣。 4、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被害的痛惜之情,揭 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
1、“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
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你懂
语 得其中的缘由了吗? (1)反动政府的武力镇压、震慑人
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告密, 铁军与文雍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 酷刑,但她始终没有吐露组织的任 何机密。刑前,铁军与文雍在铁窗 下合影并宣布结婚,被押赴刑场时, 他们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终年23岁。由他们事迹改编的电影 《刑场上的婚礼》。
杨开慧,字云锦,又名霞,湖南长沙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 会负责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1927年随 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开展工人、 农民和妇女运动。
奸人胡道南密报清廷,秋瑾被捕,被 捕后坚贞不屈,次晨于绍兴轩亭口慷慨 就义。时年32岁
陈铁军(原名燮君)出生在南海 县佛山镇一个归侨富商的家庭,冲 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入学读书, 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 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道理。探索 救国救民和妇女解放的道路,并积 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参加了广州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 游行,亲历沙基惨案。后与中共广 州市委组织部长周文雍以夫妻名义 作掩护进行秘密工作,协助周建立 地下市委机关,筹备广州起义。
第三部分(6-7):总结“三·一八”惨案的
经验教训。
一、诵读:注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三节:记叙,语气平和-哀伤 第四节:记叙、议论、抒情,讽刺-愤怒 第五节:描写、排比,沉痛-讽刺-愤怒
二、人物形象鉴赏
1、作者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刘和珍是一个
怎样的人?
⑴生前爱看鲁迅文 章;
(4)常常微笑,态 度温和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鲁迅 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 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温故知新
1、字词读音
倘使
追悼会
尸骸
桀骜
攒射
惩创
菲薄
长歌当哭
殒身不恤
洗涤 屠戮 荫庇
喋血
不惮 浸渍 绯红 立仆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说明写作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3-5):回忆刘和珍生前的几件事
以及遇害。
你还知道哪些伟大的革命英雄或革命烈士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 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 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 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目睹清廷腐败和民族危艰,遂立“置生 死于不顾”以献身救国之志。积极宣传 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联络浙省革 命志士和会党成员,组织光复军,与徐 锡麟策划皖浙同时起义。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被 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赵一曼(1905~1936年),原名李坤泰,又 名李树宁、李一超。赵一曼是她来东北参 加抗日斗争时期的化名。 1936年8月3日,赵一曼在珠河小门外刑场 英勇就义,时年31岁。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被捕后 化名为江竹筠,四川自贡人。1948年6月,因 中共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 变告密,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 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 渣滓洞集中营”。Βιβλιοθήκη ⑵生活艰难,毅然 预定《莽原》全年
(5)虑及母校前 途,黯然至于泣下
⑶不屈势力,反抗 反动校长
(6)欣然前往执 政府请愿并被戕害
★刘和珍:是一个(1)渴求真理与进步,(2)
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3)温和善良(4)
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高考链接: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品质
解题方法:锁定原文区间:全文或区域 提取重要信息:身份标签 (XX家或某种
1930年秋,国民党公开悬赏捉拿“毛泽东 的妻子杨氏”,10月,杨开慧被捕,杨开慧 和八岁的儿子毛岸英被押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受讯,对杨开慧施以抽皮鞭、扎竹签、踩杠 子等毒刑,但无法得到毛泽东的实情,最后 逼杨开慧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答: “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我与毛泽东脱离 关系,除非海枯石烂!”何键于是下令将杨 开慧处以极刑。毛泽东得知噩耗,悲言: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群体) 搜索共性品质:分类整理,文本印证 添加个性品质:结合文本分析 筛选整合答题:
高考链接:原文品质归纳 关键词
直接
间接
主观评价、引言、链接·····
外貌 语言
行为
神态 对比
2、作者多次写刘和珍的 “微笑”,请找出来,说 说它的作用
高考链接: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 (1)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遭遇, (2)性格、品质、思想、精神, (3)和XX形成对比,反衬XX的XX。 (4)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突出了XX主题。
句 民; 品 (2)反动文人的无耻言论、颠倒黑白; 析 (3)愚昧、麻木、冷漠的人们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
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
的含义一样吗?鲁迅先生为什么这
语 样说? 沉默1-“出离愤怒”、极度悲痛中
句 的“沉默”,郁积之中酝酿着一场 惊天动地的反抗。
品 析
沉默2- 逆来顺受的、不敢反抗的、 麻木的“沉默”,注定在“默无声 息”中走向“灭亡”。
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
者的呼唤、激励。
“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 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一个能思想的女人,才真是 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拓展延伸:鲁迅先生说:“当三个女子从容地 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 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年仅29岁。
课后作业: (1)进一步了解“三一八”惨案的事实, (2)请就“现代社会如何理性爱国”谈谈 自己的看法,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