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试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1. 背景介绍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将混合物的组分分离后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其中,色谱曲线是色谱分析中重要的结果展示形式,可以提供关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信息。

2. 色谱分析的原理色谱分析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作用下的不同亲和性来进行分离。

固定相一般是固体或涂敷在固体支持物上的液体,移动相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在色谱柱中,样品成分会根据其亲和性逐渐分离,形成色谱曲线。

3. 色谱曲线的解析色谱曲线通常显示了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通过对峰进行解析来获取关于样品中组分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常见的色谱曲线解析方法包括:- 峰面积法:通过计算峰下面积来获取样品中组分的浓度信息。

- 峰高法:通过测量峰的高度来估算样品中组分的浓度。

- 保留时间法:通过记录组分从进样口到峰顶的时间来间接估算组分的含量。

- 峰形分析:通过对峰形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样品中组分的分离程度和纯度等信息。

4. 实际应用色谱(曲线)分析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药学、化学、生物技术等。

在药学领域,色谱分析可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纯度检测。

在化学领域,色谱分析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在生物技术领域,色谱分析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5. 结论色谱(曲线)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色谱柱中样品组分的分离和色谱曲线的解析,可以获得关于样品中组分的信息。

其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为各行各业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巩固和加深对色谱分析的理解。

问题一:什么是色谱分析?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吸附和解吸,由于分配平衡的不同,各组分会在色谱柱中形成不同的色带。

通过检测器的检测,可以得到各组分的峰形和峰高,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三:什么是色谱图的峰高和峰面积?答案:色谱图的峰高是指色谱峰的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峰面积则是指色谱峰与基线之间的面积。

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标。

问题四:什么是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答案:保留时间是指色谱峰的起点到峰顶的时间,而相对保留时间则是指同一组分在不同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之比。

它们都是用于表征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的重要参数。

问题五:什么是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答案: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最佳分离效果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确定最佳的进样量和柱温、调节移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样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问题六:如何进行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答案: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峰识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峰识别是指根据峰形和峰高识别出各个组分;定量分析是指根据峰高或峰面积计算出各个组分的含量;定性分析则是指根据保留时间和光谱等信息,确定各个组分的具体性质。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色谱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题2分)1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适合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气相色谱定性法:是利用同一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之下,在一根色谱柱上保留时间相同。

3在实验条件恒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来进行定量。

4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分,许多组成复杂的样品,其分离过程都是在色谱柱内进行的,色谱柱分为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5色谱柱老化的方法由固定液的性质而定,老化的最高温度应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20~30℃,但要高于实际工作温度。

6装柱老化时,应将柱的入口端与色谱仪的气化室相连接(柱不能接反,否则固定相将在柱中移动,使柱效发生变化)。

开始老化时出口不得接检测器,以免流出物沾污检测器。

7 色谱分析各组分保留时间变短和分离变坏,说明柱子失效,原因来自样品和载气的污染。

活化的方法是提高柱温,增加载气流速,让色谱柱内污染物流出。

8 载气纯度不符合要求时,会使基线不稳,噪声大。

9 氢气表和氢气钢瓶嘴是反扣螺纹,逆时针方向松开;而氮气表和氮气瓶嘴及其他气体的瓶嘴都是正扣螺纹。

10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

二、判断(每题2分)1 色谱柱没装上色谱仪之前,两端必须封口,防止和空气接触。

柱子存放期间,应避免剧烈振动、碰撞或弯曲。

2 气相色谱仪使用的各种气体压力为~。

因此需要通过减压表使钢瓶气源的输出压力下降。

3 减压表一般分为氢气表和氮气表(氧气表)两种。

氮气表可以安装在除了氢、乙炔和其他燃气瓶以外的各种气瓶上。

4 使用钢瓶气时,打开钢瓶阀,再把T形阀杆从全开调到需要的压力。

5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要认真仔细检漏。

用氢气作载气时,氢气若从接口漏进柱恒温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最常用的检漏方法是皂膜检漏法6 色谱仪开机:打开主机电源,接通载气,开电脑,设置仪器参数。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题2分)1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适合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气相色谱定性法:是利用同一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之下,在一根色谱柱上保留时间相同。

3在实验条件恒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来进行定量。

4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分,许多组成复杂的样品,其分离过程都是在色谱柱内进行的,色谱柱分为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5色谱柱老化的方法由固定液的性质而定,老化的最高温度应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20~30℃,但要高于实际工作温度。

6装柱老化时,应将柱的入口端与色谱仪的气化室相连接(柱不能接反,否则固定相将在柱中移动,使柱效发生变化)。

开始老化时出口不得接检测器,以免流出物沾污检测器。

7 色谱分析各组分保留时间变短和分离变坏,说明柱子失效,原因来自样品和载气的污染。

活化的方法是提高柱温,增加载气流速,让色谱柱内污染物流出。

8 载气纯度不符合要求时,会使基线不稳,噪声大。

9 氢气表和氢气钢瓶嘴是反扣螺纹,逆时针方向松开;而氮气表和氮气瓶嘴及其他气体的瓶嘴都是正扣螺纹。

10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

二、判断(每题2分)1 色谱柱没装上色谱仪之前,两端必须封口,防止和空气接触。

柱子存放期间,应避免剧烈振动、碰撞或弯曲。

2 气相色谱仪使用的各种气体压力为0.2~0.5Mpa。

因此需要通过减压表使钢瓶气源的输出压力下降。

3 减压表一般分为氢气表和氮气表(氧气表)两种。

氮气表可以安装在除了氢、乙炔和其他燃气瓶以外的各种气瓶上。

4 使用钢瓶气时,打开钢瓶阀,再把T形阀杆从全开调到需要的压力。

5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要认真仔细检漏。

用氢气作载气时,氢气若从接口漏进柱恒温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最常用的检漏方法是皂膜检漏法6 色谱仪开机:打开主机电源,接通载气,开电脑,设置仪器参数。

7 设置所需柱箱温度、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FID),检测器的温度应高于150℃,否则点火后造成检测器内积水而影响基线的稳定性)。

色谱分析知识汇总

色谱分析知识汇总

⾊谱分析知识汇总转眼⼜是⼀周的开始,我们继续为⼩伙伴们推送专业知识。

今天推送的主题是:⾊谱分析的相关内容。

让我们⼀起来看看吧!⼀绪论⼆经典柱层析三平⾯⾊谱法四⽓相⾊谱法五⾼效液相⾊谱法下⾯,让我们开始吧!⼀绪论(⼀)概述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研究植物⾊素时使⽤的⽰意装置:其中的⼀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谱法的出现◇⾊谱法利⽤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两项作相对位移时,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获得分离(各组分按⼀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性异构体。

(2)灵敏度⾼可以检测出µg.g-1(10-6)级甚⾄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般在⼏分钟或⼏⼗分钟内可以完成⼀个试样的分析。

(4)应⽤范围⼴⽓相⾊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谱:⾼沸点、热不稳定、⽣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之处: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谱法的分类⼆经典柱层析(⼀)吸附的分类(⼆)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强弱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

所谓极性乃是⼀种抽象概念,⽤以表⽰分⼦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

◇官能团的极性强弱⽐较(三)吸附⾊谱吸附⾊谱法,是指⽤吸附剂作固定相,利⽤试样对吸附剂表⾯的吸附差异来进⾏分离分析的⽅法。

◇吸附⾊谱三要素(吸附剂、洗脱剂、试样)吸附剂⼀般是多孔性物质,具有较⼤的⽐表⾯积,在表⾯有许多吸附中⼼。

常⽤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碳等。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溶剂的极性按照极性增强顺序,常⽤混合洗脱溶剂体系如下:(⼰烷/苯) → (苯/⼄醚) → (苯/⼄酸⼄酯)→ (氯仿/⼄醚) → (氯仿/⼄酸⼄酯) →(氯仿/甲醇) → (丙酮/⽔) →(甲醇/⽔)◇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三平⾯⾊谱法(⼀)概述1938年俄国⼈⾸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种天然药物。

色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8分)1.两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分离的可能性与哪个因素无关? ( )A、检测器灵敏度的高低B、选择性的大小C、分配次数的多少D、分配系数之差的大小2.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 ( )A、增加1倍B、增加3倍C、增加4倍D、增加1.7倍3.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 ( )A、归一化法B、外标法C、内标法D、标准工作曲线法4.在液相色谱中,在以下条件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 )A、减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降低流动相的粘度5.气-液色谱中,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改变载气流速B、增加柱温C、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D、增加固定液的量,从5%到10%6.在柱温一定时,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 ( )A、更细的载体B、最佳线速C、高选择性固定相D、增加柱长7.当载气流速远大于最佳流速时,为了提高柱效,合适的载气为 ( )A、摩尔质量大的气体B、摩尔质量小的气体C、中等摩尔质量的气体D、任何气体均可8.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9.GC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分配系数K的大小,对于气-固色谱法而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是依据于 ( )A、溶解能力大小B、沸点的高低C、熔点的高低D、吸附能力大小10.相对响应值s'或校正因子f'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基准物B、检测器类型C、被测试样D、载气流速11.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 ( )A、保留值B、柱效C、分配系数D、分离度1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微量含磷农药的含量, 最合适的检测器为: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13.空心毛细管柱的涡流扩散项等于 ( )A、AB、2λd pC、B/uD、014.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均可能15.将纯苯与组分i配成混合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得当纯苯注入量为0.435μg时的峰面积为4.00cm2,组分i注入量为0.653μg时的峰面积为6.50cm2,当组分i以纯苯为标准时,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是( )A、2.44B、1.08C、0.924D、0.46216.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 ( )A、静电力和诱导力B、色散力C、氢键力D、均可能17.在气-液色谱分析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哪种过程? ()A、吸附-脱附B、溶解-挥发C、离子交换D、空间排阻18.空间排斥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A、分配平衡B、吸附平衡C、离子交换平衡D、渗透平衡二、填空题(27分)1.测定矿泉水中F-、I-、NO3-和SO42-含量时,一般用_______________色谱法。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1)用时间表示的保留值(二)_
调整保留时间 t ‘的R:保指留扣时除间了,死如时图间中 的A'B。
即:t'R = tR- tM
注意:当固定相一 定,在确定的实验条 件下,任何物质都有 一定的保留时间,它 是色谱分析法的基本 参数。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 到柱后出现待测组分浓 度极大值时所通过的载 气体积。
区域宽度(三)
(3)峰基宽度Wb:即通 过流出曲线的拐点所作的 切线在基线的截距,如图 I J所示。 Wb与σ的关系:
Wb =4σ
7.2.2 色谱法中的主要参数和关系式
分配系数Kp和容量因子K '
(1)分配系数Kp:定温定压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 浓度比。 KP=[A]s / [A]m (s-固定相; m-流动相)
• R= 0.59R'
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分离度(四)
关于R、n有效、r2.1、H有效、L柱长间关系如下:
R= r 2.1 1
r 2.1
n有效 16
n有效=16R2
r
r 2.1 2.1
1
2
L=16R2
r 2.1 2 r 2.1 1
H有效
H有效=L / n有效
对于一定的色谱柱和一定的难分离物质对,在一定
❖扩散的严重与否,关键是取决于流动相的线速 度。
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五)
C - 固定相传质阻力项 D - 流动相传质阻力项 (非平衡状态作用)
此两项对色谱峰的影响均与流速成正比。在流速很 高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平衡,偏离更为 严重。
对于一定的色谱体系,速率方程中A、B、C、D其 值为一定。速率方程描述了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对柱 效能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单项知识考题及答案解析

高效液相色谱单项知识考题及答案解析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B、记录器C、色谱柱D、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A、0.5μmB、0.45μmC、0.6μmD、0.55μm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A、甲醇/水(83/17)B、甲醇/水(57/43)C、正庚烷/异丙醇(93/7)D、乙腈/水(1.5/98.5)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A、改变柱长B、改变填料粒度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检测器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电导检测器D、紫外吸收检测器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A、改变固定相种类B、改变流动相流速C、改变流动相配比D、改变流动相种类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红外检测器C、差示折光检测D、电导检测器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水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B.国标规定的三级水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D.无铅(无重金属)水18.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B、光源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9. 下列哪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2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E、进样器二、判断题:1. 液相色谱分析时,增大流动相流速有利于提高柱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析试题一、填空题1、在色谱法的分类中,按两相状态分类,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2、分离度是一个反映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2×(T R2-T R1)/(W2+W1),其值≥ 1 时,相邻两峰基本上分开了。

3、一台完整的气相色谱仪,是由分析单元、显示记录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的。

4、固定液是涂在担体表面上起分离作用的一种液体。

5、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峰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色谱检测器根据信号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微分型和积分型两种。

7、热导池的热敏元件选用电阻值大,电阻温度系数高的金属或热敏电阻。

8、对汽化室的要求是热容量大,死体积小,无催化作用。

9、要求固定液的化学稳定性好,是指固定液必须不能与载体、载气及被测组份发生化学反应。

10、在固定液的分类中,按极性分可以分为六级,其中非极性以–1 表示,弱极性以+1 +2 表示。

11、在进行微量分析时,假如载气不纯,则在谱图上有可能会出现反峰。

12、处理载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峰形。

13、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均属于硅藻土型载体。

14、在气相色谱的分离过程中,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起着特殊的作用。

二、选择题1、气液色谱的分离主要是根据各组分在固定液上的(1 )不同。

(1)溶解度;(2)吸附能力;(3)热导系数。

2、热导检测器的热丝温度与池体温度的差值与热导池灵敏度之间的关系为( 2 )。

(1)差值大,灵敏度低;(2)差值大,灵敏度大;(3)基本上没有关系。

3、检测器的温度必须保证样品不出现(2 )。

(1)升华;(2)冷凝;(3)汽化。

4、气相色谱分析中,对载气的净化要求是根据(4 )而决定的。

(1)检测器类型;(2)固定相性质;(3)分析要求;(4)以上三项都是。

5、选择固定相的基本原则是(1 )原则。

(1)相似相溶;(2)极性相同;(3)官能团相同。

6、能产生二倍信号的物质量叫(3 )。

(1)灵敏度;(2)响应值;(3)最小检测量。

7、定量分析法中,(3 )法要求操作条件要严格稳定。

(1)内标;(2)面积归一;(3)外标;(4)内标与外标。

8、角鲨烷和液体石腊都属于(3 )型固定液。

(1)强极性;(2)中等极性;(3)非极性。

9、在分析操作中,发现两相邻峰的分离情况变坏,则首先应考虑检查的是(1 )。

(1)柱温及载气流量;(2)进样口密封情况;(3)检测器是否被污染。

10、热导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是根据载气与被测物质间的(2 )的不同。

(2 )(1)相对极性;(2)热导率;(3)比重。

11、进样量大小往往会影响保留值,故在准确测定保留值时,进样量应该(2 )。

(1)适当大一些;(2)尽量小一点;(3)根据峰形确定。

12、下面几种色谱柱中,柱效最高的是(2 ),但普遍使用的是(3 )。

(1)U型;(2)直型;(3)螺旋型。

13、下面几组固定液中,(2 )属于硅氧烷类固定液。

(1)PEG-20M OV-101 (2)SE-30 OV-101 (3)OV-1 角鲨烷14、混合固定液的目的是为了下列说法中的那一种?(4 )(1)调整固定液的极性到需要的范围;(2)分离难分离物质对;(3)提高色谱柱的选择性;(4)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15、所谓的死体积指的是以下那一条?(2 )(1)在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余的空间与检测器空间之和;(2)在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余的空间、检测器空间以及从进样口到检测器之间的管路和连接接头间的空间的总和;(3)在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余的空间、检测器空间以及从仪器进口到检测器出口之间的管路和连接接头间的空间的总和;三、判断题1、气相色谱法所能分析的样品必须是气体及易挥发或可能转变为易挥发的液体,不能分析固体。

(错)2、液相色谱中,液-液色谱指的是流动相是液体,固定相也是液体。

(对)3、进样口被污染,会出现记忆峰,也容易引起峰的拖尾。

(对)4、仪器及积分仪的衰减选择要合适,否则它们均会影响分析结果。

(错)5、不论液体还是固体固定相,柱温选择要合适,柱温过高,会引起柱流失。

(错)6、载体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长固定液的使用寿命。

(错)7、热导检测器是属于浓度型积分检测器。

(错)8、泵抽法填充色谱柱时,一定要边加固定相边用力敲打色谱柱,否则固定相在柱内不可能紧密且均匀。

(错)9、几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中,外标法和内标法需要有严格的操作条件及准确的进样量,而归一化法对这些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错)10、在等温分析时,若热导检测器池体被污染,会引起基线单方向漂移。

(错)11、使用FID时,若三种气体的流速比例失调,则会引起基线不稳或产生噪声,但对灵敏度没有影响。

(错)12、气相色谱分析中,拖尾峰的保留值随着进样量的增加而减小。

(对)13、在积分仪操作参数中,“半峰宽”、“门坎”及“最小面积”的值的设置,会影响积分结果,而“衰减”、“纸速”及“零点”只改变谱图的形状及位置,不影响分析结果。

(对)14、气相色谱的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管路密封的系统。

(对)15、气相色谱检测器实际上是一种对载气中不同组份及其浓度变化的一种敏感器。

(对)16、固定液极性越强,非极性组份越先流出色谱柱,极性组份越晚流出色谱柱。

(对)1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柱理论塔板数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其分离效能的的好坏。

(错)四、论述题1、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答: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当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二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溶解-解析或吸附-脱附),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溶解或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达到了完全的分离。

2、应用面积归一法作定量计算要符合什么条件?答: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必须都流出色谱柱,且在所用检测器上都能产生信号。

3、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被分析样品中各组分和载气且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当通过热导池的气体组成及浓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从热敏元件上带走不同的热量,使热敏元件的阻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电桥的输出信号,该信号的大小与载气中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4、使用相对校正因子应注意什么?答:(1)分清检测器的种类;(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注意载气种类;(3)注意校正因子的种类;(4)弄清测量校正因子所用的标准物。

5、试述色谱柱在使用前进行老化的目的。

答:(1)彻底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某些挥发性杂质;(2)促进固定液牢固而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

6、简述色谱法对内标物有什么要求。

答:(1)内标物必须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组分;(2)能和样品互溶又不起化学反应;(3)其出峰位置要靠近被测组分,又能与原有峰完全分离;(4)已知其校正因子;(5)纯度要高,其加入量要接近被测组分。

7、试述用外标法作多点校正曲线的步骤。

答:(1)选择好合适的色谱操作条件;(2)准备一系列标准样品;(3)分别进标准样,量取其峰高或面积;(4)在曲线纸上作峰高(面积)--浓度曲线并记录仪器操作条件及制作日期。

五、计算题1、在一定条件下,分析含有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和四乙基铅的样品,有关数据如下:组分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四乙基铅峰面积 1.50 1.01 2.82Fˊ 1.00 1.65 1.75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解:二氯乙烷% =(1.50×1.00)/(1.50×1.00 + 1.01×1.65 +2.82×1.75)×100%= 18.52%同理,二溴乙烷% = 20.57%四乙基铅% = 60.91%2、为了测定一根3米长的填充柱的柱效,我们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进入空气与甲烷的混合样品,分析结束后,测得空气峰的保留距离为2.5mm,甲烷峰的保留距离为14.0mm,并测得甲烷的峰宽为2.0mm,请计算该柱的有效塔板高度。

解:先求有效塔板数:n eff = 16×[(tr-tm)/y]2 = 16×[(14.0 – 2.5)/2.0]2= 16×33.06 = 529 则有效塔板高度为:H eff = L/ neff= 3000/529 = 5.67 mm3、某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tr1 = 2.1 min ,tr2= 2.8 min,测得该二峰的峰宽分别为 y1 = 3.1mm,y2= 3.8mm;在测试过程中,积分仪的纸速为每分钟8毫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该二峰是否得到了完全分离。

解:先把峰宽以时间的形式表示,即:y1 = 0.39 min y2= 0.41 min按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 = 2×(tr2 – tr1)/(y1 + y2)= 2×(2.8 – 2.1)/(0.39 + 0.41)= 1.75因为分离度值为1.75大于两峰完全分离的衡量指标R=1.5,故认为该二峰已得到了完全的分离。

4、我们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一个实验:色谱条件:色谱柱- 不锈钢柱,柱长3米,内径4毫米,5%有机皂土+5%邻苯二甲酸二壬酯,60-80目6201载体;柱温 68 ℃;载气 H2,流速 68ml/min;桥电流 200 毫安;记录器纸速 2 厘米/分;进样量 0.5 毫升饱和苯蒸气(其重量经计算为0.11毫克);测得峰面积为3.84厘米2;记录仪灵敏度为0.658毫伏/厘米;请按上述条件计算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

解:根据上述条件可得:A = 3.84厘米2, C2 = 1/2 = 0.5分/厘米,C1=0.658毫伏/厘米, F = 68ml/min,W = 0.11毫克则按热导灵敏度计算公式:Sg = C1*C2*F*A/W = 3.84×0.658×0.5×68/0.11= 781 mv.ml/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