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物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其中,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了我们理解物质本质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而在分析化学中,分子印迹技术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简称MIP,是一种以特定分子为模板,通过分子间力的作用生成分子配位聚合物,并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除去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子识别技术。

准确地说,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自组装形成高度选择性配体的新技术。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我们可以将目标分子与聚合物中的配体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相互作用,实现目标分子的高度选择性分离、识别和分析等过程。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化学分离和富集领域中的应用;二是在化学传感和生物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二、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分离和富集领域中的应用在化学分离和富集领域中,我们通常需要从复杂的样品混合物中寻找目标分子,并将其高效地分离和富集出来。

而传统的化学方法往往无法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度选择性富集和分离。

针对这一问题,分子印迹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分子印迹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目标分子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

1、毛细管电泳在毛细管电泳中,分子印迹技术可用于制备非常高效的分离材料,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分子印迹聚合物固定在毛细管壁上,然后将样品加入到毛细管中。

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于目标分子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将目标分子富集和分离出来。

2、液相色谱在液相色谱中,分子印迹技术也可以用于制备非常高效的色谱柱填充材料,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分子印迹聚合物固定在色谱柱填充材料上,然后将样品加入到色谱柱中。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化学修饰DNB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化学修饰DNB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4709-0-022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化学修饰DNB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刘 烨,曲云鹤,施国跃*,金利通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Email :gyshi@近年来,硝基爆炸物及其降解产物对社会安全及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爆炸物的快速现场检测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工作通过分子印迹技术 (Molecularimprinted polymer —MIP) 和碳纳米管修饰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利用MIP 内特异性空穴,有效识别爆炸物目标分子1,3-二硝基苯(DNB)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本文还对该传感器的特异性机理及电化学反应过程等进行了探讨。

Table 1 The selectivity of CNTs-MIP modified electrode. (Given the response of theCNTs-MIP modified electrode as 100%) Fig 1 The construction of modified sensor关键词:分子印记,DNB ,传感器,选择性参考文献:[1] Chenggen Xie, Zhongping Zhang * et al ,Anal. Chem, 2003, 78, 8339-8346[2] Joseph Wang *, Samo B. Hocevar, Bozidar Ogorevc, mu., 6, 2004, 176–179Electrochemical Sensor Prepared from Molecular Imprinted forRecognition of 1, 3-Dinitrobenzene (DNB)Y e Liu, Yun-he Qu, Guo-yue Shi*, Li-tong J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modified with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IP) material and carbon nanotubes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arget molecules of DNB. 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P/CNTs sensor establishes a new approach for simple, fast and selective analysis of DNB.Types of explosives Current percentage (CNTs modified electrode) Current percentage (CNTs modified electrode/MIP/CNTs modified electrode) DNB 100% 98.4% DNT 100% 66.8% TNB 100% 54.6% TNT 100% 35.7% GC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IP CNTs DNB。

一种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名称:一种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廷廷,孙树凯,田清武,玄超,邓梓雯,翟玉娥,赵鹏,周雨笋
申请号:CN202111204496.0
申请日:20211015
公开号:CN113970581A
公开日:
20220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粉、石蜡油、甲氨蝶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充分研磨,制成均质的磁性分子印迹碳糊粉末;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磁性分子印迹碳糊粉末作为填充物填充至碳糊电极中,并在光滑称量纸上打磨电极表面,制备磁性分子印迹碳糊电极;S3:将步骤S2中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制备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利用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甲氨蝶呤的特异性识别性较好,即使是对甲氨蝶呤的结构类似物甲氧苄啶、甲磺隆、叶酸也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特性。

申请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西安方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景丽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分子印迹电化学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采用电化学法来研究有机小分子。

本论文在结合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科学成果和分子印迹技术所取得的成熟条件的基础上,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巴比妥类药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此传感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表征印迹膜的结构。

其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了一种对苯巴比妥分子具有专一性识别的聚合膜。

研究这种印迹传感器的最佳实验条件。

在最佳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印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印迹传感器对苯巴比妥具有快速响应、专一性识别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差分脉冲伏安法表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8.0×10-7~1.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3);检出限为5.4×10-8mol/L(S/N=3)。

此印迹传感器能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分子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7%~105.0%。

(2)为了提高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热聚合了一种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计时电流法(CA)对这种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此印迹传感器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以铁氰化钾为分子探针的间接检测中铁氰化钾的峰电流值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2×10-7~1.5×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4),检出限(S/N=3)为8.2×10-9 mol/L。

将此印迹传感器用于实际应用,回收率在96.5%~103.0%。

基于分子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研究

基于分子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研究

基于分子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研究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

其中一种新兴的传感器技术是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技术,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原理的传感器分子印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功能单体和发生聚合反应的交联剂,将目标分子的结构立体复制在聚合物体内,从而形成高效、选择性的目标分子识别体系。

与分子印迹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化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化学物质在电场下的电化学响应来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将分子印迹和电化学原理结合,可以构建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低成本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分子印迹技术在传感器中被用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MIPs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人工受体,其结构能够复制目标分子的立体构型。

这些MIPs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形成灵敏、选择性和稳定的感知体系。

二、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原理的传感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该传感器已经被用于检测水质、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目标物质的存在,尤其是检测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因此对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为例,食品安全方面,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技术的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大米中的铅污染,这对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铅,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化学实验。

再比如,该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空气中的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这在人群密集地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的传感器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在生物医药方面,基于分子印迹和电化学原理的传感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高度特异性识别分子的方法,已在化学传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探讨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原理、制备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化学传感器;特异性识别;制备方法;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传统的化学传感器在特异性识别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人们开始使用分子印迹技术来制备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分子的传感器。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模板分子在聚合物体系中形成特定的位点,并在模板分子去除后产生与模板分子结构相互吻合的孔隙。

这种孔隙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分子,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识别。

三、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方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2. 与功能单体形成非共价相互作用;3. 聚合反应形成印迹聚合物;4. 消除模板分子生成孔隙。

常用的聚合方法有热聚合、自由基聚合、表面聚合等。

四、分子印迹技术的优缺点分子印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高度特异性,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2. 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 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然而,分子印迹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制备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等。

五、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传感器: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2. 环境传感器: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识别,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控制;3. 生物传感器: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六、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研究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研究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研究基于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研究摘要: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传感技术都是当前生物检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重点介绍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分析了二者结合应用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展望了未来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1. 引言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合成特定的分子模板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识别空位的方法。

电化学传感技术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去检测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势。

二者相结合能够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预聚合物化学反应,在已知目标分子的存在下形成空间结构与目标分子相适应的孔道和功能团。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离与纯化、药物传递系统等。

3. 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电化学传感技术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和电位变化来测量和分析目标物质的特性。

电化学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领域。

4. 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结合主要通过将分子印迹材料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来实现目标物质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分子印迹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等。

5. 应用案例(1)环境监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结合,开发出对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高选择性测定的传感器。

(2)食品安全: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传感技术,设计出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传感器。

(3)医学诊断: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结合,研发出检测生物标志物的传感器,用于早期疾病的诊断。

6. 优势与挑战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在于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目标物质。

然而,二者结合应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备过程的复杂性、性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等。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应用及发展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应用及发展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应用及发展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对目标分子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具备热力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制备简单,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优势,是一类重要的人工合成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微型化。

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识别元件用于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分子印迹,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目录第一章绪论11.1分子印迹概述 11.2电化学传感器概述 11.3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概述 2第二章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22.1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22.2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32.3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32.4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 5第三章结论6参考文献7第一章绪论1.1分子印迹概述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是源于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模拟自然界存在的分子识别原理,如酶、抗体和抗原等,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 )。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有固定孔穴大小和形状、以及有一定排列顺序的功能基团的聚合物,它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高的识别性能。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对抗体-抗原、酶-底物的专一性认识下诞生的,20世纪4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Paining根据抗体与抗原作用的空穴匹配“锁匙”现象,提出了以抗原为模板制备抗体的理论。

尽管该理论后来被“克隆选择理论”所取代,但是Paining的“锁匙”观点为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49年,Dicke首先提出了“专一性结合”的概念,实际上可视为“分子印迹”的萌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重视。

直到1972年,德国的Wulff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之后,这项技术才逐步被人们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别性
预定性
分子印迹技术优点
实用性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
用于电化学仿生传感器
色谱分离
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
天然抗体模拟
模拟酶催化
控缓释药物
Text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由敏感元件(识别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电化学传感器
检测对象:化学物质 转换信号:电信号
换能器
分子印迹传感器制备方法
1
2
直接在换能 器表面合成 膜.
先制备膜或 颗粒,再将 制备的膜或 颗粒与转 换器连接
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
影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因素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制孔剂
修饰传感器的印迹材料
交联剂
引发剂
4.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现存问题
相关的机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传感界面的一体化仍有待提高
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是指以某 一特定的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印迹分子或烙 印分子)或其类似物为模板,制备对该分子具 有特异选择性聚合物的过程。 最早由Southern在1975年首先提出了分子印渍 的概念。
分子印迹技术步骤
洗脱剂 交联剂
引发剂
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 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 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 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 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 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 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 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 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 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 性。
2. 何谓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合成出稳定的、对某种 物质有特殊作用的MIPs,以MIPs作为传感器的 识别元件,固定在传感器与待测物的界面,制 备得到的传感器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 (MIPs传感器),简称分子印迹传感器。
分子印迹传感器原理 模板分子
输出信号 敏感层
与分子印 迹聚合物 上的印迹 位点发生 特异性结 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非导电性
4.
分子复合材料特别是新型复合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粒子 石墨烯
合成新的功能单体,提高MIPs对模板分子的亲和性
应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大分子如蛋白质、 病毒和抗体等进行检测 制各出微米尺度阵列的MIPs和MIPs传感器
LOGO
LOGO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Modern Separation Technique
马利超
2016年4月23
Contents
1. 2.
何谓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3. 4.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影响因素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1. 何谓分子印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