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诗。

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1家、_________ 家、________末年 ______, ________ ,字 ________ 、观沧海》的作者是2见称。

___________ 。

他的诗以______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________________、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全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5”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提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2.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文)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知识点一古诗名句(一)记忆性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3.秋风萧瑟,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4.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5.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8.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10.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2.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1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14.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6.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8.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9.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0.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21.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2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附答案)一、古诗词(文)默写填空1、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选自《乐府诗集》)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一)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通过对幽篁、深林、明月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独坐、弹琴、长啸的活动描写,构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情趣?构建了一幅空灵澄明,清新幽静的月夜幽林图,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独处时的悠然闲适的高雅情趣。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以及超凡脱俗的气质。

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赞同。

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7.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题班级:姓名:成绩:一、古诗理解性默写:《观沧海》XXX1.《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6.《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7.XXX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8.《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9.《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3.XXX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怜悯与关怀的名句是:《次北固山下》王湾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托大雁传书,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2.XXX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3.XXX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5.《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6.《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7.《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天净沙.秋思》XXX1.《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2.XXX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季的句子是: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4.《天净沙秋思》中主旨句是:5.《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诗句是:;与XXX的诗句“日暮乡关那边是,烟波江上令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6、《天净沙·秋思》中写乡村暮景暮年的句子是:7.XXX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8.XXX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课外古诗理解性默写:《江南逢李龟年》XXX1、XXX《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浊世时难的景况,,同时暗示时令是暮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

11、,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化作春泥更护花。

14、深林人不知,。

15、,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马上相逢无纸笔,。

17、杨花榆荚无才思,。

18、,夜泊秦淮近酒家。

19、可怜夜半虚前席,。

20、政入万山围子里,21、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4、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

,。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

6、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8、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4、但当涉猎但:5、及鲁肃过寻阳过: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今义:博士:古义:今义: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当:但当涉猎当涂掌事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1、公亦以此自矜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3、释担而立释:4、但微颔之颔:5、尔安敢轻吾射轻:6、康肃笑而遣之遣:(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2、但手熟尔(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射:2、尔安敢轻吾射轻:3、康肃笑而遣之遣:(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但:古义: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安:古义: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但微颔之颔:古义:今义:名词,下巴(六)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尔: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康肃笑而遣之4、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以我酌油知之5、以: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以我酌油知之。

三、《短文两篇》《陋室铭》(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2、有龙则灵灵: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惟:5、谈笑有鸿儒鸿儒:6、往来无白丁白丁:7、可以调素琴调:8、无案牍之劳形形:(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苔痕上阶绿上:3、无丝竹之乱耳乱:4、无案牍之劳形劳:(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惟吾德馨馨:古义:今义: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今义: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今义:4、可以调素琴调: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2、之: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蕃:2、出淤泥而不染染:3、濯清涟而不妖濯:妖:4、亭亭净植亭亭: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6、予谓菊谓:7、宜乎众矣宜:(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不蔓不枝蔓:枝:2、香远益清远:(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亭亭净植植:古义:今义:种植、植物2、宜乎众矣宜:古义:今义:合适(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者:可爱者甚蕃花之隐逸者也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四、《河中石兽》(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圮:2、阅余岁阅:3、求二石兽于水中求:4、竟不可得竟:5、尔辈不能究物理究:6、湮于沙上湮: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8、转转不已已:9、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棹数小舟棹: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一寺临河干干:古义:今义:2、求石兽于水中求:古义:今义:3、是非木杮是非:古义:今义: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或因说法引起的误会或纠纷4、渐沉渐深耳耳:古义:今义:5、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如:如是再啮如其言2、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求之下流,固颠其反激之力3、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众服为确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部人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9),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2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3),不亦君子乎?(《〈论语〉二章》)(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二章》)(25),可以为师矣。

(《〈论语〉二章》)(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二章》)(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二章》)(28),不舍昼夜。

(《〈论语〉二章》)(2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二章》)(3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二章》)(3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2),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33)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曹操《观沧海》)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

,。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6)默写陆游的《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

一、古诗词鉴赏(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