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合集下载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018。

04)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018。

10)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

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

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

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7、简述常用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5)1、简述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答: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人。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组织行为学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员工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简述群体决策的弊端。

(1)群体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可能因为“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事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组织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简述激励的作用。

(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2)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论情绪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

通过心理素质测评解读应聘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识人,帮助组织招聘到有积极情绪的员工。

(2)决策。

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获得灵感或启发,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3)创造力。

情绪积极的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创造力也会更强。

(4)激励。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而积极的反馈又加强了积极的情绪,使得工作效率再度提高。

(5)领导力。

高效的领导者依靠情绪手段来帮助自己传达信息。

通过激发情绪并把情绪与一个吸引人的愿景结合起来,领导者就更有可能成功地领导自己的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

(6)谈判。

谈判是一个情绪交互的过程。

一个资深的谈判专家一般会表情严肃,因为这样的情绪表现往往能让谈判者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联系实际谈谈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1)有机式结构的特点是复杂化及正式化程度低,资讯网络通畅,允许较多员工参与决策。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 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1分, 共25分)1. 人旳行为特点是()A. 适应性B. 系统性C. 静态性D. 不可控性2. 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旳是()A. 边缘性B. 系统性C. 两重性D. 应用性3.离中趋势分析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成果旳记录分析措施之一, 其常用指标原则差旳计算公式为A. B. C. D.4. 人旳知觉过程一般经历旳阶段是()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5. “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A. 理性价值观B. 政治性价值观C. 集体价值观D. 社会价值观6.任何发明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旳新成果, 这体现旳是发明性行为旳()A. 首创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D. 独特性7.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 是一种与()A. 家庭生活有关旳持续经历B. 学习有关旳持续经历C. 社会交往有关旳持续经历D. 工作有关旳持续经历8. 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旳原因旳是()A. 地位需要B. 自尊需要C. 情感需要D. 人为需要9.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 其优势重要在于()A. 完毕任务速度快B. 易处理复杂问题C. 绩效水平高D. 凝聚力强10. 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旳是()A. 偶尔式B. 全方位式C. 集束式D. 流言式11.一种包容动机很强而又积极体现者, 一般是一种()A. 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旳人B. 性格外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旳人C. 性格内向喜欢与人交往旳人D. 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旳人12.一种富有吸引力旳能愈加让他人喜欢旳人, 其个性品质是()A. 十全十美B. 平庸又犯小错C. 能力超群略有小错D. 平庸但很守规矩13.下列四种形式中, 不属于互相依赖性旳类型旳是()A. 联营式B. 次序式C. 互惠式D. 协作式14. 一般认为冲突大概要经历旳阶段是()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15. 领导者旳地位与权力重要来源于领导者旳()A. 影响力B. 号召力C. 指挥力D. 领导力16.领导者旳素质是一种后天旳习惯, 是一种务实旳结合, 是也许学来旳。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专升本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题库(含答案)

专升本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题库(含答案)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体现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C)1-59A.价值观B.能力C.气质 D.性格2.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A)1-45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3.行为的直接动因是(A)2-63A.动机 B.需要C.目标 D.态度4.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准备状态称为(C)2-70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C.心理定势 D.刻板效应5.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使群体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D)3-93A.角色认同 B.角色期待C.角色直觉 D.群体规范6.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B)3-97A.社会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7.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D)4-117A.链式 B.Y式C.轮式 D.环式8.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B)4-121A.编码 B.过滤C.译码 D.通道9.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是(C)5-137 A.情绪认同 B.心理相容C.共生效应 D.文化维系10.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根基是(B)9-205A.以关系为导向 B.以任务为导向C.以利益为导向 D.以信仰为导向11.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A)5-135 A.规范期B.成熟期C.稳定期D.衰退期12.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称为(D)6-143A.程序冲突 B.认知冲突C.情感冲突 D.目标冲突13.托马斯提出了冲突管理二维模式,即坚持己见性和(D)6-150A.竞争性B.回避性C.妥协性D.合作性14.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组织机构是(D)7-170A.职能制B.事业部制C.模拟分权制D.矩阵制15.李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的系统,包含着四个重要的变量,即结构、技术、人员和(B)7-176A.过程 B.任务C.环境 D.愿景16.组织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A)8-185A.独特性B.个体性C.间断性D.控制性17.在组织文化的维系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因素是甄选过程、社会化和(B)8-193 A.市场化B.高层管理人员C.结构化D.人际关系18.利用结构性学习或用学习者的经验来学习是(B)9-200A.自主型学习B.经验型学习C.适应型学习D.行动型学习19.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C)9-202A.共同愿景 B.团队学习C.系统思考 D.自我超越20.下列关于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10-213/214A.权力是由职务派生出来的B.权力是由职责派生出来的C.权力是由职权派生出来的D.权力是由职位派生出来的21.领导行为理论从领导的有效性出发,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和(C)10-218A.个性 B.能力C.行为 D.素质22.在双因素理论中,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因素是(B)11-238A.工作环境 B.工作内容C.工作制度 D.企业政策23.期望理论属于(D)11-239A.内容型激励理论B.混合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过程型激励理论24.梅奥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提出了(A)0-32A.人际关系学说 B.科学管理理论C.社会系统理论 D.权变系统理论25.在心理测验中,用来表明测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A)0-39A.信度 B.效度C.相关系数 D.对比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組織行為學復習資料1.組織管理的成效如何,取決于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是否得當。

領導者發動下屬討論,共同商議,集思廣益,然后作出決策的領導方式屬于(A )P263A.民主型領導B.集權型領導C.放任型領導D.自由型領導2.一項正確的決策必須在現有的主客觀條件下能夠順利實施,體現的是領導決策原則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則B.可行性原則C.對比擇優原則D.系統分析原則3. A 是一種以點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個特性為依據,而忽視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對整個事物全面評價,結果產生了錯覺。

A.首因效應 B.知覺防御C.暈輪效應 D.投射4.適合從事公關、銷售、開發,善于管理夕陽企業的人群,其氣質類型為AA.多血質B.膽汁質C.粘液質D.抑郁質5. A 認為個人的個性類型是職業選擇的重要決定因GAGGAGAGGAFFFFAFAF素。

A.海德B.羅斯C.安德魯斯 D.霍蘭德6.作職業選擇是以工作的專業技術和服務內容為基礎,如工程或金融分析。

這種“職業錨”叫(C) P108 A.管理能力職業錨B.創造性職業錨C.技術職業錨D.安全感職業錨7.以下不屬于組織內部的個人事業生涯的變動方向的是D P111A.縱向的變動B.橫向的變動C.向核心的變動D.單向的變動8.通過加入群體,個體能夠減少獨處時的不安全感,這滿足了個體加入一個群體的(B)P121A.地位需要 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 D.權力需要9.在群體發展的階段中,具有群體的目的、結構、領導GAGGAGAGGAFFFFAFAF都不確定,成員各自探索群體可以接受的行為規范的特點的階段是(B )P122A.震蕩階段 B.形成階段C.規范化階段D.動蕩階段10.人的行為反應既符合環境的要求又要滿足本身的需要,這是指人的行為具有A 的特點。

P4A.適應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可控性11.組織行為學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是A P10A.個體B.群體C.組織D.外部環境12.組織行為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著名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科學,最先產生于A P12A.美國B.英國C.法國D.中國13.命令型群體都是(B )群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8.常用的心理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倾向性测验。

9.X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服自己的情感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10.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1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1、人是“社会人”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12.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13.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复杂人”假设和权变理论及其管理措施以人与人之间及环境之间存在差异这一点为出发点,重点强调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应灵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4.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4)刺激影响行为。

(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1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托尔曼的整体行为主义、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用(强化理论)。

16.驱力理论(赫尔)(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驱力和继发性驱力)17.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2)自主性(3)社会性(4)连续性(5)持久性(6)可塑性18.认知阶段:(1)认知形成阶段,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

(2)认知发展阶段。

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此过程。

(记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识记、保持、回忆、认知。

思维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19.意志活动的特点(1)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是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

(3)是由一系列的随意活动实现的。

20.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21.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1)坚毅性(2)果断性(3)自制性。

22.个性倾向性: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23.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

(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

24.动机的三种机能。

(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

(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

(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25.动机的特征:原始性、隐形及实践活动性26.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①调整功能②自我保护③价值表现④知识27.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28.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29.知觉的种类:①空间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④错觉30.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31.社会知觉的特征: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知觉过程的双向作用性3)信息加工过程的特殊性32.知觉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33.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

(2)需要和动机。

(3)知识和经验。

(4)个性特征。

34.知觉对象的特征。

(1)接近律(2)相似律(3)闭锁律(4)连续律35.个性的特征包括:差异性、倾向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6.凯利的三要素理论(1)特殊性(2)共同性(3)一惯性37.罗特的控制理论(1)控者(2)外控者(3)控制源的影响38.胆汁质:情感发生得很快而强烈,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具有外倾性。

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多数是热情而性子急的人。

39.多血质:这种人热情活泼、机智灵敏、动作迅捷,其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40.黏液质:这种人待人处事心平气和,并且沉着冷静,很强的忍耐力,能较好地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较少发脾气。

41.抑郁质: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经常多愁善感,容易神经过敏。

这类人观察问题比较深刻细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

42.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实践、个体因素43.五重性格特征:外向与向、情绪适应性、易相处性、谨慎程度、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

44.性格的培养:1)建立正确的个性倾向系统(2)培养坚强的意志(3)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及自我执行)。

45.情绪的特征:(1)非自发性。

(2)短暂性。

(3)情绪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

(4)情绪会产生生理唤醒。

46.情绪的维度划分:情绪的种类、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47.情绪的特征1非自发性2短暂性3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4会产生生理唤醒。

48.情绪之间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给予划分:情绪的种类、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49.工作中的情绪管理1.情绪劳动2.情绪智力(萨罗威和梅伊尔)(1.自我意识2.自我管理3.自我激励4.感同身受5.社会技能)50.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选聘员工、决策、创造力、激励、领导力、谈判51.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承诺52.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1)人们除了致力于实践组织的规定事项以外,还会经常主动自发地付出额外的心力,从事一些直接或间接有利于组织的事情。

(2)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我裁量的自动自发行为。

(3)组织公民行为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并不直接相关。

(4)组织公民行为对于组织长期效能及成功运作有关键性作用。

53.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一,它是一种自愿的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二,它能使得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之中;三,它能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四,它能有效协调团队员工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五,它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六,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

54.群体的作用。

(1)完成组织任务。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协调人际关系。

(5)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55.角色:1、角色认同。

2、角色直觉3、角色期待4、角色冲突56.群体规的改进:①明确规容。

②制定规剖析图。

③进行改革57.群体规的作用。

(1)群体规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58.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①把多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而表现出从众行为。

②因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而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心安。

③虽然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但又不愿标新立异,或担心打架冷眼相待,因此,表面上采取从众行为,心则保留自己的判断,当群体压力被解除时再讲出自己真正的看法。

此种情况可称为权宜从众。

59.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①表面从众,心也接受②表面从众,心却拒绝③表面不从众,心却接受④表面不从众,心也拒绝60.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

61.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1)自然凝聚力(2)工作凝聚力(3)领导者凝聚力(4)情感凝聚力62.群体决策的优点。

(1)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2)决策更加化,更容易被组织接受。

63.头脑风暴法的优点:①可以帮助群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②群体成员的参与性强。

③有利于加深成员对问题理解的程度。

④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达到了相互启发的目的。

缺点:①对主持者的要求高,主持者如果不善于引导讨论,可能会使讨论漫无边际。

②主持者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

③讨论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受参与讨论者水平的限制。

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来讨论。

64.名义小组法的优点:既有不受相互影响、独立创造的过程,又有一起讨论互动的作用,结合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