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地表水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水塘等。

地表水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评价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和影响至关重要。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地表水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评价,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的工作。

本文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概述,包括评价方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依据经验、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的评价,主要用于初步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定量评价则是基于数据分析、模型计算等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价,能够定量描述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

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等。

自然环境因素如地质结构、气候条件也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通常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指标、生态指标等。

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参数,用于反映地表水的污染程度。

水量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再生利用率等,用于评价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生态指标则是评价地表水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湿地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以下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城市的河流因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水质逐渐恶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水质、水量、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最终提出了治理措施和改进建议,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结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地表水资源、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工作。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1评价等级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6.1-1。

表6.1-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废水经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山东清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入蒲洼沟,属于间接排放,确定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

6.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6.2.1 地表水环境现状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至8月10日对项目区域地表水现状进行了监测。

监测断面具体见表6.2-1和图6.2-1。

本次评价引用8个监测断面。

监测断面分布情况见表6.2-1和图6.2-1。

表6.2-1 地表水监测断面(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BOD₅、pH、二甲苯、全盐量、六价铬、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氯化物、氰化物、汞、溶解氧、甲苯、甲醇、甲醛、石油类、砷、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苯、苯乙烯、苯酚、铅、铜、锌、镉、镍、高锰酸盐指数等,同时测量断面的水温、流量、流速、河深、河宽等水文参数,其中水温每间隔6h观测一次,统计计算日平均水温。

(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单位监测时间:2019年8月8日~2018年8月10日监测频率:共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监测单位: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4)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推荐的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6.2-2。

表6.2-2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5)监测结果监测期间水文参数见表6.2-3,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2-4。

表6.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监测期间水文参数(单位为mg/L)6.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本次地表水评价选取现状监测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未检出或无环境质量标准的因子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础知识6·1·1地表水(了解):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6·1·3水污染当量:水污染物当量数等于该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

(可以理解为污染的贡献值,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当量值指污染物危害越大,当量值越小。

而当量数=排放量/当量值6·1·4安全余量-----考虑到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双顶格:污染物达标排放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双不顶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地表水环境安全余量6·1·5污水排放: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二、基本程序(重点)6·2·1基本任务确定评价等级(由名录确定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与监测计划---明确结论6·2·2基本要求分类+分级三、评价等级的确定1、影响因素识别●建设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环境影响类别:污染、水文要素,直排、间排2、评价因子的筛选水污染影响型评价因子●行业排放标准有涉及到的水污染物●车间排放口第一类污染物●水温●面源主要污染物●项目有排放且水质超标的因子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因子●水面面积●水量、径流过程●水位、水深●流速、水温●冲淤变化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考虑因素:●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水环境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3、评价等级的确定水污染影响型: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要求掌握)上图中的W是当量数,当量值的确定以COD作为参考水文影响型: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径流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一级、二级、三级A●若受纳水体为河流:(掌握河流,其余了解即可)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等关心断面●湖泊、水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3、1km(一、二、三级)的扇形区域●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按照GB/T19485导则执行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应该至少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三级B应满足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分析要求涉及地表水有风险的,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5、评价时期确定:河流:一级: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二级:丰水期和枯水期,至少枯水期三级:至少枯水期(枯水期是水环境各项指标最弱的时候,在枯水期进行评价)6、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水环境保护目标名录(国家已经确定,不是自己判断确定的)确定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在地图上标注各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并列表相关的信息(坐标、保护对象、要求、相对距离、坐标、高差等)7、评价标准的确定内容不要求记忆五、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范围:覆盖评价范围、无回水,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不小于500m、有回水,上游和下游调查长度相等2、调查因子:应不少于评价因子3、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4、调查内容项目污染源、区域水污染源、水文特征、水环境保护目标5、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现场检测、卫星遥感6、调查要求*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确定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及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量*区域水污染源调查●已建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已批复)等污染源●一级评价以收集已有排污数据为主,辅助现场检测●二级评价主要收集已有排污数据,必要时进行补充检测●三级A主要收集污染源数据,无需现场检测●三级B分析仅仅依托设备的可实施性*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优先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一、二级评价,应调查近三年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数据补充检测河流水质断面监测断面布设(原则)●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在拟建排放口上应当布置对照断面(应在500m以内),根据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设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可直接采用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控制断面,也可以布设在调查范围内重点环保目标(如取水口)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发生改变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文要素影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文要素影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文要素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用于评估和预测特定项目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在评价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时,需要考虑水文要素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地表水环境和水文要素影响的详细内容:1. 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是指地表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水质影响:项目或活动可能导致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如化学物质、悬浮物、营养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 水量影响:项目或活动可能改变水体的水量,如水位、流量和水文周期的变化。

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湿地退化、鱼类迁徙受阻等。

- 水生态系统影响:项目或活动可能破坏或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湿地的破坏、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 水资源利用影响:项目或活动可能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2. 水文要素影响:水文要素是指影响地表水循环和水体特性的因素。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水文要素的影响:- 降水量:项目或活动可能改变地区的降水量,如通过建设水库、排水系统等。

这可能导致水文循环的改变,进而影响地表水环境。

- 蒸发蒸腾:项目或活动可能改变地表水体的蒸发蒸腾过程,如通过湖泊的填埋、湿地的破坏等。

这可能导致水体的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化。

- 地表径流:项目或活动可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动过程,如通过建设堤坝、河道改道等。

这可能导致水体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

- 地下水补给:项目或活动可能改变地下水补给的过程,如通过地下水开采、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变化。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评估地表水环境影响时需要考虑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文要素如降水量、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这些评价内容有助于预测和减轻项目或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地表水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流动的、静态的水体及其周围的土地环墶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地表水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1. 污染物排放过多工业、农业、生活和交通等领域的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垃圾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2. 水质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和农业活动频繁,导致了地表水中的化工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水体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出现恶化的趋势。

3. 污水处理不彻底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依然处在落后的状态,污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污水处理不彻底,导致了处理后的污水仍然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地表水中。

4. 生态系统受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了水生生物的死亡,湖泊的富营养化、鱼类减少等问题,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二、改善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地表水环境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形成监管闭环。

2. 严格执法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惩处,对于致使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让违法成本变得非常高。

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 推行节水措施在生产生活中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逐步推行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5. 强化生态修复通过人工增氧、生物修复等手段,进行湖泊和河流的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并改善地表水生态系统。

6.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鼓励广大市民爱护水资源、自觉参与水环境保护活动。

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020/12/10
13
表2.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废水排 放系数/m3t-1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系数/kgt-1
名称
排放系数
制革(以原皮加 工量计)
45~70
SS BOD5
S2Cr3+
25~30 30~35
0.2 0.2
酒精制造(玉米 为原料)
120~130
CODCr SS
910~950 420~460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 境质量目标;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 生的源强;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
制;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在调查和分析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 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建设项 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 区、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影 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明确给出地表水环境 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
2020/12/10
15
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 大气中、地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城市垃圾、农村 畜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 物质或有机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受纳 水体造成的污染(Line D. E.1998;Parry R.,1998)。
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 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 表及地下水体。
11
a.点污染源
定义——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 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生活污水: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餐饮 业、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 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水量水质随生 产过程而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CODCr
BOD5
SS
浓度 6.65 1225 634
142
工程污染源分析——排水水质分析
糖化车间废水 糖化、糊化锅洗涤水 糖化、糊化锅每出一批麦汁洗涤1次, 洗涤水为间断排放,每次连续5~10min,排水中具有较高旳 有机物,其CODcr含量最高可达10000mg/L以上,排水水温在 26~50℃之间。 过滤槽洗涤水 麦芽、大米经糖化后旳混合物过滤得到麦汁, 滤出物为酒糟,酒糟外排后,过滤槽上粘有残糟,需进行洗 涤,洗涤水外排,这部分水中具有少许旳酒糟颗粒物,水中 COD含量较高,水为间断排放。
生产工艺简介
1. 麦芽过程:选麦-浸麦-发芽-干燥与培焦-除根 2. 糖化过程:原料旳粉碎-糖化(糊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
(加酒花)-冷却 3. 发酵过程:发酵(除酵母)-滤酒 4. 灌装过程:洗瓶-验瓶-灌酒-杀菌-贴标喷码-装箱入库
啤酒厂旳污水起源
麦芽生产过程中旳洗麦水、浸麦水、发芽降温喷雾水、洗涤水、 凝固物洗涤水; 糖化过程旳糖化、过滤洗涤水; 发酵过程旳发酵罐洗涤、过滤洗涤水; 罐装过程洗瓶、灭菌及破瓶啤酒水; 冷却水和成品车间洗涤水。
评价工作旳技术路线
根据生产工艺特征,了解水污染物排放点,排放规律,对各车间排水 量、排水水质及污水总排口旳排水量、排水水质进行连续监测,拟定 其排污负荷。 根据技改工程工艺设计,拟定技改工程完毕后旳排污规律、排污量。 对工程纳污水体旳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监测。 选择 S-P模型作为工程旳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拟定参数取值。 经过模型计算预测工程污水排放对地表水水质旳影响,并对比原则进 行评价分析,提出降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旳措施和提议。
量约291104m3/a,生产、生活污水部分经处理后排入西排水沟,然后 入月牙河,最终入北运河,但目前旳污水处理能力仅为1500m3/d,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6.1.1 监测布点拟建项目排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入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最终排入赵牛河。

为详细了解附近水体排碱干渠和纳污水体赵牛河的水质,共布设5个监测断面,搜集了1个省控断面;布置情况见表6.1-1和图5.1-1。

表6.1-1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设置情况6.1.2 监测项目根据拟建项目可能外排废水水质,结合纳污河流环境功能,地表水监测项目确定为pH、COD Cr、BOD5、NH3-N、总氮、总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共12项,同时记录各监测断面的流速、流量、河宽、水深及水温等水文参数。

6.1.3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5年04月17~18日进行;监测频率:连续监测2天,上午、下午各采样一次。

6.1.4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6.1-2。

表6.1-2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6.1.5 监测结果监测期间监测断面水文参数见表6.1-3,监测结果见表6.1-4。

表6.1-3 监测期间地表水水文参数6.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2.1 评价因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COD cr、BOD5、NH3-N、总磷、总氮、挥发酚、氟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氯化物、粪大肠菌群共12项。

6.2.2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①对于随浓度增加污染程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计算公式为:S i ,j =C i ,j /C s ,i其中:S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j 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 C s ,i 为第i 个水质参数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 ; C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第j 评价点的实测浓度,mg/L 。

②对于pH ,其单因子指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pH ≤7.0pH >7.0 式中:P pH -pH 的单因子指数; pH -pH 的实测值;pH sd 、pH su -分别为pH 评价标准的下限和上限。

6.2.3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氯化物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评价标准详见表6.2-1。

表6.2-1 地表水评价执行标准sdpHpH pH P -=0.70.7-0.70.7--supH pH pH P =表6.1-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pH:无量纲,色度:倍,粪大肠菌群:个/L,其他mg/L)6.2.4 评价结果地表水评价结果见表6.2-2。

由表6.2-2可知:5个监测断面硫化物均未检出。

(1)1~5#监测断面的COD cr、BOD5、总氮指标均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的要求,各监测断面氯化物指标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其中COD cr最大超标倍数为1.433倍,出现在1#监测断面;BOD5最大超标倍数为1.667倍出现在1#监测断面;总氮的最大超标倍数为19.267倍,出现在2#监测断面;氯化物的最大超标倍数为3.300倍,出现在1#监测断面。

(2)氨氮在2~5#监测断面存在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0.913倍,出现在4#监测断面;总磷、氟化物和硫酸盐在1~3#和5#监测断面均存在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633倍、1.413倍和5.080,均出现在1#监测断面;粪大肠菌群在4#监测断面存在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0.400倍。

由此可见,赵牛河和排碱干渠水质已无法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的要求。

分析各监测断面数据可知:1)CODcr、BOD5、总氮、总磷、氟化物、氯化物和硫酸盐上游来水背景值较高,当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汇入赵牛河后,在2#监测断面略有下降,主要由于污水处理厂废水汇入赵牛河混合稀释作用所致;在3#监测断面进一步下降,其中CODcr、BOD5、总氮、总磷主要是进一步混合稀释和自净作用所致。

4#监测断面布设在排碱干渠上,CODcr、BOD5、总氮、总磷、氟化物、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均低于赵牛河中含量,排碱干渠中水量较少,经混合稀释后,赵牛河5#监测断面略有下降。

2)氨氮和总氮超标主要是由于河流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禽畜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长期的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表6.2-2 地表水评价结果注:---表示未检出。

6.2.5 例行监测数据1)监测期间污水处理厂在线数据和赵牛河例行监测数据本次环评搜集了地表水现状监测期间污水处理厂在线数据和赵牛河例行监测数据,详见表6.2-3、图6.2-1和图6.2-2。

表6.2-3A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期间污水处理厂在线数据和赵牛河和例行监测数据表6.2-3B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期间污水处理厂在线数据和赵牛河和例行监测数据由表6.2-3和图6.2-1可知,本次环评监测期间(2015年4月),污水处理厂COD 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主要原因是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于2015年4月16日配电柜出现故障,造成在线监测装置停电,在线装置未运行;4月17日厂区电缆沟进水,造成加药间配电室电盘损坏,加药装置停运;2015年4月19日下午西王集村村民用铲车挖土填埋湿地出水管网口,造成污水厂无法正常运营并停运,于2015年4月22日恢复运营,因污水处理厂恢复运行后工况需一段时间调整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所以COD和氨氮指标直至2015年4月29日达标排放。

根据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对比同时期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数据可知,在污水处理厂加药装置停运后(2015年4月17日~19日),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COD和氨氮升高,主要是污水处理厂设备损坏废水无法达标排放所致;污水处理厂2015年4月19日停运至22日恢复运营,期间无废水排入官道沟进入赵牛河,赵牛河例行监测数据逐步恢复正常,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的要求;2015年4月22日~29日,污水处理厂回复运营后,因需调整值最佳工况,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逐步达标,期间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COD和氨氮逐步达到排放标准,但对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影响不大,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水质COD 和氨氮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的要求。

2)近半年污水处理厂在线数据和赵牛河例行监测数据本次环评期间还搜集了2015年6月~2016年3月6日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废水在线数据,见表6.2-4。

搜集了2015年12月7日~2016年3月10日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数据,见表6.2-5。

由表6.2-4可知,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由表6.2-5可知,近三个月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赵牛桥)监测数据COD月均值24.24mg/L~25.10mg/L,氨氮月均值0.669mg/L~0.704mg/L,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的要求。

表6.2-4 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近半年(2015.6.1~2016.3.6)的在线监测数据汇总表表6.2-5 赵牛河例行监测断面(赵牛桥)监测数据图6.2-1A 污水处理厂和赵牛河COD例行监测数据图6.2-1B 污水处理厂和赵牛河氨氮例行监测数据6.2.5 赵牛河流域污染防治措施拟建项目废水经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为赵牛河,根据《东阿县环境保护发展规划》(2013-2020)中水环境重点保护任务为:“1、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2、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3、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治理;4、加快推进城乡污水集中设施建设;5、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其中利于赵牛河流域改善的重点任务有: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加快推进城乡污水集中设施建设。

①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突出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认真落实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为核心,抓好洛神湖和赵牛河等重要湿地保护,探索建立起水生态大系统;加大赵牛河跨界污染监控防治力度,继续推进二干渠水污染防治工作。

②加快推进城乡污水集中设施建设。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增加脱氮除磷的功能,把城区污水处理“提档升级”作为重点,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大对污水排入城市管网的工业企业排污监管,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普及推广投资省、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的氧化塘、人工湿地、化粪池等简易适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近期东阿县按照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生态循环的原则,不断加强环境监管,重点河流实施“河长”制,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

东阿县采取建设生态水系与发展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在河道两岸加强绿化,栽植乡土树种。

同时,连接上游的赵牛河湿地和在建的大秦水库调水工程,着力打造具有绿化、美化、净化、特色文化及生态旅游等多样式的清水走廊、观光走廊、生态走廊,逐步建成景观优美、生态良好、文化丰富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同时东阿县为整治区域流域环境,对城区汇入赵牛河的上游河流(二干渠、班滑河)进行整治,且已经编制报告表,正报聊城市环保局审批准中。

①东阿县二干渠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东阿县二干渠两侧,东到工业街、青年街、西到青年街、前进街;北环路北、南到光明街。

该项目主要进行河道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河面拓宽,河岸两边种植栽植各类乔灌木、水生植物护堤绿化以及生态景观建设等;二干渠水系沿线共架设桥梁10座,包括建安路桥、曙光街桥等;道路工程为东阿县二干渠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内车行道,位于水系东西两侧红线内。

①东阿县斑滑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东阿县斑滑河两侧,北到聊滑路、南到南湖路、东到二干渠、西到人民街。

该项目主要进行河道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河面拓宽,河岸两边种植栽植各类乔灌木、水生植物护堤绿化以及生态景观建设等;斑滑河水系沿线共架设桥梁5座,包括府前街桥、青年街桥等;道路工程为东阿县斑滑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内车行道,位于水系东西两侧红线内。

东阿县二干渠、班滑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防洪除涝、沿河景观等综合效益,对改善赵牛河上游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3.1 排水去向拟建项目厂区采取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