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讲解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讲解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手术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效果。
为了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请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术前指导:1.饮食: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⑵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⑴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⑵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磁共震检查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的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⑴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或尿潴留。
⑵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以便使用药物通便。
⑶术前一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6.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咳痰。
7.个人卫生指导:⑴皮肤准备: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超关节范围,而且3天前即应开始准备,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日,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
⑵洗澡、洗头,更衣,剪指(趾甲。
⑶若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护人员。
二.术后指导:1.饮食: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进流质,慢慢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小时进食。
⑵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铁及含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普及骨科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对骨骼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骨科健康水平的提升。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骨科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对于推动骨科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公众的骨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骨科健康知识普及骨科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普及骨科健康知识,使公众了解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骨科疾病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方法。
比如,骨折、骨质疏松、脊柱畸形等常见骨科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此外,还应加强对骨科健康的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如正确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式,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等。
二、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骨科健康教育还应重点强调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
通过宣传普及预防措施,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式等,匡助公众减少骨科疾病的发生。
同时,提倡早期筛查,通过骨密度检测、X光等方法,及早发现骨科疾病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三、骨科手术的知识普及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少人对骨科手术了解有限,甚至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骨科健康教育中,应当加强对骨科手术的知识普及。
包括手术的适应症、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后的康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宣传普及这些知识,可以匡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骨科手术,减少对手术的恐怖和误解。
四、骨科康复的重要性骨科康复是指在骨科手术或者骨科疾病治疗后,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匡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科康复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不少人对骨科康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骨科健康教育中,应当加强对骨科康复的宣传和普及。
包括康复的目标、康复的方法和技术、康复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骨科康复的知识普及,可以匡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五、骨科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骨科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普及。
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导言:骨科护理是一门专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护理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提供了人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关节使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够灵活运动,肌肉则通过收缩和放松实现运动。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患者理解骨科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二、常见的骨科疾病和护理方法1. 骨折: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骨折的护理方法包括固定和保护骨折部位、控制疼痛、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等。
患者在康复期应注意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2. 脊柱疾病:脊柱疾病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等。
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控制、脊柱保护、脊柱牵引、脊柱手术后的护理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脊柱的保护。
3. 关节疾病:关节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护理方法包括减轻疼痛、保护关节、促进关节活动、进行关节康复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适当的运动和饮食,加强关节的保养。
4.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骼系统中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
护理方法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避免骨折风险因素等。
患者应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量,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三、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个体化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向患者介绍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护理方法和自我护理技巧等。
2. 集体化教育:组织骨科患者参加集体康复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向患者传授相关的骨科护理知识。
患者可以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方法的掌握。
3.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播放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向患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⒈骨科健康教育概述⑴目的⑵背景⑶适用范围⑷定义和术语⒉骨科常见病症与预防措施⑴骨折与骨质疏松的预防⑵慢性骨关节病的预防⑶矫形手术后的康复指导⒊骨科常见病症的认知和治疗方案⑴脊柱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案⑵关节炎的认知和治疗方案⑶骨肿瘤的认知和治疗方案⒋骨科康复指导⑴骨折康复指导⑵脊柱手术康复指导⑶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⒌骨科饮食与营养指导⑴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指导⑵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指导⑶骨科患者的膳食建议⒍骨科运动与锻炼指导⑴骨科康复运动指导⑵骨科保健运动指导⑶骨科患者的适应性运动建议⒎骨科心理健康指导⑴骨科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⑵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⑶骨科康复患者的心理支持⒏附件:相关资料、示意图、饮食菜谱等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骨折:骨骼部分或全部断裂。
⒉骨质疏松:骨骼密度减少,骨质变薄,易发生骨折。
⒊慢性骨关节病:关节软骨部分或全部破坏,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⒋矫形手术:通过手术修复、改善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
⒌脊柱疾病:包括脊柱畸形、脊柱损伤等疾病。
⒍关节炎:关节炎可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病。
⒎骨肿瘤:骨骼部位发生的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
⒏钙和维生素D:关键的骨骼健康营养素,有助于骨骼生长与修复。
⒐蛋白质:重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与修复。
⒑骨科康复运动: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康复措施帮助骨科患者恢复功能。
附件:⒈骨科常见病症治疗流程示意图⒉骨科康复训练示例视频⒊钙和维生素D食物列表⒋骨科康复运动指导手册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看附件相关内容。
骨科健康教育

脊柱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1、长期卧床患者为什么要多饮水:;①维持正常尿量;②预防骨质脱钙引起泌尿系结石;;2、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方法:;①勤翻身,观察受压皮肤情况;②受压部位垫防压气垫;3、长期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①视病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②多吃易消;4、持续导尿的注意事项:;①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bid预防;5、高热病人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1、长期卧床患者为什么要多饮水:①维持正常尿量;②预防骨质脱钙引起泌尿系结石;2、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方法:①勤翻身,观察受压皮肤情况;②受压部位垫防压气垫,并合理用50%红花酒精按摩;③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3、长期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①视病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②多吃易消化、清淡、粗纤维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③沿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④持续3天无大便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缓泻剂或人工排便。
4、持续导尿的注意事项:①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bid预防泌尿系感染;②持续导尿期间尿管应定时开放,4-6个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舒缩功能;③多饮水,>2000ml/d;5、高热病人的注意事项: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暖,每日通风二次;②进食清炎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③多漱口,口唇干裂时可涂石腊油;6、脊柱骨折患者注意事项:①搬动时应三人同时托患者头肩部、腰骶部及双下肢;②翻身时上下身同时旋转,避免扭曲,以防继续损伤造成截瘫;③颈椎骨折者,沿纵轴方向牵引头部,平卧于木板床,用砂袋固定于颈两侧,限制颈椎向左右两边摇动,防止发生高位截瘫;7、牵引病人注意事项:①牵引的意义: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痉挛的肌肉松驰;减轻疼痛。
使错位的骨折复位,固定,减轻神经压迫;纠正关节畸形;②牵引前清洁皮肤;③牵引绳与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勿使牵引绳受阻或滑出滑车沟外;④搬运病人时应1人拉住牵引绳,不可随意取下重锤;⑤保持骨隆突处无受压,以防褥疮发生;⑥冬季注意患肢保暖;⑦骨牵引者不可去除骨牵引针孔处骨痴,每日用70%酒精消毒bid;9、骨盆骨折患者护理注意事项:①为防止骨折移位,切勿随意搬动或更换体位;②1 2h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骶尾部皮肤,合理垫防压具预防褥疮;③单纯骨盆骨折环前弓骨折,不影响负重者,数日后疼痛减轻即可下床活动;10、急性骨髓炎患者注意事项:(1)牵引制动的目的:①减轻疼痛;②预防病理性骨折或关节挛缩;(2)活动指导:①抬高患肢,骨痂末形成前肢体应制动;②炎症消除后,有足够骨痂才可下床活动;11、骨与关节结核疾病指导:(1)服药指导:①抗结核药应在清晨空腹,饭前30min服用;②服药后应多饮水;③如有耳鸣、听力减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2)牵引制动的目的:减轻疼痛及病灶的扩散,有利于组织修复,防止病性骨折,脊柱结核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继发性截瘫的发生;13、肢体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1)意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医院骨科病人健康教育

医院骨科病人健康教育第一节牵引术【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通过手法或器具来达到整复骨折、脱位、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或矫正关节畸形、解除肌肉痉挛与疼痛的目的的方法。
牵引骨科应用广泛,尤其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其达到洽疗目的。
2.牵引的目的和作用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1)骨折复位,尤其是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旋转移位;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2)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3)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
(4)使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5)肢体制动,减轻了局部炎症扩散;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6)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便于患者的护理。
3.牵引的种类根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和持续牵引。
(1)短时牵引主要是用手力牵引,通过短时间的牵引,使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
(2)持续牵引主要包括皮扶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
①皮肤牵引是将皮牵引套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达到复位、固定的作用。
主要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儿童的肤骨裸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老年人下肢骨折以及关节炎制动者。
②兜带牵引利用布带或海绵兜住身体突出部位,施加牵引力。
可持续牵引,也可间歇牵引。
a.领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o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
b.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l0kg,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c.骨盆兜悬吊牵引:牵引重量以臀部抬离床面5cm为宜,常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d.脊柱兜带悬吊牵引:常用于胸、腰椎楔形压缩骨折,不适于石膏背心固定的患者,也可用于Cobb角小于300的脊柱侧突的治疗。
③骨牵引:是利用穿人骨内的牵引针或颅骨冰钳对受伤骨骼进行牵引。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1- 概述1-1 目的1-2 背景1-3 范围2- 基本知识2-1 骨骼结构2-2 骨骼功能2-3 常见骨科疾病2-3-1 骨折2-3-2 骨质疏松2-3-3 关节炎2-3-4 脊柱问题3- 预防措施3-1 营养与饮食3-1-1 钙的摄入3-1-2 维生素D的补充3-1-3 其他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 3-2 锻炼3-2-1 有氧运动3-2-2 耐力训练3-2-3 平衡锻炼3-3 安全措施3-3-1 预防跌倒3-3-2 避免过度劳损3-3-3 使用正确的姿势和工具4- 早期发现与诊断4-1 症状4-2 体检4-3 诊断方法4-3-1 X射线4-3-2 骨密度检测4-3-3 核磁共振成像5- 治疗与康复5-1 保守治疗5-1-1 药物治疗5-1-2 牵引矫正5-1-3 物理治疗5-2 手术治疗5-2-1 骨折手术5-2-2 关节置换手术 5-2-3 脊柱手术5-3 康复措施5-3-1 物理治疗5-3-2 营养指导5-3-3 术后护理6- 合理用药6-1 常用药物介绍6-1-1 镇痛药物6-1-2 消炎药物6-1-3 促进骨重建药物6-2 用药注意事项6-2-1 药物剂量6-2-2 药物副作用6-2-3 药物禁忌症附件:●骨科常见疾病预防指南●骨科锻炼指导手册●骨科手术知识手册●骨科常用药物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销售药品管理条例: 对药品销售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律规定。
2- 动态监管: 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进行实时监管的管理方式。
3- 骨科手术风险告知书: 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告知的书面文本。
全文结束,固定数字\。
骨科健康教育教学标准内容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效果。
为了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请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术前指导:1.饮食: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⑵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⑴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⑵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磁共震检查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的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⑴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或尿潴留。
⑵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以便使用药物通便。
⑶术前一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6.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咳痰。
7.个人卫生指导:⑴皮肤准备: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超关节范围,而且3天前即应开始准备,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日,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
⑵洗澡、洗头,更衣,剪指(趾)甲。
⑶若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护人员。
二.术后指导:1.饮食: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进流质,慢慢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小时进食。
⑵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铁)及含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骨科手术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效果。
为了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请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术前指导:1.饮食: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⑵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⑴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⑵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磁共震检查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的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⑴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或尿潴留。
⑵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以便使用药物通便。
⑶术前一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6.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咳痰。
7.个人卫生指导:⑴皮肤准备: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超关节范围,而且3天前即应开始准备,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日,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
⑵洗澡、洗头,更衣,剪指(趾甲。
⑶若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护人员。
二.术后指导:1.饮食: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进流质,慢慢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小时进食。
⑵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铁及含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2.体位:⑴全麻术后病人在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误吸。
⑵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⑶对石膏外固定术后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其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⑷大手术后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病人卧气垫床,术后4 小时开始翻身与按摩,以后每2-3小时重复1次,以预防压疮。
3.护理:⑴出现下述情况表明肢体受压、血液障碍,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处理:肢体剧痛、由痛转为无痛、苍白、失去知觉、发凉、肿胀、麻木等。
⑵有伤口引流装置者,防扭曲、松动,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并保持伤口敷料周围皮肤清洁。
4.并发症的处理:⑴骨科手术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渗血。
若出现大出血,切勿惊慌失措,立即用手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目的,然后告诉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
⑵疼痛:一般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以后慢慢缓解,酌情告诉医护人员适当应用止痛剂。
⑶尿潴留: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时,多与麻醉及术中牵拉神经组织有关。
用听流水声、热敷并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若不能排尿是由于体位不适者,可征得医护人员许可坐起或站起排尿,小儿则由家长抱起排尿。
若仍不能排尿可由医护人员进行导尿。
颈椎病病人健康知识宣教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五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和交感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一.术前指导:1.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食物,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休息:卧硬板床休息,颈部制动。
3.训练:⑴前路手术病人应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第一天先从右往左推移1-2分钟,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推移气管10分钟不产生呛咳和呼吸困难。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进行俯卧训练,第一天先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3小时,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达到在俯卧位下仍能进行良好的呼吸活动。
4.如截瘫或已行颅骨牵引的病人,按“截瘫指导”或“骨科牵引指导”。
二.术后指导:1.体位:⑴前路手术的病人—颈围护颈,不要做点头或左右摆动动作,因摆动过大易造成植骨骨片脱落而引起脊髓受压。
⑵后路手术的病人—颈部不受压,即头部垫枕,颈部悬空不受压,此种体位应坚持至少3个月。
2.注意:⑴前路手术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保持不扭曲、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3.饮食:头3天少量多餐流质饮食,以后改半流质或普食。
4.服药应研粉,用温水送服。
5.功能锻炼:不全瘫病人,应活动能活动的肢体;全瘫病人,应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同时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
三.出院指导:1.饮食:多进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2.出院后坚持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3个月内颈部不受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及四肢肌力。
4.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
5.保持正确姿势,如伏案工作时间长,要每隔1小时作1次颈部多方向运动。
6.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头偏向一侧。
7.对颈部,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压揉法和捏揉法,增进血液循环。
8.带药回家,按医嘱服用。
9.每1-2月来院复查1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健康知识宣教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好发于30-50岁,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硬脊膜外腔封闭,推拿、按摩、重力牵引,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一.术前指导1.卧硬板床休息。
2.俯卧位训练:第1天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2小时。
3.练习卧位大小便及卧位自理能力。
4.进行腰背肌锻炼:先以俯卧位,手用“飞燕式”方法,以后根据病人的耐受力,改为仰卧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
二.术后指导:1.休息:单纯做髓核摘除术,卧床时间2周,对手术复杂、探查的间隙多或全椎板减压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如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消失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注意保持不扭曲、不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4.术后8小时内需排尿,可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如热敷、听流水声,不能自行排尿时应报告护士。
5.术后3天体温仍升高,诉腹痛,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剧,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功能锻炼:麻醉消失后,可作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天可主动锻炼,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术后1-2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在腰围保持下可下床活动。
7.饮食:定时定量,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含粗纤维食物,增加病人的抵抗力,并保持1-2天排便1次。
三.出院指导:1.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至少达半年以上。
2.腰围保护3个月,不弯腰,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饮食起居保持规律性,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
牵引病人健康知识宣教牵引是应用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使骨折或脱位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牵引在骨科应用广泛,尤其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其达到治疗目的。
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
为了达到牵引效能,预防并发症,请病人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牵引一般指导:1.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2.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以预防便秘。
颌枕带和颅环弓牵引时,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宜,防呛咳及食物呛入气管。
进食速度要均匀且慢,一口一口地咽,若病人出现堵塞气管现象,立即大声呼救。
3.体位:头部牵引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抬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
4.护理方法指导:⑴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重量太大可引起过度牵引,使骨折端发生分离移位;牵引力太小,则不能达到复位和固定目的,而致骨折畸形愈合。
照片或外出做检查、进手术室前均不能放松牵引装置,可用手握住牵引弓代替牵引砝码的重量来维持牵引,以防移位。
⑵不能在牵引装置上盖物、缩短或加长牵引绳至牵引装置的砝码倚床或落地,以免引起牵引重量相对减小,影响牵引效果,故应保持牵引砝码悬空和不靠床沿。
⑶在冬季暴露肢体可穿厚袜套或棉腿套保护,以防冻伤。
5.并发症的预防:⑴牵引后若肢体出现麻木、指(趾端颜色苍白或发紫、感觉迟钝、不能运动等血运障碍时应告诉医护人员。
病人应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平时应用足托板或保护垫将足底垫起,防止足下垂。
⑵预防坠积性肺炎:特别是老年人在卧床期间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利用拉手练习上身活动,有利增加肺活量,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预防肺部感染。
⑶预防褥疮:由于牵引后活动受限,容易造成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褥疮。
因此,应在护士指导下定时更换体位,受压处尤其是骨突处应定时按摩,并用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皮肤的卫生,以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二.不同牵引需注意以下问题:1.皮牵引者,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可能与压迫太紧有关,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调整松紧度;牵引带松脱,也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免压迫足踝及足跟处引起压疮;皮肤因对牵引材料过敏出现水泡时,勿自行刺破,应由医护人员处理。
2.骨盆牵引者,应在髂骨处垫好厚棉垫,防止压疮。
3.骨牵引者,要预防针眼感染,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可自行去除针眼周围皮痂,并由护士予酒精滴针眼每日2次;若因体位不当致钢针松动而偏斜者,不可自行调整牵引针位置,而应告诉医护人员处理;骨牵引拆除后,针眼处仍需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颅骨牵引者,出现滑脱及牵引后有头痛、呕吐等不适时表示位置不当及颅内压增高,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重新安置及进行降颅压处理。
5.颌枕带牵引者,头部制动,两侧必要时可放砂袋,翻身时须有护理人员在场,以防发生意外。
6.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时应适当约束躯干,臀部离床,防止活动度太大而致牵引带松脱压迫血管神经致肢体坏死,家属须高度重视患儿足趾颜色、温度、活动度、有无肿胀等,一旦有异常变化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股骨颈骨折病人健康知识宣教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损伤,损伤原因主要是绊倒,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及不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