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区废旧农膜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治“白色污染”,减少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现制定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替代产品和回收利用废旧农膜为主要治理方式,在各乡镇建立农膜回收点,使全区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二、重点工作(一)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科学用膜水平。
各乡镇要着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
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面积生产上,提倡不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农用地膜。
在涉及地膜使用的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区域内,严禁采购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
(二)推广减量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数量。
各乡镇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耕作制度,改进经营模式,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
一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
在适宜区域加大旱地新两熟耕作制度改革,减少早春玉米种植面积;二是大力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
力争2021年我区水稻集中育秧育苗面积年扩大0.5万亩,水稻直播扩大0.1万亩。
三是试验示范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
鼓励各农业产业项目区组织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试验示范,对使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逐步扩大其使用范围。
(三)抓好农艺农机配套,提高残膜回收水平。
要着力加强农艺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水平。
针对不同农作物需求,示范推广适时揭膜、机械拾膜、膜侧栽培等技术。
积极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械捡拾回收农田残膜,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难度。
农田残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农田残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咱都知道,现在农田里那残膜啊,就像一个个小捣蛋鬼。
这些年,为了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咱大量使用地膜,这地膜确实在保温保湿方面立了大功。
可这东西用完了之后,好多都残留在农田里,不仅看着乱七八糟,而且对土壤、对环境都有不少危害呢。
土壤里全是这些残膜碎片,就像人吃饭的时候老吃到沙子,农作物肯定也长不好呀。
所以呢,咱们这个农田残膜回收项目就应运而生啦。
二、项目目标。
1. 短期目标。
在[具体时间段1]内,先把咱们选定的那几个农田集中区域的残膜回收起来,让这些地方的土地看起来干净清爽,至少得有个样板区的样子。
就好比先把客厅打扫干净,给大家看看咱的决心。
统计回收的残膜数量,看看这“小捣蛋鬼”到底在地里藏了多少。
这就像清点家里的杂物一样,心里得有数。
2. 长期目标。
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残膜回收体系,让每一块农田都能定期进行残膜清理,让咱这土地啊,一直健健康康的。
就像人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农田也要定期“洁面”。
通过这个项目,提高农民朋友们对残膜危害的认识,让大家都主动参与到残膜回收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就好比让大家都知道爱护环境的好处,自觉不乱扔垃圾一样。
三、项目实施区域。
我们选择了[具体地名1]、[具体地名2]和[具体地名3]这几个地方作为项目的实施区域。
为啥选这儿呢?因为这几个地方是咱这地膜使用量比较大的农田区域,而且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种类也比较有代表性。
就像要打扫卫生,肯定先挑最脏、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开始呀。
四、项目实施步骤。
# (一)宣传动员阶段([开始时间1] [结束时间1])1. 咱们要组织专门的宣传队伍,这个队伍里要有懂农业知识的专家,还要有能说会道的宣传员。
他们要深入到各个村庄、田间地头,给农民朋友们讲讲残膜留在地里的坏处,就像给大家讲一个恐怖故事,但这个故事是真事儿啊。
比如说,残膜会让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都跑掉,就像一个破了洞的水桶,啥都留不住。
2. 我们还要张贴一些有趣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画着农田里满是残膜的“惨状”,再画上回收残膜后土地肥沃、作物丰收的美景。
废弃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废弃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为着力解决我县农村“土壤留残膜、埂沟堆废膜、树枝挂飞膜、烧膜放毒气”等白色污染突出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农业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际,经研究,决定201X年在全县试行废弃地膜回收项目。
把回收废弃地膜作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通过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手段,鼓励农民使用地膜并回收废膜,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生态X。
为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回收原则和范围按照“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开展废弃地膜回收。
回收范围包括全县12个乡镇,其中以传统地膜覆盖种植玉米或西红柿等蔬菜,使用量多、面积大的青羊、西沟、龙溪、杏城、东寺头、虹梯关、北社等7个乡镇为重点乡镇。
二、回收任务及进度安排重点乡镇实行集中连片,整乡整村实施,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实施。
具体任务:全县计划清理3.6万亩地膜污染农田,回收废弃地膜72吨(每亩平均回收废弃地膜按2公斤计)。
根据201X年地膜实际发放数量及覆盖面积,各乡镇回收面积及废弃地膜任务为:青羊镇0.3万亩6吨、西沟乡0.25万亩5吨、龙溪镇0.82万亩16.4吨、杏城镇0.51万亩10.2吨、东寺头乡0.6万亩12吨、虹梯关乡0.25万亩5吨、石城镇0.02万亩0.4吨、阳高乡0.04万亩0.8吨、北耽车乡0.06万亩1.2吨、中五井乡0.05万亩1吨、北社乡0.65万亩13吨、苗庄镇0.05万亩1吨。
回收废弃地膜分两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个时间段自201X年1月—5月底,完成回收任务15%,回收废弃地膜10.8吨,其中青羊镇、西沟乡、龙溪镇、杏城镇、东寺头乡、虹梯关乡、石城镇、阳高乡、北耽车乡、中五井乡、北社乡、苗庄镇分别回收0.9吨、0.75吨、2. 46吨、1.53吨、1.8吨、0.75吨、0.06吨、0.12吨、0.18吨、0.1 5吨、1.95吨、0.15吨。
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六篇

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六篇【篇一】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农委关于印发《____年某某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降低农膜残留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农田残膜回收网点为纽带,全面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效防治农膜残留污染,促进我镇农业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____年全面启动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民减量与回收,推动农田残膜回收率____年达到60%以上。
____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____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100%,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膜回收体系,有效控制农膜残留污染。
(三)基本原则地膜残留污染是突出问题,各村要结合管辖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抓好废弃地膜的回收和监督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取得实效。
二、方法步骤1.摸清底数。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各村统计核实所管辖区内农膜实际使用面积、使用数量等情况,统计结果由村书记审核签字后报到农业服务中心。
2.建立回收站点。
由有农膜使用的村统一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农膜回收,负责做好农田残膜回收清理情况登记、核验工作,建立台账留档待查。
各村要根据农膜使用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把农田残膜集中收集,就近拉送至个垃圾点,然后送至垃圾焚烧发电。
3.监督检查,对农田残膜回收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应收尽收。
同时要加强农田残膜处置监管,确保合理处置。
4.依照方案发放补助。
镇农业服务中心按照方案要求,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三、主要任务1.开展农膜使用回收情况统计。
各村按时统计农膜使用及回收情况,明确使用人及回收人信息,作为农田残膜回收补助和检查考核的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①当年农膜使用地点、面积、使用量、回收企业、处理去向等基本情况;②当年地膜覆盖面积、地点、使用量、覆膜作物类型、使用者信息及回收处理量等基本情况,为实施年度考核奠定基础。
地膜回收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地膜回收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覆盖材料,它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膜垃圾也日益严重,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有效解决地膜污染问题,保护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地膜回收整治活动方案势在必行。
二、活动目标。
1. 彻底清理农田中的地膜垃圾,减少地膜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
2. 提高农民对地膜回收的认识和意识,推广地膜回收的良好经验和做法。
3. 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地膜回收的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地膜回收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工作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张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地膜回收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组织开展地膜回收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向农民介绍地膜回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4. 设立地膜回收点,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设立地膜回收点,方便农民将废弃的地膜送至指定地点。
5.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地膜回收的考核机制,对地膜回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持续推动,通过多种渠道持续推动地膜回收工作,确保地膜回收整治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
四、工作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膜回收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 资金保障,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地膜回收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3. 技术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合作,获取地膜回收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提高地膜回收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4. 完善政策,地方政府要出台支持地膜回收整治的政策措施,为地膜回收整治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五、总结。
地膜回收整治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地膜污染问题,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废弃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废弃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为着力解决我县农村“土壤留残膜、埂沟堆废膜、树枝挂飞膜、烧膜放毒气”等白色污染突出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农业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际,经研究,决定201X年在全县试行废弃地膜回收项目。
把回收废弃地膜作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通过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手段,鼓励农民使用地膜并回收废膜,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生态X。
为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回收原则和范围按照“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开展废弃地膜回收。
回收范围包括全县12个乡镇,其中以传统地膜覆盖种植玉米或西红柿等蔬菜,使用量多、面积大的青羊、西沟、龙溪、杏城、东寺头、虹梯关、北社等7个乡镇为重点乡镇。
二、回收任务及进度安排重点乡镇实行集中连片,整乡整村实施,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实施。
具体任务:全县计划清理3.6万亩地膜污染农田,回收废弃地膜72吨(每亩平均回收废弃地膜按2公斤计)。
根据201X年地膜实际发放数量及覆盖面积,各乡镇回收面积及废弃地膜任务为:青羊镇0.3万亩6吨、西沟乡0.25万亩5吨、龙溪镇0.82万亩16.4吨、杏城镇0.51万亩10.2吨、东寺头乡0.6万亩12吨、虹梯关乡0.25万亩5吨、石城镇0.02万亩0.4吨、阳高乡0.04万亩0.8吨、北耽车乡0.06万亩1.2吨、中五井乡0.05万亩1吨、北社乡0.65万亩13吨、苗庄镇0.05万亩1吨。
回收废弃地膜分两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个时间段自201X年1月—5月底,完成回收任务15%,回收废弃地膜10.8吨,其中青羊镇、西沟乡、龙溪镇、杏城镇、东寺头乡、虹梯关乡、石城镇、阳高乡、北耽车乡、中五井乡、北社乡、苗庄镇分别回收0.9吨、0.75吨、2. 46吨、1.53吨、1.8吨、0.75吨、0.06吨、0.12吨、0.18吨、0.1 5吨、1.95吨、0.15吨。
xxx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2、建设单位: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
3、项目期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4、实施地点:xxxx县x乡、x乡、x乡、x乡、x乡、x 乡、x乡、x乡、x乡。
5、项目规模:实施面积14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地膜覆盖技术自90年代开始在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其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温差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200—400年,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作物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从棉花发展到蔬菜、瓜类和特色作物。
现在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
我县地膜使用面积已达到14万亩,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我县每年使用560吨地膜。
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和作物减产,因而废旧农膜回收清理已到了刻不容缓波地步。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当前我县废旧农膜回收仍以人工回收为主,采用人工回收只能解决地表残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残膜,人工回收废旧农膜的劳动强度也大,全县人工回收残膜,要花费3—4万个劳动日。
回收残膜时正是田间管理大忙李节,各种农活争劳动力现象严重。
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和矛盾。
机械回收残膜作业效率是人工回收残膜的几十倍,机械回收残膜比人工回收残膜收净率高,伤苗率低,且具有一定松土和除草功能,并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机械回收残膜能将残膜收集成卷,膜上杂草和碎土可基本清除,有利于运输,此外还有利于残膜的再生利用,用于制作再生塑料,冶炼汽油等,所得收入可再次冲减收膜费用。
回收废旧地膜方案

回收废旧地膜方案回收废旧地膜方案2012年乌兰察布市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市地膜使用量和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了农田土壤中的废旧地膜量逐年增加,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明显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废旧地膜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另外就是废旧地膜堆到或刮倒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纷纷扬扬,造成环境污染。
如此下去,废旧地膜今后必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抓紧时间治理其蔓延与危害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其工作刻不容缓。
2012年,我市将借助国家旱作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率先在丰镇、前旗、集宁和后旗(化德已实施完毕)四个地方开展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行“农业增产措施和地膜污染治理”并重的方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新旧地膜兑换再利用为手段,在地膜污染较重的地区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就近收集、方便群众的原则,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
(二)、坚持教育农民,以农民自己回收自家地中废旧地膜为主的原则,集中起来交到指定地点。
(三)、坚持全面回收和充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即回收到的废1旧地膜全部由农业部门交到滴灌带生产厂或其它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不准深埋和焚烧。
(四)、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的原则。
即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与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步调一致,切实抓出成效。
(五)、坚持示范推广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完成示范回收任务的同时,各地要有意识地安排废旧地膜危害程度、回收方法(包括机械回收)、回收成本和再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试验或调研,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全市大面积开展此项工作奠定基础或探索出一种成功有效的模式。
三、废旧地膜回收的具体内容(一)、回收任务前旗回收4.6万亩160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0万元;后旗回收4.6万亩160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0万元;丰镇回收4.7万亩163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1万元;集宁回收1.2万亩34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15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2、建设单位: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
3、项目期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4、实施地点:xxxx县x乡、x乡、x乡、x乡、x乡、x 乡、x乡、x乡、x乡。
5、项目规模:实施面积14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地膜覆盖技术自90年代开始在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其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温差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200—400年,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作物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从棉花发展到蔬菜、瓜类和特色作物。
现在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
我县地膜使用面积已达到14万亩,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我县每年使用560吨地膜。
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和作物减产,因而废旧农膜回收清理已到了刻不容缓波地步。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当前我县废旧农膜回收仍以人工回收为主,采用人工回收只能解决地表残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残膜,人工回收废旧农膜的劳动强度也大,全县人工回收残膜,要花费3—4万个劳动日。
回收残膜时正是田间管理大忙李节,各种农活争劳动力现象严重。
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和矛盾。
机械回收残膜作业效率是人工回收残膜的几十倍,机械回收残膜比人工回收残膜收净率高,伤苗率低,且具有一定松土和除草功能,并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机械回收残膜能将残膜收集成卷,膜上杂草和碎土可基本清除,有利于运输,此外还有利于残膜的再生利用,用于制作再生塑料,冶炼汽油等,所得收入可再次冲减收膜费用。
现我县残膜市场价格每公斤1.20元—1.50元,因此机械回收残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是全额事业单位,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管辖:农机管理股、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及16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xxxx 县农牧机械管理局是职能业务范围是农机行政管理、农机行政执法、农机安全监督、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
xxxx县农机化系统现有在职职工102人,其中:农机局机关10人,农机监理员29人,农机管理推广人员57人,农机培训教师6人。
技术人员有中级职称的5人,初级职称的30人(本科以上学历12人、大专13人,中专37人)。
主要技术推广设备有:东方红—904型拖拉机1台,东方红—754型拖拉机1台,东方红-602型推土机1台,东方红—404型拖拉机1台,东方红—400型拖拉机1台,时风—200型拖拉机1台,SF—180型拖拉机1台,配套农具共有26台/架。
LAC214型电子分析天平1台,KDN-04A型凯氏定氮仪1台,TNHY-4型农业环境监测仪1台,GPS面积仪1台,WYH-1型油耗仪1台,WTC-1型踏板力计1台,HT3200型接触式数字转速表1台。
电教设备10套,多媒体培训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1套。
五、项目技术路线分析1、秋后秸秆粉碎及残膜回收技术针对当年铺膜的作物(如棉花)秋季收获后,进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与收膜机械化联合作业,残膜回收率应达90%以上。
采用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地表残膜捡拾入箱成包——人工装车拉运。
2、作物苗期 (头水前)残膜回收技术针对当年铺膜的作物(如棉花)苗期浇头水前进行残膜回收机械化作业,残膜回收率应达90%以上。
采用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在棉花苗期浇头水前起出完整地膜成辊——人工卸膜辊——装车拉运。
3、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技术针对历年耕层内的残碎膜,结合秋翻、春耕犁地作业(作物播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
主要采用搂膜机、配置有搂膜齿的犁和整地机等机型,可将地表及耕层10厘米内的残碎膜搂起或捡拾,当年残膜回收率应达20%(指占耕地中历年累计残碎膜总量的比例)。
采用配置有残膜清捡机构的犁(或联合整地机)在犁地(或整地)作业时可搂起或扎拾耕层内残膜——人工卸膜、拉运。
六、项目建设目标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从地膜的使用、收回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财政补助,县、乡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收回利用机制,总结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地膜收回率达到90%以上,项目完成后,残膜累计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七、项目建设内容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推广实施面积14万亩,其中:棉花12万亩,蔬菜等特色农作物2万亩;在喀尔赛乡、雅瓦乡、阔其乡、普恰克其乡、乌尔其乡、英也尔乡、喀瓦克乡、扎瓦乡、吐外特乡等9个乡实施。
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推广地点及规模情况表项目实施内容如下:1、对从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根据收回加工量给予补贴,每亩地的残膜回收加工(4公斤)给予1元补贴,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
2、对农民使用厚度达于0.008㎜的标准地膜给予每亩8元补贴,调动农民使用标准厚度地膜的主动性,为收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3、对废旧地膜回收机械作业的农机手给予补贴,每亩作业补贴10元。
4、对购置废旧地膜回收机具的农机手给予补贴,机具补贴30%(加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共计补贴60%)。
5、对广大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认识。
广泛宣传机械回收残膜技术的重大意义。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使用本项目投资总额664万元,其中:废旧地膜回收示范技术推广项目资金440万元,农民自筹128万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万元。
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及项目投资明细如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万元)机具配备及补贴列表九、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1、2010年11月~2011年1月,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2011年1月~2011年2月,示范区举办技术培训,并进行广泛宣传。
3、2011年2月~2011年3月,组织残膜回收机具的选型、引进,落实机具购置补贴。
4、2011年3月~2011年4月,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作业,落实对农民使用标准厚度地膜补贴。
5、2011年4月~2011年5月,示范区举办技术培训,并进行广泛宣传。
6、2011年5月~2011年6月,作物苗期(头水前)残膜回收作业。
7、2011年6月~2011年7月,阶段总结,机具性能评价与反馈。
8、2011年7月~2011年10月,示范区举办技术培训,并进行广泛宣传。
9、2011年10月~2011年11月,作物秋季收获后,秸秆粉碎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落实对机械作业农机手补贴及对地膜回收加工企业补贴。
10、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项目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分析整理数据,准备验收。
十、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节本效益分析①人工回收残膜成本费用:——人工日平均功效:4亩/天——人工日平均工资:30元/天——人工每亩成本费:30元/天÷4亩/天=7.5元/亩。
②机械回收残膜成本费用:——机械回收残膜作业生产率:80亩/天(最低计算)——拖拉机回收残膜作业耗油量:0.2公斤/亩——拖拉机耗油成本费:0.2公斤/亩×6元/公斤=1.2元/亩——机组日折旧费:20元/天(折旧率10%计算)——每亩机组折旧费:20元/天÷80亩/天=0.25元/亩——农机手工资:30元/天——每亩农机手工资费用:30元/天÷80亩/天=0.38元/亩——机械回收残膜总成本:1.2元/亩+0.25元/亩+0.38元/亩=1.83元/亩。
③机械回收残膜比人工回收残膜节省成本费用:每亩7.5元/亩-1.83元/亩=5.67元/亩。
项目区一年节省成本费用:14万亩×5.67元/亩=79.38万元。
(2)增收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实施后,由于清除了残膜, 由残膜污染引起的5%的作物减产不再会产生, 这相当于使作物增产5%以上,仅以棉花生产为例,按项目区14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200公斤,8元/公斤计算,可实现:年增加产量=200公斤×14万亩×5%=140万公斤年增加产值=8元×140万公斤=1120万元。
2、社会效益: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地中不能及时回收,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残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使土壤的透气性,蓄水性变差,作物吸收水份,养分的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根系难以下扎,同时土壤中的残膜也会影响机械作业。
清除这些残留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这种“白色污染”已引起我县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县残膜回收仍以人工为主,收膜生产率很低,而且劳动强度大,费时。
由于机器收膜的生产率是人工收膜的10倍以上,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劳动力去从事其它更具经济价值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机械化残膜回收作业,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极大的缓解残膜回收期劳动力紧张的局面,这无疑是解决残膜污染的最有效途径。
本项目的建设围绕推广先进的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建立新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模式,配套相应的作业机具,改善土地结构和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我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县农业发展进程。
3、生态效益:由于秋后秸秆粉碎及残膜回收技术同时将棉花等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犁翻后埋入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据有关资料表明,按新疆平均种植水平,棉秸秆320kg 。
如果这些秸秆还田,相当于归还土壤尿素57kg,三料磷肥2.3kg,硫酸钾38kg。
项目实施后,大面积推广机械收膜,可加快“净土工程”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降低土壤白色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对保护耕地及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十一、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开展,xxxx县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冯武年同志为组长,农机、农业、环保、财政、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组。
项目管理组织一览表成立由乡农机站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队,按照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统一作业、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