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禹 九一八后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1932-1935)

刘大禹  九一八后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1932-1935)
刘大禹  九一八后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1932-1935)

刘大禹九一八后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

(1932-1935)

——以《时代公论》为中心的考察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责任内阁制,采取军政分立。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通过举办刊物的方式自由表述政治观感与理性建言。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的几位教授创办了《时代公论》,以其为中心,聚集了许多东南学人,形成了“时代公论派”,强力支持国民政府采取集权政治,严厉批评国民党的组织缺陷。其他舆论界亦多有赞成集权政治模式的论调。在舆论支持下,1935年,军事权威蒋介石顺理成章兼任了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实行了以个人权威为中心的集权政治。然而,《时代公论》作为集权政治的主要喉舌,未能避免休刊的命运。由此,进一步反思舆论表达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作者简介:刘大禹,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原文出处:《民国档案》(南京)2008年第2期。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1931年12月26日的政制改革案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处于虚职,孙科出掌行政院。1932年初,蒋与汪联手,逼孙科下台,达成了权力分配,汪精卫出任国民党中政会主席与行

政院院长,掌理党、政大权;蒋介石出任恢复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理军权。这种军政分立制度应当是国家政治的一种进步,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政治界和知识界普遍产生了一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要求,希望出现一个统一、坚强有力的政府,以应付危局。1935年底,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采取了军政结合的集权政治方式。①在制度转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媒体对政治制度的评论与建言。1932年后,新创刊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时代公论》、《外交评论》、《日本评论》、《民众运动》、《国民外交杂志》、《东北月刊》、《独立评论》、《外交月报》、《外交周刊》、《申报月刊》、《军国民杂志》、《大众生活》、《行政效率》、《政治月刊》、《政衡》等均系于此期间问世。今人对上述刊物的研究,阐述北方学人所创的《独立评论》的政治观点的文章并不少见,②也有学者对其他关于民间或半官方所创刊物的主张进行了考察,③对以中央大学教授所创的《时代公论》却鲜有论及。本文试以《时代公论》的创刊及政治主张为例,并兼及其他,考察其对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本文目的不在于考察集权政治形成的过程及对集权政治本身的评价,而在于分析这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舆论支持,并分析舆论支持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原因与作用。

一、《时代公论》的创刊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1928年宣布进入训政时期,实行了党置于政府之上的五院制政治体制。中原大战以后,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以加强国府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作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当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去世后,蒋介石兼任了行政院院长,试图通过政治革新,进行全面集权,以加强国民政府与行政院的权力。

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第一次全面集权的步伐受阻。蒋在各派反对势力的集体攻击下被迫下野,国内政治纷争加剧,孙科出掌行政院。为拯救国难与避免政治纷争,国民党政府体制内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针对训政阶段民治主义与独裁体制相矛盾的党治政治,不少知识分子屡次提出“提前结束训政”、“如期结束训政”之类的政治主张。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孙科辞行政院院长职,出任立法院院长。孙公开发表“救国纲领草案”,主张为了集中力量,贯彻御侮救国之使命,应立即召开国民大会,实行宪政。虽然孙科有借实行宪政名义以提高其掌理的立法院地位之意图,但孙氏的政治呼声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知识分子关注政治的热情,也加速了知识界通过举办刊物自由表达政治观感热潮的形成。

伴随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④,1932年4月1日,以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为主体的一批学人创办了《时代公

论》杂志,杨公达任主编(后由阮毅成任主编),张其昀为总发行人。《时代公论》杂志社的核心成员有杭立武、梅思平、萨孟武、阮毅成等,另有中国政治学会的一些骨干成员⑤。五个月之后,张氏辞去了《时代公论》总发行人的职务。《时代公论》为周刊,除政论文章外,还刊登“时事述评”、“读者论坛”及“通讯”,也出版专刊。如第25号作为“九一八国耻纪念专刊”,第33号作为“抗日方案征文专号”,第40、41号作为“新年特大号”,第65、66号作为“宪法问题专号”,第92、93号作为“新年号”。自1932年4月1日出版至1935年3月22日休刊,共出版了156期。据不完全统计,前后有206人在该刊上发表政论性文章842篇。⑥主要撰稿人如下表。(见表1)

以上22位主要撰稿人共发表文章395篇,占总篇数的46.9%。上述人员中大多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政论水准较高,具有现代政治知识背景与追随国际潮流的可能性。在撰稿人中,杨公达所撰文章最多。据不完全统计,除“时事述评”外,杨共写了63篇,从该刊的第1号到48号,即发表了27篇政论性文章。⑦

如果进一步分析撰稿人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大学知名教授,除以上主要骨干人员外,尚有程绍德(经济系教授)、叶元龙(人口学教授)、曹翼远(教育学教授)、何浩若(哲学教授)、缪凤林(史学教授,历史系

主任)、向达(历史系教授)、汪辟疆(中文系教授)等。第二类是在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其他东南学人,有的曾在中央大学短暂任教过,如徐悲鸿(艺术家)、陶希圣(思想家)、王礼锡(诗人)、刘运筹(原任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1932年任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经济专家)、陈茹玄(法律专家,参加了五五宪草的起草工作)、陈长蘅(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立法委员)、卫挺生(财政专家、立法委员)、彭年鹤(司法专家)、李成谟(教育专家)、周谷城(史学家)、竺可桢(气象学家)、梅汝璈(法官,后来参加了东京审判)、马寅初(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等。第三类是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的政论家,如吴昆吾(司法院参事)、吴铁城(政府要员)、陶履谦(内政部官员)、师连舫(内政部科长)、吴颂皋(内政部官员)、林桂圃(国民党理论家)、雷震(著名政论家)、冼荣熙(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立法委员)、田炯锦(监察委员)、邓深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上校训练教官)、彭学沛(代理内政部长)、朱家骅(政府要员)、成天放(国民党理论家)、管欧(内政部科长)等。可以认为,以《时代公论》聚集的学人,是一个以中央大学教授为主体,囊括了诸多东南学人、范围较广的学术团体。

《时代公论》办刊的宗旨非常明确,杨公达在“休刊的话”中谈到:“愿我们读者不要完全忘记了我们三年来的主张:于党要求恢复总理制,于国要求组织强有力的政府,于

教育以适合国民生活之需要为方针,于社会厉行救济事业,特别是替青年学生呼吁……”⑧该刊主要讨论政治学理,呼吁拯救国难,争论国民政府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改进、探索解决中国民族危机的出路,也较多关注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并用大量篇幅介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外交关系。

二、《时代公论》对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主张

针对国民政府面临的危机,如何拯救国难,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这是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大体而言,舆论界对政制变迁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要求以民主方式纳诸更广泛的人参与政治,制定宪法,推行民主政治;另一种是主张重新回归中央集权制度,通过组建强有力的政府以应付危局。如果说以北方学人为代表的“独立评论派”通过“民主”与“独裁”的争论,最后由赞成独裁的观点占了上风,还存在一个争论过程的话,以中央大学为中心层的南方学人如杨公达、楼桐孙、梅思平等以《时代公论》聚集地的“时代公论派”,则一致为加强中央集权,拥有一个坚强领袖,实行政府的强力化而摇旗呐喊,并对国民党现实中的组织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期待。

其一,呼唤强有力的元首制。应当说,《时代公论》自创刊之日起,就主张国民政府应当采取集权制度,为抗战做充分准备。1932年4月1日,杨公达在该刊的创刊号上撰文

指出,“政治制度的良否,在其能否适应环境为断”,“党治固不能适应现在中国的环境,欧美式的民主政治又岂能适应现在中国的环境”。⑨萨孟武提出:“目前中国急宜解决的,只要二个问题:在中央,赶快建设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在地方,赶快振兴农村经济。”⑩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显然是出于对汪、蒋分权后行政院软弱无力状态的担心,且为改变这种状态的一种意图表达。

针对舆论界要求国民党开放政权采用宪政体制的呼声,“时代公论派”进行了反驳。杨公达认识到,“开放政权是朝野多数人的意见,是无可异议的了”,但如果国民党内没有一个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领袖,开放政权又如何谈起,“尤其是国民党的领袖,或意气是尚,或权力是争,把整个的党,弄得天翻地覆,分崩离析。一方面要训政,他方面要宪政;一方面要党治,他方面要民权,使人民如坠五里雾中,莫知所从”。(11)如此开放政权,势必使国家丧失集中力量拯救国难的能力。面对日本的入侵,杨公达反对国民政府的军政分立,赞成国民党采用武力方式应付危局。他认为:“政府应亟谋军权统一,以做政治的后盾;政权统一,以做军事的后盾。至于国民党,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约法三章治天下,就当以马上治天下。”(12)面对每况愈下的时局,杨公达呼吁,今后要使中国变为一个有组织的国家,“自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要使中央政府存在和健固,自然要国人信仰

中央政府”。“所谓信仰政府,就是要信仰政府这个组织,信仰这个推动一切的发动机,并不是不计一切的强信组织政府的人”,(13)“如今政府要具备的条件,是要强而有力”,(14)这种“强有力”自然不能建立于开放政权的基础之上。

在呼吁建立“强有力”政府的同时,“时代公论派”不忘为这种制度寻找世界潮流的依据,指出建立“强有力”政府的必要性。袁道丰认为:“欲打开新局面,必须政府的组织能适应世界潮流,亦必须政府拥有坚强的权力。即如何造就一健全之中心领袖人物,及组织一严密坚强的团体。舍此一切都是空谈。”(15)这种论调与世界流行的法西斯主义不谋而合。如果一个政府不能“强有力”,又何以推行政令于全国呢?师连舫从日本侵略中得出一些看法,“组织不健全的国家,不足以应付外来的侵略”,这样的国家就是“无中心的、无轨道的、无权力的、无系统的一个无机体——死体”。他进而反问道:“我们的政府的权力真能够实行于全国吗”,“为什么我们不抵抗?为什么我们的抵抗只是局部的?为

什么我们一方在对日作战,一方还有人在后方火并?”(16)一连串现实问题的拷问,其答案就是国家的政治不能完全统一,政府不够强有力。萨孟武从立法的角度指出了由立法部的优越,变而为行政部的独裁,乃是现今各国政治的趋势。国民政府应当“非实行行政部独裁不可”。(17)如何才能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杨公达指出,“强有力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机能的运用,和运用的得当”。杨赞成取消五院制,不如采用元首制,“目前的问题,在如何增加行政效率和如何使国际信仰中国政府的稳固,如何使人民信仰中央政府而不存在五日京兆之心,要办到这些,非使人人集中视线于中心力量的代表,这代表当以元首为最宜”。(18)在“时代公论派”看来,政府威信的建立是强有力政府建立的关键,而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袖。杨公达认为,中国所需要的政治家应当具备的起码条件有:“是求实际,不尚空谈”、“诚实勿欺,恪守气节”、“要顾全大局,不要只为自己打算”、“要一切责任,挺胸担当”、“要有魄力和牺牲精神”、“要深谋远虑”。

(19)

其二,批评国民党的组织缺陷。

《时代公论》赞成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的同时,不少文章展开了对国民党的批评,批评的背后蕴含着对国民政府分权体制及国民党组织问题的不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严重分化,按照杨公达的描述,两年以来,由于日本的入侵,国民党实行训政时权力分散的政治形态:“各省军阀割据,天高皇帝远,愈是边疆,愈像是桃花源,不知有汉。尽管口口声声,秉承中央意志,说得好听,实际上谁不在那里乌烟瘴气做土皇帝。这是第一层。还有若干省份,此连彼结,隐然自成一小朝廷,几乎要在国际上另外取得一个国家的地位来强出头说话,真行者,假行者,把外国人弄得如坠五里云

雾中,摸不清头脑,只可说这真是个无组织的国家。这是第二层。剩下的是‘宕在空中打秋千’的中央,只落得个尾大不掉虚有其表。这是第三层。这样便是中国的政治形态。”(20) 杨公达的以上描述反映了国民党内缺乏权威的组织现状。梅思平指出,国民党的以党治国,至少有下列三种不利之点:(1)党既然自认为是一个最高统治集团,于是党与一般国民之间,俨然成了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界限,国民的政治责任心因之减弱,民治基础亦无从培养。(2)党既公然为统治机关,则政治责任必直接集中于党,政治上一有差错,党即成为怨府,全国舆论即以党为攻击之总目标。(3)党彰明较著的自为太上政府,事实上又不许它党参予政治,于是一切政争都成为党的内部争执,近年中国国民党的四分五裂,此其一因。“人家以党治国,是不居其名而取其实;我们的以党治国,是徒取其名”。(21)杨公达也认为,国民党的错误主要有:(1)居革命党之名,行普通党之实;(2)粉饰党的统一,舍不得分家;(3)党不自裁,而由他人裁之,责不自负,而由不负责者负之。(21)这种错误的产生,“一切一切,不是党的不好,而是党员不好”,自救的办法就是“党政思想化,党员职业化,党部简单化”。杨公达认为国民党没有使党的政治思想深入发展与传播。党员需要从事职业,而不单纯只是从事党务,党部的机构太多。(23)沈清尘认为:“欲国民党有强固的组织,尤非有继承孙中山之人为一党之魁首以领导一切

不为功,此极明显之事实。”(24)自然,强有力政府的核心是基于个人权威之上的集权政治。杨公达作为《时代公论》的主编,充当了集权政治主张的中坚。国民党的组织缺陷只有通过元首制或独裁制才能得以拯救。程天放也认为:“我是赞成中国现在采用独裁制的,就现在中国实际情形讲,独裁政治有成功的可能,而民主政治完全无成功的可能。”(25)

不难得知,从《时代公论》的政治主张而言,呼吁建立“强有力”政府是其办刊的基本宗旨。

三、其他媒体的集权政治主张

国难期间,国民政府的政制改革一直是舆论界探讨的焦点。除了《时代公论》的政论性文章呼吁建立强力政府之外,不少舆论探讨了国民政府应当实行宪政还是加强中央集权

的问题。在各种主张中,主要涉及到国民政府的党政关系问题、国民党的组织问题、国民政府的领袖问题等。如果说九一八后的初期,知识界对建立责任内阁制还存在幻想,试图通过宪政方式达到国家上轨道的政治目的,到了1935年,由于国难不断深重,国内民族主义不断高涨,舆论界通过对政治制度的争论后,感觉对宪政的无望与无助,转而向政治权威靠拢,大多数倾向于采取政府集权方式,加强政府的职能尤其是行政院的职能,以拯救国难。无论其主张如何,大多数文章体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以及期待加

快政制改革的紧迫感。以下是舆论界讨论政制改革时倾向于

采取集权政治的几个主要问题。(见表2)以上时论虽然在是否取消党治、开放党禁等问题尚存争论,但大多赞成改革国家制度,加强国民政府的权力,行政院应当成为真正负责的内阁制,国家应当拥有一个权力中心。对实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或尊蒋为全国最高领袖方面的态度相当一致。尽管这些论述并不能代表所有知识阶层或媒体或政治参与阶层

的意见,但毕竟体现了内忧外患背景下国民政府政制改革的方向,即加强党权,加强政府集权,加强领袖权力,以应付危局。张佛泉认为,“我们要承认,既然要政府,就要政治力量;既要政治力量,就要有‘专’的力量。我们相信,有权必‘专’,‘专’始有权;‘专’与‘权’是不可分离的名词”。(26)这些主张为国民政府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舆论基础,与国民政府行政院裁撤骈枝机关及提高行政效率的运动相得益彰。由于舆论界对集权政治的支持,1935年底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受伤后,军人权威蒋介石顺理成章兼任了行政院院长,完成了军政的结合,个人集权的目的最终得以达到。

四、舆论界支持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原因与作用

从上所述可知,3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在国难时期,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出现了“文人论政”的热潮。国难时期的“文人论政”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一种风尚。热议时政成为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常规武器,报刊杂志成为

知识分子激浊扬清的神圣领地。文人也自觉扮演在国难期间激发社会力量、从事政治革新的动力器。杨公达谈到,“国家的解救,专靠武人与敌抗战,是无济于事的。文人如果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或继续的不争气,那国难的加重,必是一天深一天”,“但我人希望最低限度有文天祥、史可法再生,本天地的正气,唤醒僵死的民族精神,创造民族的新意识”。

(27)有论者亦谈到:“比较起来,20、30、40年代的知识分子是活跃一些,他们有较多的使命感,有更多的热忱愿意发表意见,讨论国事,参与政治运动……在那三十年里,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多数是支持政府的,能够体谅政府的实际困难。”(28)故而,知识分子虽然反感政府的不争气,反感国民党内的派系纷争以及不上轨道的政治,但他们所具有的感性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的思维理性,对政府的支持是建立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之基础上的。

在国难期间的舆论界,“时代公论派”的任务希望通过舆论唤醒民族自觉,建立强力政府,拯救国家危机。《时代公论》聚集了诸多有影响的东南学人,且不论该杂志的发行情况如何,就其表现出的对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强力支持,与国民政府权威人物或潜在权威人物的集权愿望几乎一致。《时代公论》被视为集权政治的鼓吹者,或许成为以前研究者未能予以系统研究的原因。客观地说,虽然该刊不少撰稿人是在政府中任职的官员或科员,但无充分证据表明他们受

到了国民政府本身的强力控制。主要撰稿人在举办该刊之时,并未从事政府的重要活动,也未与国民政府权威人物存在某种依附关系与人际网络。一些撰稿人身兼立法委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愿意就时局或制度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不见得会屈从于政治权威。如果《时代公论》完全为国民党政治服务或具有官方背景,则应当长期存在,不至于停刊,其言词中亦不至于赞成建立强有力政府的同时猛烈抨击国民党本身的问题。因而亦可推知,《时代公论》的主张应是代表着东南学人自身观点而非官方看法,是为拯救国难之众多舆论之一种,是在面对国难危机内心焦虑的一种独立表述。

故而,“时代公论派”热议时政,支持集权政治,是出于知识分子群体所具有的独立传统的发扬。一般而言,知识分子在论政的初始阶段,必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有可能对相异观点进行猛烈抨击与批判。在舆论界中,如果说“时代公论派”对集权政治的支持一直未有改变的话,以标榜“独立”,代表北方学人的“独立评论派”却存在一个“民主”与“独裁”的争论过程。南北两派在知识分子热衷政治参与的共性基础上,对国家制度的意见并非一致,且相互批驳,以图战胜对方。譬如,胡适在“独立评论”第1期中发文指责梅思平为政府派。梅思平认为,“我总以为,民主政治的进步,决不宜过于急促”。(29)尽管“时代公论派”呼吁

建立强力政府,支持“集权政治”,也代表了大多数东南学人的基本观点,事实上,他们的声音未能如“独立评论派”一般如日中天。李云汉指出了“独立评论”的言论代表了抗战前五年间政治思想的主要趋势。(30)在国难期间的舆论界中,饶有意思的是,《时代公论》为集权政治提供了舆论支持,并未大量参与政治,《独立评论》标示“独立”,主要论者却以“专家”的身份进入了集权政治的体制内。另外,鼓吹集权的《时代公论》在1935年休刊,如果不是抗战的爆发,《独立评论》是否在1937年停刊也未为可知,此原因尚可继续探讨。

舆论界对集权政治形成的作用上,显然是不能忽略的。任何政制的变迁都由主观与客观因素所致,舆论界对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形成具有外在推动作用。一方面,权力分散的国民政府面对国难危机无力应付,主观上需要一个强力的集权政府。由于孙中山去世后国民政府权力核心缺失,权威潜在者如蒋、汪等高层人物不断角逐,地方实力派对国民政府中央不断发难。蒋作宾在1932年10月11日写道:“现在各处之斗争,实小蛆之争食,汝欲将中国挽救,实无异痴人说梦。”(31)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的王子壮在日记里写到30年代初期情形:“国内现象一如明末,流寇压境,内部意见分歧,三者今已具备也,以今例,彼实具有亡国之征,如不善处,非破亡即共管,而中国将不存于世界也,言

之心悸!”(32)在世界性独裁政治潮流的影响下,国民党内兴起了要求“领袖独裁制”的呼声。(33)陈立夫、陈果夫创办的《政治评论》月刊倡导“一个主义,一个组织,一个领袖”的口号。1934年3月,全国有20个省市的国民党党部公开敦促蒋介石就任党的总理或总裁。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出于议政参政的愿望以及强烈责任感的原始动力,对政府集权推波助澜。舆论能激发国人意志,唤醒民族自觉。现代政治的舆论支持率也成为了政府稳定与施政效率的衡量指标。在政治制度的争论中,自由、民主与宪政是现代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目标。但是,集权政治也是一个政府应付危机有效的制度模式。因此,为拯救国难,集权政治的形成,与知识分子的舆论支持有着必然的联系。

总之,任何政制革新都与制度外部的推动力量有关。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与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局的改革者也尽量利用知识分子在舆论方面发挥的作用,“早期的改革家首先争取的是文人学士——有地位的知识精英,公认为有思想的人”。(34)从舆论与政治的关系言之,集权政治不利于知识分子的“自由表达”,这也许为知识分子始料未及。杨公达指出《时代公论》休刊的理由:“一方面感到言论不自由,他方面同人等又不愿意说些不愿说的话。国事既不可谈,风月与幽默亦不会谈,提出笔来找不到题目,大家只好暂时闲闲了。”(35)真正的舆论,

是民主政治环护下的“公共意志”——民主政治,根据于舆论;而舆论之所出,则根据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36)此后,集权政治阻碍了舆论的自由发挥,但知识分子理性建言的传统仍然存在,对舆论政治的热衷有可能导致政治界与知识界之间紧张关系的长期存在。当然,知识分子对集权政治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对民主宪政的放弃,当对宪政的追求超出了能够实现的可能之时,对集权政治的支持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此后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政治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对宪政的呼声不断高涨,通过举办刊物,继续发挥舆论对政治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注释:

①刘大禹:《国民政府行政院行使权力的困境(1932-1935)——以推行保甲制度的程序为例》,《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或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6期。②可以参看邵明煌:《抗战前北方学人与“独立评论”》,(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79年;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孙宏云:《陈之迈与抗战前的“民主与独裁”论战》,《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刘大禹:《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绩效评价》,《求索》2006年第9期。等等。③参见郑大华:《九一八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左双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外交杂志〉及其

政治主张》,《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此类文章讨论的重点在于对该杂志本身的解读,而未讨论舆论本身与国民政府政制变迁之间的密切联系。④《时代公论》创刊号的“时事述评”认为,“国难会议不过是一种贡献意见的一个咨询机关,不像宪政国家的议会一样,议决事项有强制政府执行的权力”。足可表明,“时代公论派”对国难会议的成效未抱很大的幻想。⑤中国政治学会曾于1932年9月在南京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政治学者的组织。选出了周鲠生、浦薛凤、钱端升、王艇生(王士杰)、杭立武为常务理事,并由杭立武为总干事,负责处理日常事务。⑥统计期刊中缺第6、10、11、67、72、110、118号,且未包括“时事述评”、“通讯”及“诗歌”。以平均每期5.4篇文章计,所刊文章总数约880篇。⑦其中关于政治的有20篇,譬如《实现民主政治的途径》(第1号)、《折衷主义与中国政治》(第3号)、《国民党的危机与自救》(第4号)、《国民代表会的选举》(第6号)、《再论国民党的危机与自救》(第7号)、《灰色政治与姑息政治》(第10号)、《三论国民党的危机与自救》(第11号)、《关于党部组织简单化》(第13号)、《国民党复兴论》(第16号)、《外交只是方法吗?》(第17号)、《请拿出“慷慨歌燕市”的精神》(第20号)、《汪精卫先生辞职索隐和责任内阁制的崩溃》(第21号)、《革命的回忆与国民党的复兴》(第23号)、《国难政府应强力化》(第24号)、

《九一八以来的中国政治》(第25号)、《中国所需要的政治

家》(第31号)、《我的意见是时代错误的吗》(第34号)、《告

三中全会中央委员》(第37号)、《对三中全会提案的一点意

见》(第38号)、《和平奋斗救中国》(第40、41号合刊)。

关于法律的1篇,有《关于民选立法监察委员》(第2号)。

关于中日问题分析的有6篇,有《人自为战的抗日》(第19

号)、《抗日的途径》(第27号)、《李顿报告书与中国命运》

(第29号)、《战呢?和呢?》(第42号)、《怎样战?》(第

43号)、《时局的开展与对日殊死战》(第48号)等。⑧杨公达:《休刊词》,《时代公论》第156号,1935年3月22

日,第79页。⑨杨公达:《实现民主政治的途径》,《时

代公论》(周刊)创刊号,1932年4月1日,第6页。⑩

萨孟武:《赶快建设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时代公论》第2

号,1932年4月8日,第10页。(11)杨公达:《突如其

来的开放政权》(上),《时代公论》第53、54合刊,1933年

4月7日,第8页。(12)杨公达:《究竟怎么办》,《时代公论》第60号,1933年5月19日,第9-10页。(13)

杨公达:《愈趋愈下的时局》,《时代公论》第62号,1933年

6月2日,第6页。(14)杨公达:《九一八以来之中国政《时代公论》第25号,1932年9月16日,第8页。(15)治),

袁道丰:《政党政治已成为过去》,《时代公论》第68号,1933

年7月14日,第22页。(16)师连舫:《从日本侵略得到

的教训》,《时代公论》第71号,1933年8月4日,第21-22页。(17)萨孟武:《中国需要行政部独裁的宪法》,《时代公论》第77号,1933年9月15日,第11页。(18)杨公达:《国难政府应强力化》,《时代公论》第24号,1932年9月9日,第15-16页。(19)杨公达:《中国所需要的政治家》,《时代公论》第31号,1932年10月28日,第13-14页。(20)杨公达:《矛盾的局面》,《时代公论》第73号,1933年8月18日,第8页。(21)梅思平:《党治问题平议》,《时代公论》创刊号,1932年4月1日,第11页。(22)杨公达:《国民党复兴论》,《时代公论》第16号,1932年7月15日,第14-15页。(23)杨公达:国民党的危机与自救,《时代公论》第4号,1932年4月22日,第8-9页。(24)沈清尘:《沉闷时局中的总理制问题》,《时代公论》第107号,1934年4月13日,第6页。(25)程天放:《民主与独裁》,《时代公论》第150号,1935年2月8日,第7页。

(26)张佛泉:《民元以来我们在政制上的错误》,《国闻周报》第10卷第44期,1933年11月6日。(27)杨公达:《文人的病态和责任》,《时代公论》第57号,1933年4月28日,第13页。(28)张忠栋著:《政治批评与知识分子》,(台北)自立晚报社1985年6月版,第158页。(29)梅思平:《宪政问题答客难——答蒋廷黻、胡适二先生》,《时代公论》第11号,1932年6月10日,第15页。(30)冯启宏:《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个人提纲:按照社会监督五大功能列举 联系实际的例子: 0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0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3V2u+_ y A!c0(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z c5Q-S B0(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作业1

电子政务_第二次作业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MIS的开发目标,不包括的是? A.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 B.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 C.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 D.不考虑维护成本 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B.标准不应该具有发展性 C.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D.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利用 3.关于服务器建设,不应该: A.关键业务系统选用高性能服务器,而且采用集群等服务器技术 B.关键业务系统通过双机热备保证应用的安全 C.数据存储磁盘采用RBID等可靠性技术 D.硬件平台有很好的扩展能力,方便随着业务的增加而扩展 4.已出台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D.《中华人民国保守个人秘密法》 5.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特征: A.与其它部门强交互影响 B.很强的技术性和依赖性 C.动态性 D.立法形式没有特殊性 6.关于VPN,下列哪个不是构建VPN的技术? A.L2TP B.SOCKSv5协议 C.Ipsec D.IPSock 7.政务流程的类型是? A.串联 B.并联

C.联合 D.不联 8.下面哪种不是常见的密码算法: A.IDEA B.RSA C.CIA D.3DES 9.下面哪种不是流行的数据库技术: A.Sybase B.BD2 C.SQL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6820632.html,rmix 10.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A.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即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在对传统政府 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部和外部的管理 和服务的职能放到网络上完成 B.以网络为工具 C.以政府为中心 D.以应用为灵魂 11.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难点是: A.全社会的信息化协调 B.信息化基础建设 C.多数群众的不理解 D.资源数据库建设 12.政府门户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是: A.Web 技术 B.Internet技术 C.Ethernet技术 D.路由交换技术 13.数字签名的实现,需要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该加密是利用 A.发送者的私钥 B.发送者的公钥 C.接受者的私钥 D.接受者的公钥 14.我国电子政务“三网一库”中的“三网”是指办公业务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 A.办公业务资源网 B.办公系统资源网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行政管理第二次作业 案例一: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站,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修建方案。 另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有个地级市定编40个局级单位,机关工作人员1294人,但实际上已膨胀到66个局,2425人。机构超编65%,人员超编近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1413人,约占全体人员的2/3,形成富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200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200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 [案例思考] 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 答: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宏观上讲,这是与调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调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在这样的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组织干预行政事务,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从微观上讲,这是违背了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职能目标原则,即按照一定的行政任务来设置行政机构;职、权、责一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等。违背了这些原则, 机构必然重叠臃肿。对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上的弊端,党和政府进行了几次大幅度的改革,但在1998 年之前,总是处于一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受到具有全局性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其次,没有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第三,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总结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 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待业主管部门承担。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构。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案例二:项目审批何其难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案例思考] 请用行政改革的有关理论说明上述项目审批何其难的现象反映了当前某些部门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答: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配置失衡;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缺

超星——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考试(20) 成绩: 71.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政府的两大营养系统是()。0.0 分
A、立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B、 信息传输系统和监督系统 C、 党内执行系统和立法系统 D、 信息传输系统和党内执行系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A、 决策的上行和下达不分离 B、 国家垄断信息网络,信息机构国营化 C、 新闻媒体和学术团体都无法对国家的高层决策直接起到 作用 D、 政府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不属于中共中央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的是()。1.0 分 A、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 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 C、 中央巡视工作协调小组 D、 中央地质勘察基金领导小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新兴阶层的是()。 0.0 分
A、 企业经营者 B、 知识分子 C、 个体劳动者 D、 自由职业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5 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0.0 分
A、 行政系统编制预算草案 B、 执政党的内部审查过程 C、 人大的审查和批准进入正式的决策阶段

D、 签署主席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6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 分
A、 维护党群关系 B、 维护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地位 C、 维护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规章制度,保障中央路线方针 政策的执行。 D、 维护党的尊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对于中国“政治”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0.0 分
A、 政治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处理社会利益关系。 B、 政治在中国也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知识点 考点二:我国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⑴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⑵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建设;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2、我国政府的作用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具体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含义: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规定。 (1)依法行政意义: 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A.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依法行政的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南大网校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1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电子政务的总前台由一个政府网络服务部门承担,各个实体服务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限对总前台电子化的服务信息数据库进行读写更新,由总前台将相关服务活动指令发给后台执行部门,以保证多前台信息的实时性、统一性,这种模式叫() ?A、过程集成模式 ?B、信息共享模式 ?C、混合运行模式 ?D、全面参与模式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信息资源是一种()的资源,也是一种能动性的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公对于能源资源和材料淘汰有优化利用结构、节约和增值作用,而且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构筑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A、不具有消耗性 ?B、共享性 ?C、可持续性 ?D、再生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政府内部电子政务通常是指运用在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或同一政府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一类特殊的电子政务项目,其典型代表有电子公文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

?A、视频会议系统 ?B、电子公文系统 ?C、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D、电子政务网络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欧盟于2000年4月提出了“电子欧洲”的口号,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各成员国也分别制定了本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和电子政务规划,英国在1996年推出() ?A、《政府现代化白皮书》 ?B、《电子政务—信息时代公共服务的战略框架》 ?C、《直接政府冶绿皮书》 ?D、《文牍精简法》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里海大学的雅柯卡研究所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研究并撰写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的概念 ?A、政府信息公开 ?B、敏捷制造 ?C、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D、政府资源规划 标准答案:d 说明:

政治学原理作业2.

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通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还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认识是一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为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工厂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管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的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便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来行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就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来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小组讨论提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怎样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怎样积极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怎样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怎样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政府相关知识总结

我国政府 1 性质: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基本要求?(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政府的作用 (1)性质职能 (2)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3)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 我们只有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才能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这也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表现。 4 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5 寻求政府帮助的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制度 6 依法行政(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 法律规定。 (2)具体要求※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 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3)意义是:(必要性)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根本要求。(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怎么做到: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 行政管理体制。 7 、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 主人。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滋生腐败,这样的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2)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 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 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8 监督政府意义: (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9 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电子政务》平时作业(3次)

课程:电子政务(开放本科行政管理专业) 南京电大2012春1232101200084仇铭第一次作业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 1、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的评估方法。测评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量和质两个方面, 即考察成员国电子政务的准备指数和参与指数。 2、Accenture咨询公司的评估方法。 3、Gartner咨询公司的评估方法。Gartner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 即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IT公司的评估方法。 第二次作业 谈谈电子政务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答: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比如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社保发放、政府信息查询等等。 第三次作业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做好现阶段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答:电子政务的优势有:提高办公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实现政府部门内部、政府之间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积累大量业务数据,完成手工无法做到的政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宏观决策等。

农村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为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农村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农村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农村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农村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政策选择 (一)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系统和机制首先,深入研究农村社会管理的对象、手段、目标、监测指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农村社会政策,开发适应农村社会管理和调控需要的农村社会指标,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其次,要确定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当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梳理复杂的利益关系,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体制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问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问题;混合所有制农村社会格局下政府的有效农村社会管理和调控问题;农村社会事业(文教、卫生、文化、体育等) 、收入分配、农村社会保障、统一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这些关键领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体制上实现新的突破。最后,还要处理好管理农村社会发展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中央政府确定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来说,这些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需要本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目标,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己任来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而不是各自为政,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来配置公共资源。目前有关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管理的农村社会资源实际上是第二次分配后的公共财政收入。众所周知,公共财政的目的在于实施国家的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公共财政出现的前提是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政权组织的角色,依据政权力量,以市场失效为范围,执行国家的农村社会管理者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两个基本特征,其收支活动主要通过公共预算来实现,包括经费预算和公共投资预算。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必须本着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这两个基本原则来使用公共财政资源。不从根本上认识这个问题,就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突破。 (二) 做好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各省都在开展农村社会指标的研究和设计以及采样工作,如果各省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和统一,将来全国的比较和总结将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应组织专家和各省一道开展研究,建立一套全国和各地都能使用的农村社会管理指标体系,为建立全国农村社会宏观调控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制定与修订时间:1997年制定,2002年修订,2004年再修订,2008年第三次修订。2011年第四次修订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总课时量:54课时 开课系(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重点和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政府过程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树立“概念即方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打基础。 教学内容: 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 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 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 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点:政府概念;政府过程学说的方法论特征;政府过程方法的中国适用性 第二单元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政治背景,要求学生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与制度框架中实事求是地了解、学习、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 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

南大电子化政府第二次作业答案满分

作业名称电子化政府第二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7-11-6至2017-11-30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002年4月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将24个政府划分成四个类别:充满创新精神的领先者、有远见的挑战者、表现出色的新兴力量、平台建设者。其中认为中国目前处于() ?A、充满创新精神的领先者 ?B、有远见的挑战者 ?C、表现出色的新兴力量 ?D、平台建设者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美国国家审计署在一份题为《信息安全:对于国防部的计算机进攻构成越来越大的危险》的报告中指出,仅在1995年,美国国防部可能共遭受的计算机袭击次数达() ?A、25万 ?B、30万

?C、35万 ?D、50万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A、防病毒系统 ?B、漏洞扫描系统 ?C、入侵检测系统 ?D、安全认证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国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显然不适应电子化政府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 ?A、《政务公开法》 ?B、《情报自由法》 ?C、《保守国家秘密法》

?D、《阳光下的政府法》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前后历经7年、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一部对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意义重大的法律是() ?A、《电子签名法》 ?B、《行政许可法》 ?C、《电信条例》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有无加油站等重点防火单位分布数据,系统自动对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这是( ) ?A、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智能交通系统 标准答案:a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南大网院政治学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第二次答案 单选题 1、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作者是( A )。A 、艾森斯塔德 B 、亨廷顿 C 、摩尔 D 、伊 斯顿 2、 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D )。A 、伊斯顿B 、拉斯韦尔 C 、伊格尔顿 D 、阿尔 蒙德 3、 《论传统》的作者是( B )。A 、艾森斯塔德 B 、希尔斯 C 、派伊 D 、阿尔蒙德 4、 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是( A )。A 、政治心理 B 、政治思想 C 、 政治价值观 D 、政治理论 6、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摩尔) A 、亨廷顿 B 、熊彼特 C 、托克维尔 D 、摩尔7、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贝尔)的著作 A 、达尔 B 、亨廷顿 C 、熊彼特 D 、贝尔8、 ( C )是由最高立法机关或普通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审查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在运行 当中是否违反宪法,并对违宪行为给予纠正和必要的制裁 监督 D 、司法监督 A )。 A 、对统治者反抗行动的暴力镇压 D 、对被统治者的思想文化控制 判断题 I 、 政治集会是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 从而影 响政府政策的行为。错 2、 以阶级感情、民族感情等形式得以呈现的政治心理,往往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长久积淀 起来的集体无意识。对 3、 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而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则一定是 社会的多数成员。错 4、 政治请愿是公民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部门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对 5、 “特定支持”联系着具体的政策输出; “散布性支持”独立于具体的政策输出。对 6、 政治参与不仅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也是政府官员和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错 7、 政治心理一旦得以密集释放,那就可以被看作是表征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对 8、 “现代化修正学派”认为,追求现代化并不意味要彻底摈弃传统。对 9 、相较于改革家,革命家所负担的历史任务的复杂程度要大的多。错 10、在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期,稳定和秩序要优先于民主。对 II 、微观层次上,政治社会化是个体的政治发育或政治入伍过程。对 12、 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对 13、 政治领导以政治权力作为后盾和保障,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对 5、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B )。A 、达尔B 、托克维尔C 、熊彼特D 、贝尔 A 、立法监督 B 、行政监督 C 、宪法 9、 正式、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是 10、 (B )。A 、家庭B 、学校C 、大众传媒D 、同辈群体 11 、 最古老的政治统治形式是 ( 排斥C 、对被统治者的怀柔利 B 、对统治者的限制与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4日 18点4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关于电子政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 B.电子政务就是把电子电气技术应用于政务工作,因此也就是办公室 智能化系统. C.电子政务包括电子商务. D.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 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2.( C)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易用性不太好 B.缺乏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法律支持 C.只在北京等大城市建就可以了 D.信息安全意识和措施不够 3.(A )下面哪种是常见的公钥密码算法: A.RSA B.SSA C.TSA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6820632.html,A 4.(A )下面哪种是流行的数据库技术: A.SQLserver B.SQMserver C.SQNserver

D.SQOserver 5.( C)对计算机防火墙的说法下面哪种正确: A.必须装在网关主机上 B.是杀毒软件 C.目前流行的有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网关、电路网关等 D.可防止任何形式的黑客 6.(A )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错误的是: A.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PVC组成 B.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C.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CPU组成 D.PC机和苹果机是一样的 7.(C )下面哪个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指标: A.CPU字号 B.CPU字体 C.CPU字长 D.CPU字形 8.(A )下面哪种是目前在构建电子政务中常使用的通信网络: A.以太网 B.以大网 C.拟太网 D.拟大网 9.(A )关于数据库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神经网络数据库效率最高 B.有助于减少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冗余 C.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对象是关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