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办案的谈话技巧

合集下载

纪委办案的谈话技巧

纪委办案的谈话技巧

查办案件谈话“三字诀”谈话,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

谈话,也是一门艺术。

同时,谈话也是查办案件实践的重要手段,办案人员要在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线索中剥茧抽丝,透过一些蛛丝马迹,片言只字,对案件进行客观、合理、全面、完整的分析,通过谈话活动复现违纪违法案件的本来面貌,如何抓住嫌疑人心理,采取适当的谈话方法,迅速突破其心理防线,查明案件真相,深挖细查其他问题,要求办案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掌握查办案件的谈话原则、办法。

因此,谈话就成了案件检查人员的“必修课”。

孙子云“兵无常式,水无常形”,同样是涉嫌贪污、受贿的违纪案件,要因人而谋,因事而异,采用不同方法、策略攻心。

笔者在近期查办一起重大违纪案件过程中,总结出谈话的“三字诀”,对于查办案件有一定放入积极作用。

首先,概括一下这起案件的基本情况:张某,女,63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某局处长,其爱人钱某为大型国有企业董事长,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问题,被省纪委采取“双规”措施,张某是重要知情人和参与人。

她到案后,不但对自己及钱某的问题矢口否认,而且大吵大闹、态度蛮横,使谈话进入僵局。

另外,张某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随时都有中风的危险。

如果措施不当,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增加办案阻力、延长办案进程。

专案组领导当机立断,决定抽调精兵强将负责对张某的后续谈话工作。

初谈“松”字松,即放松、轻松、宽松之意也,主要是针对此阶段涉案人员存在的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乃是人之本能,尤其是涉案人员刚刚被纪检监察机关找到,即害怕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又害怕办案人员“欺骗”自己,此时戒备心理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对办案人员的讯问不立即回答,而是努力对谈话内容字斟句酌。

反复揣摩,力图从中猜测出办案人员真实意图。

针对涉案人员的这种心理,必须对症下药。

一是谈话初期不宜频繁进攻,采取围而不打、引而不发的战略。

二是要尊重涉案人的人格,不能打击、压低、侮辱对方的人格和自尊,消除抵触情绪;三是运用政策、法律武器,对其进行教育,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纪委谈话回答技巧

纪委谈话回答技巧

纪委谈话回答技巧为了挖掘违纪违法事实的深埋宝藏,纪委监委常常化身为侦探,邀请调查对象来一场“茶话会”,共同探索真相的迷雾。

许多人在被纪委监委邀请“喝茶”时,紧张得就像是坐在过山车的最高点,担心一句话不当就“坠入谷底”。

其实不用太担心,只要掌握以下几个实用的回答技巧,你将能有效地避免在回答中出现问题。

一、回答要避免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陈述可能被正向理解,也可以是反向理解。

一旦这样的陈述被正式记录下来,仅靠“我没明确说”来期待有利解释是一个严重误判。

利于被告人的原则确实是有的,但不总是适用。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认为你的话没有特定倾向,但结合正式记录的上下文,可能就会被赋予明确的指向性。

例如,被问及宝马车的购买者,即使否认购买却不知道具体买家,可能无意间证实了宝马车的存在。

还有些人可能说“我记不清了,可能是那样,你们查到的为准。

”这等同于对调查结果的默认接受。

因此,回答时要么确切无误,要么保持沉默。

含糊其辞并非明智之举。

二、坚决不说假话在谈话中,确保你的每句话都像侦探小说的线索一样合理、真实,有理有据,不含虚假成分。

对未知事项,直接说“我不知道”,避免猜测。

例如,被问及“XX工程是否通过串通招投标得来”,即使听说过,也不应在此场合传播不确凿信息,以免误导调查并影响他人。

不实陈述会严重损害证词的可信度。

根据监察法规定,作为证人,你有责任实事求是,明确表示所知和所不知。

在这种情形下,如实回答,不说假话是您的法律义务,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体现。

在这“真心话大冒险”中,诚实才是胜利的钥匙。

三、仔细辨认证据谈话时,证人常被要求协助辨识相关证据。

例如,作为会计的你被要求辨认单位的账簿和银行流水,以确认单位领导是否存在贪污行为。

这时候,你有责任协助办案人员,但同时也需谨慎辨认确保所呈现的证据与指控内容相符。

注意核实,避免误认证据。

有时,不是故意的误导,但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把五十万的问题错误解读成八十万。

因此,在审查证据时,必须保持细致和谨慎的态度。

纪委案件查办中应该注重的谈话技巧

纪委案件查办中应该注重的谈话技巧

纪委案件查办中应该注重的谈话技巧1. 引言1.1 纪委案件查办中的重要性纪委案件查办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构,纪委在执纪审查中起着监督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国法、维护党风廉政的重要职责。

纪委案件查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纪委案件查办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可以有效维护党的政治纯洁性和组织纪律,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纪律意识,推动全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纪委案件查办是防止腐败的利剑。

腐败是影响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人民支持的重要问题,纪委通过对腐败问题的查处,可以有效净化政治生态,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纪委案件查办是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党内纪律的严明执行和监督。

纪委案件查办的重要性在于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纪委案件查办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充分认识到纪委案件查办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纪委的监督职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完】1.2 谈话技巧在案件查办中的作用在纪委案件查办中,谈话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话是纪委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谈话可以了解案件的情况,获取相关证据,促使调查对象对自身的错误认识,最终达到纠正错误、惩治违纪的目的。

在案件查办中,谈话技巧不仅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还可以有效地保障调查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谈话技巧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

在谈话过程中,纪委工作人员需要善于与被调查人沟通,倾听对方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立场。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可以让被调查人感受到尊重和关怀,从而更愿意配合调查工作。

谈话技巧可以帮助纪委工作人员注意言辞措辞的端庄得体。

在与被调查人交流时,需要注意用词准确、语气平和,避免使用过于尖锐的言辞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谈话技巧还需要尊重被调查人的权利。

被调查人也是一名公民,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纪委工作人员在谈话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权利,不得侵犯对方的人身权利。

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

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

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2018-03-19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和执纪监督的情报分析方法(摘要刊载)谈话是指在纪委监委在查办案件的特定条件下,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的心理交锋活动。

在查办案件实践中,成功的谈话可以把小案件办成大案件,也可以深挖办成窝案和串案;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技巧,就会适得其反,查办案件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会造成所谓的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因此,讲究谈话的策略和技巧,对突破案件至关重要。

一、谈话初期要消除对象心里抵触情绪在执纪审查人员与被审查人进行谈话初期,被审查人一般主要存在恐慌心理、揣测心理和戒备心理,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违纪问题彻底暴露,急于了解被审查人员的提问,对个人得失考虑较多。

在谈话时他们往往注意察言观色,显得紧张、谨慎,回答问题常常以虚代实,或避重就轻,或避而不答,以观执纪审查人员的反应。

针对被审查人此时的心理特点,执纪审查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先端正其思想,同时可以通过拉拉家常或聊聊天等较为宽松的谈话,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戒备心理,以利于下一步谈话工作的开展。

审查人员切忌刚开始谈话时就以教训人的口气问话,以免引起被审查人的反感和抵触,另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防止漏底。

同时,要努力去发现可以唤起被审查人道德感和自尊心的积极因素,促使其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二、掌握主动,不说“没有气势”的话谈话取证中,常有一些被调查人自恃职务高、关系广、手段高明,气焰嚣张,不配合调查。

纪律审查人员切不可在气势上输给对方,审查人员应时刻铭记自己代表纪检监察机关与被调查人谈话所肩负的使命,在谈话中牢牢把握主动,莫失正义之势。

如某市纪委在对该市经信委原副主任邵某进行纪律审查时,邵某临近退休,曾长期担任过基层要职,阅历丰富。

谈话初期,邵某大谈任职经历、工作成绩、领导表扬、付出的辛苦,等等。

对此,纪律审查人员采取两种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被调查人负隅顽抗的心理防线。

一是及时打断其“自我展示”式的表说,严肃地提醒当事人,谈话不是听他汇报工作、讲成绩,而是要他向党组织交代问题,正告当事人认清形势。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谈话是指在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案件的特定条件下,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的心理交锋活动。

在查办案件实践中,成功的谈话可以把小案件办成大案件,也可以深挖办成窝案和串案;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技巧,就会适得其反,查办案件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会造成所谓的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因此,讲究谈话的策略和技巧,对突破案件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查办贪污腐败案件谈话应把握好三个技巧。

一、谈话攻心要“巧”贪污腐败、违纪违规的被调查对象多数都是拥有一定实权、具有从政经历的领导干部。

在调查谈话期间,要注重察言观色,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把握好谈话的时机和策略。

(一)试探阶段要“心定”谈话开始,谈话对象大都表现为心理紧张,往往百般试探、避重就轻。

对此,调查人员应沉着冷静,充分运用党的政策、规定,使其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组织的调查,实事求是的讲清问题,但切记不要暴露办案意图。

(二)相持阶段要“心细”在谈话相持阶段,被调查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证人的抗拒心理较强,他们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如何应对、回避调查人员的提问,以不使问题暴露,幻想侥幸过关。

因此,我们这时仍应冷静对待,细心观察被调查人的言行,分析其心理,把握时机,抓矛盾症结,趁热打铁。

对被调查人的错*误言行,条分缕析,结合党纪国法,提出针对性的严肃批评;对其矛盾心理表现出的不安和为难,要情理齐下,促其矛盾心理向正确方面转化;对其故意回避事实,兜圈子有意推脱责任的行为,帮助其分析故意回避问题、隐瞒事实的后果,促使其配合调查。

(三)攻坚阶段要“心直”这里的“直”,含有正直无私和直截了当的双重含义。

当被调查人动摇犹豫,就是我们攻坚的关键阶段。

由于被调查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证人所编制的谎言被揭穿,并受到了相应的政策和道理的感召,抗拒心理会被弱化。

这时我们应及时把握这一时机,直击要害,运用政策结合实例进行教育、攻心,促其彻底放下包袱,摒弃幻想,突破其最后防线。

纪委谈话方法步骤

纪委谈话方法步骤

纪委谈话方法步骤纪委谈话是纪检机关处理违纪问题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纠正违纪行为、教育干部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谈话,建立双向沟通,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帮助干部认识问题、改正错误,做到越谈越明白,越谈越深入。

在纪委谈话过程中,谈话方法和步骤非常重要,它既能帮助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又能促使其真正改正错误,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一、准备阶段纪委谈话的准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谈话的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资料:在进行谈话前,纪委应该对被谈话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包括工作表现、个人素质、党风廉政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谈话中有的放矢地指出问题。

2.确立谈话目的:纪委应该明确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干部、纠正违纪行为,还是为了了解问题的原委,从而确定相应的谈话方式和策略。

3.制定谈话计划: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明确的目的,纪委应该制定详细的谈话计划,包括谈话的主要内容、时间安排、谈话方式等。

二、谈话过程纪委的谈话过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进行谈话前,纪委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让被谈话人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更愿意主动配合谈话。

2.听取被谈话人陈述:纪委应该耐心听取被谈话人的陈述,了解其观点、态度和问题看法,让被谈话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针对问题进行指责:纪委在听取被谈话人陈述后,应该对其违纪行为进行具体的指责,明确指出问题所在,让被谈话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阐明问题的严重性:纪委在谈话过程中,要充分阐明违纪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让被谈话人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其思考和警醒。

5.提出改正要求:纪委应该明确提出对被谈话人改正错误的要求和措施,让被谈话人明确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总结阶段纪委谈话的总结阶段是对谈话过程的总结和对被谈话人的教育。

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谈话内容:纪委应该对谈话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被谈话人的陈述、违纪行为的指责、问题的严重性等,让被谈话人对谈话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

谈话是指在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案件的特定条件下,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的心理交锋活动。

在查办案件实践中,成功的谈话可以把小案件办成大案件,也可以深挖办成窝案和串案;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技巧,就会适得其反,查办案件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会造成所谓的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因此,讲究谈话的策略和技巧,对突破案件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查办贪污腐败案件谈话应把握好三个技巧。

一、谈话攻心要“巧”贪污腐败、违纪违规的被调查对象多数都是拥有一定实权、具有从政经历的领导干部。

在调查谈话期间,要注重察言观色,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把握好谈话的时机和策略。

(一)试探阶段要“心定”谈话开始,谈话对象大都表现为心理紧张,往往百般试探、避重就轻。

对此,调查人员应沉着冷静,充分运用党的政策、规定,使其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组织的调查,实事求是的讲清问题,但切记不要暴露办案意图。

(二)相持阶段要“心细”在谈话相持阶段,被调查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证人的抗拒心理较强,他们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如何应对、回避调查人员的提问,以不使问题暴露,幻想侥幸过关。

因此,我们这时仍应冷静对待,细心观察被调查人的言行,分析其心理,把握时机,抓矛盾症结,趁热打铁。

对被调查人的错*误言行,条分缕析,结合党纪国法,提出针对性的严肃批评;对其矛盾心理表现出的不安和为难,要情理齐下,促其矛盾心理向正确方面转化;对其故意回避事实,兜圈子有意推脱责任的行为,帮助其分析故意回避问题、隐瞒事实的后果,促使其配合调查。

(三)攻坚阶段要“心直”这里的“直”,含有正直无私和直截了当的双重含义。

当被调查人动摇犹豫,就是我们攻坚的关键阶段。

由于被调查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证人所编制的谎言被揭穿,并受到了相应的政策和道理的感召,抗拒心理会被弱化。

这时我们应及时把握这一时机,直击要害,运用政策结合实例进行教育、攻心,促其彻底放下包袱,摒弃幻想,突破其最后防线。

(四)收官阶段要“心稳”在这个阶段,谈话对象对问题的事实经过能够开口陈述,但是其内心畏惧感强烈,在陈述问题的事实过程中,会存在颠三倒四,遗漏环节的情况,不利于我们掌握笔录。

纪检办案谈话调查方法和技巧

纪检办案谈话调查方法和技巧

纪检办案谈话调查方法和技巧
商铺合同简单一句话:商铺出租方与承租方就商铺租赁等相关事项达成协议的书面合同。

纪检办案谈话调查方法和技巧:
1. 保持冷静和客观: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要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要被个人情感或其他因素影响调查结果。

2. 深入调查前作好准备:在进行谈话调查之前,要对相关人员和事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注意沟通技巧:调查人员要注意沟通技巧,尊重当事人的感受和权利,以问题为导向,追问事实,让对方自述真相。

4. 确保证据无误:在调查过程中,要确保所获取的证据和信息准确无误,并进行多方核实。

5. 注意保密工作:调查涉及到的信息和证据都是机密,调查人员需要妥善保管,确保不被泄露。

6. 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谈话调查策略和技巧,确保调查效果和结果。

7. 着重分析细节:对于不同的情况,在谈话调查中着重分析细节,挖掘相关人员的潜在动机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事实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办案件谈话“三字诀”
谈话,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

谈话,也是一门艺术。

同时,谈话也是查办案件实践的重要手段,办案人员要在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线索中剥茧抽丝,透过一些蛛丝马迹,片言只字,对案件进行客观、合理、全面、完整的分析,通过谈话活动复现违纪违法案件的本来面貌,如何抓住嫌疑人心理,采取适当的谈话方法,迅速突破其心理防线,查明案件真相,深挖细查其他问题,要求办案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掌握查办案件的谈话原则、办法。

因此,谈话就成了案件检查人员的“必修课”。

孙子云“兵无常式,水无常形”,同样是涉嫌贪污、受贿的违纪案件,要因人而谋,因事而异,采用不同方法、策略攻心。

笔者在近期查办一起重大违纪案件过程中,总结出谈话的“三字诀”,对于查办案件有一定放入积极作用。

首先,概括一下这起案件的基本情况:
张某,女,63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某局处长,其爱人钱某为大型国有企业董事长,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问题,被省纪委采取“双规”措施,张某是重要知情人和参与人。

她到案后,不但对自己及钱某的问题矢口否认,而且大吵大闹、态度蛮横,使谈话进入僵局。

另外,张某患
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随时都有中风的危险。

如果措施不当,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增加办案阻力、延长办案进程。

专案组领导当机立断,决定抽调精兵强将负责对张某的后续谈话工作。

初谈“松”字
松,即放松、轻松、宽松之意也,主要是针对此阶段涉案人员存在的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乃是人之本能,尤其是涉案人员刚刚被纪检监察机关找到,即害怕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又害怕办案人员“欺骗”自己,此时戒备心理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对办案人员的讯问不立即回答,而是努力对谈话内容字斟句酌。

反复揣摩,力图从中猜测出办案人员真实意图。

针对涉案人员的这种心理,必须对症下药。

一是谈话初期不宜频繁进攻,采取围而不打、引而不发的战略。

二是要尊重涉案人的人格,不能打击、压低、侮辱对方的人格和自尊,消除抵触情绪;三是运用政策、法律武器,对其进行教育,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通过营造轻松、宽松的谈话氛围,减轻、化解、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对办案人员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和共同感。

在与张某的谈话过程中,办案人员首先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注意把握谈话的表情、声调、语气和语速,努力营造
出轻松而不失严肃的谈话氛围,紧紧抓住其恐惧心态,顺水推舟,把政策的感召力,法律的威慑力,证据的证明力,环境的感染力,亲情的号召力发挥到极致。

引导她对自己所涉及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反思、自责,消除对办案人员的疑虑。

反复强调其在此阶段仍是一名党员,依然享有《党章》赋予的权力,办案人员与其重温《入党誓言》,要求其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配合组织,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心理压力,解除对办案人员的怀疑。

随着谈话的内容逐渐深入,张某眼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当场交代了与其爱人共同收受他人一台宝莱1.8T型轿车的问题。

她对组织在生活上给予的关照万分感谢,表示要继续积极配合组织的调查工作,还提出想在随身携带的现金中,拿出一部分通过组织捐给汶川灾区人民,替其丈夫谢罪。

再谈“突”字
突,从字面上理解,“犬从穴出,有忽然、突破、冲击之意。

”主要是针对涉案人员极易产生的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即自认为违纪违法手段高明,行踪诡秘,不会留下可供佐证的蛛丝马迹;或事前订立了攻守同盟,不会被检举揭发,足以逃避党纪国法制裁的心理。

在前期铺垫工作完成后,突击谈话的时机已经成熟,此时的方针为稳扎稳打、步
步为营,迅速缩小“包围圈”,加大谈话力度,摧毁其心理防线,促使办案人员认错服法。

一是营造氛围、施加压力。

营造氛围主要工作是选择谈话时间和地点,谈话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夜晚,此时夜深人静,外界干扰较少,同时也是人心理最脆弱的时段,有利于打击涉案人员的侥幸心理;在谈话地点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地在谈话室进行。

同时,谈话人员应着装整齐,绝对不能不穿外衣、赤膊、着背心、穿拖鞋进行谈话。

另外,可适当增加配谈人员,营造兵临城下的感觉。

二是主谈人要选派经验丰富、头脑灵活,并有相当级别的人员的担任。

在谈话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及时观察,牢牢把握谈话的节奏和进程,巧妙的运用敲山震虎、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谈话策略。

配谈人员要突出主谈人员的权威,,紧紧围绕主谈人员的思路和内容,适时进行补充和细化,切忌喧宾夺主。

三是灵活、适时出示证据。

在实际查办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常常把政策称作“生命线”;把亲情称为“开启心灵的钥匙”;而把证据称为“核弹”,证据的威力和作用可见一斑。

一条短信、一张字条、一段文字……表面上好不引人注目,但在办案人员的手中,经过巧妙运用、适时出示,其“威力”是无法估量的。

办案人员在于张某第二次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她的态度虽有转变,但是谈到具体问题上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以“想不起来了”、“记不清了”或“请组织提示一下”拒不回答。

办案人员察觉到张某所涉及的违纪违法问题均为“一对一、二人转”的情况,没有第三人在场,此时应有侥幸心理在作怪。

通过分析张某的经历、背景,办案人员认为张某身为厅级领导干部夫人,并长期担任重要岗位领导工作,养成了自大、狂傲、强悍的性格,在单位一言九鼎,在家中说一不二。

另外,由于工作关系,张某曾多次配合检察机关查办案件,了解案件查办工作思路、程序和基本方法,具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

针对张某的性格、工作经历、心理状态,办案人员迅速调整了谈话方式,制定“证据攻心”谈话方针。

出示证据,主要有直接出示法、间接出示法和暗中出示法。

每当张某不想说、负隅顽抗时,办案人员采用直接出示法,以攻其不备,灭其气焰;当张某交代了部分问题后不愿继续交代,或情节上进行狡辩时,办案人员采取暗中出示法,或暗中点破,或点而不破,让其产生组织已全部掌握违纪违法实事的错觉,被迫放弃侥幸心理,如实交代问题。

几个回合下来,张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击溃,如实交代了她伙同爱人钱某,以“借款”的名义收受有关人员所送人民币100万元的重大经济问题。

至此,案件查办工作全线突破,所有证据最终形成链条,钱某案件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被办案人员找到并复原了。

三谈“导”字
导,实为疏导、引导之意也。

主要针对涉案人员的悲观畏罪心理。

悲观畏罪心理是指涉案人员面对即将到来的党纪法律的惩罚,面对自己的前途、事业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谈话后期,对于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严重,涉案金额巨大,情节性质恶劣的涉案人,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思想上自认为前途已毁便破罐子破摔,行为上表现为翻供现象。

这时要适当放慢谈话节奏,采用说服与谈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育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在此阶段,基本违纪违法已调查清楚,主要侧重于实事的细化,排除矛盾,形成证据链条。

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在案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案件的情节上加以提示,充分运用言语贴靠、模糊语言等手段,对涉案人如实供述的态度加以肯定和适当鼓励,力争使其在平静缓和的气氛中放弃思想防御。

总之,在后期谈话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性格,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谈话方式,一张一弛、刚柔并济,才能达到最佳的谈话效果。

此外,在做好谈话笔录的同时,做好录音资料的采集、整理、制作等项工作,以多媒体手段固定证据,有效防止涉案人员将来翻供。

随着谈话工作的逐步深入,张某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及钱某问题的性质,在言语间不经意中流露出前途渺茫、无脸见人、轻生厌世的想法。

办案人员再次调整谈话方针,在不
影响核实案情的前提下,针对张某性格中刚强倔犟的一面对症下药鼓励她面对现实,勇于承认错误,深入剖析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好办案人员的调查工作,争取有关部门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获得从轻处理。

张某果然不负众望,抛弃了其他杂念,不仅配合办案人员讲清了所有问题,还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共同离开时,她握着办案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办案人员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充分发扬集体的智慧,只用了5天时间,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取得了此案的最终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