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的纹理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创造美的纹理|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创造美的纹理|浙美版

创造美的纹理教材分析:纹理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物体表面的纹理即是物体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沟纹,同时也包括在物体的光滑表面上的彩色图案,通常我们更多地称之为花纹。

教学理念:许多事物本身带有自己独特的纹理,有些是平面的有些是凹凸的,本课笔者希望引导学生去观察发掘生活中的纹理,理解纹理的概念,并且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再创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寻找生活中的纹理之美,观察和分析水纹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波洛克的作品,初步掌握颜料的“滴洒法”并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水纹之美,感受自然的节奏韵律,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水纹的节奏韵律,使用“滴洒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利用作品中的纹理变化表达内心的感受。

课前准备安抚学生情绪,制定规则1.学会小组合作2.学会使用学具3.清楚游戏时间教师:颜料裱花袋课件带纹理的物品黑卡和白卡诺干张学生:报纸湿毛巾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纹理之美(感受纹理之美,激发探究欲望)1.图片欣赏美的纹理。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的表面是怎样的,摸起来又是怎样的?”师“你在生活中或是大自然中找一找其他的纹理的吗?”生“……”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哪些是你意料之外的呢”欣赏一组图片。

师“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张图片”生“……”(出示水纹图片)师“没错,当有微风拂过湖面或是雨水掉落的时候,湖面就会泛起涟漪,产生波光粼粼的水纹,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水纹呢。

”生“……”2.学生练习一师“同学们,猜猜看,桌上放得都是些什么工具?它是怎么用的,你想不想试一试?”生“……”师“吴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纸上自己尝试着画一画。

”(找一些有变化的点线面,问一问学生是如何画出来的)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二)感受艺术家作品的表现形式:1.师“有一位艺术家,他很喜欢刚才提到的这些纹理,于是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波洛克作品)师“你觉得他的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画作有什么不同?”生“……”(教师引导回答出“构图满幅”“自由奔放”“充满活力”“随机偶然”等)2.师“你觉得他的作品好看吗,它的美感体现在哪里,请你找一找?”2.他的作品由怎样的美术语言构成?(波洛克作品分析)局部图1:你看到了什么?点找到了哪些不同的点?局部图2:线这些线有什么变化?局部图3:面块面是怎样分布在纸上的?3.师“这些纹理是用了什么方法创造出来的?”生“……”师“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用日常的工具模仿艺术家的创作。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说课稿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说课稿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创作出美的纹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感受纹理的美,并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的艺术作品。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纹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纹理的分类、作用以及如何创作美的纹理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纹理的概念、作用,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并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的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纹理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纹理的概念、作用,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并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的艺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并运用创意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和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纹理的美。

2.讲解纹理知识:介绍纹理的概念、作用,让学生了解纹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观察发现: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的艺术作品。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5 创造美的纹理 》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5 创造美的纹理 》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5 创造美的纹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 创造美的纹理》这一课是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创造美的纹理。

教材通过丰富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纹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纹理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在绘画作品中也能表现出一定的纹理效果。

但学生对纹理的运用还不够熟练,缺乏创造美的纹理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纹理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纹理的概念、作用,学会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美的纹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纹理的概念、作用,学会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将纹理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纹理的特点。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丰富的纹理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2.学生准备:带上一幅自己的绘画作品,用于分析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理图片,如布料、石材、金属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纹理?纹理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纹理。

提问:这些纹理是如何创造出美感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带来的绘画作品,讨论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纹理,并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创造美的纹理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创造美的纹理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5课《创造美的纹理》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纹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方式,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的纹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理的概念,认识纹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纹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富有创意和个人风格的纹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和发现纹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具有美感的纹理。

3.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作品具有个人特色。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素材、示范视频等。

2. 学具:彩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各种自然物品(如树叶、花瓣、石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纹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纹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播放示范视频,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纹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和建议。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纹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板书设计1. 创造美的纹理2. 重点内容:纹理的概念、观察和发现纹理的方法、创作纹理的技巧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美的纹理,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创作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以纹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纹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发现纹理,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纹理作品。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然的纹理》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纹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纹理、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以及如何自己创造纹理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大自然的纹理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纹理,发现生活中的纹理。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创作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纹理的理解和想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自然的纹理图片,如树叶、石头、动物的皮毛等。

2.准备一些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如图案设计、建筑物的装饰等。

3.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他们找出有纹理的物品,如地板、桌椅、书本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他们对纹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大自然纹理图片和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让学生欣赏和观察。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纹理的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纹理进行模仿创作。

可以是在画纸上模仿纹理的形状、颜色或排列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古代树叶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树叶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树叶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树叶纹样是指在古代艺术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图案元素,它以树叶为基础,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达,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一纹样在古代各个文化中都有出现,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树叶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图案,更是对自然之美的致敬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这些古代树叶纹样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简单的几何形状纹样,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花卉纹样。

其特点是线条简练、曲线流畅,并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无拘无束之美。

古人将树叶纹样应用于建筑装饰、织物纺织、陶瓷制作等众多艺术领域,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富有生命力的美感。

这些古代树叶纹样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们通过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传递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同时,古代树叶纹样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的灵感之源。

通过对古代树叶纹样的深入探索,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更能够理解到树叶纹样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这一纹样不仅是古代艺术中的一种装饰元素,更是一种对大自然力量和生命力的崇拜和赞美。

通过对古代树叶纹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叙述: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古代树叶纹样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其次,正文部分将叙述古代树叶纹样的起源和发展。

将详细介绍古代树叶纹样的起源地、时间背景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各个时期、地域的树叶纹样的分析,揭示出古代树叶纹样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然后,正文部分将介绍古代树叶纹样的种类和特点。

将对不同的树叶纹样进行分类,分析其特点和特征。

《发明美的纹理》教案

《发明美的纹理》教案

《发明美的纹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理的概念,认识到纹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创造纹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纹理的定义与分类:视觉纹理、触觉纹理等。

2. 纹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绘画、雕塑、设计等。

3. 创新纹理的方法与技巧:变换观察角度、尝试新材料、组合不同元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优秀纹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纹理的美感。

2. 基本概念:介绍纹理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纹理作品,探讨纹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纹理创作,尝试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

5.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纹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发现和创造纹理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优秀纹理作品图片。

2. 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材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4. 学习手册、作业纸等学习资料。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纹理,引发学生对纹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纹理知识:介绍纹理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纹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实例:分析经典纹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纹理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纹理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纹理的奥秘。

2.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纹理创作技巧。

4.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纹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创造美的纹理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创造美的纹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用不同方法表现纹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纹理的制作方法,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并说出不同纹理给自己的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表达自己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课前准备:(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颜料和各种工具材料。

(教师)不同的制作工具、范作、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认识纹理,感受纹理之美)1、发现自身的纹理,理解纹理一词。

师:(展示双手)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双极其普通的手,请瞪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这双平凡的手藏有什么奥秘呢示范拓印师:这是毛笔,这是颜料(展示给学生看)我用毛笔沾上颜料将颜料均匀的刷在掌心上,保证每个地方都涂到涂均匀。

将涂了颜料的掌心轻轻的按压在纸上进行拓印,打开的一瞬间你们在纸上能看到什么仔细看还能看到什么生:能看到一个手掌印,还能看到掌纹和指纹。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美术的语言中我们把这种物体表面的纹路称为纹理(板贴课题纹理)2、感受生活中的纹理。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纹理生:树叶、树皮等植物上也有这样的纹理。

师: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纹理的存在。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用拓印(板书:印)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纹理画下来拓印之前老师有几个要点想提醒大家,第一:颜料不要涂得太厚要刷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