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科学概念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5.(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二、实验实验一: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每个小球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

实验二: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

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

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实验三: 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 秒表自制过山车模型小球实验方法:1、自制过山车模型。

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

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

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

“过山车”模型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地球上的四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造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 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

2. 温度的感受和测量-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

- 通过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可以了解物体的冷热情况。

- 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3. 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是根据天气现象的变化以及各种气象数据进行预测和预报。

-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4. 天气现象- 晴天:天空明亮,没有云朵遮挡太阳。

- 阴天:天空有云朵,并且没有明显阳光。

- 雨天:有大雨或小雨降落。

- 雪天:天空下雪,地面覆盖着白色的雪花。

5. 降水和蒸发- 降水是指水蒸气从大气中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包括雨、雪、露、雾等形式。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水蒸气从地面或水体表面上升到大气中。

6. 风的产生和分类-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的现象。

- 风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的热量差异。

- 风可以分为微风、清风、大风、狂风等不同等级和分类。

7. 气温的变化和影响- 气温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 气温高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晒、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 气温低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穿着适当的衣物。

8. 天气图的阅读- 天气图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的图表。

- 天气图上标有不同的符号和颜色,用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和气象数据。

- 通过阅读天气图,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情况。

以上是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6、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就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与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与(运输水分)与(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就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与二氧化碳制成的。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1、种子萌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与空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就是花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就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1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5、凤仙花的叶子都就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5. 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和方向无关。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子叶与真叶的区别: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边缘光滑、无叶脉、厚。

真叶(以后长出的叶子,凤仙花真正的叶子)卵形、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薄。

9.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能让叶子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10. 叶的作用: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这些养料是由绿色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叶腋处(茎和叶柄之间)。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运动和位置1.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了。

如果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为静止的。

2. 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来说,它的位置(距离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3. 参照物不同,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以站牌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4.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1)首先选择参照物(例如:报告厅)(2)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例如:东南方)(3)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例如:5米)(描述小明的位置:小明在报告厅东南方向5米处。

)5. 要准确描述物体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 我们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运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

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坐着不动,每天也会因地球的自转,而运动八万里路程。

8. 我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知道一个方向,就能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知道其他方向。

)8.如果李明在小红的东南方向,那么小红在李明的西北方向。

(方向完全相反。

)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运动1. 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移(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

2. 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小圆点。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溜溜球,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旁边的圆点在转动。

比如汽车,汽车的运动形式是平移;汽车轮胎是滚动。

比如旋转木马,人和木马一起上下平动、围绕中心轴在转动等。

4.秋千、雨刮器、摆钟的运动形式是摆动;琴弦、直尺是上下运动;钟表指针的是转动。

a.前进的小车、笔袋拉链、窗户b.往返电梯、拍皮球c.指尖陀螺、卷笔刀、溜溜球d.弹力球、发条青蛙e.雨刮器第三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离。

3. 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4. 不同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距离长,表示运动快;运动的距离短,表示运动慢。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1. 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2. 在制作“过山车”的环节中,为了知道“过山车”的长度,需要借助软尺和细绳。

3. 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需要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坡度轨道。

第8课时测试“过山车”
1. 在测试“过山车”的活动中,要判断小球的具体方向,需要借助方向盘;要测量小球运动的距离,需要借助软尺。

2. 比较同一个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小球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然后计算出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
3. 两个小球滚动的距离和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的速度可以求出距离除以时间的值。

4. 要让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得更快,改进的措施是让“过山车”的坡度更大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