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备份容灾与归档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方案

数据保护系统医院备份、容灾及归档数据容灾解决方案1、前言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HIS、PACS、RIS、LIS 等临床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医院信息化HIS、LIS 和PACS 等系统是目前各个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承担了病人诊疗信息、行政管理信息、检验信息的录入、查询及监控等工作,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轻则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医院的信誉丢失,重则引起医患纠纷、法律问题或社会问题。
为了保证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必须针对核心系统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做到“不停、不丢、可追查”,以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得到全面保护。
随着电子病历新规在4 月1 日的正式施行,《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电子病历的书写、存储、使用和封存等均需按相关规定进行,根据规范,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 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 年。
2、医院备份、容灾及归档解决方案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和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包括:HIS、PACS、RIS、LIS 等,本公司推出基于数据保护系统的多种解决方案,以达到对医院信息化系统提供全面的保护以及核心应用系统的异地备份容灾2.1 数据备份解决方案针对于医院的HIS、PACS、LIS 等服务器进行数据备份时,数据保护系统的备份架构采用三层构架。
备份软件主控层(内置一体机):负责管理制定全域内的备份策略和跟踪客户端的备份,能够管理磁盘空间和磁带库库及光盘库,实现多个客户端的数据备份。
备份软件主服务器是备份域内集中管理的核心。
客户端层(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客户端):其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标准客户端,通过这个客户端完成每台服务器的LAN 或LAN-FREE 备份工作。
另外,为包含数据库的客户端安装数据库代理程序,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在线热备份。
备份介质层(内置虚拟带库):主流备份介质有备份存储或虚拟带库等磁盘介质、物理磁带库等,一般建议将备份存储或虚拟带库等磁盘介质作为一级备份介质,用于近期的备份数据存放,将物理磁带库或者光盘库作为二级备份介质,用于长期的备份数据存放。
数据备份与恢复容灾和灾难恢复计划

数据备份与恢复容灾和灾难恢复计划数据备份和恢复容灾计划是任何组织或企业在面对数据丢失、硬件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时非常重要的一项保障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数据备份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灾难恢复计划,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持续可用性。
数据备份的原因和方法数据备份是指将主要数据复制到备份媒体或存储设备中,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恢复数据。
数据备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可保护组织的重要数据免受攻击、病毒感染或恶意软件侵入的威胁。
通过备份,即使原始数据受损,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 故障回复:硬件故障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一个常见原因。
当存储设备损坏或崩溃时,备份可以提供备用数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并恢复业务。
3. 人为错误:员工误删除或错误地修改数据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定期备份,可以快速恢复误删除或被修改后的数据版本,减少潜在的业务损失。
数据备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本地备份:将数据复制到本地存储设备,如硬盘驱动器或磁带。
这种备份方法速度快,适合小型组织或个人用户使用,但容易受到硬件故障或自然灾害的影响。
2. 远程备份:将数据复制到远程位置的存储设备,如云存储服务或远程服务器。
远程备份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适合中小型组织或企业使用。
3. 增量备份:只备份未在上一次备份中更改的数据。
这种备份方法可以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并提供更快的备份和恢复速度。
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 Recovery Plan)是一份详细的文件,涵盖了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或严重故障时组织恢复业务的步骤和策略。
以下是制定有效灾难恢复计划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评估: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定义恢复目标:根据组织的需求和业务要求,确定恢复业务所需的时间和数据恢复点目标(RTO和RPO)。
数据库管理的容灾与备份

数据库管理的容灾与备份数据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数据库的容灾与备份是管理数据库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管理的容灾与备份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容灾与备份的意义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意外删除或者是数据被破坏时,数据库容灾与备份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恢复数据,避免重要数据的丢失,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在应对自然灾害、黑客攻击或者人为操作错误等突发事件时,数据库的容灾与备份同样也起到了保障数据安全的作用。
二、容灾与备份的方法1. 冷备份冷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文件进行完全备份,这种备份方式的优点是通常备份速度较快,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
然而,冷备份的缺点是需要停止数据库的运行,这会对业务的连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热备份热备份是在数据库运行的同时进行备份操作,这种备份方式可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但备份的速度较慢,需要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相比于冷备份,热备份对业务的影响较小,但备份的过程可能会对数据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在全量备份的基础上,只备份发生变动的数据和日志文件。
这种备份方式可以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空间,但在恢复数据时需要依次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恢复操作。
4. 分布式备份分布式备份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当其中一个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恢复。
这种备份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三、容灾与备份的技术1. 数据复制技术数据复制技术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复制到其他设备或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容灾。
常见的数据复制技术有主从复制和主主复制。
主从复制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一个备用的服务器上,备用服务器定期获取主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同步。
主主复制是将数据复制到多个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数据在多个节点之间的同步和故障切换。
2. 快照技术快照技术是通过记录数据库的状态和变化,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数据被破坏时,可以通过恢复到之前的快照状态来还原数据。
容灾备份的数据归档与长期存储策略(八)

容灾备份是现代企业通常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旨在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安全备份与恢复数据的能力。
然而,在设立了容灾备份策略之后,如何对备份数据进行归档和长期存储,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数据归档是指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标记,并将其迁移到更长期的存储介质中。
归档的目的是管理和保护数据,同时确保其合规性和可检索性。
对于容灾备份数据而言,归档非常重要,因为备份数据的数量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
对于数据归档,一个常见的做法是按照数据的重要性和访问频率进行分类。
可以将数据划分为三个层次:关键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
关键数据是指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的数据,例如财务记录和客户信息。
这些数据应该以最高的优先级进行归档,并使用高可靠性的存储介质,如磁带库。
重要数据是指对企业运营有一定影响的数据,但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数据可以使用低成本的存储介质,如硬盘阵列进行归档。
一般数据则是指在备份数据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数据,例如员工日常办公文件等。
这些数据可以使用较低成本的云存储等方式进行归档。
除了按照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外,还应对归档数据进行定期巡检和更新。
由于备份数据的数量庞大,不同的业务部门往往会产生大量冗余数据。
通过定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并移除冗余的数据,减少存储空间的浪费。
同时,还应定期更新归档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归档数据的长期存储策略同样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介质和技术会不断发展,旧的存储介质可能会逐渐失效。
因此,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存储介质,并将数据从旧的介质迁移到新的介质上。
同时,应建立备份数据的多重副本,以应对突发情况和意外的数据丢失。
在长期存储备份数据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特别是对于包含敏感信息的数据,如客户隐私数据和公司机密文件,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数据管理与储存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

数据管理与储存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管理和储存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对数据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数据备份与容灾策略成为保障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就数据备份与容灾进行探讨,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管理与储存。
一、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在数据管理与储存中,数据备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数据备份是指将关键数据存储到其他位置或存储介质上,以防止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的过程。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数据丢失:数据丢失可能会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通过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即使发生数据意外删除、硬件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备份数据依然可以恢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 保障业务连续性: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备份可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如果某个数据中心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事故,备份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业务操作,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
3. 防止数据泄露:数据备份不仅可以用于数据丢失的灾难恢复,还可以用于防止数据泄露。
通过数据备份,可以避免被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或内部人员泄露等情况下数据完全丧失。
二、数据备份的方法1. 本地备份:本地备份是将数据存储在本地介质上,如服务器硬盘、硬盘阵列或外部硬盘。
本地备份具有备份速度快、恢复速度快的优势,但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如硬盘故障、设备丢失等。
2. 远程备份:远程备份是将数据备份到其他地理位置的存储介质上,如云存储、远程服务器等。
远程备份可以避免本地备份的单点故障风险,但备份和恢复速度可能会受到网络带宽的限制。
3.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根据上一次备份后的变动情况,只备份发生变动的数据。
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和时间,提高备份效率。
4. 全量备份:全量备份是将所有数据进行备份,无论数据是否发生变动。
全量备份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备份所需的存储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
三、数据容灾的策略1. 冷备份:冷备份是将数据备份到物理介质,如磁带、硬盘等,并存储在离主数据中心较远的位置。
云计算平台容灾备份和恢复技术

云计算平台容灾备份和恢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不断被推广和应用。
在云计算中,平台容灾备份和恢复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云计算平台的容灾备份和恢复技术。
一、云计算平台的容灾备份技术云计算平台的容灾备份技术是指备份和恢复数据的技术。
首先,备份是指将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复制到另一台设备上以防止数据丢失。
其次,备份可以帮助用户创建云计算平台的镜像。
当镜像被创建后,用户可以在备份设备上运行镜像而不会对现有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最后,备份也可以用来恢复数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备份来恢复数据。
容灾备份技术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云计算平台容灾备份技术中,有两个主要概念:备份和恢复。
备份是将数据从源系统复制到备份系统。
恢复是从备份设备还原数据到源设备。
这种备份方法与传统的备份方式不同,因为传统备份需要在复制过程中停止源设备的运行。
云计算平台的容灾备份技术有两种基本方式: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
本地备份指在同一数据中心内进行备份,而远程备份则指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进行备份。
因此,在选择备份方案时,必须考虑击败的可用性和数据的保护级别等因素。
此外,备份系统必须能够自动地执行备份和还原操作。
这样可以使数据保持最新状态,并降低人为操作的风险。
二、云计算平台的容灾恢复技术云计算平台的容灾恢复技术是指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数据恢复技术。
云计算平台的容灾恢复技术有两种方法:快照和镜像。
在云计算平台中,快照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云计算平台的状态进行记录。
当云计算平台出现故障时,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这些快照来还原云计算平台的状态。
镜像是在云计算平台上创建的虚拟副本。
在云计算平台出现故障时,镜像可以用来还原云计算平台的状态。
为了提高云计算平台的容灾恢复技术,很多云计算平台都采用了镜像技术。
镜像技术是创建虚拟副本的技术。
在云计算平台中,可以将主虚拟机用作镜像,以创建需要备份的虚拟机。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备份和还原过程中造成数据丢失的风险。
如何进行软件系统运维技术的容灾备份与恢复

如何进行软件系统运维技术的容灾备份与恢复软件系统运维技术的容灾备份与恢复是确保软件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容灾备份与恢复旨在防止因软件系统故障、硬件损坏、网络中断等各种突发情况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软件系统运维技术的容灾备份与恢复。
首先,进行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是指将软件系统的重要数据和配置文件备份至其他存储介质,以防止数据丢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灾备份措施:1. 定期备份数据:制定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可以及时备份。
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月备份一次。
备份应包括数据库、应用程序和配置文件等重要数据。
2. 多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地区性灾害造成的数据丢失。
可以使用云存储服务或将备份数据复制到其他位置的物理存储介质中。
3. 离线备份:将备份数据保存在离线介质中,例如磁带或光盘。
离线备份能够更好地保护数据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影响。
4. 验证备份数据:在备份完成后,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可以恢复一部分数据进行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进行容灾恢复。
容灾恢复是指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将备份的数据和配置文件恢复到原本的软件系统中,使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服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灾恢复措施:1. 制定恢复计划:在容灾发生时,应该有预先制定的恢复计划。
恢复计划应包括恢复的步骤、所需时间和负责人等信息,以确保恢复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2. 进行数据恢复:根据备份策略,选择相应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可以使用备份软件或命令行工具恢复数据库、应用程序和配置文件等数据。
3. 测试恢复的系统:在恢复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这包括测试数据库连接、应用程序功能和性能等。
4. 恢复生产环境:完成测试后,将恢复的系统切换到生产环境。
应该确保切换过程平稳,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最后,进行容灾备份与恢复的监控和维护。
监控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服务器端容灾备份与恢复方案

服务器端容灾备份与恢复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存储数据、提供服务等重要功能。
然而,服务器系统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如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等,一旦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建立有效的服务器端容灾备份与恢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容灾备份方案1. 数据备份在建立容灾备份方案时,首要考虑的是数据备份。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备份数据的方式,将服务器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存储。
备份数据的频率可以根据数据更新的频率来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月备份一次。
同时,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也需要谨慎选择,可以选择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备份策略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对于容灾备份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完全备份是指将所有数据进行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小但重要性高的情况;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相比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可以减少数据恢复时的时间成本。
3. 备份验证建立容灾备份方案后,企业还需要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通过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备份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备份数据的验证也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备份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备份策略,提高容灾备份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容灾恢复方案1. 灾难恢复计划在建立容灾恢复方案时,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恢复数据的流程和时间节点等。
企业可以根据服务器系统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制定不同的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服务器系统。
2. 备份恢复在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时,企业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系统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TARTUP MOUNT
4 ALTER DATABASE OPEN
init.ora
Control file
3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5 Full database backup
归档目录与名称
• 归档进程负责在日志切换时生成归档日志文件 • 归档日志文件按照数据库设置的命名规则生成归档文件,并且
• Oracle备份
• 物理备份(强烈建议归档) • 手动备份 • Rman备份
• 逻辑备份(无需归档) • 导出导入 • CTAS
• Oracle容灾(基于归档)
• 物理容灾 • DataGuard
• 逻辑容灾 • GoldenGate • 高级复制/stream
改变归档模式
1 SHUTDOWN NORMAL/IMMEDIATE
存放到指定的归档目录中 • 可以通过LOG_ARCHIVE_DEST_n参数设置归档文件的存放目录
,最多可以设置10个归档目录 • 多目录归档也就是归档文件的复用 • 可以通过LOG_ARCHIVE_FORMAT参数设置归档文件的命名格
式, 日志序列号和线程号是默认命名的一部分,在10G又增加了 重置SCN号
是归档文件的复用 • 归档目录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LOG_ARCHIVE_DEST_n 参数即可,
最多可以设置10个归档目录 • 通常归档文件被归档到本地,也可以归档到远端服务器上 • 设置归档目录的例子如下:
本地磁盘 log_archive_dest_1 = "LOCATION=/u02/archive1" log_archive_dest_2 = "LOCATION=/u03/archive2" 远端的备用(standby)数据库 log_archive_dest_3 = "SERVICE=standbydb"
• 可以使用下面的语句查询快速恢复区的使用情况
SELECT name, space_limit, space_used, space_reclaimable, number_of_files
FROM v$recovery_file_dest ;
NAME
QUOTA USED RECLAIMABLE FILES
备份容灾与归档
归档与非归档
• 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存储的日志记录有限,一组日志存储满了就会 切换去写入下一组日志
• 所有的日志组都写满了就会循环覆盖原有的日志 • 介质恢复需要从备份以来的所有日志 • 备份的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在线日志文件以及归档文件构成一
套完整的备份 • 数据库默认是非归档的
常见的备份与容灾方法
归档日志文件的命名
• 数据库将会产生一系列归档文件,为了区分多个归档文件,必 须确定归档文件的命名规则
• 如果没有特别设置,10g默认的归档文件将以OMF的方式存放在 快速恢复区中,由系统自动命名
• 也可以由DBA确定命名规则,设置命名规则通过参数 LOG_ARCHIVE_FORMAT设置
• 默认的归档日志命名格式为ARC%S_%R.%T • 可以修改归档日志的命名格式,但是名称中必须包含%S、%T、
快速恢复区的设置
• 快速恢复区主要通过两个参数进行设置
• db_recovery_file_dest
快速恢复区的目录
• db_recovery_file_dest_size快速恢复区的大小
• 这两个参数都是动态参数,可以在系统中直接修改
• 设置快速恢复区的最大大小
• ALTER SYSTEM SET DB_RECOVERY_FILE_DEST_SIZE = 10G;
%R这三个通配符
归档日志文件信息
• 察看归档信息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命令:
• ARCHIVE LOG LIST;
• 也可以单独查询下面的动态性能视图了解归档相关特性的设置:
• V$ARCHIVED_LOG • V$ARCHIVE_DEST • V$LOG_HISTORY • V$ARCHIVE_PROCESSES
• 设置快速恢复区对应的目录
• ALTER SYSTEM SET DB_RECOVERY_FILE_DEST = '/u01/app/product/10.2.0/flash_recov恢复区可以限制备份文件对存储的占用,但是需要及时监 控,及时发现空间问题并予以解决
----------------- ----- ---- ----------- -----
/oracle/frec_area 2G 16M
06
设置多个归档目的
• 在归档时可以选择归档文件的存放目录,归档文件被写入设置的归档 目录
• 10G数据库的默认归档目录是快速恢复区中,也可以修改归档目录 • 归档目录可以设置多个,归档文件可以同时归档到多个目录中,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