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màn)________步(fēi)________红(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2)发缘;发源(3)清澈明亮(4)④比喻【解析】【分析】(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漫”“绯”的书写。
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
绯红: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鲜红、通红、深红色。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发缘”不是词语。
发源:指 (河流)开始流出。
借指事物的开端。
故应改成“发源”。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澄明”的意思是:清澈明洁(亮)。
(4)把“自己的身影”比喻成“点点微尘”。
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漫;绯⑵发缘;发源⑶清澈明亮⑷比喻【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我校八年级开展了“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
(1)【诗意开场】下面是某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同学们,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大千世界因为有了绿色而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以“绿色生命——叶”为题的专题活动。
为了这次活动,大家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了解和学习了很多有关“叶”的知识。
有的同学采集了各种形状的叶片,有的同学专门背诵了不少关于“叶”的诗歌,例如写春天的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写秋叶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也有同学为保护绿色环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交流讨论】在大家展示交流了叶的非凡本领以后,主持人发现同学们大多数展示的是叶在物质方面的作用,请你代表本小组,说出一点有关叶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3)【寄予深情】班长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树叶制作成了精美的书签送给老师,主持人建议同学们在“树叶书签”上,以叶为喻体写一写对老师的祝福。
【答案】(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叶在精神上对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学习作用。
它点缀自然,引发思念,激发赞颂,呼唤热情;它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活力的展现;它有着叶落归根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扶持红花、甘当配角的品质等。
(3)老师,您做的是叶的事业,为的是花的灿烂,您也必将收获果的香甜。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主要加强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平时的所学所记,回顾写春叶的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叶的作用,主要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了解叶的象征含义,进行作答。
叶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青春;落叶象征这无私;绿叶配红花,甘当配角等精神。
(3)写祝福语,要注意称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叶在精神上对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学习作用。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
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2)滑抡;滑轮(3)拟人(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
“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部编初中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瞥见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①扬抑顿挫:________②深恶痛疾:________(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语C.对比D.夸张【答案】(1)piē;wù(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恶w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B项正确,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题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排比)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
(比喻)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2.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3.选出修辞方法使用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B.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
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
D.他的动作很慢。
他好像半身不遂似的哆嗦着。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6.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
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D.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________ jiǎo洁________ 澄明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xuàn;皎;chénɡ(2)不记其数;不计其数(3)集中,专一;白绢(4)排比;拟人【解析】【分析】(1)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
(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mò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细看,密密点点的nèn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
桃花,让我立即记起潘老师的体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横线字注音。
mò(________)绿 nèn(________)芽色调(________)(2)画线句子里有错别字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3)“像浓酣的水彩画”中“酣”的意思是________。
(4)以上文字第一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墨;嫩;diào(2)体画诗;题画诗(3)畅快,尽兴(4)比拟;比喻【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
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
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轮廓(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A.开始凋落B.张开和收落C.(花的)开放和萎谢(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1)kuò;漪;chà(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3)C(4)比喻;拟人【解析】【分析】(1)需要注意“漪”的书写,这个字是一个易错字,还有“刹”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溶: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
(3)结合前文“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可知“开”即花开,“落”即花谢。
故选C。
(4)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判断。
“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此处将雨滴敲打在岩石上比作美丽的花,又写“容不得半点犹豫”,所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kuò;漪;chà;⑵溶成一片;融成一片;⑶ C;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ó束________开________(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缚;拓(2)番——帆;幅——副。
(3)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解析】【分析】(1)“缚”易写成同音字,形近字等。
(2)“帆,副”均同音字误写。
(3)注意例句的句式,其句式为“或许青春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前一个省略号内写出可能遇到的困境,第二个省略号内写我们的自信与勇气等会带来的结果。
故答案为:⑴缚;拓;⑵番——帆;幅——副。
⑶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点评】⑴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及书写能力。
解答时注意字形的书写,利用语境识记字形,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别能力。
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义或字义来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易错字、同音字、形似字,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⑶本题考查排比修辞的掌握和仿写能力。
解答时注意排比需要至少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才能使排比,仿写是抓住文句关键词,注意句式,修辞,意境的统一即可。
4.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
由民歌那样纯粹的浪漫和抒情到《天问》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再到《离骚》中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个过程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ǎn________②zhèn________③ɡèn________(2)加下划线字“悄”的正确读音是()A.qiāoB.qiǎo(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请给第②段中两处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句子是()A.更理解他的《天问》了B.更理解他的《离骚》了C.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D.更能体会到他面对《天问》的喟叹了【答案】(1)染;振;亘(2)B(3)A,C【解析】【分析】(1)注意“染”的右上部分是“九”,不能写成“丸”;“振聋发聩”的“振”不能写成“震”。
(2)“悄”是多音字:qiǎo,用于“悄然”“悄声”“悄怆”;qiā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
据此可知应选B。
(3)《离骚》表达了推行新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新政的坚定信念,以及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天问》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横线前后句子的形式,可知横线上应先填写“更理解他的《天问》了”,再填写“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
故选A、C。
故答案为:⑴染;振;亘;⑵B;⑶A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藉、红、岚”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⑶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合排比修辞即可做出选择。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
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粗拙称心(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1)zhuō;chèn(2)烦燥;烦躁(3)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父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 zhuō ; chèn⑵烦燥;烦躁⑶比喻;排比【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