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练习(含解析)

理一理
选 准确 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明确恰当地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词 生动 不堆砌陈词滥调,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只要能够抓住要害,切中事理,即使只是片言只语,能传情
简洁
炼
达意便无须多言
句
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
连贯
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连贯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答: 答案:A 包含了三组先肯定后否定的分句,构成正反对照,语意鲜明,语气强烈。B 句 则语意较弱,语气也较缓和。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1)

顾城说得好:我要在白纸上画下笨拙的 自由和不会流泪的眼睛。
李白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和不羁。然而,
此处的“长啸”必是高亢的长声,是从
心底爆发的出愤懑,作为一个积极的主战派, 岳飞引兵十万,枕戈待旦,希望有朝一日能 戍边杀敌,收复沦于夷狄的中原土地。然而 烽烟可见,杀敌无望,朝中宵小,搬弄是非。 没有圣旨,不能出兵,他心中的怒与恨何以 宣泄?只能仰天长嚎,如虎兕困于樊笼不得 出而恨恨。这长啸,正是英雄的悲歌。
2. 悠长清越的声音。前后意思有高亢 与柔和之分别。比如:长啸,啸歌。而 “啸歌”一般指吟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 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 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 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 日方长。
运用示例: 其二:自然界中,猛虎咆哮深山,沙驼跋涉大
漠,鸿雁翱翔长空,鱼类穿梭水波。看上去,或 浩荡壮丽,或婉约纤美,是风格相异的画,让人 击节赞赏。岂不知,每幅画的绘就都需要经历不 同的艰难困苦:深山的崎岖,沙漠的烈阳,长空 的风雨,大海的狂浪。如果不能坦然勇敢地面对 这些浅涉高陟的坎坷,怎会有各自绚丽的生命! 人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不可能永远 是风清日丽的艳阳天,请致敬,生命中的每一个 苦难。
运用示例:
其三: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怎么样的品质?要有猛虎
的勇敢,要有沙驼的坚忍,要有鸿雁的向往,要有沉鱼的 甘于寂寞席寂静无声,而后,掌声如海上 峥嵘千里的波涛,经久不息。如果没有从四岁就开始的刻 苦训练,美轮美奂的舞台上朗朗怎么会有如此华丽的表演? 网售巨头京东企业的总裁刘强东,创业之初历经艰辛,在 大家都不看好、无人携手合作的情况下,他隐忍寂寞,如 驼坚持,终于换来一片浩瀚绿洲,成为网络零售的商务巨 头!青松拔于灌木,白玉映之尘沙,优秀的生命总要经过 风吹雨打。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 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 了牺牲的血雨。”一项事业,如同一朵花,绽放,需要付 出代价。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鲁迅《故乡》: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 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 -----来,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 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罢了。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 躲躲闪闪……
林杏子《生命 生命》: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 不断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 --------------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 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 动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 -------------------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 ----------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 ---------------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 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 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炼句的基本要求
1.炼句讲究言简意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侯祠内有副对联: 上联:生死一知己 下联:存亡两妇人
炼句的基本要求
1.炼句讲究言简意丰 2.注意句子的连贯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 ------------------ ----------------------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 ----------------- -------------------------------两地,情发一心。 -----------------------------------
赠言:
练习: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 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 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 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 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课时作业7: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将①~⑤句填入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
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发的落后民族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③满族人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⑤“清风”是影射朝廷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废墟是课本,_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是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A.(1)(3)(5) B.(2)(4)(6)C.(2)(3)(6) D.(1)(4)(5)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是(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________。
①幻化无方②奇怪迭出③意出言外④鬼话连篇A.③④②① 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4.把后面的句子依次填到横线上,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非十分丰厚,________。
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________,终于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美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思考:第三联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布置作业
• 1、“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 怯,不敢问来人。”(唐· 宋之问《渡汉 江》)诗中的“怯”是否可以改为“切”? 为什么? • 2、课外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描写 语文课堂情景,注意选词,并把你精心锤 炼的词、圈划出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1.准确:唯一的词
•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 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 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 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 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例一:
• 1.便排 出九文大钱 • 2.他从破衣袋里摸 出四文大钱
2.生命在于“动”
• 1.这个亭踞(;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停、 落)在天宇中一般。 • 2.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 3.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仿佛蔚蓝的天融(汇、合)了一块在里面似的。 • 4.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例二: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2.生动:最妙的一个词
生动就是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
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例一:
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捧 在
挂 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修饰不只是“装饰”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积累与运用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 ,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__ 。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湿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营”、韵。
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接。
答案A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成”、“整”、“成”、“症”等字押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 .①④C.②③ D .②④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够贯通。
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
答案D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 _____________ 。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解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④①②③ B .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 D .①②③④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 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语不惊人死不休

轻风
细柳
哪个字填进去最合适? 舞 摇 扶
淡月
梅花
失
映
隐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 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 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 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 不禁托掌称妙。
生命在于“动”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如果中心词是动词,那么“修饰语+中心 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 语,例如“静静地听”,“听”是动词, “静静”就是状语。 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人在某种情境下的 神情或动作。 • 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 、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
3、富有生命力的名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洲》)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天仙子》)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木兰花》)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题临安邸》)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语不惊人死不休1——选词和炼句共33页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
积累与运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湿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
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答案 A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够贯通。
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
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
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4.下面四句话,分别强调“年龄经历”和“处所”的一组是( )
①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
②一代青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
③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
④一代青年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
A.③和④ B.②和①
C.④和① D.②和③
解析④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从修饰限制“青年”的定语中剥离出来放在句末表强调;①将状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放在句末表强调。
答案 C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
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
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
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
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迹,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文段是说明文,介绍说明的逻辑是:④①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的——⑤③它们是形变神不变的——②⑥石库门弄堂的特色。
然后根据文中关键词语(如“其实”“它们”“声色各异”等)的提示,辨明主干句和解说句的关系,可进一步确定语序。
答案④①⑤③②⑥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欲别频啼四五声”一句中,“啼”包含了哪些寓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系”字本义是拴。
用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
诗人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
(2)“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7.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甚或……固然……,可是……),另写一个句子。
(50字左右,语意连贯)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能力。
考生应注意观察所提供例句的句式特点(本题例句是转
折关系的复句),仿写时要特别注意题干规定的句子结构“……甚或……固然……,可是……”。
同时,所写句子要符合语法规则,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这些年的楼市发展甚或城市建设固然有开发商的贡献,可是有几个开发商的财富里没有失地农民、城市居民的血和泪?
8.请结合下面这首短诗的题目和表达特点,在诗中①②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其前后呼应、衔接自然、点明题旨。
望海
比岸边的黑石更远,更远的是石外的晚潮
比翻白的晚潮更远,更远的是堤上的灯塔
比____①____更远,更远的是堤外的货船
比出港的货船更远,更远的是船上的汽笛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是海上的长风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是天边的阴云
比黯黯的阴云更远,更远的是____②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连贯、得体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注意语句的呼应,扣住“望”字。
答案①孤立的灯塔②楼上的眼睛
创新迁移
9.从下面课文中任选一篇,运用对称的表达形式,写一则课文评价语。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边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城》:湘西景美,边城情深。
《赤壁赋》:赤壁赏江月,苏子叹人生。
10.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使之更简明。
①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好的。
②人类应该为永葆大自然的色彩美作出自己的努力,让大海永远蔚蓝,让草原永远青翠。
③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压入艺术家的豪情。
④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
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文段谈的是自然色彩美与艺术色彩美的关系问题。
理解了这个中心,就会发现②处是文段中心之外的东西,谈的是环保问题,删掉它,文段就简明了。
答案删掉②
11.从下列16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
参差不齐甚嚣尘上簇堆拥挤同时劳累出没传送错落有致尘土飞扬琳琅喧哗一同忙碌游动传递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__①__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__②__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__③__,人马__④__,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__⑤__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__⑥__。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__⑦__。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__⑧__。
答案①参差不齐②尘土飞扬③簇堆④拥挤⑤同时⑥忙碌⑦出没⑧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