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的故事(鲁迅)
鲁迅名人故事

鲁迅名人故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讲述鲁迅的生平事迹,展现他成为一位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历程。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鲁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周师谔是一位知名的进士,母亲鲁瑞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主妇。
鲁迅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教导他要勤奋好学,热爱祖国。
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鲁迅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文学家。
1898年,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但因病未能毕业。
此后,他先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参加科举考试、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学、哲学和科学,受到了启发。
他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尝试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文学创作与成就鲁迅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初,他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标志着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诞生。
此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到见解。
鲁迅的散文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朝花夕拾》、《自序》、《伪自由书》等。
这些作品既有对个人生活的真挚抒发,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鲁迅的散文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除了小说和散文,鲁迅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
他曾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等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学的窗口。
同时,他还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三、思想家与革命家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关注民族命运,关心社会进步,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鲁迅的励志故事

鲁迅的励志故事鲁迅的励志故事鲁迅的励志故事1鲁迅37岁时还是个无名小卒。
少年的不幸使鲁迅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在日本留学后,他决定学医,希望学成后能回来治疗像我父亲一样被误认的病人的疾病。
他在战争期间成为了一名军医,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魏xx的信仰。
然而,幻灯片事件改变了鲁迅的初衷。
鲁迅决定放弃医学,学习文学。
在日本的时候,他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写了很多深刻的文章,翻译了很多外国小说,但是都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孤独的时候,鲁迅想去德国,但他受不了母亲的恳求和经济压力。
他最终选择在29岁的时候回国。
回国后,他先在浙江绍兴教书,后在北京教育部工作,一个人住在北京绍兴会馆。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X处于剧烈动荡的时期。
此时的鲁迅本应大费周章,摇旗呐喊。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以革命为幌子目睹了xx秀后,他总是冷眼旁观,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充满怀疑。
他宁愿通过收藏古董、临摹碑帖、阅读佛经来默默打发时间,也不愿参与动荡的社会局势。
然而,这种百无聊赖的清静生活,对于野心勃勃的鲁迅来说,也有着说不出的辛酸。
然而,鲁迅与世隔绝的生活被一本杂志和一个年轻人打破了。
这本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xx青年》,这个年轻人就是《xx青年》的编辑钱。
钱是周氏兄弟留日的老朋友。
当他为杂志寻找优秀作家时,他首先想到了周兄弟。
周作人很坦率,但鲁迅不肯同意。
钱宣彤拿出刘备的魄力邀请诸葛亮出山,想尽一切办法鼓励鲁迅为《xx青年》写稿。
然而,鲁迅仍然不为所动。
鲁迅的态度直到两人谈了铁房子的比喻才改变。
鲁迅不想出山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铁房子没有窗户,不能被破坏,里面很多睡觉的人很快就xx了。
但是,既然睡着的人xx并没有为xx感到难过,现在你却在大喊大叫,唤醒了几个更清醒的人,让这不幸的少数人遭受无法挽回的垂死痛苦,你觉得你配得上他们吗?但是钱反驳道:不过,既然几个人都起来了,就不能说摧毁这个铁房子就没有希望了。
鲁迅终于被说服了。
他写了xx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xx青年》第4卷第5期。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鲁迅_55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鲁迅_550字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樟寿,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成长之路可谓是充满坎坷和磨难,但正是这些困苦的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成为了一位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的名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的成长故事。
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知县。
但是在鲁迅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这使得家境一落千丈。
从小,鲁迅的生活就充满了挣扎和磨难。
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鲁迅一家人不得不搬到上海的一座破旧小院里居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他和哥哥周作人只能在父亲留下的一点点财产上勉强维持生计,但不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尽管如此,鲁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业,他自幼便酷爱读书,勤奋好学。
在这种困苦的环境下,鲁迅艰难地完成了初中学业,但由于家庭的贫困,无法继续深造。
这使得他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挣扎,也明白了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在这段困苦的成长经历中,鲁迅渐渐培养了“忠于真理,痛恨一切不义”、“仗义执言,痛定思痛”的品格。
在鲁迅的笔下,他写道:“知识,不是靠富贵才能得到的,而是由欲望的克服和巨大的热爱和善忘而得到的。
”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他在厄运中坚定了对知识的追求,也成就了他后来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鲁迅的成长历程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在进入日本近代医学堕胎班学习时,他因不满日本师长的“对于中国人未来无望”等种种侮辱而辍学走上文学之路。
在鲁迅的作品中,对师长的不满成为了他批判封建制度和揭露黑暗社会的一个题材。
1909年,鲁迅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当时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和文学批评为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以其犀利的文采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其中《呐喊》更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故事励志名言有哪些

鲁迅先生的故事励志名言有哪些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的文化人,他的故事和名言一直是人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料。
在他的作品和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智慧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一、鲁迅先生的故事鲁迅先生的人生历程十分传奇,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创作过程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1、童年经历鲁迅先生出生在浙江嵊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自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是在九岁时,鲁迅先生的母亲去世了,这一件事情对他的童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中医学知识,这也为他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学打下了基础。
2、学子时期鲁迅先生在上海天主教徐汇小学读书期间,受到了一位德国教授的启发,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尝试翻译了一些西方文学作品。
在被父亲强制送往日本的过程中,他开始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3、文化人生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期间,与很多知识分子结识,并开始发表一些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
在逃亡中的时期,他继续创作并投身于社会活动,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二、鲁迅先生的励志名言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他的语言深刻而生动,并蕴含着诸多励志的内容。
1、“人是不是一定要活着呢?”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回答说,“活着,就要去想这个问题。
”他的这个观点让人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反映了个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2、“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句话意思是人初次接触某种事情时,由于不了解而无所畏惧。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主人公小满就是具有初生牛犊精神的。
在面对环境和自己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她依然勇往直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激励人们勇敢探索未知领域。
3、“自己要先做到正确,才能转向别人。
”这是鲁迅先生在社会活动中所提出的一个原则。
他认为,作为一个文化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正确,才能够更好地教化别人。
鲁迅励志小故事

鲁迅励志小故事引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革命家,以其犀利而深刻的文字揭露社会的丑恶与黑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尊敬。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与挫折,但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鲁迅的励志小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与动力。
鲁迅的成长经历鲁迅出生在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母亲是一个封建习惯的女子。
在鲁迅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言论激进被官府打了一顿,从而失去了医生的职位。
这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鲁迅的家境变得更加困难。
在他读书的时候,鲁迅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经常考试不及格,而且还被老师和同学排挤。
但鲁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的关注使他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
他在家中挖坑断断续续读了四年的外国小说,尽管被父亲发现并痛打了一顿,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他辍学后为了锻炼自己,做了许多看似琐碎却能锻炼意志的工作,如推销员、家教等。
鲁迅的努力与坚持在鲁迅青年时期,他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并寻求改变。
他去了日本留学,学习了医学与文学,成为了一名医生。
回国后,他在上海市立医院工作,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他的第一篇作品《狂人日记》一经发表,马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然而,鲁迅的路并不平坦。
他的作品频频受到官方的审查和打压,甚至多次被迫停止写作。
但他总是找到重新开始的勇气,继续以文字揭示社会的丑恶与不公,引起人民对改革与进步的关注。
鲁迅的影响与意义鲁迅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文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成为了他们斗争的旗帜。
鲁迅的励志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相信自己的力量,积极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鲁迅所说:“我还没有进步,也没有灵感。
我喜欢向阳灿烂的金屋门,青春健康的花草丛里;但是我总是望不见,这望忘不了;而且我愿为看到它而奋斗很久。
关于鲁迅生平的小故事

关于鲁迅生平的小故事鲁迅小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的小故事。
1、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2、金牌换书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
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
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
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
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
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
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
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
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3、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了。
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
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
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终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场景来。
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
鲁迅名人故事

鲁迅名人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的作品直抒胸臆,揭露社会黑暗,深受读者喜爱和尊敬。
鲁迅先生一生秉持着对于社会的关注,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早年生活鲁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绍兴的一位地主,家境殷实。
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家教,对于文学和古代经典非常感兴趣。
然而,随着家境变故,鲁迅的家庭境况逐渐恶化。
在青年时期,鲁迅先生曾经担任过医生和教师的职位。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深受启发。
回国后,他迫切地希望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现状,开始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社会运动。
鲁迅的文学贡献鲁迅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文字直接、刻画生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封建体制的弊端。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也对后来的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他运用了大量的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而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苦难,还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表达了他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关切。
鲁迅的思想影响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上。
他通过他的作品和言论,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和民众的困境,提倡思想自由和个人独立,鼓励人们勇于反抗和改变。
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坛,他的影响力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他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现代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的影响力和意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的成长故事

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后改名周立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文学评论家、思想家,被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
鲁迅的成长故事涵盖了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动荡时代,他的成长经历对于理解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鲁迅的成长故事主要阶段:1.早年生活:•鲁迅生于中国浙江绍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士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士绅周恩来,但在他早年时期,家庭逐渐走向破产,这对于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逐渐沦为贫困的背景下,鲁迅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不公的敏感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感。
2.留学日本:•为了继续学业,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和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深受启蒙思想和西方文学的影响,接触了一系列思想潮流,这对于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学生涯:•鲁迅的文学生涯始于1918年。
他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为代表,开创了现代白话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犀利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和封建伦理的虚伪。
4.社会活动:•鲁迅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
他关心社会底层的命运,参与了一系列的文学运动和社会运动,呼吁社会改革,反对封建制度。
5.晚年:•在1930年代初,由于对时局的失望和身体的不适,鲁迅逐渐走向政治冷淡,他在上海创办了《新月》杂志,成为一位文学评论家和社会观察者。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
总体而言,鲁迅的成长故事是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自己的学业、留学经历、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在思想、文学和社会活动方面都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 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 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 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 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 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 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 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 再也没有迟到过。
学史使人明智,名人的成就是辉 煌的,名人的人生是曲折的;他们的 故事是我们成长的指南。这个片子是 我送给同学们的礼物!
文化战士—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 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 《新青年》,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 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 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 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 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给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 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 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 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 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 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 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 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 界上传播。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文,企图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前期主要著作: 《阿Q 正传》 《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 《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 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为 后期作品。其中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成长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 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 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 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 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 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 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 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 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 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