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理工科)_闫巧_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动等)。
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教学内容】1.汉字输入法的基本知识2.Word文档的创建、保存和打开3.文字的输入、删除、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4.段落的设置、对齐、缩进和行距基本要求】1.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2.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保存和打开;3.熟练掌握文字的输入、删除、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4.熟练掌握段落的设置、对齐、缩进和行距。
第三单元Word格式设置与编排教学内容】1.字体的设置、大小、颜色和效果2.页边距、纸张大小和方向的设置3.标题、页眉和页脚的设置4.表格的插入、删除和格式设置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字体的设置、大小、颜色和效果;2.熟练掌握页边距、纸张大小和方向的设置;3.熟练掌握标题、页眉和页脚的设置;4.熟练掌握表格的插入、删除和格式设置。
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教学内容】1.表格的创建、删除和插入2.表格的格式设置和样式应用3.单元格的合并、拆分和对齐4.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表格的创建、删除和插入;2.熟练掌握表格的格式设置和样式应用;3.熟练掌握单元格的合并、拆分和对齐;4.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第五单元Word文档的版式教学内容】1.页眉、页脚、页码和目录的制作2.分栏、分页和节的设置3.文档的排版和调整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页眉、页脚、页码和目录的制作;2.熟练掌握分栏、分页和节的设置;3.熟练掌握文档的排版和调整。
第六单元Excel工作簿操作教学内容】1.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和打开2.单元格的操作和填充3.行列的操作和调整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和打开;2.熟练掌握单元格的操作和填充;3.熟练掌握行列的操作和调整。
第七单元Excel数据管理教学内容】1.数据的输入、删除、复制和移动2.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数据的输入、删除、复制和移动;2.熟练掌握排序和筛选;3.熟练掌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概述 (3)1.课程性质 (3)2.设计思路 (3)3.课程主要内容 (4)二、课程培养目标 (4)1.知识目标 (4)2.能力目标 (4)3.素质目标 (5)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5)1.前后课程 (5)2.前导课程说明 (5)3.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6)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6)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8)1.教材选取的原则 (8)2.推荐教材 (8)3.参考教学资料 (9)六、教师要求 (9)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9)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0)《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制学历及教育类别:4年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建议学时数:144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电子商务领域中计算机方面的各个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电子商务方面的计算机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
2.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依据本课程建议在中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2)课程设计思路文字编辑与排版、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网络基础及常用办公设备使用等七个方面的学习领域,从而将自己变成一个能够熟练灵活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
3.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学生考取“计算机操作工(中级)”为目标而设置,包括文字录入、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制作、数据库(ACCESS)、网络基础、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等内容。
二、课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A)文字录入(B)计算机基础知识(C)文字处理(D)电子表格(E)演示文稿的制作(F)数据库(ACCESS)(G)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H)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以正确指法,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专业)一级项目 J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二级项目 J1、2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级项目 J1.2.4(2014)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日 期 2014年5月17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本专业后首先要学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开展本课程就是要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有一个基本了解。
所以必须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课时含实训)项目一 Win7系统操作基础(10课时)1.操作系统基本设置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3.管理电脑中的软件项目二制作演讲稿(8课时)1.文字内容的编辑2.字体和段落的设置项目三制作公司宣传海报(8课时)1.艺术字的插入及美化2.美化页面并添加素材项目四制作公司宣传PPT(12课时)1.创建文稿并插入剪贴画2.创建并设置表格3.插入并设置图片项目五 Excel人事档案管理(10课时)1.创建人事信息数据表2.利用数据有效性约束信息录入3.统计员工工龄及排序4.使用函数制作到期提醒5.制作员工人事档案数据查询表项目六简介(4课时)1.多媒体信息处理2.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2)熟练掌握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3)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4)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倡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宜采用项目教学法。
本课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而且知识更新较快,教材内容有时无法体现当前的新技术。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1.2.3.1.2.3.1.2.附:学时分配表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Windows系统操作【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2.键盘、鼠标器的使用3.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4.Windows的设置5.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1.2.3.4.5.1.2.3.4.5.6.7.1.熟练掌握新建或打开文档;2.理解编辑文档基本原则和方式;3.熟练掌握保存或关闭文档的操作;4.掌握文档中光标移动的操作;5.掌握文本删除、插入和改写的操作;6.掌握常用符号与特殊符号的输入操作;7.熟练掌握文本选定、复制和移动、数据交换的操作;8.掌握字符串查找与替换的操作。
第三单元Word格式设置与编排【教学内容】1.设置Word文档字体格式;2.设置Word文档段落格式;3.拼写检查(对英文拼写错误检查);4.设置项目符号或编号;5.设置中文版式。
【基本要求】1.2.3.4.5.1.2.3.4.5.1.2.3.4.熟练掌握表格中文本格式的设置、对齐方式、文字底纹、表格底纹;5.熟练掌握对表格边框线条添加和取消,显示和隐藏。
第五单元Word文档的版式【教学内容】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2.艺术字设置;3.分栏的设置;4.插入图片;5.插入脚注尾注;6.边框与底纹的设置;7.页眉/页码的设置。
【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对文章中页面的设置调整(纸张选择,纸张方向,页面边距大小设置,页面页脚位置占用调整等);2.掌握对艺术字的设置(艺术字样式、形状、阴影效果、版式、颜色等等);3.掌握分栏方法和注意要素;4.掌握图版插入的方法,图片的设置要求和效果,与艺术字有很多共同点;5.6.7.1.2.3.4.5.6.7.1.2.3.4.熟练掌握单元格设置的基本操作,包括字体、数字格式、对齐方式、合并与取消合并,单元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5.了解打印的基本步骤,分页符插入和打印标题设置的意义,掌握文档的打印设——打印预览和打印方式操作;6.掌握Excel中公式的插入方法7.理解图表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创建、编辑和格式化图表,掌握插入图表中四个步骤的选择和设置(图表类型选择、数据区域选择、图表选项设置、图表位置的存放)第七单元数据管理【教学内容】1.公式与函数使用;2.排序;3.筛选(自动筛选);4.合并计算;5.分类汇总;6.数据透视表。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等操作。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放映等操作。
4、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计算机基础(理工科)_闫巧_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0860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制订(修订)人:王志强审核人:**批准人:**2014年8月26日修订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总学时:56 其中:实验课 28 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无教材:[1]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第2版),陈国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林少聪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参考教材:[1]大学计算机-信息、计算与智能,李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2]可视化计算,程向前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授课对象:各学院所有专业一年级课程性质:√综合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全校公选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人类行为理解能力。
本课程围绕着使用计算手段求解问题的全过程来规划所要讲述的内容。
首先,讲述问题能否利用计算的方法求解与求解有多复杂,即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问题;其次,讲述如何利用算法和程序来形式表达和描述待求解的问题;最后,讲述如何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来具体实现待求解的问题。
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力求做到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培养计算思维,使学生体验计算的愉悦、感悟计算之美。
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1+X”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一样,大学计算机课程应讲授计算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核心概念、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理科)

计算机基础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课程编号:507027学分:2学时:(讲课:22 学时;上机:10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马利编,2008年版。
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理科各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性质为选修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是较全面的介绍计算机系统有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及其使用、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 基本应用、数据库技术等;本课程的开设是培养理科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保证,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的“通才”的重要环节。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本专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1 计算机基础知识(6学时)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掌握二进制与其它数制;掌握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2掌握二进制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熟悉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BCD码;掌握ASCII 码;掌握汉字编码;2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了解多媒体计算机;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理解办公自动化的概念;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理解办公自动化软件分类。
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2学时)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掌握微处理器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了解存储器的结构;了解了解内存、外存、高速缓存;了解常用外部设备;了解总线。
3 操作系统(2学时)熟悉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熟悉操作系统的发展;掌握操作系统的特征及其基本功能;掌握网络操作系统;掌握文件的概念、命名及类型、文件的通配符;掌握文件系统、文件的目录(文件夹);了解Unix操作系统;了解Linux操作系统;了解DOS操作系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了解磁盘的管理和维护;掌握控制面板、任务栏的使用;了解Windows XP的多媒体功能;熟悉实用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0860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
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制订(修订)人:王志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4年8月26日修订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总学时:56 其中:实验课 28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教材:
[1]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第2版),陈国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林少聪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
参考教材:
[1]大学计算机-信息、计算与智能,李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可视化计算,程向前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授课对象:各学院所有专业一年级
课程性质:√综合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全校公选
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人类行为理解能力。
本课程围绕着使用计算手段求解问题的全过程来规划所要讲述的内容。
首先,讲述问题能否利用计算的方法求解与求解有多复杂,即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问题;其次,讲述如何利用算法和程序来形
式表达和描述待求解的问题;最后,讲述如何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来具体实现待求解的问题。
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力求做到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培养计算思维,使学生体验计算的愉悦、感悟计算之美。
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1+X”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一样,大学计算机课程应讲授计算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核心概念、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去。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理论与计算模型、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IT新技术以及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等。
课程实验内容涉及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算法工具、计算机网络等,使学生能在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算法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3)掌握数值型数据表示和字符型数据编码(4)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
(5)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6)了解计算科学的典型问题
2、计算理论与计算模型
(1)了解不同角度的计算概念
(2)理解可计算性理论和停机问题
(3)理解计算复杂性和公钥密码学
(4)掌握图灵机和冯·诺依曼机
(5)了解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
3、算法基础
(1)掌握算法的一般概念
(2)掌握穷举法、回溯法和递归法
(3)了解分治法、贪心法和动态规划
(4)了解算法的复杂度
4、程序设计语言
(1)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分代
(3)了解编程思想和方法
(4)学会使用Raptor算法工具
5、计算机硬件基础
(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2)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3)了解嵌入式系统和多媒体系统
(4)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体系结构(5)掌握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6)了解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6、计算机软件基础
(1)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概念
(2)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4)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方法
(5)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
7、IT新技术
(1)了解高性能计算
(2)了解网格计算
(3)了解云计算技术
(4)了解物联网技术
(5)了解大数据技术
8、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
(1)了解计算文化的基本内涵
(2)掌握计算科学的核心概念
(3)了解计算思维的哲学含义
(4)了解计算机职业道德和计算机伦理
实验内容: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或看教学演示录像
2、操作系统与工具软件
3、文字信息处理
4、电子表格处理
5、演示文稿制作
6、算法设计工具
7、互联网及信息安全
学时分配:
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和考勤三部分,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
学期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