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读后感

合集下载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面对敌人围攻时,采取迂回战术,最终成功解救被围困的赵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智慧和策略。

在故事中,那个人通过迂回战术,成功地解救了被围困的赵国。

这需要他有足够的智慧和策略。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思考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

在故事中,那个人通过迂回战术,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重兵防守,找到了对手的弱点,从而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来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和分析对手的行为和特点,找到他们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和决心。

在故事中,那个人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敌人的围攻,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需要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问题,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要有智慧和策略、要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以及要有勇气和决心的道理。


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

《围魏救赵》读后感(精选6篇)

《围魏救赵》读后感(精选6篇)

《围魏救赵》读后感《围魏救赵》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魏救赵》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围魏救赵》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围魏救赵》这篇文章。

文章讲述了魏国大将庞涓统领军队攻打赵国,赵国招架不住便向齐王求救。

齐国派大将田忌和孙膑出战。

田忌本来想与赵国军队里应外合,直接去打魏国军队。

孙膑说:“魏国和赵国之战,魏国派出了所有精锐部队,城里只有老弱病残的救死士兵,我们攻打魏国首都,魏军不就撤军了吗?我们还可以埋伏在魏军回来的路上进行伏击节,其不更好?”田忌采取了孙膑的办法。

果然,魏军上当了,孙膑在一颗树上写了“庞涓死于树下!”又让弓箭手准备一看见火光就发箭。

庞涓看到这颗树上的字后,非常脑火,让救死士兵用火把把树烧死。

这时,万弩齐发,魏军大败,庞涓在树下自杀。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智慧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孙膑很聪明,要按田忌的方法去打,不知要多死多少人呢!所以我很佩服孙膑,要做一个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人。

《围魏救赵》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故事,讲的是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

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征战频繁。

中山国隶属魏国,赵国却对它虎视眈眈,中山国被赵国攻占。

魏惠王听说后大怒,派大将庞涓征讨赵国,庞涓献计围困赵国国都邯郸,以解救中山国。

赵成侯派人去齐国搬请救兵,如果齐国出兵解了赵国邯郸之围,就愿以中山国为礼物赠送给齐国。

于是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和军事孙膑带病去解救邯郸,孙膑施展计策让田忌带领大军攻打魏国,庞涓听说后立刻放弃继续围困赵国邯郸,去解救魏国,结果魏国军队经过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在经过河南长垣县北时中秋遭到了齐国大军的伏击,魏国军队打败回国。

这就是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的由来,故事中庞涓和孙膑都使用了避重就轻的计策,最后还是孙膑技高一筹取得了胜利。

《围魏救赵》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的第二计。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读完围魏救赵这一计啊,就感觉古人的智慧那真是绝了,像一道灵光直接闪到我这现代人的脑瓜里。

这一计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去救那个被攻击的地方,而是反过来去攻打敌人的老巢。

你想啊,赵国被魏国揍得嗷嗷叫,这时候如果齐军直接跑到赵国去和魏军硬刚,那就是一场硬碰硬的血战,指不定谁赢呢。

可是齐国的孙膑就很聪明,他就琢磨着,魏国把大部分兵力都派出去打赵国了,那魏国的都城大梁肯定空虚得很。

于是齐军就像一支奇兵一样,朝着大梁就去了。

这就像是一场棋局,别人以为你会按部就班地去救子,可你却直接将一军到对方的老窝。

魏军一听自己的老家被打了,那还能淡定吗?立马就慌了神,赶紧从赵国撤兵回援。

这时候齐军就可以在路上设伏,轻松地把魏军打得屁滚尿流。

这一计让我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一根筋。

有时候正面冲突不但吃力不讨好,还可能让自己陷入绝境。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有人在工作上故意给你使绊子,让你在一个项目里焦头烂额。

如果直接和他在这个项目里争个你死我活,可能最后两败俱伤。

但要是我们能找到他的“大梁”,比如说他在公司里最在意的业绩考核或者是他在领导面前的形象,从这方面入手,那他可能就会顾此失彼,自己就乱了阵脚,而我们也就轻松地化解了这个难题。

而且啊,这一计还让我想到了一种战略眼光。

你得能看到整个局势的全貌,不能只盯着眼前被欺负的一方。

孙膑就是看到了魏国、赵国还有齐国三方的局势,他知道各个势力的强弱分布,知道哪里是敌人的软肋。

这就好比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得知道各个角色的技能和弱点,不能盲目地冲上去就打。

要是只看到赵国被打就去救,那就只是看到了局部,没有看到魏国空虚的后方这个关键因素。

总之呢,围魏救赵这一计就像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了我思考问题的新大门。

它告诉我们做事要灵活,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巧妙地解决问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里游刃有余。

我感觉这三十六计里的每一计都像是一个宝藏,越挖掘越觉得有意思,这围魏救赵啊,只是其中一颗特别闪亮的宝石罢了。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战术案例,源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通过攻打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成功解除了赵国被魏国围攻的危机。

这个故事蕴含了深刻的军事策略与智谋。

1. 战略思维:《围魏救赵》展示了孙膑超凡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的战术运用。

他没有直接去救援赵国,而是通过对敌方弱点的精准把握,采用间接的方式达到了战略目标,这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勇于创新,用更巧妙、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判断力与决策力:孙膑能够准确判断出魏国因主力远征而国内空虚的状况,并果断决定围攻魏都大梁以迫使魏军撤退,体现了卓越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深入分析内外环境,找准关键点,从而作出最有利的选择。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深入了解,充分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

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商场,了解对手并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围魏救赵》的故事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智慧,也从侧面教导我们如何在复杂情况下运用策略与智慧解决问题,强调了判断力、决策力以及对事物深刻洞察的重要性。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读后感读了“围魏救赵”这一计,就像打开了一扇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游戏里的超级通关秘籍。

故事里,齐国没有傻乎乎地直接去救赵国,跟魏国在赵国的地盘上硬碰硬。

这就好比你要从一个恶霸手里救下你的朋友,你要是直接冲上去跟恶霸打,可能两败俱伤。

齐国就聪明得多,他们看到魏国国内空虚,就绕到后面去攻打魏国。

这一下,魏国就慌了神儿了,不得不从赵国撤军回救自己的老家。

齐国这一招,那真是把敌人的弱点拿捏得死死的。

这让我想起我们平时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就像只知道在一个点上死磕。

比如说,我以前有一次和小伙伴玩策略游戏,对手把我的一个重要基地围得死死的,我就只想着怎么冲破他的包围圈去救我的基地。

结果试了好几次,损失惨重还没成功。

后来我灵机一动,就像齐国用“围魏救赵”这招一样,我不去直接救那个被围的基地,而是去攻打对手的另一个核心基地。

对手一下子就乱了阵脚,不得不撤兵去保护他自己的地盘,我的基地就这么轻松地解了围。

这一计还让我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困难和对手的正面攻击,得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关键因素。

就像在学校里,有的同学被欺负了,你要是直接上去和欺负人的同学对着干,可能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但要是能找到欺负人的同学害怕的东西,比如说告诉老师或者找他的家长,从这个“背后”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往往能轻松化解矛盾。

而且,“围魏救赵”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敌人的资源和他们内部的矛盾。

魏国之所以被齐国这么一搞就乱了,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防守空虚,又舍不得放弃赵国的战果。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对手之间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在一个项目上投入太多精力的时候,可能其他方面就会出现漏洞。

我们要是能发现这些漏洞,就可以巧妙地把局势扭转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围魏救赵”这一计就像一颗智慧的种子,种在我的脑袋里,让我在遇到各种难题的时候,不再一根筋,而是会像齐国的军师一样,想一些出其不意又超级有效的办法。

三国演义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国演义围魏救赵读后感

三国演义围魏救赵读后感篇一三国演义围魏救赵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围魏救赵”这一章节,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啊!说起这“围魏救赵”,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智慧较量。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的孙膑想出了这围魏救赵的妙策。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计谋嘛,有啥了不起的?嘿,您可别这么想!这计谋背后体现的那可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人心的巧妙揣摩。

我觉得啊,孙膑这一招就像是下围棋,看似在边角布局,实则是为了掌控整个棋盘。

他没有直接去赵国跟魏国硬刚,而是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这不就把魏国的军队给调回来了嘛。

这就好比打蛇打七寸,一下子就击中了要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常常需要这样的智慧吗?比如说,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直接死磕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也许先跳过它去做后面的题目,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就有思路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围魏救赵”吗?不过,我也在想,要是魏国的将领能早点识破这计谋,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了呢?也许战争的胜负,就在一念之间。

这让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计谋就能改变整个战局呢?读完这一段,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着智慧的火花四溅。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三国演义围魏救赵读后感《三国演义》里的围魏救赵,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大家都知道,这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得有真本事和大智慧。

围魏救赵这个策略,简直太牛了!我就在想啊,孙膑这家伙咋这么聪明呢?他难道是脑袋里装了个超级计算机,能瞬间算出各种可能性?可能他就是天生的军事天才吧!但也许,他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才琢磨出这么厉害的招儿。

齐国的军队采用这个办法,一下子就打乱了魏国的阵脚。

魏国军队估计都懵了,心里肯定在想:“这啥情况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这就好像你正准备好好打一架,结果对手绕到你背后给了你一拳,是不是防不胜防?咱们平时和小伙伴闹矛盾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学学这招呢?别总是正面冲突,换个思路,说不定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围魏救赵》的故事道理

《围魏救赵》的故事道理

《围魏救赵》的故事道理《从围魏救赵悟人生之道》咱中国人啊,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好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围魏救赵》就是其中特精彩的一个。

这故事里,赵国被魏国围攻,赵国就像个被困在墙角的可怜孩子,拼命抵挡着魏国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要是按照一般的想法,那其他国家可能就直接派兵去赵国,跟魏国在赵国的地盘上干一架呗。

可齐国呢,人家就不这么干。

齐国就像是一个特别聪明的棋手,看到了棋局背后的关键。

齐国没有直接去赵国解围,而是跑去攻打魏国的都城。

这就好比啊,有个小流氓在欺负你家小弟,你没有直接上去跟小流氓硬刚,而是跑到小流氓的家里,把他家搅得鸡飞狗跳。

这魏国一看,自己的老窝都要被端了,哪还顾得上在赵国的那些事啊,赶紧就撤兵回防了。

齐国这一招,既解了赵国的围,又让魏国手忙脚乱,自己还没费多大的劲儿,简直是一箭三雕啊。

这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在咱们的生活里那可是到处都能用得上呢。

比如说,在工作中,你和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遇到了一个特别难搞的客户,这个客户就像魏国一样,一直对你们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把你们逼得特别紧。

这时候,你要是只想着在这个客户提出的每个问题上跟他死磕,那估计得累个半死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你能像齐国那样,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或者说是找到这个客户的“老窝”在哪里,也许是他公司内部的某个决策环节,或者是他特别在意的某个利益点,你从这个地方入手,去解决问题,那这个难缠的客户可能就顾不上再为难你们了,你们的这个项目也就能够顺利推进下去了。

再比如说,在家庭里,夫妻之间有时候也会闹矛盾。

一方可能总是揪着一个小问题不放,就像魏国一直攻打赵国一样,搞得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这时候,如果另一方能够像齐国那样,不去在这个小问题上和对方继续纠缠,而是换个角度,从对方真正在意的事情入手,比如说对方一直想出去旅游放松一下,那你就突然把旅游的计划提出来,对方的注意力可能一下子就被转移了,之前的矛盾说不定就烟消云散了。

在学习上也一样啊。

读《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有感

读《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有感

读《三十六计一一围魏救赵》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十六计》,这本书讲的是我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三十六计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家喻户晓,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计是一围魏救赵。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于是齐王派出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当时,魏国的精锐部队全都集中在邯郸,国内兵力空虚。

齐军趁魏军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之际,一举将其击败,解除了邯郸之困。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的一节篮球课。

那天,我们进行篮球比赛训练。

但是实力最强的2个球员被分到了同一组。

在比赛的过程中,这两人配合默契,不断地上篮得分。

我们组一直被对方压着打,大家心里都很不舒服。

当我好不容易拿到球的时候,对方两名实力干将全都围住了我,准备抢断。

我抱着球左右为难,正当我发愁之际,我看到对方的3号球员,这名球员的实力不如另外2人,于是我找到了突破口,从3号队员手里成功地突破并上篮得分了。

这一球无疑给我们的队员增强了信心,于是,后面的比赛,我们采用这个战略不断的得分。

最后,通过我们队的配合,成功地赢得了这场球赛。

围魏救赵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敌人的势力远大于自己时,我
们就不能跟敌人正面交锋。

要采用迂回的战术,分散敌人的力量,然后集中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你看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围魏救赵》有感
早就听说过《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

这次偶然看到,便细细阅读起来。

看完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就派出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出战。

田忌出发后,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决定不直面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是出其不意,直接进攻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迫使庞涓连夜撤兵,救援都城,从而撤了赵国之围,还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后来,“围魏救赵”这一计策被列入了《三十六计》,用来比喻通过迂回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的大谋略家、军事家,他这次所使用的“围魏救赵”更是军事上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不失是一条好计。

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正面攻打,直接解围,由于兵力悬殊,能否获胜是一个问题,即使胜利,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且,能否把魏军赶走也是一个问题。

而偷袭大本营,不但不用与对手鏖战,而且还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最终目的——让对手撤军,还能减少损失。

只是,能想到这一点的,都是十分聪明的人,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

其实,在大约两千多年之后,西方的德国人也用上了这
一计策。

在二战中,法国为了保护首都,特地设计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号称“无比坚固,不可能被攻破”,里面的军备十分充足,而且覆盖整个平原,几乎是必经之地。

这么大的难题摆在德国人面前,如果试图直接突破,也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在战争之后,还不一定有条件进攻法国首都。

所以德国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辟蹊径,翻越过一旁的山,神兵天降般地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将法国人吓了一跳,直接投降了。

这样做,不仅能不正面与马奇诺防线交战,还能直接达到最终目的,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所以,围魏救赵排在三十六计之次,也是不无道理的,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它可以使很强大的困难以很容易的方式解决。

只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你也能像田忌和孙膑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