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合集下载

作文写作方法之二:侧面描写一、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

作文写作方法之二:侧面描写一、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陌上桑》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七根火柴》。
3.以物衬物: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 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 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 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 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观潮》
3、.“我从没离开过父母,但今晚父母有要事不能回 家。”根据此情景写一篇文章。 题目:《雨夜,我一个人在家》 要求:1、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 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不少于600字。
2、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那边响起了深沉激昂的号角声,蒙古包里的人涌出 来了,跳舞的人停住了步子,大家兴奋的谈论着,脸上 露出欣喜的笑容,不约而同地向那边奔去。阳光下,站 着一个大汉,黑紫的皮肤、强壮的身躯透着一股逼人的 锐气和力量,黑色的皮坎肩上向着银光闪闪的亮扣,腰 束着七彩的丝带和绸穗,脚蹬黑亮的犍牛皮靴,这是草 原上的金鹰啊!众人欢呼着、呐喊着,小孩子激动地嚷 嚷着,姑娘眼里流露出倾慕的神色,老人更是高兴地合 不拢嘴。
如《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用她周 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 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 这样比正面刻画更含蓄,更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 空间。
作文写作方法之二:侧面描写
一、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 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 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 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 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作者:闻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4期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讲不清楚“烘托”“侧面描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致使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分辨不清。

其实只要辨析出这两个概念的特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下面,笔者就此来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烘托”又叫“烘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指一种写作手法。

此种写法是以“云”托“月”,是极力渲染“云”从而达到衬托“月”的目的。

如《温酒斩华雄》《云南的歌会》都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

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别人之眼之口对主体对象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表现主体对象的目的,是借客体来表达主体如何,如《口技》《陌上桑》。

烘云托月和侧面描写中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把这两个方面分为A和B,那么,烘云托月中A是“云”,通常都是大肆渲染A如何如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B,即“月”的特点。

而侧面描写中,是借A来评价B,并没有写出A本身的特点。

下面举例来说:《温酒斩华雄》中,作者着力描写次要人物华雄(A)的武勇非凡,来烘托主要人物关羽(B)的神勇无敌。

文中并不直接写关羽(B)的武艺如何高强,甚至连与华雄正面交战的具体场景也一字不提,而是着力渲染华雄(A)如何勇不可当,连斩四将,连誉为江东猛虎的先锋孙坚也一触即溃;如今兵临城下,大骂搦战;众诸侯大惊失声,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立下军令状,提刀飞身上马,“酒尚温时斩华雄”,其神勇无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英雄形象光彩夺目,跃然纸上。

《云南的歌会》中极力渲染山野的景美(A)来表现赶马女孩子(B)人美。

一位秀才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诗曰:“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

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

”最终突出“我”,这也是烘托。

再来说“侧面描写”,在《口技》一文中,突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文中写到“满堂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特点的小作文

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特点的小作文

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特点的小作文小镇上有个老头儿,大家都叫他张老汉。

你要问这张老汉啥了不起,哈哈,他没有啥特别的,不过要说他是个生活中的大明星,那还真没错。

他的特点全都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里,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侧面描写”的好例子。

那天我在镇上的小广场上碰到张老汉了。

广场上热热闹闹,孩子们在追逐打闹,老人们则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讨论家长里短。

张老汉坐在一张破旧的长椅上,旁边放着一堆用旧报纸包着的东西。

他的帽子歪着,衣服也有点儿不合身,似乎随时会掉下来。

张老汉这时候正在给旁边的几个小孩讲故事。

你没听错,讲故事。

他的声音粗糙而温暖,讲到激动处,脸上还会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像是特别满意自己编的段子。

他讲的故事完全是自己“原创”的,什么“大灰狼变成了小绵羊”这种奇葩情节都有。

小孩们听得是聚精会神,时不时还发出一阵阵笑声。

看来,张老汉的故事水平简直可以和电视里的儿童节目媲美了。

这时,广场上的小李头也来了,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脑袋顶上的头发永远是蓬蓬的,走路也总是一蹦一跳的,像是刚从迪斯科舞厅出来。

小李头瞅见张老汉在讲故事,忍不住上前凑热闹。

“张老汉,今儿个又讲啥新故事了?”小李头带着调侃的语气问。

张老汉瞪了他一眼,“你这小子,别总是调侃我!我讲的是‘小猫咪当了大明星’的故事。

说说小猫咪怎么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猫变成了全城最受欢迎的明星!”小李头呵呵一笑,显然是不太相信。

不过他倒也没再打趣,蹲下来跟小孩们一起听故事。

这时,镇上的老张妈也来了。

老张妈可是个地道的严厉角色,大家都说她的目光能穿透你的心灵。

她走过来时,总是轻轻地拄着拐杖,但那种气场可一点儿也不容小觑。

她眼睛扫了一圈,发现张老汉的故事竟然把小孩们逗得笑得前仰后合,嘴角微微上翘,显然心情好了不少。

“张老汉,真是谢谢你啦,”老张妈说,“你这本事可真不小,小孩们都被你逗得哈哈大笑,真是好!”“哈哈,没啥,老张妈,你也来听听,我这可是独家版本,随时都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张老汉有些得意地说,语气中透着一股子自信。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片段初中作文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片段初中作文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片段初中作文哎,说到侧面描写,那真是个既简单又有趣的事儿。

今天我们就聊聊怎么通过一些小细节来让人物活灵活现地跳出来。

我就拿咱们班上那个小赵说事儿吧,大家都知道,他可是我们班的“传奇”人物。

先说说那天的事儿吧。

早上,我和小张在操场上溜达,正聊得开心。

突然,远远地看见小赵一边蹦一边跑。

啥情况呢?他跑步的姿势就像是被一群蜜蜂追一样,不是特别的优雅,但特别的带劲儿。

咱们几个就凑过去看个究竟。

“小赵,你咋了?看你跑得那么快,是不是怕迟到了?”我笑嘻嘻地问。

小赵喘着气说:“不是不是,是我今天早上踩到狗屎了,我赶紧去厕所擦干净,结果一不小心弄成了这样。

”这时候,旁边的小李也凑过来了。

小李一边听一边掩嘴偷笑:“我说小赵,你这狗屎运真是无敌了。

上学以来,你的鞋子是越洗越白了,还是这只狗屎超级有能耐?”小赵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真是,今天这下还不算完。

我刚才本来想去上数学课,结果误入了化学实验室,被化学老师给瞪了一眼。

”“哈哈!”小张忍不住笑了,“你这真是每天都有新花样啊!”说到这里,大家都乐了。

其实啊,小赵虽然平时爱搞笑,但他的这个“侧面描写”就特别能体现他那种调皮捣蛋、又特别幽默的性格。

你看,他一跑起来就像小兔子一样急,搞笑得让人想笑;再加上他说话的时候那种自嘲的口气,简直让人捧腹。

说完,大家也就继续去上课了。

我在想,其实侧面描写还真是一种特别有趣的方式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像小赵这种,虽然他总是搞些小乌龙,但也正是这些小细节,让我们觉得他特别亲切、特别有趣。

在课堂上,老师提到咱们班的小赵,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特别调皮的家伙。

每次听到大家讨论他的事儿,都是从这些小插曲中知道的。

就比如,老师说:“小赵这孩子,上课能认真听讲,不过一到实验课,那劲头真是让人惊叹!”所以说,侧面描写就是这么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通过一些小细节,我们就能把一个人描绘得特别生动、有趣。

像小赵这样,他的每一次小插曲,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可爱的调皮,真的挺有意思的。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小李是我们班里最特别的人,真心说,他就是个活宝。

每天一进教室,他那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就像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别说他看上去有多认真,其实他背后可藏着不少搞笑的段子。

你知道吗?他总爱把课本当成自己的喜剧舞台,时不时就冒出一句:“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优雅地刷牙!”班里同学们听了都忍不住笑,简直是笑到肚子疼。

说真的,听他讲笑话真是个享受,仿佛一瞬间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小李的身材也很有特点,个子不高,瘦得像根火柴棍,却总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潮人。

那件他最爱的蓝色T恤,上面印着个大大的笑脸,总是让人觉得他像是阳光一样照耀着大家。

他走路的样子也特别搞笑,双手在身后摇来摇去,仿佛在比谁的走路姿势更风骚。

走在路上,路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可能心里想:“这小子是从哪儿来的啊?”再说说他的爱好,简直就是个“逗比”爱好者。

他爱打篮球,但技术嘛,哎,不敢恭维。

每次跟他一起去球场,大家都知道,胜负根本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怎么把球扔得像个飞盘一样,飞得高高的,落得远远的,简直让人想笑。

每当他不小心把球投到一旁的小树上,脸上的表情就像刚被打了一巴掌,哭笑不得的样子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有时候,我们一起上自习,他又会把自己的零食变成一场盛宴。

他总能从书包里掏出各种奇怪的小零食,像是“十全大补”的杂粮饼干和“反转人生”的辣条,嘴里嚼嚼咽咽的样子,别提多搞笑了。

他每次都会神秘兮兮地说:“来,谁要尝尝我的秘密武器?”这时大家都会围上去,眼巴巴地等着,仿佛一场美食的争夺战即将展开。

小李在学习上也不马虎,虽然一开始总是搞笑,但考试时却能化身学霸。

每次看到他埋头苦读,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就像一只小松鼠,埋头在书本里,时不时抬头看看四周,似乎在确保没有人来打扰他的“学习盛宴”。

不过,就算在学习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时不时来一句:“今天的数学真是个大坑啊,想让我跳下去!”有一次,老师提问,小李居然站起来回答,结果说的答案跟问题八竿子打不着。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同学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同学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文同学我班上有个同学,叫小明,他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每次上课,他总是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他的一些趣事。

小明的头发真是一绝。

他的头发又黑又亮,就像刚从染缸里走出来的一样。

有时候,他会把头发梳成一个鸡冠头,然后戴上一顶红色的帽子,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卡通人物。

有一次,老师让他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一道数学题,结果他一站上去,全班同学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原来,他那顶红色帽子被风吹走了,飘到了教室的另一头。

小明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他画画特别好,每次美术课,他都能画出一幅让人惊艳的作品。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画一幅风景画,大家都在认真地描绘着山水之间,而小明却画了一只穿着西装的小狗。

他说:“这只小狗在欣赏美丽的风景呢!”我们都被他的创意逗笑了。

除此之外,小明还是个运动健将。

他长得高高的,跑得快快的,每次体育课,他都是我们班的飞人。

有一次,我们举行了一场100米短跑比赛,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站在起跑线上。

枪声一响,他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小明竟然成了冠军!我们都为他欢呼雀跃。

小明也有他的缺点。

他有时候太调皮了,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和旁边的同学打闹。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和我对视了一秒钟,然后突然做出一个鬼脸。

我被他逗得差点笑出声来,结果被老师瞪了一眼。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和他对视了。

尽管小明有时候会让我们头疼不已,但我们还是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

因为他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欢笑和快乐。

有时候,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阳光、热情、富有创造力的同学,我们的校园生活才变得更加精彩吧!小明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虽然他有时候会让我们哭笑不得,但我们还是很感激有这样一个朋友陪伴在我们身边。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这份友谊,一起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范文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范文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范文我们这栋楼里有个怪人,就是住在我对门的李大爷。

你要是第一次见他,保准会被他那邋遢的样子吓一跳。

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灰的蓝布衫,上面还沾着些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沾上的污渍,就像一幅奇怪的抽象画。

那裤子呢,松松垮垮的,感觉随时都会掉下来,腰间系着的皮带,扣眼都磨得发亮了,仿佛在诉说着它多年的“服役”历史。

头发乱得像个鸟窝,而且还总是油腻腻的,感觉能炒一盘菜了。

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有点邋遢的大爷,在楼里却有着极高的人气,这就得从侧面说起了。

有一次,楼里的王奶奶生病住院了,她的儿女都在外地赶不回来。

王奶奶孤孤单单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正发愁的时候,李大爷出现了。

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熬好粥,装在保温桶里,就往医院赶。

到了医院,又像个专业护工一样,帮着王奶奶打水、拿药、陪她聊天解闷。

同病房的人都以为李大爷是王奶奶的老伴儿呢,等知道真相后,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从那以后,大家看李大爷的眼神就不一样了,那身邋遢的衣服仿佛也变得有故事起来。

还有一回,小区里的流浪猫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病恹恹的。

大家都只是在一旁看着,小声议论着。

李大爷看到了,二话不说,抱起小猫就往宠物医院跑。

那小猫在他怀里还一个劲儿地挣扎,把他的衣服又抓出了几道印子。

李大爷可不在乎,到了医院,又是挂号又是缴费的。

小猫在医院住了几天院,李大爷每天都去看它,还自己掏钱给小猫买猫粮。

等小猫病好了,在小区里活蹦乱跳的时候,大家都对李大爷充满了敬意。

从那以后,我再看李大爷,就觉得他邋遢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无比善良的心。

他的那些污渍说不定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小心沾上的呢,他那乱乱的头发可能是因为操心太多没来得及打理。

这个看起来怪里怪气的李大爷,用他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真正的好。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定义: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作者想要表现某人某事,但不直接写这个人这件事,而是写别人别事,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作用:那么,侧面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定义:
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作者想要表现某人某事,但不直接写这个人这件事,而是写别人别事,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作用:
那么,侧面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
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
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
“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

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

《孔乙己》、《祝福》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

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当然,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

因此,在文学描写中,采用哪一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