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周围地区改造

合集下载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

建筑外观分析艺术上——钢与玻璃本身就显得很精致,而且它们的结点,分割等都有很多很新的方式。

在这种条件下,蓬皮杜中心把外貌整得很奇特。

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如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

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

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的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

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工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型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

材料运用和细部设计:整座建筑有别于巴黎以往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它通过采用金属架构,运用的材料也十分的现代化,在技术(功能)上,钢——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

而且在火灾的时候有明显的优越性。

再加上外部的通风条件更好,有时甚至不用上防火涂料。

而在空间的划分上,钢和玻璃的强度足以支持一个很大的空间。

再有结构都外置了,使内部的空间划分更为灵活。

这是蓬皮杜中心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是钢桁架梁柱结构,建筑物的东西两侧,竖向线条突出,使其具有向上生长的感觉。

所有垂直方向的联系都是沿着东西两侧布置,如:西立面的交通管道,以及东立面暴露在外面的各种管道、电梯和楼梯,增强了这种向上的动势。

建筑的主要材料钢和玻璃,以及建筑物的组构内外反转的创作手法,赋予建筑一种轻盈、透明感及动感。

颜色: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鲜亮颜色,使其在周围的文化环境中,与巴黎的历史建筑产生对话。

形式表现之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解读

形式表现之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解读

972023.06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结果便向着影像化方向发展,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图像表达的结果,方案在期刊网络屏幕上的表现,如何更美观更上镜,超越了建筑实体,成为评判建筑优劣的主要依据。

酷炫的效果图、分析图,将三维存在的实体二维化了的照片,取代了建筑本身,成为建筑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如此一来,作为本应由视、听、嗅、触、味多重感官共同体验的建筑,成为视觉艺术的单一感官体验。

而三维立体的空间体验,也被扁平化为了二维的图像表现。

简言之,建筑已经越来越脱离了它的实在,变成了一种仅仅存在于图书、杂志、网络的图像性产品。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探索形式表现之外的建筑表现手段,如何让建筑在其外在形象之外的领域表达其自身,已经成为一个日渐紧迫的问题。

而1977年竣工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已经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不少颇具启发的思路。

其建筑技术与艺术表现相得益彰的精妙平衡,便成为建筑史上一大经典。

或许是由于蓬皮杜中心过于强大的形象震撼力,导致当下对该作品的解读大都集中在技术与形式表现等方面。

文章从建筑的外在形象表现之外的其他角度,来重新理解和认识蓬皮杜艺术中心,并希望以此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些许启发。

2作为信息交换的展示场所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当时竞赛的近七百个方案中,唯一一个设计了广场的方案。

来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直接面对的就是高度通透,与室外连成一体的宽大立面。

蓬皮杜中心的立面,是非帕拉第奥或阿尔伯蒂式的立面,它是反立面甚至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立面。

这栋建筑就是一个信息、语言、符号的网络。

钢和玻璃的使用给建筑提供了一种透明性,内部和外部之间是透明的,这与同摘要 工业革命后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媒体与影像的扩张,使得建筑艺术越来越成为单一的视觉艺术表现,脱离其真实与意义的形式语汇,但这些已经成为阻碍建筑艺术进步的一大瓶颈。

文章以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例,从信息交换、机械化与符号化、拟像序列的视觉影像三个角度,论述蓬皮杜中心如何在建筑形式表现之外的领域进行建筑艺术的自我表达,反纪念碑式地建立一场文化“内爆”,成为一场由人群、信息与符号交织的大型艺术展示,并为信息化与拟像化程度更甚的当代建筑艺术表现提供新的思路。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目的瑰宝,镶 嵌在巴黎市内。开始时,也像艾菲尔铁 塔一样,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 议。现在人们开始习惯了,不但不觉得 怪,反而感到非常实用。从1977年2月揭 幕后的两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 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艾菲 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 一处,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 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 一大名胜。
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 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 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 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蓬皮杜中心外貌 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 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 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 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 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 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 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简 称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 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 大物,特别引人注目。
“文化中心”是在1969年由法国总统乔治·蓬 皮杜决定兴建的,是一个使造型艺术、建筑艺 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 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起 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们的不同形式,体现它 们的相互关系,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 实践的一个场所。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 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 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 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 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 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 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 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 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 心
• 乔治·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 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 的博堡大街。设计者是49个国家 的681个方案中的获胜者意大利 的R.皮亚诺和美国的R.罗杰斯。
• 结构: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 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 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 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支持。 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和文化工厂。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 格
• 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 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 自动扶梯是红色,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但是 将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 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
•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 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 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 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 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 功能: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 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设 计中心,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连同其 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 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 部分集中在一幢长166米、宽60米的六层大 楼内。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 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 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68米,宽60米, 高42米,分为6层。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 米的钢管柱构成,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 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 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大厦内部设有现代 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和工业设计中心。它南面小 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中心打破了文 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常规,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 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重技派 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运营现状调查

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运营现状调查

海外OVERSEAS1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组织结构蓬皮杜中心成立于1977年,至今已成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重镇。

就藏品而言,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已经超过十万件,为全球第二大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其内部结构上,蓬皮杜中心有两个部门和八个事务处与一个独立的会计事务所。

蓬皮杜中心的馆长由文化部任命,各部门主管由文化部根据馆长的推荐而任命;而各事务处的主管任免权则掌握在馆长手中。

因各部门或事务处事务多寡,其下又设有一个或多个科室、中心等次级单位,形成一种以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主导部门,其他部门为辅的模式。

具体如图1所示。

比如,当蓬皮杜中心决定举办某个主题的特展,首先由其下属部门国家现代美术馆开列相关藏品名单,若某件藏品并未收入馆藏,将由联络与合作处试图与该藏品的收藏者(个人、企业、基金会等)进行协调,达成合作意向后,再由文化发展部向外界通报。

其后,编辑处将筹划相应宣传资料,入画册等物料,交由生产处印刷,最终由编辑处中的销售科统计销售情况。

2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运营状况2.1 参观人数二十世纪末开始,蓬皮杜中心的整体参观人数从最高峰的八九百万人次,逐渐下降至本世纪初十年的四百余万人次,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说,蓬皮杜中心是应运而生的文化机构,在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参观人数高居不下,可见,它确实满足了当时法国社会民众的需求。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博物馆因应时代发展,积极改革的成果。

然而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在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对于文化艺术机构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体的繁荣,使得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手段也更为便捷,对于博物馆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竞争。

2.2 资金状况在行政关系上,蓬皮杜中心直接隶属于法国文化部。

如表2所示,其每年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文化部拨款,近年来由于欧洲经济的低迷以及政府资金的压力等因素,博物馆原有的资金来源出现了萎缩,即使对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运营现状调查岳妍1,2(1.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000;2.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在法国文化艺术机构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艺术中心

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艺术中心

感受 ,理解 了艺术 多元化才 能满足 布五花 大绑捆 起来的新 闻 我去柏
曾乘 电梯到 国会大厦 顶层 人们不 同的审美需要 。比如博物馆 林 游览 .
中有 多幅单 色的规 格不一 的油画 . 画面基本是 红黄蓝 黑等单 色平 涂 .
参 观 ,在气 势恢 弘 的穹 项大厅 。 有
较集 中 在摄 影部 分 。 不少 欧美 有 早期 的经过 暗房处 理的杰 作 , 用 采 了淡 入淡 出 、 叠组合等 蒙 太奇技 重 巧 , 常奇妙 、 美 。画面 中 , 空 非 优 有
寂 的 庭 院 、 谧 的 丛 林 、 驳 的 秋 静 斑
叶、 肃穆 的教堂 、 海滩 的少女 、 独行
代 术 殷 堂
蓬虞牲 鬈泰中
◎ 鹿 耀世
问 。 人顿 生雍 容 华 贵 、 使 迷离 梦 幻
之感 看完这个展 览 , 闶为 五层 、 六

层大厅 没有 内容 安排 . 遂乘扶 梯下
到 四层 、 兰层 的博 物馆 这两 层 的

展览相 对 固定 , 品十分 丰富 。有 作
在 欧普 f k ) 视 J艺术 展 厅 . 那娴 静或 犴乱 的色调 、 规则 或错 综的色
17 年建造完成 这是一座未来 主 块 、 96 渐变或 突变 的色 阶都 给人 以不 义风格 的杰作 .由 纵横 的玻 璃管 同的审美感觉 由废旧金属材料和
道 、 大的玻 璃墙体 和错综 的钢 架 机 械零件别 出心裁地 构成 的人物 、 硕 构成 , 酷似一座化工厂 。 我 登 上 室外 玻 璃 管 个 立体 构成展 在众多展板隔开的迷 动物 、 鸟 、 飞 昆虫 , 妙惟 肖令人 叫 惟 绝 。不少招 贴画也 不 囿常规 、 常 非

《建筑艺术的美》文档资料:简析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建筑色彩

《建筑艺术的美》文档资料:简析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建筑色彩

简析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建筑色彩这个曾经屡遭非议的“怪物”是在1969年,由它的倡导和支持者,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决定兴建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它盘踞在巴黎典雅秀美的古建筑群中,自称是"反传统建筑风格"。

蓬皮杜文化中心门前的空场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乐活动及露天表演。

这使得传统的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者自由活动的"天堂"。

周围中世纪街巷密如网布,完全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使游人自得其所。

大厅里和第五层不定期举行展览会、文学及哲学讨论会和各种演出活动,还有电影放映、戏剧表演等,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活动的见证。

最著名的应该是它的开架式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以上,是使用人数居法国第一的免费图书馆。

整个文化中心的管理设备极为科学、先进,完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协助管理,如检索、统计出入人次等,快捷而准确。

现在,蓬皮杜文化中心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中心,而且成为巴黎的一大名胜,它的参观人数已远远超过了艾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

一、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的兴建背景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位于巴黎博堡大街和历史遗址沼泽区的边缘。

该中心由蓬皮杜总统委办,故以其名命名巴黎的“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位于著名的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是根据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创议而建立的。

它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

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吸收知识、欣赏艺术、丰富生活。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设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区,距卢佛宫和巴黎圣母院各约1000米。

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

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二、影响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色彩的因素(一)地理位置及光照状况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坐落在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

世界不朽建筑介绍之十六: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世界不朽建筑介绍之十六: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世界不朽建筑介绍之⼗六:蓬⽪杜国家⽂化艺术中⼼到巴黎旅游,⼀般的⾏程都会安排参观卢浮宫,因为那⼉既是以前的皇宫,⼜是世界上最⼤的博物馆之⼀。

其实,在巴黎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博物馆,⽽其中的奥塞博物馆和蓬⽪杜国家⽂化艺术中⼼与卢浮宫⼀起被并称为“巴黎三⼤博物馆”。

这三⼤博物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收藏着⼈类⽂明发展的印迹,各有特⾊。

卢浮宫以展览远古和古代艺术为主,奥塞博物馆⾥展⽰了印象派为主的近代艺术作品,⽽蓬⽪杜国家⽂化艺术中⼼则是研究展⽰现代艺术、表现当代艺术思想和实践的场所。

蓬⽪杜国家⽂化艺术中⼼常被简称为蓬⽪杜⽂化中⼼,它的极其张扬的建筑形象在上世纪七⼗年代建成时,曾引来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响,引起了国际建筑理论界的⼴泛关注。

那⼀次在巴黎,当我向兼着司机的导游提出去看⾏程计划外的蓬⽪杜⽂化中⼼时,他有点不屑地说:“这有啥好看的,整个⼀化⼯⼚”。

虽然有点不⼤愿意,导游还是将车开到了那⼉。

以前曾看过很多关于这座建筑的资料介绍和理论探讨⽂章,但真的⾝临其境,我还是感到有些出乎意料,受到了些许的震撼。

没有想到蓬⽪杜⽂化中⼼竟然建在塞纳河右岸古⾊古⾹的著名拉丁区内,穿过狭窄街道看到的建筑形象似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这可与⾃⼰以为这样的超现代建筑该建在新开发区内的想象⼤相径庭呀!⼀般的建筑理论都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这样的强烈对⽐可能该算是⼀种更⾼层次的另类协调了吧。

蓬⽪杜⽂化中⼼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技派”(High-tech),它将建筑结构和管线设备作为装饰元素暴露在建筑⽴⾯之外。

绿⾊的⽔管,黄⾊的电管,蓝⾊的空调管路,还有那犹如巨蟒的红⾊⾃动扶梯,⾊彩鲜艳的涂装构成了⼀幅令⼈眼花缭乱的动态画⾯,使⼈恍若进⼊了⼀个梦幻世界。

想到车上等着的司机和其他同伴,我虽然只是⼀个⼈急急地围着建筑转了⼀圈,照了⼏张相,但也已深深地被那不凡的形象所吸引,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蓬⽪杜⽂化中⼼是在1968年由当时的法国总统蓬⽪杜倡议兴建的,经过国际设计招标,最后由意⼤利建筑师仑左·⽪阿诺(Renzo Piano)和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中选承担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第一号不卫生地区,包括从中央市场到现在的 蓬皮杜艺术中心之间的大片街区。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决定建造艺术中心之前,拆 房留下的空地一直作为停车 场,这是巴黎市中心唯有的 一片空地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艺术中心的建成产生了一个 新的地区中心。 城市中心 的旧区改造不可避免地会带 来社会结构的调整,在这一 地区,社会结构还受到商业 发展的影响。但城市政府的 宗旨始终是维护社会结构的 多样性,并让各种阶层的市 民都能享受城市中心的生活。 为此,从Marais保护区到 蓬皮杜艺术中心地区,不论 是旧建筑改造还是新建建筑, 面向大众的社会住宅都占有 相当大的比例。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声学与音乐研究中心及广场剖面 .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声学与音乐研究中心及广场剖面 声学与音乐研究中心入口由皮亚诺设计的声学与音乐研究中心 (IRCAM),位于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心的一侧。这座建筑只有位于 转角的部分是新建的,其他均属于旧建筑的改建。而更大的工程在 地下,建筑前的广场地下几乎全部被挖空,地上与地下空间所承担 的功能各分一半,其中地上建筑内有音乐教室、会议室、工作室和 行政办公;地下部分有作曲家工作室、实验室和各种小音乐厅
蓬皮杜艺术中心自建成后,对它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它的马路对面就是 Marais保护区,是否应该在城市中心这样的位置建造如此有个性的现代建筑?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能仅从美学角度来考虑。作为巴黎的第一号不卫生地区, 人们非常希望对这个地区的改变是一种彻底的改变,并为这个地区带来新的生 活,而不是那种不温不火的保守的改造计划。 这座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 物,在那个时代的法国可以打破一切传统束缚,以至于后来有人批评蓬皮杜总 统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不少失误。法国政府为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组织了国际招 标,共有681位建筑师投标,招标的要求是打破传统设计框架、敞开文化的大 门、吸引大众、鼓励辩论。在这样的要求下,皮亚诺和罗杰斯合作的象“炼油 厂”般的设计能够被评委会采纳而中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中央市场,20世纪70年代旧区改造的产物。商业中心向地下延伸,最下 层是巴黎市中心最大的地铁中转站,将四面八方的人群源源不断地带到 这里。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艺术中心极大地带动了 周围地区的发展,彻底 改变了昔日破旧的居住 区和空旷的停车场的面 貌,使整个地区充满了 丰富而轻松的文体气息。 昔日街道网络的特征在 地区的改造中得以保留, 并在拆除旧房的过程中 以新的广场空间予以充 实。现代艺术中心、丰 富精彩的公共空间是这 一地区吸引力的主要来 源。它们重塑了城市中 心的形象,它们的吸引 力不仅是对游客,也是 对当地市民。而蓬皮杜 艺术中心的建筑外观与 其“现代艺术中心”的 身份是相关的,建筑本 身也成为一件现代艺术 展品,它的广场则是欣 赏空间。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在衰败的Beaubourg高地需要一个 能够带动地区焕发活力的建筑,巴黎已经 有了卢浮宫,因而这里应该是一座现代艺 术中心,其中的艺术形式应该包罗万象, 建筑的使用也应该是多种形式、灵活丰富 的,建筑本身的形式应富有引人注目的现 代气息,与它的内容相匹配,希望“在 Beaubourg和中央市场之间形成一个艺术 和文化区域”。今天,这一愿望无可辩驳 地成为了事实。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现在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及其周围地区,曾 在巴黎的不卫生地区中名列榜首,也是第 一个得到整治的地区。从20世纪30-70年 代,随着改造项目的实施,大部分房屋被 分阶段逐步拆除,该地区中心的空地在很 长时期内成为一片停车场,被称为 “Beaubourg高地”,一直没有决定将把 这里改成什么内容。在城市中心,怎样使 用这片空地建成一座现代艺术展览馆。随 着1975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周围新住宅 区的建成,历时40多年的对这个不卫生地 区的改造才告结束。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蓬皮杜艺术中心不是那种传 统意义上的令人肃然起敬的 文化宫殿——古老的艺术珍 品整齐地陈列着,安静得让 人不敢咳嗽。它是怡然自得、 欢快喧闹的文化集市,电影、 造型艺术、工业创造艺术中 心、图书馆、剧场、服装秀 无所不有,而落地的大玻璃 墙面、宽敞明亮的走廊、阳 光明媚的室外长廊,都使艺 术中心变成一座内外互通的 “城市综合体”。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艺术中心的室 内外只是一层 玻璃之隔,展 厅外朝向广场 的一侧是通敞 的室外走廊, 阳光将建筑与 广场连为一体。 艺术中心不再 是独立的艺术 圣地,而是开 放的城市中的 一部分。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从中央市场到蓬皮杜艺术中心之间的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周围地区改造
1972
1977
1974
1978
1975
1980
。。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吸引人,是衡量城市改造是 否成功的最终标准,蓬皮杜 总统在项目之初说过,象这 样的一个项目,如何建造当 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更为 重要的是如何使它充满活力。 从蓬皮杜艺术中心场和街道 组成了一连串精彩的城市空 间,这也是蓬皮杜总统所期 望的“在Beaubourg和中 央市场之间的一个艺术和文 化区域”。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是多元 文化的集中地,这里的展览 从前卫摄影、建筑师作品、 电影到时装秀,无所不有, 引领着世界上最新潮的艺术 文化。除此以外,这里的活 动还包括现代音乐作品会、 话剧演出、青少年艺术工作 室、艺术家颁奖会、公众集 会等等。据称艺术中心最吸 引人的是它的图书馆和电影 院。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虽然有人嘲笑艺术中心是 “文化超级市场”,但这 座被蓬皮杜总统称为时代 标志物的建筑的成功已大 大超过了起初最为乐观的 估计。蓬皮杜艺术中心 1997年1-9月的参观总人 数达到440万,是1997年 全法国所有国家博物馆一 年参观人数的三分之一。 面向大众、海纳百川、鼓 励新思想是艺术中心取得 成功的关键之处,展品稀 奇古怪、五花八门,从日 用品、玩具、家具到建筑 设计模型一应俱全。在参 观者中,学生占了一半的 比例,35岁以下的参观者 占了70%左右。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项总统计划,因蓬皮 杜总统发起而得名。在此之前,巴黎正在 经历战后的建设繁荣时期,20世纪60-70 年代间改造了大片城市地区,拉德方斯新 区的第一批高楼已经建成。这次城市改造 的行动十分快速而剧烈,引发了挽救历史 的巴黎的呼声。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造是 在“建设巴黎”和“毁灭巴黎”的纷争中 进行的,这一争论甚至到今天还未结束, 与之同时期的重大项目还有戴高乐机场工 程。这一项目的确立首先是出于对振兴城 市旧区的考虑。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与周围地区改造
旧区改造中新建的社会住宅。巴 黎的住宅街坊大多有一个内向的 庭院,人们对住宅朝向并没有太 多的要求,环境反而比朝向还要 重要一些。建筑屋顶的做法反映 了城市规划对建筑外包线的控制 要求,这组建筑的体量已经撑满 了规定的建筑外包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