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通史复习PPT课件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C)
A.战争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
B.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
4.下图是创作于一战后的漫画《吞下苦果》。对其解读合理
的是
( A)
A.新世界秩序隐藏危机 B.德国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C.大国间矛盾趋于缓和 D.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发展
5 . 1942 年 起 , 各 国 开 始 大 规 模 的 协 同 作 战 , 北 非 战 场 上 英 、 美、澳联军打败纳粹非洲军团;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
1999年成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 国际经济 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 合作论坛 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
对话,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总结
(1)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2)重要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际秩序,推动 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线索 重要的国际组织
组织
性质
概况
三国同盟
1882年,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约两大军事集团疯
三国协约
法西斯 同盟
军事侵 20世纪初,英国(核心)、法国和俄 狂扩军备战,冲突
国组成三国协约。
不断。
略集团
1940年9月建立,由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组成。
法西斯同盟不断进行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作者将从哪些角度解密“英 国是如何从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海岛,变成一个超越罗马的庞大帝 国”?(4分)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4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开始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同盟国成员相继投降,一战结束【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世界古代史

(2009上海历史卷,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 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 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 B项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作为的确对历史有推动 或倒退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A项缺乏史实依据,C项是斗争的成果之一 而非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
(2007海南历史,26) (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 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 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 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 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 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 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 别是指什么?(3分) 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 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解读考点、构架通史框架】:
政治上: 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新人教版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

特点:规模空前,灾难深重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开始:1914年7月 结束:1918年11月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保、土) 参战双方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日、美、中等)
战场
欧洲(主战场)、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等
结果
协约国胜利,同盟国失败
原因
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帝国主义的分赃会)
2、内容: ①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②殖民地全部被瓜分(山东归日本,中国爆发 五四运动);
③限制德国的军备;④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⑤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3.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 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关 系,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3、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奥匈帝国挑起战争。
巴尔干半岛
战争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瓜分殖民地。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成,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安 全。
……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特点
规模空前,灾难深重
三、战争教训:
1、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2、遇到矛盾,谈判解决。 3、理智爱国,反对恐怖行为。 4、强大国家,发展经济。
考点二:《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九下教材P14—18页)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 、凡尔赛体系 一战后:巴黎和会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 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 内,德国不得设防
近代世界通史专题复习

近代世界通史专题复习(1840——1945)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4C—18C中)1、阶段特征: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1)政治:(封资,隔绝联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资产阶级开展反教会专制主义斗争;资本主义代议制出现。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精神复兴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出现。
2、重大历史事件①资本主义萌芽(14C意大利)②文艺复兴(14C—16C、人文主义)③新航路开辟(15C—16C)④欧洲宗教改革(16C—17C)⑤欧洲列强殖民扩张(英荷16C—18C)⑥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⑦欧洲启蒙运动(17C---18C)知识点:1、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和中心的根本原因是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3、文艺复兴的实质是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一场反封建的解放运动。
4、马丁·路德等人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
5、新航路开辟的①经济根源:西欧国家____________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根源:人们对__________的渴求。
③商业危机:东西方贸易的商路___________。
④宗教动力:传播。
6、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是。
7、新航路的开辟最主要的影响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___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出现以西欧为中心的__________雏形。
8、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是。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9、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0、1689年颁布的,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的权力,保证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起来。
11、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担任并由任命,掌握国家大权。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2单元 第36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主干知识梳理
【易错点拨】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不是为本国掠夺原料 和开辟市场从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而是掠夺财富,供应本国统治者的奢侈享受和 提高本国在欧洲的地位。
主干知识梳理
二、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海上马车夫” (1)兴起条件 ①地理优势:荷兰濒临大西洋。 ②经济因素: 手工业 发达,悠久的经商传统。 ③政治前提:1581年,荷兰摆脱 西班牙 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④新航路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殖民特点:以政府为后盾,成立垄断性的商业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3)结果:17世纪中期,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考点深化探究
(4)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 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 格局。 (5)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 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新兴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武 器和船舶制造方面占上风,这就使西欧人在世界各大洋上获得了以往一向为欧亚 大草原的游牧民所享有的同样的机动性和优势。结果,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整个欧亚大陆这时为一只巨大的钳子所包围,其中一条钳臂由俄国的挺伸组成,俄 国从陆地上横越西伯利亚,挺进到太平洋;另一条钳臂由西欧的扩张构成,西欧绕过 非洲,扩张到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与此同时,其他西方人以哥伦布打头阵,向西大 胆地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并环航全球。
考点深化探究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 【答案】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范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想—当短视与速成正在摧毁社会,如何用长期思
考缔造更好的未来》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册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三大单元 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与信息时代的迭新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复习任务一:请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古代文明产生的历程
复习任务二:根据视频和表格内容,概括古代文明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
古代文明产生和早期发展情况一览表
建筑:乌尔城遗址
文字:印章文字
古代文明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
1、地理位置:基本上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2、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大海流域 3、文明标志:以古代城市、文字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 4、基本态势:呈分散性、相对独立发展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纵向)
第一大单元 多元发展格局与农耕时代的来临
中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2课 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横向)
外
历 史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要 下
第二大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工业时代的到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 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 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 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 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地理以经雅济典条为件代表梭的伦古改代革希、腊克逐里渐斯形提成尼了改城革邦和民 伯利主克政里治改,革成为习近惯现法代西成方文政法治十思二想铜和表制法度的 公民渊法源。万古民代法罗民马法逐大渐全建第立一了部系系统统的完法备律法,律对 体系近现代法律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 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科学化
.
资本 主义 成为 时代 的主 流、 现代 化起 步阶 段
11
知识运用
(上海高考)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 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 业化)。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性和多样性。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
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技
体定律
政治:王权和教权联合统治,新兴的资产阶级产
生,冲击了封建统治 .
4
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
资本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主义 萌思芽考:新航路新开航辟路对开中辟国带来什殖么民的扩影张响?
资本主 义进一 步发展
政治:侵 占澳门 和台湾
经济:扩大对 外贸易;白银 流入和外国农 作物传入
文化:西学 东渐和儒学 西传
文化 智古者代学希派腊、智苏者格学拉派底和柏苏拉格图拉亚底里等士人多对德人的价 人值文的主阐义述,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1
某班举办“如何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演讲会
内在的继主承题关发系言:一①:近《代中议西会古制代来政源治于文雅明典比的较公》民大会 和中五西百政人治议制事度会都;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文明的昌盛, 做②出近了代贡选献举。制事度实来上源,于从雅历典史的发差展额的选角举度和来比看例,代中表国制古度代; 文明能够长期连续而未发生断裂,与中国古代的君主集权 有③密近切代关司系法,制正度是来强源有于力雅的典君的主民集众权法,庭维和系陪了审帝制国度的;统一 与④文近明代的资延本续主,义…法…律而,进如入《近法代国以民后法,典西》方《国德家国率民先法确典立》 资都本以主罗义马民法主为制立度法,基一础方。面(是4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 继承关系,有深刻的渊源。
.
对外:密切 对外的联系 但也导致闭 关政策实施
5
手工工场时期(上)
(14—16世纪)
资本 经 主义 济 萌芽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 形出现
葡西殖民扩 张,世界市 场拓展
14经世济纪:新航路的开辟1(4817分年),世界市场开1始6世形纪
思 想
成。(1分)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 展(1分)(文答资本艺主义复处于工场兴手工业时宗期教或改革
.
前期对外开放,郑和下 西洋;后期实行海禁 7
总特征: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还不足以
战胜封手建工主工义场时期(下)
(17—18世纪) 英国
政 治
政治英:国早资期产资阶产阶级革命责,任基本美国独立战
确立级了革资命本《主权义的立法规内范阁 争《1787
利法案》
建立 年宪法》
法国 大革 命
1国7际世关纪系:殖民16扩88张 经济加激步速烈拓,,展荷上殖世。兰 马民界成 车霸 市为 夫权 场海争 进夺一
18世纪 1776 1789
英国成为 英国开始 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
思想
启 蒙 运动
科技
牛顿经典力学
为什么说17世纪至18世纪中
期,现代化的起动阶段
.
10
17、18世纪现代化的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英美建立代议制
政治民主化
世界市场的拓展
经济市场化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经济工业化
启蒙运动
思想理性化
经典力学
科 技
者思精资想神本:得主 到文义 进艺重萌 一复商芽 步兴主与发(义发展1分展.()时1、分期宗)也教可改给革1(分) 1分)人伽 自 体文利 由 定略 落 律
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
其经济和思想方面的依据. 是什么?(6分)
6
总特征 政治 经济
15世纪前后的中西方
欧洲
中国
带着史观看特征
17-18世纪是世界现代化的启动阶段 17-18世纪是整体世界起步阶段 17-18世纪是工业文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阶段
.
9
手工工场时期(下)
(17—18世纪)
英国
英国资产阶
政
级革命《权
治
利法案》
责任 美国独立战 内阁 争《1787 建立 年宪法》
法国 大革 命
17世纪
1688
经 荷兰成为海
济 上马车夫
经 济
主和义 发展;世界市场雏形世出界殖市民场扩雏展和掠张夺,;世西界班市牙、
萌现芽 并拓展
形出葡现萄牙成为海场洋拓先展驱 ,拓
展世界市场
14世纪
1487年
16世纪
思 想
文 艺复 兴
宗教改革
文化:重商主重义商推主动义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复伽兴利和略
科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阶自段由落
信息时代
14世纪 18世纪中 1870 1917 1933 1945
资本原 始积累 时期
自由资 本主义 时期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时期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时期
重商
自由
凯恩斯主义
主义
主义
.
3
总特征: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过渡 手工工场时期(上)
(14—16世纪)
资经本 济:资本主义萌芽产新生航国路际开关辟系:西葡欧西国殖家民开扩始
经济18:世资纪本主17义76进一步17发89展, 工界先场市开英殖手场始国民工进工成帝业一业为国占步革英 工主 拓 命国 业导 展开 革地 ;始 命位 英; 国世 率
思想 科技
启 思蒙想文运化:理动性主义成为主流思
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基思想基
础;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启蒙运
牛顿经典力学动奠基. 基础
8
该同学认为中国古代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分别有 何作用?(4分)请你举2例说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 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民. 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2 关系”。(4分)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发展史
工场 手工工 场时期
工厂
蒸汽 时代
世界现代代史
两种制度并存发展历史
垄断组织 电气化时代
国家垄 断组织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
处于明朝时期,封建
义社会过渡
制度走向衰落
宗教改革打击欧 洲封建统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封建经济继续繁荣,
世界市场形成和拓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 对外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思想解放
儒学发展心学阶段,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出现李贽批判思想
新航路开辟,对
外殖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