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摘要: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简介2.评级标准与评估体系3.各学科评级结果概述4.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5.对高校和学生的影响6.总结正文:【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简介】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是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旨在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透明的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参考。

此评级榜单对于高校发展、学生择校及就业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评级标准与评估体系】评级标准主要依据学科建设水平、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体系包括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和综合评估三个层次。

通过对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形成评级榜单。

【各学科评级结果概述】在各学科评级结果中,A 类学科代表国内一流水平,B 类学科为国内较高水平,C 类学科为国内一般水平。

在A 类学科中,又分为A+、A、A-三个等级,分别代表顶尖水平、优秀水平和良好水平。

根据评级榜单,我国各学科在A 类、B 类和C 类均有分布,其中A 类学科占比较大,显示出我国高校在许多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

【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在此次评级榜单中,我国各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不一。

在A 类学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在各个学科领域均有优秀表现。

同时,一些地方高校和特色高校在某些学科领域也取得了较高的评级,显示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多元化。

【对高校和学生的影响】此次评级榜单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校可以根据评级结果,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加大优秀学科投入,提升学科水平。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评级榜单可以作为择校和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具有较高学科水平的高校和专业。

【总结】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是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一次全面评估,对于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高校应根据评级结果,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科研单位)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科研单位)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8530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B+
8530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B
0708地球物理学
14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709地质学
23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710生物学
164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82101中国农业科学院
A-
8240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802机械工程
191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B+
0803光学工程
81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74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174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86401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C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86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B+
82304西安热工研究院
129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8280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B
0703化学
152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8280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C
0704天文学
9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705地理学
61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706大气科学
16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A+
0707海洋科学
25

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

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

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实施高校学科评估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四轮评估。

本文将围绕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展开讨论。

一、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概述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于2017年启动,评估时间跨度为2011年至2016年,共涉及2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评估依据的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

评估结果分为A+、A、B、C、D五个等级,其中A+、A、B为合格等级,C、D为不合格等级。

评估结果将作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二、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分布情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本轮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A+等级学科共有6个,A等级学科共有125个,B等级学科共有219个,C等级学科共有146个,D等级学科共有4个。

其中,A+等级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等级的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体育学等。

B等级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

C等级的学科包括:农业工程、畜牧学、水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

D等级的学科包括: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军事学。

三、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对高校的影响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的发布,对高校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高校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方案,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评估结果将成为高校招生、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最后,评估结果也将作为高校排名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产生影响。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根据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

该评估是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的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主要涵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

首先,基础教育方面在本轮评估中表现出色。

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的学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上都取得了积极的进步。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其次,高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大学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在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得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最后,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投入,各地开设了更多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通过实践和技能操作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些培训项目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评估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育资源在县级行政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

此外,教育质量评判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升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推动教育评估方法的改革,以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显示,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反馈,体现出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教育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持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推动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

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

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附件4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1.哲学。

A+北京大学、复旦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A–北京师大、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2.理论经济学。

A+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南开大学;A–北京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

3.应用经济学。

A+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大;A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大、上海财大、厦门大学;A–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大、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大、西安交大。

4.法学。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A–对外经贸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政治学。

A+北京大学、复旦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A–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大。

6.社会学。

A+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A南京大学;A–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

7.民族学。

A+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A–中南民族大学。

8.马克思主义理论。

A+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大、武汉大学;A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大、山东大学、华中师大、中山大学;A–北京师大、首都师大、南开大学、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福建师大、江西师大、中南大学、华南师大、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大。

9.教育学。

A+北京师大、华东师大;A东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A–北京大学、首都师大、浙江大学、华南师大、西南大学。

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华南师大;A华东师大、西南大学。

11.体育学。

A+北京体大、上海体院;A华东师大;A–天津体院、福建师大、武汉体院、华南师大、成都体院。

12.中国语言文学。

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A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大、南开大学、南京师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各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

各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

各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学科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教学和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我国公布了各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第四轮学科评估覆盖了我国所有高校,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组织下进行,旨在对高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估。

本轮评估主要依据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学科进行分类,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特征。

首先,我国高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呈现出逐步提升的态势。

与前几轮相比,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投入更加充分,师资队伍实力更加雄厚,科研能力更加突出。

这些进步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是高校各方面努力的结果。

其次,不同高校在学科评估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一些高校的学科评估结果较好,表现出较高的整体水平和优势学科。

这些高校通常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投入较大、师资力量较强,并持续加强学科建设。

而另一些高校则在学科评估中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水平。

此外,第四轮学科评估也揭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学科建设中存在一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加强学科整合和协同发展。

同时,一些学科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对于高校而言,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高校要根据评估结果,深入分析问题,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

只有在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高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而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高校和专业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

同时,评估结果也对社会有所启示,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合作和支持,促进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在教育界,学科评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公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这一结果对于教育体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学科评估是对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水平以及学科发展方向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各学科的发展情况,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结果概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各学科的整体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提升趋势。

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学和化学学科表现突出,取得了较好的评价。

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也有明显的进步。

优秀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有几个学科被评为优秀,这些学科表现出色,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学术界树立了榜样。

其中,生物学学科在评估中表现突出,得到一致好评。

待改进学科虽然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不少学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学科在教学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有待改进,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交流合作。

评价标准学科评估是基于一系列客观性的标准和指标进行的。

评价标准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估各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情况,为学科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望未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我们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推动各学科的持续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蒸蒸日上,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此次评估共涵盖了全国202所高校中32个学科的评估,评估时间跨度为2018年到2020年。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经济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农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其中,在经济学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经济学学科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次评估中,有超过一半的高校经济学学科被评为一流学科,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我国高校的学科实力也得到了认可。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物理学和化学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均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不乏一些在国际学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也备受瞩目。

在这一学科中,我国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众多高校的学术成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国家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农学和医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高校在这两个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了肯定,为农业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而医学科研的突破则能够为国家的医疗水平提供支持。

此次评估还突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表现。

评估结果显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颇具声誉。

众多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一流学科,这说明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多个学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这些成果体现了我国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努力和突破,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希望此次评估的结果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高校优势学科摘录)1.哲学。

A+北京大学、复旦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A–北京师大、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2.理论经济学。

A+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南开大学;A–北京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

3.应用经济学。

A+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大;A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大、上海财大、厦门大学;A–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大、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大、西安交大。

4.法学。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A–对外经贸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政治学。

A+北京大学、复旦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A–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大。

6.社会学。

A+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A南京大学;A–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

7.民族学。

A+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A–中南民族大学。

8.马克思主义理论。

A+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大、武汉大学;A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大、山东大学、华中师大、中山大学;A–北京师大、首都师大、南开大学、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福建师大、江西师大、中南大学、华南师大、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大。

9.教育学。

A+北京师大、华东师大;A东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A–北京大学、首都师大、浙江大学、华南师大、西南大学。

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华南师大;A华东师大、西南大学。

11.体育学。

A+北京体大、上海体院;A华东师大;A–天津体院、福建师大、武汉体院、华南师大、成都体院。

12.中国语言文学。

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A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大、南开大学、南京师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13.外国语言文学。

A+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A黑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大、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山东大学。

14.新闻传播学。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复旦大学、华中科大;A–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15.考古学。

A+北京大学、西北大学;A–吉林大学。

16.中国史。

A+北京师大、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南京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大、中山大学。

17.世界史。

A+北京大学、华东师大;A–首都师大、南开大学、东北师大。

18.数学。

A+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A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南开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大;A–吉林大学、哈工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19.物理学。

A+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A–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山大学。

20.化学。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A–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A+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北京大学。

22.地理学。

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A华东师大;A–南京大学、南京师大、武汉大学。

23.大气科学。

A+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24.海洋科学。

A+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同济大学、中山大学。

25.地球物理学。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B北京大学。

26.地质学。

A+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B+北京大学、西北大学。

27.生物学。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A中国农大、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大;A–南开大学、东北师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28.系统科学。

A+北京交大、国防科大;B上海理工大学。

29.科学技术史。

A+北京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内蒙古师大、上海交大。

30.生态学。

A+浙江大学、中山大学;A北京大学、东北师大、兰州大学;A–北京师大、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云南大学。

31.统计学。

A+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A南开大学、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厦门大学;A–北京师大、东北财大、上海财大、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西财大。

32.力学。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A哈工大、西安交大;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3.机械工程。

A+清华大学、哈工大、上海交大、华中科大;A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燕山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大。

34.光学工程。

A+浙江大学、华中科大;A天津大学、国防科大;A–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工大、电子科大。

35.仪器科学与技术。

A+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天津大学;A–哈工大、上海交大、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36.材料科学与工程。

A+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A北京科大、哈工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A–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大。

37.冶金工程。

A+北京科大、中南大学。

3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A+清华大学、西安交大;A上海交大、浙江大学;A–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工大、华中科大。

39.电气工程。

A+清华大学、西安交大;A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大;A–哈工大、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海军工程大学。

40.电子科学与技术。

A+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A–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

41.信息与通信工程。

A+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大;A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电子科大、国防科大;A–北京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东南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42.控制科学与工程。

A+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大、国防科大;A–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大、中南大学、西安交大、广东工业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

4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大;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工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华中科大、电子科大;A–北京交大、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44.建筑学。

A+清华大学、东南大学;A–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45.土木工程。

A+同济大学、东南大学;A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A–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大、解放军理工大学。

46.水利工程。

A+清华大学、河海大学;A–天津大学、武汉大学。

47.测绘科学与技术。

A+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A–中国矿业大学。

48.化学工程与技术。

A+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A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A–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49.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A+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A–中国矿业大学。

50.矿业工程。

A+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

5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A+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52.纺织科学与工程。

A+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

53.轻工技术与工程。

A+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54.交通运输工程。

A+东南大学、西南交大;A–北京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

55.船舶与海洋工程。

A+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大。

56.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57.兵器科学与技术。

A+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58.核科学与技术。

A+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9.农业工程。

A+中国农大、浙江大学;A–江苏大学。

60.林业工程。

A+东北林大、南京林大。

61.环境科学与工程。

A+清华大学、哈工大、同济大学;A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A–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大、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62.生物医学工程。

A+东南大学、华中科大;A上海交大;A–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

63.食品科学与工程。

A+中国农大、江南大学;A南昌大学;A–南京农大、浙江大学、华中农大、华南理工大学。

64.城乡规划学。

A+清华大学、同济大学;A–天津大学、哈工大、东南大学。

65.风景园林学。

A+清华大学、北京林大;A–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大。

66.软件工程。

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大;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A–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工大、同济大学、上海交大、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

67.安全科学与工程。

A+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河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科大。

68.作物学。

A+中国农大、南京农大;A–浙江大学、华中农大。

69.园艺学。

A+浙江大学、华中农大;A–南京农大。

70.农业资源与环境。

A+南京农大、浙江大学;A–中国农大。

71.植物保护。

A+南京农大、浙江大学;A–中国农大。

72.畜牧学。

A+中国农大、华中农大;A–浙江农大、四川农大。

73.兽医学。

A+中国农大、华中农大;A–华南农大、扬州大学。

74.林学。

A+北京林大、南京林大;A–西北农林科大。

75.水产。

A+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76.草学。

A+中国农大、兰州大学。

77.基础医学。

A+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A复旦大学;A–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第二军医大。

78.临床医学。

A+上海交大、浙江大学;A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华中科大、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79.口腔医学。

A+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

8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A+南京医科大、华中科大;A–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复旦大学。

81.中医学。

A+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A–南京中医药大学。

82.中西医结合。

A+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A–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