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合集下载

动物的生殖发育

动物的生殖发育

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第19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发育(说课稿)一、说教学思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识基础。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学习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必须着力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家蚕及昆虫标本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两栖动物及鸟的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动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3.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4)说出鸟卵结构及其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5)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述、观察、讨论、启发、诱导等五、说课前教具准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1.注重知识的迁移,由几种常见的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有关两栖动物方面的知识总结出两栖动物的概念;由一首宋代的古诗引发起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青蛙的鸣叫、抱对等,进而引出课题。

2.合作探究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比较分析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形的主要区别、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中的的异同点,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讨论、比较、交流、归纳总结等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常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八班级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2节。

包含三课时的内容,我本次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行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紧要构成部分。

本课时重要以“青蛙”为例,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学习本节对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有帮忙。

二、说学情对于八班级的学生来说,前面已经有肯定学习生物的经过,察看、分析和总结概括的本领有肯定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人类、昆虫的生殖发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肯定的准备,同时本节课中的青蛙也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学生有肯定的了解,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叙述蚌的变态发育,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察看与资料分析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总结概括的本领。

3、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为本节重点内容,而青蛙的变态发育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运用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比较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呈现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过程,给学生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妈妈有腿没有尾,孩子有尾没有腿,孩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

八年级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八年级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大齐学校教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大齐学校毛国永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下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次说课主要从教材、教法、学生、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

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获得结论,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因为两栖动物中最具代表的动物是青蛙,也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之一,同时《小蝌蚪找妈妈》也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因此学习本节课孩子们有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能总结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关注环境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变化。

教学难点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突破利用图片展示突破青蛙的变态发育,其次,通过字面解释、直观解释和分析对比等方法来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避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四、教法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思想,我采取学案练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比较法进行教学。

通过与其它动物类群生殖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展的过程。

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

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抢答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的方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适当设计梯度,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获得解决。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说课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说课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变态发育的概念、过程及分类。 2、教学难点:变态发育的概念、过程及分类。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用具: 蝗虫的生活史标本、家蚕的生活史标本、多媒体课件。
受精卵 幼虫

成虫
(2)家蚕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人类的关系
外国人在欣赏蚕丝织品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蝗虫的危害:
讨论: 蝗虫防治工作中经常提到“不起飞、不 成灾”,防治的重点是三龄前的幼虫,根据 你所学的知识,想一想这种说法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及本节教材的特点,我们 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重点是蝗虫和 家蚕的生活史; 2、根据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和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 特点,找出不同事物相似点和不同点; 3、通过“蝗虫防治”的问题,尝试将概念应用于问 题情景; 4、认识动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养 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介绍:
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毛毛虫要过河,河上没有 桥,河边也没有船,但它竟然过去了。请问 它是怎么过去的呢?
新课讲述: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生殖发育
(一)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讨论: (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那几个时期? (2)蝗虫的幼虫和成虫有哪些差异? 总结: (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成虫 若虫 受精卵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的过程2、描述人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点3、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4、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5、列举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复习要点知识结构一、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低等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动物的有性生殖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

2、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变态发育等。

青蛙的发育:从优提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改变的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二、人的生殖与发育、1、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有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其中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子。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3)新生命的诞生过程①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②胚胎发育:场所在子宫分③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④哺乳: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丰富全面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免疫物质,因而提倡母乳喂养。

3、人的发育(1)人的胚后发育: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

(2)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①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和变声等。

女性主要表现在骨盆宽达、乳腺发达等。

②内脏的功能日渐健全;如心脏、肺功能显著增强,尤其是脑的功能不断发展。

③生殖器官的成熟;睾丸和卵巢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男性出现排精绣安详,女性出现月经现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动物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动物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引入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念。

讲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讨论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第二章:有性生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对有性生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有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

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有性生殖的实例。

2.3 教学活动引入有性生殖的概念。

讲解有性生殖的过程。

讨论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展示有性生殖的实例。

第三章:无性生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对无性生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无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无性生殖的实例。

3.3 教学活动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

讲解无性生殖的过程。

讨论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展示无性生殖的实例。

第四章:昆虫的发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发育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培养学生对昆虫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昆虫发育的定义和过程。

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昆虫发育的实例。

4.3 教学活动引入昆虫发育的概念。

讲解昆虫发育的过程。

讨论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展示昆虫发育的实例。

第五章:两栖动物的发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培养学生对两栖动物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发育的定义和过程。

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两栖动物发育的实例。

5.3 教学活动引入两栖动物发育的概念。

讲解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

讨论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家蚕和蝗虫、青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重点)3、通过观看,收集资料、表演等活动,培育观看力量。

收集和处理资料的力量,以及表达沟通、合作参加、自主学习的力量。

4、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从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辨证的熟悉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二、导学过程:1、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2、昆虫的生殖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殖场所:3、解释蜻蜓点水和了解玉米螟的防治阅读P43昆虫的`发育过程,回答列问题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受了那几个时期?2、幼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有何异同?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蝗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共蜕几次皮?4、从食性、生殖特点、发育时期几方面分析,掌握蝗灾应实行那些措施?5、结合蝗虫特点,说说毁灭蝗虫的最佳时期?6、何谓不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7、何谓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8、比较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异同。

9、作茧自缚是蚕由什么时期吐出的丝,进入了什么时期?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否科学,若不科学,如何改动。

10、青蛙为什么成为两栖动物?11、鸡卵的结构。

12、鸡卵的发育过程。

三、当堂达标1.蚕蛾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

A.幼虫期B.成虫期C.蛹期D.若虫期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其特点是()。

A.有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3.下列哪项不是若虫的特点()。

A.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像B.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C.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4.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叫不完全变态。

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若虫蛹成虫D.卵若虫成虫5.下列昆虫其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依次是()。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下的二级主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三、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联系生活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过程与方法:在前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内分析讨论,总结出汇报材料,课上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说课人:王淑飞
一、说教材
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今天讲的是第2节第一课时即动物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节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学习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必须着力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本章先介绍人的生殖和发育;然后介绍了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长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从而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发育示意图,理解昆虫的生殖特点,蝗虫和家蚕的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其他昆虫的生殖发育方式。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蝗虫生活史和家蚕发育的视频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家蚕发育的视频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阐述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过程。

2、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阐明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方式。

四、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们对与蝴蝶、蜜蜂等昆虫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却缺少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的科学知识结构。

所以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对昆虫的好奇为切入点,所以我在本节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同时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师不再单纯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而是教育任务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明确在生物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

(二)根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六、说课教学过程
基于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其勤于动脑,并逐步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1.请同学起来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蝌蚪那么辛苦才找到妈妈?引入课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说说昆虫的生殖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昆虫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雌性产卵。

2、多媒体展示图片:蝴蝶的幼虫和成虫的图片。

归纳变态发育的概念。

3、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向学生展示蝗虫的生活史。

总结得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4、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在学习蚕的生殖与发育之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家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学生对家蚕已经初步了解,明确这一教学步骤中所需完成的问题,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播放《家蚕的生殖》实验视频,学生经过认真观看视频,回答活动观察中设置的问题。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评价。

在屏幕上播放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并且进行充分的理解。

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总结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之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归纳出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和特点。

这一过程是学生攻破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分析的能力。

昆虫和人类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图片:抽丝,药用价值的图片,害虫吃蔬菜,蚊子,蝇等对人类的影响
总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分为有益和有害的。

认识的的意义: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繁殖益虫或控制害虫(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

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总结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通过提问学生。

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第2节(第1课时)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特点:体内受精,雌性产卵
二、昆虫发育:变态发育
1.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蝗虫、蟋蟀、椿象、豆娘、蜻蜓等)
2.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蚂蚁、蝴蝶、金龟子、蚊、蝇、蜜蜂等)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
四、认识昆虫生长和发育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