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第二篇产业组织

第二章理论演变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

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二、企业的作用

第四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二、绩效指标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第五章竞争

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

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

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

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

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

……

第三篇产业结构

第六章理论发展

第七章关联

第八章优化

第四篇产业管理

第十章产业政策

第十一章政策类型

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第十三章行业管理

第五篇产业发展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

第十五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二、芮明杰:产业经济学

此教材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集国际理论指导与中国企业实际于一身的、全面系统介绍产业经济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及分析方法的全新、权威的的教材。

内容简介:本书是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教授们共商研究、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本书详细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基本知识,使读者对产业形成的过程、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的

制定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体例结构创新。从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出发,讲座产业体系及其结构。二是论述严密。全书概念清楚、准确,理论观点鲜明,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三是现代观点。本书运用产业经济学科最新、最前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来阐述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使人耳目一新。

本书作为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基础性课程教材,既能适合高等学校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以及MBA的教学需要,同时也适应企业管理人员、政府经济部门决策人的理论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芮明杰,产业经济系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初中毕业后从城市到农村务农,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顺利考入不是自己志愿的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科学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同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之后成为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于1991年12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一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11月经严格的全国同行评审被定为工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博士生.199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点,获批准,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企业管理、产业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并受聘成为多家股份公司独立董事,大集团、大银行的顾问或咨询专家。其主要究方向为企业发展、公司理论、产业经济学、管理创新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篇产业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历程

第三章产业生命周期

第四章产业扩张

第五章产业转移

第二篇产业结构

第六章产业群与产业体系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八章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

第九章服务业结构分析

第十章产业结构的规划

第三篇产业关联

第十一章产业关联的经济学基础

第十二章投入产出原理

第十三章产业联系分析

第十四章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四篇产业组织

第十五章产业组织的理论发展

第十六章博弈论与竞争战略

第十七章市场结构

第十八章厂商行为

第十九章市场绩效

第五篇产业政策

第二十章产业政策原理

第二十一章产业发展政策

第二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

第二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

三、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此教材山东省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是一部内容较新、体系完整的教科书。内容简介:本书在对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书的框架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等的新兴学科。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看,其中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有关文献,大部分参考文献列在各章末或正文中的相关部分注明。

作者简介:臧旭恒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消费函数分析》、《消费经:理文化与实证分析》等。在《经济研究》、《经济动态》等国内主要

经济学杂志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和短文一百余篇。其专著《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获2003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经济学著作奖。

臧旭恒教授围绕学员们关心的问题,主要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科技革命发展、国际资本市场运转以及中美等重要国际关系发展等六个方面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国际环境展开了详细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今后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发展政策的着眼点等问题。不仅介绍了学界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而且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既有具体的实践分析,又有深刻的理论论证,所列数据资料详实而全面,将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娓娓到来,通俗易懂。报告会不仅吸引了研究生部全体学员参加,而且吸引了市厅班、中青班、县处班、党政班等学员到场听讲。整个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研究生部和经济学教研部等老师也参加听取了报告。

目录

总论

1 导论

1.1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3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方法

1.4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一篇基础理论

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1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2.2 竞争性选择

2.3 垄断竞争理论

2.4 竞争市场均衡与资源再配置效益

2.5 本章小结

3 厂商理论

3.1 厂商的性质

3.2 交易费用与机会主义行为

3.3 厂商的内容组织与产权组织形式

3.4 本章小结

第二篇产业组织

4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4.2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框架

4.3 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

4.4 新奥地利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4.5 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4.6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

4.7 本章小结

5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5.1 集中仪式与集中度的度量

5.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5.3 最低经济规模

5.4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5.5 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

5.6 本章小结

6 进入退出壁垒

6.1 进入、进入壁垒及其影响

6.2 退出、退出壁垒及其影响

6.3 流动壁垒

6.4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

6.5 沉淀成本及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

第三篇产业结构

第四篇政府管制与产业政策

四、杨公朴等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较为权威的教材,经过修订内容新颖,案例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内容简介:本修订版以1999年第一版和2002年第二版为基础,注重吸收党和国家最近几年有关经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成果,注意充实目前国内外实践和理论上较为成熟的内容,并对原教材体系作适当调整,对某些章节作了归并和删改,对某些内容作了补充和修改。加强了产业组织方面的内容,增添了产业组织中的策略性行为、产业组织政策、规制经济理论,以及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等,每章都增编了案例。力争使这本第三版教材,在内容上有所更新、有所前进,在体系上有所改观、有所完善。本修订版主要阐明产业经济学中相对稳定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际问题,对于尚待探索的有些问题,涉猎较少,以便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发挥特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 IPTV之争

第二章产业主体

第一节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节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

第三节企业寿命周期

第四节企业的产业作用

第五节企业目标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联华超市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第一节 SCP分析框架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

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

第二节策略性定价行为

第三节企业并购

第四节合作与串谋

第五节研发与创新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民航业的价格合谋与竞争

第五章规制经济理论

第一节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政府规制政策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中国铁路行业的规制改革

第六章产业组织政策

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概论

第二节反垄断政策

第三节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产业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第二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

第四节产业结构优化

第五节产业结构政策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八章产业关联

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节投入产出方法

第三节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扩展

第四节投入产出方法与产业结构分析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第九章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第一节产业布局

第二节产业集群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上海工业向园区集中

第十章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产业竞争力理论

第二节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中国啤酒业的竞争力

第十一章产业安全

第一节经济开放与产业安全

第二节产业安全的测度

第三节中国的产业安全

第四节维护中国产业安全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法国达能收购梅林正广和

第十二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生态化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案例卡伦堡——生态产业的共生网络

五、干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

此教科书突出产业组织的内容,涉及微观层面操作性的内容较多,有我国主要产业的分析与介绍,有结合课程比较紧密的案例。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反映产业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入门教材,在准确全面地把握产业经济研究前沿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规范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中国的十个重要产业进行了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本书的显著特色是:国际产业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本书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本科期间未学习过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研究生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使用。本书还适合所有对中国产业经济理论和实践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出版前言

前言

上篇产业经济学理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二节产业经济理论的渊源和发展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四节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产品差异

第一节产品差异定义及溯源

第二节产品差异和市场势力

第三节产品差异的策略运用

第三章进入壁垒

第一节进入壁垒概述

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

第四节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第四章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

第二节限制性定价

第三节掠夺性定价

第五章定价实践

第一节价格歧视

第二节传统的定价实践

第三节信息产品定价

第六章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策略

第二节预告产品信息

第三节提高转换成本

第四节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

第五节提高对手成本

第六节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第七章企业并购

第一节企业并购概述

第二节横向并购:福利权衡

第三节纵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与稳定经营环境第四节混合并购:资产利用与风险降低

第八章创新与研发

第一节创新与研发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研发与创新激励

第三节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研发

第九章广告

第一节广告经济学:历史视角

第二节广告强度

第三节广告与市场结构

第四节广告与价格竞争

第五节广告与市场绩效

第六节虚假广告与广告监管

第十章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合作策略性行为概述

第二节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存在性与不稳定性第五节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

第十一章规制经济学

第一节规制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府规制的类型目标及执行机构

第三节政府规制政策

第十二章反垄断经济学

第一节垄断的经济分析

第二节垄断的社会成本和收益

第三节反垄断政策

第十三章产业结构与政策

第一节产业及产业结构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第三节产业结构优化

第四节产业结构政策

第十四章产业布局与政策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战略第三节产业布局政策

第十五章产业关联

第一节投入产出经济学原理

第二节投入产出经济学的诞生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三节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第四节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第五节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下篇中国产业组织分析

第十六章钢铁工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十七章汽车工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十八章石油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十九章煤炭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二十章彩电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产业政策

第二十一章医药制造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二十二章商业银行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二十三章保险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第二十四章电信业

第一节历史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规制政策

第二十五章民航运输业

第一节产业技术经济特征与演进过程

第二节市场结构

第三节市场行为

第四节市场绩效

第五节公共政策

计划考博、有兴趣深入深钻研产业经济学的同学,以下是必读书。

六、泰勒尔(法):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

内容简介:近20年来,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引发了微观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产业组织理论》便是这场革命的结晶。它以微

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市场运行为三研究对象集全面精避的理论概述和实实在在的应用研究于一体,融优美高深的数理逻辑和生动浅显的直观解说于一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本经典教科书,追赶经济学革命的潮头,此书断不可不读。

目录

导言

绪论企业理认

0.1 什么是企业

0.2 利润最大化假说

0.3 补充节:委托一代理理论

答案与提示

参考文献

第一篇垄断力量的运作

第1章垄断

1.1 定价行为

1.2 成本扭曲

1.3 寻租行为

1.4 结束语

1.5 补充节:耐用品和对垄断力量的限制

第2章产品选择,质量和广告宣传

2.1 产品空间的概念

2.2 产品选择

2.3 质量与住处

2.4 广告宣传

2.5 结束语

2.6 补充节:重复购买

答案与提示

参考文献

第3章价格歧视

3.1 完全价格歧视

3.2 多市场(三级)价格歧视

3.3 个人套利与消费者甄别(二级价格歧视)

3.4 结束语

3.5 补充节:非线性定价

第4章纵向控制

4.1 线性价格与纵向约束

4.2 外部性与纵向控制

4.3 品牌内竞争

4.4 品牌间竞争

4.5 结束语

4.6 补充节:弱化竞争的限制

答案与提示

参考文献

第二篇战略相互作用

引言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第5章短期价格竞争

5.1 伯川德悖论

5.2 对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的概述

5.3 规模报酬递减和生产能力约束

5.4 传统的库诺特分析

5.5 集中度指数与产业盈利能力

5.6 结束语

5.7 补充节:数量竞争

答案与提示

参考文献

七、臧旭恒: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由《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所长臧旭恒教授,香港岭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林平教授等撰写的40篇论文构成,分为六部分:综述,产业组织理论与案例,反垄断与政府规制,企业、企业成长及关系网络,产业集聚、集群与竞争力,产业经济学其他问题等。论文着重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或者说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的产业经济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剖析。本书的特色之一在于大力推出有分量的学术前沿重大研究课题综述。在收入本文集的40篇文章中,这类综述占了6篇。其中,谭国富的《纵向约束的经济理论》一文是他为加拿大竞争局所作,他曾是加拿大竞争局的首席经济学家。本书的作者队伍涵盖了中国、美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

目录

一、综述

以寡头竞争为基础的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

掠夺性定价理论述评

企业的本质:一个前沿综述

规制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综述

产业区内的知识外溢:一个选择性评述TheEconomicTheoryofVerticalRestraints(纵向约束的经济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与案例

所有制、厂商规模与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决定:解释及其政策含义

信息披露:拍卖后市场竞争和拍卖选择

搜寻理论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分析

R&D中的产权安排

电信定价的马尔可夫完美均衡

中国烟草加工业的市场力量与配置效率损失估测

寡占市场结构、研发创新融资与跨期激励相容契约

企业进入行为的基本模型——中国制造业的案例 oordinating R&D:Race Through Patent Licensing(通过特许权经营调整R&D竞争)

The Consensus Value for Games in Partition Function Form(合作博弈的一致认可值)

三、反垄断与政府规制

香港管制方案分析——电力行业的案例

电力定价:理论、经验与改革模式

我国反托拉斯立法的经济学思考

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方向——解决自然垄断方式的一般模型及对中国的适用研究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双重管制的公用产品价格博弈分析

反倾销、国际寡头竞争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四、企业、企业成长及关系网络

声誉、控制权与博弈均衡——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博弈分析框架

企业集团的性质、边界与规制难题

企业科层组织演进的历史与逻辑

关系网络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

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

五、产业集聚、集群与竞争力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动因及竞争力分析

集群资源、战略网络与企业竞争力

国际分工与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集群形成中的地区先发优势——主导厂商的作用

地方产业成长的组织模式选择——兼论产业集群与企业集团的比较

衍生型集群: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

六、产业经济学其他问题

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再生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Strategy(产业组织与经营战略经济学)

产品生命周期与价格战行为

业组织理论演变与实验经济学的影响

Banking Industry Liberalization,Franchise Values and Deposits Mobilization: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PanelData(银行业开放、特许价和存款流动:国际平衡数据分析)

经济全球化中贸易一体化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

附录1:《产业经济评论》总1~9辑中文目录

附录2: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No.1~9Contents(《产业经济评论》总1—9辑英文目录)

八、于立: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

本书的论文主要是入选产业经济学学科全国年会交流的论文,有的是大会的主题报告,有的论文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改革》等杂志发表。本书虽然定名为《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但重点还是学科建设……

内容简介:本书的论文主要是入选产业经济学学科全国年会交流的论文,有的是大会的主题报告,有的论文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改革》等杂志发表。本书虽然定名为《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但重点还是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于立:教授,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曾留澳大利亚和美国。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MBA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会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肖兴志:副教授,东北献策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目录

产业经济学科定位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现代西方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尝试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英文经典文献选录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中文经典文献选录与简评

从两部产业组织学研究的著作获奖想到的

竞争与垄断——商品经济永恒的主题

规制理论发展综述

规制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

英日规制改革模式差异及体制成因

自然垄断型国企改革的战略思考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精选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 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 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 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 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 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 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 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 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 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 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 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 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 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 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C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 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 ) A.霍夫曼 B.克拉克 C. 费希尔 D.库兹涅茨 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泰勒尔 B.赤松要 C.贝恩 D.梅森 5..根据霍夫曼定律,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6.霍夫曼比例是指(A)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2.什么是限制性定价? 答: 限制性定价是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3.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即使自己遭受短期损失,也要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4.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 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们不排除在一些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易于被竞争对手察觉,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价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起来。比如企业只把产品卖给少数大买主(交易次数少,但每份订单大的情形)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默契合作是不够的,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

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 (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知识有完全的了解,反之,则为不完全信息。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6.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泰 勒尔(Tirole)所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摒弃了芝加哥学派建立在完全信息上的简单世界观”。 7.简述米尔xx 和罗伯茨模型。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讲义1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 AC ?规模不经济 MC =AC ?不变规模报酬 构造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 (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最低点 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 1点。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1) 总成本:C(q 1,q 2)——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于可 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 1,q 2)不一定等于Cq 1+ Cq 2 (2) 边际成本:1 211) ,(q q q C MC ??= ,2 212) ,(q q q C MC ??=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 (RAC )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 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 表示总产出,则q 1=λ1q ,q 2=λ2q , 有:q q q C RAC q ),(21λλ= (4) 规模经济:用s 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0 AC/MC Q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 [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 [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 [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5. [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6. [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7. [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 [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 [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芮明杰等,1993:《产业经济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4.李贤沛等,1994:《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15.党兴华,1994:《产业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16.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7.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 1、什么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 答:企业就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与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就是企业,49个就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与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 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就是什么? 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她的激励问题。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就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与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避免其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就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母公司来提供专用性投资,同时特许经营者又可以保留自身的大部分利益,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其努力提高效率。最后一种常见的中间做法就是构建企业集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就是日本企业。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没有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手段来规避资产专用性带来的问题,而就是选择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非正式关系,在长期合约的基础通过构建非正式的企业联盟与集团,使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产业经济学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产业的含义: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的特征 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 3、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基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扩展:产业发展、产业安全、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 第二单元 1、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农轻重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自然界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7)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9)战略关联分类法 2、产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 全球价值链: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生命周期 (1)概念 就单个具体产业而言,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2)特点 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B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D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pest)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外贸易因素;经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联系制药业的发展,分析影响因素) 第三单元 1、产业组织发展的五个阶段 (1)早期渊源: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

(2)马歇尔的贡献 (3)哈佛学派 (4)芝加哥学派 (5)新产业组织理论 2、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的解决: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所谓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大体提出过程: 193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38梅森联谊会成立 1959贝恩《产业组织理论》 谢乐的进一步完善 (2)特点: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经验研究 (3)市场结构:那些规定决定市场上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在位卖者与潜在卖者之间关系的特征。(4)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4、芝加哥学派等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1)背景:经济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浪潮; (2)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3)对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进行批判; (4)他们认为:现实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5、新产业组织理论 (1)渊源: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2)上世纪中期以来,博弈论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NIO)”的发展,以泰勒《产业组织理论(1988)和施马兰西等合编的《产业组织手册》(1989)为代表 (4)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传统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厂商进入市场。 (5)根据托马斯·谢林,“策略性行为”——一个厂商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6、波特五力模型 (1)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环境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2)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简单明了地将一个企业的战略与市场特征联系起来。这能够帮助战略制定者避免将注意力过度内向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4)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吉林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七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第七章企业行为理论 一、影响组织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所涉及的厂商数目。 2、产品的同质性 3、行业协会。 二、广告的作用有哪些? 1、积极作用: (1)提供产品的价格信息、降低市场价格。真实的广告可以告诉消费者到哪里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这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 (2)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厂商就无法销售高质量的产品而获得更高利润。所以,厂商有积极性通过广告来宣传他的产品,使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 2、消极作用 (1)广告量过多,导致了福利的减少。许多人批评,厂商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增加广告投入,就会增加广告,所以往往存在广告过多的情况。 (2)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广告使消费者容易把质量相同的商品而品牌不同的商品看成是不同质量的商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使竞争更大程度的偏离了完全竞争的均衡。广告也是一种进入壁垒。 三、什么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原因有哪些? 1、纵向一体化: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分销过程中,一个厂商如果参与了其中两个以上的相继阶段,就可以称之为纵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的原因 (1)降低交易费用 厂商完全通过市场交易来保证同期上下游生产过程的联系时,通常会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如谈判、签约、保证金等。实行一体化后,厂商之间的买卖关系成了企业内部之间的协作关系,管理可以直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过程的联结和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利用市场过程的交易成本越高,纵向一体化的意愿就越高。 特别是,当存在专用性资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时,交易成本也就更高!所以,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政府干预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 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 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 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

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母公司来提供专用性投资,同时特许经营者又可以保留自身的大部分利益,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其努力提高效率。最后一种常见的中间做法是构建企业集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日本企业。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没有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手段来规避资产专用性带来的问题,而是选择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非正式关系,在长期合约的基础通过构建非正式的企业联盟和集团,使得企业之间维持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独立供应商也有足够的激励去进行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以便实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 型、H型、M型企业组织各有什么特点 答:U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结构,建立在企业内部职能分工的基础之上,每个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利集中在总经理人员手中,实现对企业的内部有效控制,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规模经济。 H型组织结构较多地出现于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显着特征是高度分权,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M型结构各个分部负责日常经营决策,企业总部最高领导层负责战略决策,形成决策的专业化与分工。各部门是独立利润单位,有利于最高决策层确定利润增长点,并更有效地安排企业资金配置。 5.为什么存在国有企业中国与西方理由相同吗

产业经济学(重点详细版,请附带第七章看)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它具有以下内涵: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介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的中观层次 3、产业存在边界 (1)产品边界 (2)地理边界 (3)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产业的分类: (1)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 1.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2.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1.农业 2.轻工业 3.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A.Fisher和Collin.Clark) 1.第一产业(农业产业) 2.第二产业(工业产业) 3.第三产业(服务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1.消费资料产业 2.资本资料产业 3.其它产业 (8)国家标准分类(GB/T4754 2002) 比如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959年J.Bain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了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结构学派” 主要内容:1、建立了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3、主张采用结构性反垄断政策通过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 主要缺陷:1.使用经验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2.对大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趋势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单向的逻辑决定关系与统计结果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导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存在的理论缺陷 基本观点:(1)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2)对“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提出了质疑 (3)认为市场绩效和企业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4)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5)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关键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1)在SCP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2)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3)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W.J.Baumol)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假设条件:(1)无成本进入 (2)进入是完全的 (3)没有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只要沉没成本为零,企业就可以无摩擦地自由地进入和退出,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产业经济学1 2、SCP分析框架内容、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学1 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产业经济学3 4、马歇尔冲突、 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

R=(π-T/E 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 π——税前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其计算公式为: ?L=(P-MC/P ?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α=R-C-D (9.3式中:πα为会计利润;R是总收益;C是即期总成本;D是折旧。 ?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β=πα-iv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