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
公差测量专题实训报告

一、实训名称公差测量专题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合作者:XXX指导教师:XXX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五、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六、实训原理公差与配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范围。
它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和产品的性能。
公差测量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重要手段。
七、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
- 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 实践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工程实验室,具备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
2. 实训器材: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
九、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方案。
2. 测量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3. 数据处理:- 记录测量数据。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4. 总结与报告:-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撰写实训报告。
十、实验结果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了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了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公差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公差精密测量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公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公差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公差概念及分类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公差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差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差是尺寸允许变动的范围,它是保证零件互换性和协调配合的重要条件。
2. 精密测量仪器使用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1)千分尺:用于测量零件尺寸的微小变化,精度可达0.001mm。
(2)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的直线度和跳动,精度可达0.01mm。
(3)量块:用于校准和测量尺寸,精度高,可达0.0001mm。
(4)投影仪:用于放大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观察和分析。
3. 公差测量操作在掌握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公差测量操作:(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千分尺、百分表等仪器,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并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零件直线度: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并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零件跳动: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跳动,并记录测量结果。
(4)测量零件形状误差:使用投影仪,放大零件的形状,观察和分析形状误差。
4. 公差测量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学习了以下方法:(1)计算平均值:将测量数据求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值。
(2)计算标准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标准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3)绘制直方图:将测量数据绘制成直方图,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零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对零件尺寸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零件长度尺寸:L1 = 100.000mm,L2 = 100.005mm,L3 = 100.008mm。
(2)零件宽度尺寸:W1 = 20.000mm,W2 = 20.005mm,W3 = 20.008mm。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一、实训报告的内容格式(一)实训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训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所属课程名称(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实训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训原理述实训相关的主要原理。
(七)实训内容这是实训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详细理论计算过程.(八)实训环境和器材实训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九)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
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十)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训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文字叙述:根据实训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
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常见的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训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一)实训总结实训总结是对实训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以及实训过程的简明总结,也可以对本次实训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2018-2019】公差与配合,实习报告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差与配合,实习报告篇一:大学公差与配合实训报告封面模式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报告篇二:《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一、《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目的1. 2. 3. 4.通过零件测量,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
通过零件测量,掌握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如长宽高,内外径的测量。
通过零件测量, 培养从零件的功能去把握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公差配合。
掌握检测报告写作和零件公差标注的能力。
二、《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的内容和任务1.测量对象及测量内容① 测量对象为变速器(模型)。
② 测量零件的实物,并做出零件的检测报告。
2. 测量任务① 本次测量分组进行,2人为一小组,三小组组成一大组。
②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
③ 检测前,要掌握并熟悉以上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④ 选用正确的检测方案,检测出模型的实际尺寸,并绘制零件图。
⑤ 选择和标注公差。
⑥ 根据标注的公差检验样品尺寸是否合格。
三、《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步骤和时间安排1. 时间:在完成《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学习后完成。
2. 进度计划:三阶段:第1阶段: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使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及测量报告制作:①游标卡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②千分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③测量报告制作第2阶段:测量进行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指导学生完成指定零件的测量任务:① 轴零件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外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② 孔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内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第3阶段:测量报告完成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内指导学生完成各个零件的检测报告:① 对记录在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处理;②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零件图;③ 选择变速箱齿轮轴的公差与配合并绘图标注;④ 检测报告装订,主要内容为(封面、检测报告、绘制图纸、公差标注、实训总结)3. 实训时间安排:注:不能在课内完成任务的学生,课外自行安排时间完成。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总结报告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总结报告一、引言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精度。
技术测量则是实现公差配合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准确的测量,才能确定零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本报告将对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公差配合1. 公差的定义公差是指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允许的偏差范围。
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公差包括基本偏差、上限偏差和下限偏差。
2. 配合的定义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相互连接、定位或运动时所形成的空间关系。
常见的配合类型包括套筒配合、轴承配合、键槽配合等。
3. 公差与配合之间的关系公差与配合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为只有通过正确地选择公差,才能保证零件之间具有正确的配合关系。
例如,在套筒和轴之间形成滑动副时,应选择H7/d6这种带有负公差的配合,以保证套筒和轴之间具有适当的紧配合。
4. 常见的公差配合标准常见的公差配合标准包括GB/T 1800、GB/T 1802、GB/T 1804、GB/T 1805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零件所应采用的公差和配合类型,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技术测量1. 技术测量的定义技术测量是指对零件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其实际尺寸值的过程。
技术测量是实现公差配合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准确地测量,才能确定零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常见的技术测量工具常见的技术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工人对零件进行精确地测量,并记录下其实际尺寸值。
3. 技术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技术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选择正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2)保证测量工具的精度和准确性;(3)避免测量误差,例如环境温度变化、人为误差等;(4)记录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参考。
四、结论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正确地选择公差和配合类型,并采用精确的技术测量方法,可以保证零件之间具有正确的配合关系,并提高机械制造的精度和质量。
公差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公差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日期:2012.12.14 【实验目的】1.熟悉零件有关位置误差的含义和基准的体现方法。
2.掌握有关通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量具】齿轮跳动检查仪,平板,千分表,百分表,千分表架,V型块,直角尺,钢板尺等。
【数据处理】(1)轴线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测点到被测件的距离/mm 千分表读数/mm被测件的宽度/mm左端74.2 0.65693.9 右端74.2 0.564M1-M2/mm 0.092L2/mm 242.3L1/L2 0.388垂直度误差0.0360.036<0.06所以工件满足要求。
(2)孔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测点到被测件的距离/mm 千分表度数/mm被测件的宽度/mm左端60.5 0.36293.6 右端57.5 0.463M1-M2/mm 0.101L2/mm 211.6L1/L2 0.442垂直度误差0.0450.045<0.06所以满足要求。
(3)圆跳动误差测量:径向圆跳动测点位置左中右最大值M1/mm 0.077 0.034 0.042最小值M2/mm -0.003 -0.040 -0.029M1-M2/mm 0.080 0.074 0.071 径向圆跳动/mm 0.080端面圆跳动测点位置大半径小半径最大值M1/mm 0.037 0.052最小值M2/mm 0.023 0.039M1-M2 /mm 0.014 0.013端面圆跳动/mm 0.014端面圆跳动0.014<0.02满足要求径向圆跳动0.071>0.02 不满足要求(4)平行度误差测量:水平方向测点到被测件的距离/mm千分表读数/mm被测件的宽度/mm左端69.2 2.21136.0 右端66.5 1.918M1-M2 0.293L2 171.7L1/L2 0.210垂直度误差0.061竖直方向测点到被测件的距离/mm千分表读数/mm被测件的宽度/mm左端106.1 2.72136.1 右端102.4 2.153M1-M2 0.568L2 244.6L1/L2 0.148垂直度误差0.084水平方向0.061<0.1 满足要求竖直方向0.084<0.25 满足要求。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分析报告

2010及机械设计与制造 及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及机械设计与制造(5)班
尉文娴
对话
• 学徒工 :这个学期学完了《公差配合与测 量技术》,学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我们都是 在学一些纯理论的东西,所以我心中有一个 提问,想问问那些前辈们我们在大学里学的 东西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用上吗?(比如说 像随机误差的处理)而且看了论坛的一篇文 章,是说机电一体化的!的确机电一体化所 学的东西是很多,像什么数控,机械设计, 液压,金属工艺,电工电子等。我想问一下 是不是学机械的,这些方面都要很精通啊? 请前辈们指点一下现在在工作实践中真正用 得到的知识!
• 学徒工 :对我来说是一门基础课, 我毕业将近二十年了,颇有心得,不 论是做机械设计、学徒工 ,公差配 合与测量技术对于机械行业工艺、质 量检验还是计量、标准之类的工作, 学好这门课都是很有用的。
学徒工 :这是一个机械必 用的课程,至少读图,画图 是必须的!
• 学徒工 :XUEXI (学习)
见解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各专业 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 业课之间、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 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公差配合与 测量技术》一书紧紧围绕机械产品零部件 的制造误差和公差及其关系,研究零部件 的设计、制造精度与技术测量的方法。
第一章
• • • • • • 1.1 1.2 1.3 1.4 小结 习题
极限与配合及检测
概述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尺寸的检测
第二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 • 结 习题 概述 形位公差标注 形位公差带及形位公差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形位公差的选择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具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常用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参看图1,轮廓最大高度Rz 是指在取样长度lr 内,在一个取样长度范围内,最大轮廓峰高Rp 与最大轮廓谷深Rv 之和称之为轮廓最大高度 。
即Rz = Rp - Rv图1 图2光切显微镜能测量80~1μm 的粗糙度,用参数Rz 来评定。
光切显微镜的外形如图2所示。
它由底座1、工作台2、观察光管3、投射光管11、支臂7和立柱8等几部分组成。
光切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如图3所示。
被测表面为P 1、P 2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0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 1和S 2两段。
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 1和S 2两段光带的放大象1S '和2S '。
同样,S 1和S 2之间距离h 也被放大为1S '和2S '之间的距离1h '。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
图4为光切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
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3、物镜4以450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
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5成象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图5 b )。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象为h 1′,测量亮带边缘的宽度h 1′,可求出被测表面Z p 2lrZ v 6Z v 5Z p 6Z p 5Z p 4Z p 3Z v 4 Z v 3Z p 1R z中线Z v 1Z v 2的不平度高度h 1:1h =1h cos450=Nh'1cos450式中 N —物镜放大倍数。
图 3 图 4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方向(图5a )和被测量光带边缘宽度h 1′成450斜角(图5b ),故目镜测微器刻度套筒上读数值h 1′与不平度高度的关系为:1h ''=020145cos 45cos Nh h ='所以 h =Nh N h 245cos 1021"=" 式中,N21=C ,C 为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为换算系数,它与投射角α、目镜测微器的结构和物镜放大倍数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目录1. 实验报告单(一)——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2. 实验报告单(二)——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3. 实验报告单(三)——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4. 实验报告单(四)——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误差5. 实验报告单(五)——用千分表测量圆跳动误差6.实验报告单(六)——用螺纹千分尺或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7. 实验报告单(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综合测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一)——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1.项目任务(1)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组成;(2)熟悉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掌握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测量方法及其评定;2. 项目计划(1)测量孔径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应用场合;(2)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测量方法及合格性判定;(3)填写实验报告单,解答项目思考题;(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测量轴径常用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卧式测长仪等。
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只能用于中等精度。
(2)外径千分尺简介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可以测量工件的各种外形尺寸,如长度、厚度、外径以及凸肩厚板厚或壁厚等。
精度: 0.01mm。
(3)实验步骤4. 项目实施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实验(公差按8级精度、偏差代号h进行查表填上)被测零件名称公称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es ei 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圆度公差0.006mm 安全裕度A计量器具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仪器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示意图测量数据实际偏差e a测量位置Ⅰ—ⅠⅡ—ⅡⅢ—Ⅲ测量方向A—A′B—B′圆度误差合格性判定5. 项目问题思考(1)如何对外径千分尺调零?(2)测力装置有什么作用?(3)外径千分尺如何保养?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考核项目权重评分项目计划决策20%项目实施检查25%项目评估讨论15%职业素养40%总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二)——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2.项目任务(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组成;(2)熟悉内径百分表的测量原理,掌握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测量方法及其评定;(3)了解量块及其附件的使用方法。
2. 项目计划(1)测量孔径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应用场合;(2)内径百分表的测量原理,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测量方法及合格性判定;(3)填写实验报告单,解答项目思考题;(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测量孔径常用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卧式测长仪等。
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只能用于中等精度。
(2)内径百分表简介4. 项目实施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实验(公差按8级精度、偏差代号H进行查表填上)被测零件名称公称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ES EI 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圆度公差0.013mm 安全裕度A计量器具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仪器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示意图测量数据实际偏差E a测量位置Ⅰ—ⅠⅡ—ⅡⅢ—Ⅲ测量方向A—A′B—B′圆度误差合格性判定(1)为什么要在摆动内径百分表时调零和读数?指针转折点是最小值还是最大值,为什么?(2)可换固定测量头磨损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3)怎样判断孔类零件尺寸是否符合装配要求?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总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三)——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1. 项目任务(1)学习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的方法;(2)掌握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的方法。
3.项目计划(1)了解直线度误差各种检测方法和检测原理;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与原理;(2)熟悉检测步骤;(3)填写实验报告单,解答项目思考题;(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比较法(刀口尺模拟理想直线)指示表测量法节距法(本实验使用该方法)(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直线度误差就是实际直线对其理想直线的变动量。
常用的直线度误差评定方法有:1.最小包容区域法;2.计算法;3.两端连线法。
其中最小包容区域法的评定结果小于或等于其它两种方法。
(3)合像水平仪简介(4)实验步骤4. 项目实施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实施被测零件名称CA6140车床导轨直线度公差/μm0.025mm量仪名称分度值/(mm/m)侨板跨距L=200 mm测定点0 1 2 3 4 5 6 7 顺测读数/格回测读数/格平均值/格ai相对差ai–a/格累积值/格作图区5. 项目问题思考(1)在导轨直线度误差的评定中,其理想直线是怎样确定的?(2)用最小包容区域作出平行线后,为什么不用平行线的间距作为直线度误差值,而取纵坐标方向的距离?(3)为什么可以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还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直线度误差?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总结:——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误差1.项目任务(1)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熟悉常用的平行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会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误差;(3)会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对零件合格性进行评定。
2. 项目计划(1)了解千分表的的结构与读书原理;(2)测量面对面的平行度、测量面对线的垂直度;(3)解答项目思考题;(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平行度、垂直度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用指示表类仪器检测、用水平仪检测(2)千分表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述其传动系统:(3)实验步骤1-侧杆; 2-弹簧; 3-齿条; 4-表盘; 5-指针;6-毫米指针; 7-游丝; Z1,Z2,Z3齿轮面对面的平行度测量: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在整个被测表面上按规定测量线进行测量;取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面对线的垂直度测量:基准轴线由定位套模拟,将零件放置在定位套内;如表中测量示意图所示,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4. 项目实施两平面平行度误差测量实施两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公差等级7级公差值(被测工件长度400mm,按7级精度查取)基准测量示意图1-千分表2-测量块3-平板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平行度误差测量线路图测量数据及测量结果测量部位M1M2 M3M4读数(mm)平行度误差f//=| Mmax - Mmin | =结论理由面对线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实施面对线的垂直度误差公差等级7级公差值(柱体直径25mm)基准测量示意图1-千表2-基准心轴千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垂直度误差测量线路图测量数据及测量结果测量点最大值最小值误差读数(mm)结论理由5. 项目问题思考(1)互为基准的平行度检测项目如何进行?(2)垂直度误差检测的基准是孔的轴线时,如何实现?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考核项目权重评分项目计划决策20%项目实施检查25%项目评估讨论15%职业素养40%总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五)——用千分表测量圆跳动误差1. 项目任务(1)了解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2)掌握圆跳动误差的检测方法。
2. 项目计划(1)了解千分表的的结构与读书原理;(2)使用千分表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端面圆跳动误差; (3)解答项目思考题; (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径向跳动误差的检测原理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面内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圆跳动的测量方向,一般是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
(2)测量工具千分表、检验平板、V 形块、带指示器的测量架、定位装置。
(3)实验步骤径向圆跳动测量:①将工件装夹在三爪卡盘中,被测工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②将指示表安装在表架上,指示表头接触被测圆柱表面,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测头与轴线1-侧杆; 2-弹簧; 3-齿条; 4-表盘; 5-指针;6-毫米指针; 7-游丝; Z 1,Z 2,Z 3齿轮垂直;③指示表调零;④轻轻转动工件一周,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正截面面上的径向圆跳动;⑤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任意正截面,取各测得的跳动中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⑥所测数据填表并判断合格性。
端面圆跳动测量:①将工件装夹在定位套中,被测工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②将指示表安装在表架上,指示表头接触被测圆柱端面,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测头与端面垂直;③指示表调零;④轻轻转动工件一周,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端面上的端面圆跳动;⑤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任意端面圆,取各测得的跳动中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⑥所测数据填表并判断合格性。
4. 项目实施零件表面圆跳动误差测量实施5. 项目问题思考(1)径向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有何本质区别?评定二者误差时有何不同?对同一要素而言二者误差有何关系?(2)以轴线为基准的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垂直度,二者的测量是否可以取代?为什么?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总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六)——用螺纹千分尺或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1. 项目任务(1)了解螺纹千分尺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熟悉螺纹千分尺的使用和调整方法;(2)掌握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方法2. 项目计划(1)了解普通螺纹测量常用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场合;(2)熟悉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方法和步骤;(3)解答项目思考题;(4)项目评价;(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1)螺纹的测量常用方法单项测量、综合测量(2)螺纹千分尺简介(3)实验步骤4. 项目实施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实施(公差按6级精度、偏差代号h进行查表填上)被测零件螺纹标注中径最大极限尺寸中径最小极限尺寸安全裕度二级齿轮减速器M10-6h联接螺栓计量器具测量范围示值范围分度值仪器不确定度测量示意图测量截面1-1 2-2 3-3 方向一(Ⅰ—Ⅰ)与方向一垂直方向(Ⅱ—Ⅱ)合格性判断5. 项目问题思考(1)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螺纹中径时,如何选择测头?(2)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螺纹中径时,有哪些因素影响测量精度?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项目评价表考核项目权重评分项目计划决策20%项目实施检查25%项目评估讨论15%职业素养40%总结:《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综合测量1.项目任务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原理和操作。
2. 项目计划(1)测头设定及精度校验;(2)建工件坐标系、测量;(3)评价尺寸及形位公差。
(4)解答项目思考题;(5)项目评价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