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理水技巧

中国园林理水技巧

中国园林理水技巧
动态与静态: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动态水体如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

静态水体如水平如镜的水面,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

水声美: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

如泉滴潭池,流水潺潺,或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平和舒畅,或情绪激昂。

映射美: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

掩、隔、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种。

掩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隔是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破是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水的功能:水的功能多种多样,它可赏、可游、可乐、可用,而且人的亲水性促使了园林总是“无水不园”。

在造园时,不能忽视人对水体的需求。

为使园林更具有活力,应充分发挥园林水体的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元素,也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功能上,水的作用无穷,更是园林文化具有独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借助文献资料和历史观点,比较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特征及其历史渊源,以期探究其发展脉络。

首先,论述港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港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形成港池系统,利用港池之间形成的水位差,将水引射至另一港池存放,以达到理水效果的技术。

港池类理水技术可以控制水的流动,改变水的面貌,使绵绵的清泉、碧波流星、绵延流淌的湖水成为古典园林的绝佳写照。

港池类理水技术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书宣灵公传》中最早提到这一理水技术,可见当时已经有了不错的理水技术。

其次,论述引水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引入渠道,进行水源静置和水位调节,利用多条渠道相互交汇,形成水流流向多样化,以达到理水美化效果。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也可以改变水的面貌,在天然水源很少或者是没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河流、湖泊等景观因素融入古典园林之中,让园林更加的美观宜人。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也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也有不错的理水技术。

最后,谈及石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石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深耕石池而形成的一系列深耕水池来完成水的收集、调节和汇集的技术。

石池类理水技术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将水收集到一起,形成湛蓝的湖水,以及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不同的水景,呈现出一幅如画的园林美景。

从古至今,石池类理水技术的发展一直巩固而稳定,至今仍然在古典园林中妥善实施。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技术可以追溯至汉代,其发展过程一直巩固而稳定,是园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池类理水技术、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以及石池类理水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美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古典园林更加完美。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湛的理水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典园林以水为基调,借助水的流动、倒影、声音等元素,构筑出了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空间,给人以愉悦和陶醉的感受。

在当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中,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所展现出的理水表现手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一、水的运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运用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

水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作为景观存在,更是构成了整个园林的主线。

水在园林中流淌、倒影着园林的美景,如同一幅幅水墨画般,给人以美的享受。

水还能够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达到清凉的效果。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应该充分利用水资源,通过水的运用来丰富景观,提升设计品质。

二、借景造景苏州古典文人园林善于借景造景,将周围的景观融入到园林中,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通过巧妙的布置和设计,将窗外的山水、建筑、村落等景致融入园林之中,使得园林的美景得以延伸和拓展。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配置,将周边的建筑、山水等景观融入滨水景观中,使得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三、亭台楼阁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是园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的布局和造型精巧别致,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亭台楼阁不仅是观赏景观的好地方,更是体现主人情趣和境界的重要场所。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考虑采用亭台楼阁的设计手法,为人们提供休憩、观景的场所,使得滨水景观更加具备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四、石桥、曲径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常常会有石桥、曲径等元素。

石桥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交通工具,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的布局中,既方便了游客的通行,又不影响整体的美感。

曲径则是园林中的小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

这些小径通过巧妙地布置,使得人们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园林的构造和设计往往体现出中国人理水的特点,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居”。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起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和贵族私人园林。

到了唐代,园林逐渐开始向民间传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文人墨客赏景、思考和写作的地方,同时也成为政府官员展示权势和文化的场所。

在宋代,园林的规模更为庞大,造园技术和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形成了苏州园林等经典园林。

明代则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特征也得到了逐步的精细化和提炼,园林中的水系成为整个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和文化象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文化。

二、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是与中国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

理水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手法,更重要的是其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观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充满敬畏之心的自然观念。

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和水源,进行巧妙的规划和设计。

这种自然观念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性、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2.艺术味道园林的核心在于观赏美景,而水系作为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系设计几乎是一种艺术,巧妙地运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将水流、湖泊、瀑布、溪流等构成了一个个自然优美的景观。

这种艺术味道在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提升了园林的品位和价值。

3.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明显。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中文摘要: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

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

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正文: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

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园林艺术—理水浅析

园林艺术—理水浅析
自秦代有去东海求仙 的史实以来,海中三 神山就以“蓬莱、方 丈、瀛洲”之名而引 入园林之中 ,这种 理水模式一直沿用至 今。
四、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人生来就有亲水的天 性,中国又是一个诗 的国度,论水、画水 之风,甚为普遍。在 历代诗人画家的笔下, 留下来的诗篇、画幅 何止万千!而从水的 形态、性格来寓意人 生哲理,或加以拟人 化的诗文,也是多不 胜数 。
园林艺术
——理水浅析
概述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 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 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 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 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 线、岛屿、矶滩 等细节的处理和 背景环境的衬托。 运用这些手法来 构成风景面貌, 做到“小中见大”、 “以少胜多”。这 种理水的原则, 对现代城市公园, 仍然具有其借鉴 的艺术价值和节 约用地的经济意 义。
总结
得为 学 秘 赏 让 园 寥 无 愉我 习 的 她 我 林 数 园 古 悦们 她 气 远 们 的 字 不 有 。服 , 息 古 把 重 , 水 “ 务了。以握要便”无 ,解所来并作肯的水 让她以原尽用定说不 我,我始情。了法成 们让们而地她水,园 觉她要神欣能对寥,
放映结束,谢谢观看!
一、导向作用
又叫引导作用, 一个景区内各个 景点以水面、水 系相连接,游人 顺着水的方向欣 赏美丽的景色。
二、分隔作用
为避免单调,不 使游客产生平淡的 感觉,常用水体分 隔成不同情趣的观 赏空间,拉长观赏 路线,丰富观赏层 次和内容。
三、点缀作用
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 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通过 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 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 迷人和多姿多彩。

苏州园林艺术之理水

苏州园林艺术之理水
强化文化内涵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文 化内涵,理水使园林更加富有文化 气息和艺术魅力。
理水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历史沿革
苏州园林中的理水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时代的 变迁,理水技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文化的重视,苏州园林中的理水技艺正朝着更加生态、文 化、科技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理水技艺在城市园 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园林理水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要点一
水景设计
随着多元化设计理念的兴起,现代园 林理水设计更加注重水景的多样性和 创新性,如音乐喷泉、互动水景等。
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实 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对城市 自来水的依赖。
要点三
生态修复与保护
现代园林理水更加注重对水生态环境 进行修复和保护,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以分辨。
水景与建筑相融
园中的水景与亭台楼阁、廊榭 轩舫等建筑相得益彰,彼此呼
应。
留园理水
水系完整
留园的水面布局十分完整,从 入口处的留湖到园中池塘、溪 涧,再到水池和假山瀑布,水
的形态变化多样。
水景多层次
留园的水景既有静谧的池塘,又 有湍急的小溪和假山瀑布,形成 多层次的水景效果。
建筑与水景呼应
园中的建筑与水景相互呼应,游客 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同的美 景。
网师园理水
小中见大
网师园虽小,但通过巧妙的水景 设计,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使 游客感受到园中有无限的空间。
水景多样
园中的水景既有池塘、溪涧,又 有小瀑布和喷泉,同时还有石梁 、石峰等与水相结合的景观。
建筑与水的运用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理水手法无处不在,滋养着古典文化根基,也闭衬着
古人智慧的精华。

而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大器小用”的手法,依循自然,不营造复杂的水景,而是以小的技巧构建出有着非凡空间美感的水景。

从古老的图式来看,古代很多园林都以田园风格为主,突出原始大自然。

他们
提倡自然升华,并以境界线条形式介绍不同区域,从而营造出和谐、精雅、清新的自然特质。

根据不同的性质,营造出了各种巧妙而细腻的水景,如有螭影碧浪,亦或以湖塘分割空间,构建着微妙的空间意境。

理水手法更是无可挑剔:从“入水漫衍”的运用,到如“明潭深幽”的建构;从“遥窥水岸”的安排,到如“浮浮荷歌”的特质,都有巧妙的表现。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可谓维系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象征着古人尊
重自然、凝练人文理念的精神客观特点。

具有节约水资源的特点,更是显露出古代文明精神处处体现的功能美学审美意识的彰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

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水面
处,也效此法。

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

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

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

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

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

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

但曲要曲得有节
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

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

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

层次?
鱼槛(
观其高,水视其流。

《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

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

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

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
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

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

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

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
)。

(
入。

但若
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

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