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习——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合集下载

新闻学习之——运用超常规修辞制作新闻标题

新闻学习之——运用超常规修辞制作新闻标题

2、用典
制作新闻标题时,人们还常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前人典籍中的词句来表达,我们称这种引用典故的方法为用典。用典又有暗用和新式用典之分。
(1)让盗版者成过街老鼠(《了望周刊》1999.23)
(2)债转股绝不是最后的晚餐(《中国青年报》1999.9.3)
(3)商品代理制--剃头挑子一头热?(《了望周刊》1999.2)这些例子是暗用,所引用的谚语、俗语、寓言(有的还有成语、格言、警句)等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成了人们常用的定性化了的固定短语。它们虽然历史长久,但现在都带有固定的意义,在理解上一般不存在困难。“过街老鼠”的歇后语部分是“人人喊打”,“盗版者”就像过街老鼠一样危害正常的出版市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抵制。“最后的晚餐”语出《圣经》,特指最后的机会、办法等,标题肃清了时下一些人对我国债转股的经济政策的片面和歪曲的认识。“剃头挑子一头热”也是人们熟悉的一条歇后语,是指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这个标题形象的说明了商品代理制的尴尬境地。
新式用典多以以前的特定人物或事情为引用对象,人物和事情都有明确出处,不象暗用所涉及到的引用对象大都来自传说或故事。如:
(4)北约的“回飞镖”(《 了望周刊》1999.11)
(5)不见房子不挂弦
(6)皮氏不愿“走西口”
“回飞镖”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狩猎使用的一种武器,扔出去若没击中猎物,该飞镖会自动返回。不善使用者,有可能没有击中猎物,反倒击伤自己。西方人常用“被回飞镖击中”来形容那种做事不慎、自食其果的行为。北约借口维护人权悍然入侵南联盟,但其践踏他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径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世人都认清了并坚决反对,北约就像一个拙劣的猎手,没有击中目标,反而自伤。例(5)让不明底里的人感到奇怪,什么是“挂弦”?又跟房子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从电影《地雷战》中的一句话“不见鬼子不挂弦”改造而成的,表示只有见到了房子才行动,免得被骗。例(6)的“皮氏”指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他在英国看病是被抓,西班牙政府要求把他引渡到西班牙收审。“走西口”是山西、陕西的流行民歌,一个“西”字把两者联系起来。而且,对皮氏来说,西班牙是个凶多吉少的地方,是难以逾越的关口,可见“口”字用得也极秒。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是为了增强其表现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接受。

常见的修辞技巧包括比喻、象征、排比、反问、揭示、修饰等。

其中,比喻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将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产生共鸣和新的意义。

例如:“当日统计数字显示,本市新增确诊病例二十例,同比上周增长了百分之五十。

”这里采用相对比较的修辞手法,通过“同比上周增长百分之五十”来突出新增病例的严重程度和增加速度。

除了比喻,新闻语言还经常使用修饰和揭示。

修饰通过增加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和凸显事物的属性和特点。

揭示则是透过一系列的描述或事件来展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真相或本质。

总的来说,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修辞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艺术浅谈

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艺术浅谈
文l I l 艺 传 媒

新 闻标题 中 的修辞 艺 术浅 淡
谢 明海 马 文 燕
( 夏 回族 自治 区平 罗县 广 播 电视 局 , 夏 平 罗 7 3 0 ) 宁 宁 5 4 0
摘 要: 标题是新 闻的眼 大的作 用。言有尽而意无 穷, 让新 闻可读性强 , 必须在 “ 包装”标题上 下功 夫, 这是 我们每位新 闻执业者所追求的。
关键 词 : 闻 ; 题 ; 辞 艺 术 新 标 修
标题 是新 闻的眼 睛 。一条新 闻能不 能打 相 当激烈 ,无可置疑 , 争成败 的关键是 基于 有赋予相 同词语 以不 同的意义 、不 同的感情色 竞 动读者 、吸引读者去看 ,标题往往起着很 大的 社会 与受 众对新 闻信 息的认 知度 与满 意度 上 彩 、赋 予标题鲜 明节奏 、突 出标 题语意 重点、 作用。俗话说 : “ 好一半文 ” 题 ,一个好标 题 的。而这种认知度与满 意度 又常常始 于标题 。 丰 富标题信息功效 。如果把新 闻标题制作 比作 往往会使一篇新闻或文章添辉增 色,起 到画龙 标题是现代新闻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是新 闻信 织锦的过程 ,或许运用巧妙的标点符号就像镶 耀 点 睛的作用 。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 面的,当大 息为受众所接受 的必经通道 ,是新 闻发生作用 嵌在织锦中的明珠 ,而使标题熠熠生辉 , 眼 量信 息涌人读者 眼前 时 ,他们 是看题 不看文 。 的起始点。 引人。 3标题的辞格艺术 结论 因此 ,新闻标题的润色至关重要 。标题也是语 言的艺术 ,在 修辞活动 中, 除了要 讲究语 言 的 所 有的 “ 修辞方式” “ 、 修辞 方法”都称 在现 代社 会 中 ,随 着生 活节 奏 的加 快 , 读 益 选 择和 锤炼之 外。 还要 特别 讲 究 贴切 、新 意 , 作 “ 修辞格 ” ,亦称 “ 格” 辞 。分 内形象 类辞 报纸的种类篇 幅越来越 多 , 者读报 时间 丑 应具 有视觉 冲击力, 者 以抑扬 顿挫 的语调 格、强调类 辞格 、贯通类辞格 、幽默类辞格等 紧缩 , 给读 过去那种 “ 一杯水 、一根烟 、一张报纸 匆匆看 题 、 美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 ,让新闻可读性强 ,必 四种。辞格是 比常规表达更具效能 ,具有特定 看半天 ”的情 况 已属罕 见 ,而 “ 须在 “ 包装”标题上下功夫 ,这是我们每位新 语言格式 的修辞方式 。新 闻标 题 的辞格艺 术, 匆匆看图”的现象 已越来越普遍 。不可能把一 闻执业者所 追求的 ,若要 青出于 蓝而胜 于蓝 , 就 是对标题 的用词 、造 句和布 局 的推 敲, 研究 张 报纸从 头看 到尾 ,此 时 ,标 题显 得格外 重 则须终身求索。 用最精 当的语言文字 表达思想 感情 和事实 , 把 要 。如何拟制生动鲜活 、富有新意 的标题 ,使 1新闻标题 的内涵及 发展 演变过程 标题 作得更 准确 、鲜明 、生动、凝炼的一种技 “ 读题 时代 ”的人 们不仅读题 ,而且读 了题 又 所谓新 闻标题 ,就 是指新 闻 的题 目 ,他 巧 。以形象类辞格 中的 比拟为例 :比拟 是借助 读文 ,笔者认为 ,在新 闻标题 中充分利用修辞 移情 于物” ,把 要表述 的物 手法无疑会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吸 是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 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 于巧取妙联 ,或 “ 和概括的简短文字 。新 闻标题是新 闻的一个组 当作人来 描写 ;或 “ 移物 性于人 ” ,把人 当作 引读者 的视线 ,彰显标 题在一 瞥之间的魅力 , 物来描写 ;或把此事物当作 彼事物来描 写的修 是值得报纸编辑探讨的一个话题 ,从而实现编 成部分 , 是新 闻报道 的延续 和最后 完成。 报纸是早 期新 闻常用 的载 体 ,最早 的新 辞方式 。它可以使标题语 言形象生 动、别 致有 辑和读者之间的 “ 双赢” 。 闻是无标题 的。我 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 的国 趣 。 家 ,早在唐朝就 出现 了 “ 邸报 ” 。从时间上看 , 如 :城市何 E能 “ l 笑傲江湖 ” ( 主) 新闻标题 的出现是近代报纸 的事情 了,在 我国 从国情看城市 防洪 ( 副) 如果说人 类捍卫 自己的文 明 ,应该 像保 有一百多年 的历史 ,其 出现和发展大致经历 了 四个阶段 。即分类标题 、一文一题 、现代标 题 护 自己的眼睛那样 , 那末 ,对于保护文 明结 晶 的出现 和标题新 闻时代 。标题新 闻既是 当前 报 的城市 ,我们就应竭尽全力— — L 于 扎实实地建 纸新 闻标题的基本现状 ,同时也是未来标题 发 设好城市 的防洪体 系 ,让其起 到 “ 笑傲 江湖 ” 展 的趋势 。当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及海量信 的功效。此处 即把人 的情态赋予了物 ,显得别 息的快速传播 ,迫切需要编辑 以突 出新 闻标题 致、有趣 。应该说适用 “ 修辞格”会使新 闻标 来强化新闻信息 , 将新 闻内容的核心价值用标 题非 常丰富 、更加鲜明引人。 4数字在新闻标题中的灵 活运用 题 形势展示 出来 ,让标 题 独立 完整 的传 播信 息 ,给人以突出感和显 著感 ,以吸引受众的 注 数字在人们 的 日常生 活中往往会 被忽 略 , 意力 ,同时受众也可 以通过阅读标 题来寻找 自 但在新 闻中有时却具有非 同寻常的意义 。其 以 阿拉伯数字 、汉字形式、同时阿拉 伯数 字和汉 己感兴趣的信 息。 字 形 式 出现 。 具有 深 化 主题 、简 洁 明 了 、强 化 2新 闻标题 的功 能及拟 制过程 说到新 闻标 题的功 能 ,1 1 9 9年徐宝 璜在 内容 、形成对 比 用。对 于涉及数量概念 的新 作 《 闻学》 中认 为 有 二 :一是 “ 利 读者 阅 闻,数字具有充分说服力 。在标题 中巧妙 引入 新 便 读” ,二是 “ 引人注 意 ” 。随着 社会 进 入信 息 数字往往给人以强烈 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引起 化 、媒 介时代 ,人 们获 得信 息 的渠道 日益 增 读者 的关 注与感情共鸣 ,从而起 到 画龙 点睛 , 多。不过 , 面对信息 的海量化 ,人们越来越 感 深化突出主题的作用 。 5标点符号 的修辞功用 到获取信息便捷化的重要性 。因标题对新 闻内 容概括 的简洁性 ,使得它越来越成为受众快 速 标点符 号 ,是标 号和点 号 的合 称 。标点 获取信 息的重要 渠道 ,可 以说 如今 进 入到 了 符号在我 国从 无到有 ,从少到 多 ,从 简到繁 , 0年 “ 读题时代” 。有研究者曾做过统计 ,读者读报 还不 足 1 0 的历史 。标点 符 号也 有修辞 功 7 %的人只浏览标题 ,因标题 好继续阅读看 正 能。具体说就是调整语言 ,修饰语言。调整语 0 文 的仅为 3 %。这 种 情况 在 网络媒 体 中更是 言也好 , 0 修饰语言也罢 , 实都是通过语言诸 其 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选用来 实现的。因 如此 ,真可谓 “ 唯标题 是读” 新闻标题具有 要素 , 。 揭示新闻内容 ,传播信 息 ;评价新闻 内容 ,表 为标点符号虽然是语言的辅助要素 ,但它的修 明态度 ;激发兴趣 ,吸引受众 ;美化版面的作 辞作用还是大量存在于语言事实本 身的。我们 用 ,所以说新闻标题 的功能越来 越显重要。 平时通用的 1 种标点符 号中的绝 大多数 种类 , 6 现代新 闻高速 发展 ,大众 传播 的竞 争 已 都程度不 同地有着不容置疑的修辞 功能。其具 责任 编 辑 : 依 凡 袁

修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修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 信”(主 题 )
——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副 题 ) 第一个标题借词语的声音而构成 的双关,“彩云”从字面上看,是指大自
《新闻世界》 65
NEWSWORLD
业务探索
然之云,实际上还包含着我国撑杆跳高 女将孙彩云之名。 标题一语天然,意趣 横生;第二个标题是语义双关。 “安然” 即 包 含 本 意 (申 请 破 产 的 上 市 公 司 ),又 包含“安然无恙”之意。 “安达信”是为其 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名称, 但又可解作 “怎 么 取 信 于 人 ”,一 语 双 关 ,贴 切 自 然 , 耐人寻味。
■王松林 林春生
工作人员护假事件(副 题 ) 比拟。比 拟 就 是 把 人 当 事 来 写 , 把
物当人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 类。 拟人就是把人之外的事物当做人来 写,使之异化为人,具有人性、人情的一 种比拟形式。 如:
15年来最震撼的调查 只因与互联 网有个约会(引 题 )
联想的胃口有多大(主 题 )
人才造就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 即凭借上 下文语义的控制,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 来表达本想表达的,与这些词语或句子 的字面意思截然相反的意思。 制作标题 时,编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跟字面的意 思相反。 它具有强烈的讽刺、揭露的作 用。 如: 别 小 瞧 这 些 民 房—— —皇 城 古 砖 砌 的 这则标题用反语的手法,表现了作 者对皇城文物遭到破坏、无人保护的愤 慨之情。 呼告。 撇开读者,直接对第三者说 话,表达激动的心情,加强词语的感染 力。 如: 与火神搏斗的人们 辛苦了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主题) 京津自学青年代表明起交流经验 (副题)
六秩耕耘三千桃李 九旬风雨一部 春秋(引 题 )

新闻中的修辞

新闻中的修辞
“杨湘洪”,显然前者更能吸引读者。只要用法得当,交代清楚, 相关的网络新词体现了新闻事件的特征和新闻人物的鲜明个性,让 消息和通讯更加新鲜、时尚,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巧用网络短句丰富报刊新闻标题。2002年1月天津日报登载关于 流感的数条消息,题目是《医患携手战流感?一些市民患上“流感恐 惧症”》,搜狐网转载这条新闻时,将题目改成《见面问候“你感 冒了吗”天津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我们在拟报纸标题时就 采用这样的方式,效果会好得多。如2011年1月10钱江晚报刊发了 《白岩松来接钱报热线,那个火啊》的新闻,其中“那个火啊”就 是典型的网络语言短句,用在报刊新闻标题之中,一下子给这则新 闻增添极大的生动性。
实性。因此文本言简意赅,一开始就强调比赛时间、地点、 双方、大致过程以及结果。句式简单,结构紧凑。
例二分析
辞格分析 ①“2011卡塔尔亚洲杯A组的第二场比赛在阿拉法球 场打响。”
“ 比赛打响”这种搭配似乎有点不对,这里运用比 拟的手法,把比赛比拟成了一场战争。使文本充满趣 味性。 ②“最终中国队首战2比0胜科威特取得小组开门红”
人们的自由意愿,中国大陆取消了通奸罪。除非爱情的力
量让人昏了头,跟现役军人配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那
就要按“破坏军婚罪”处理;或者一方或双方已婚但以夫
妻名义同居、通奸的,那就归“重婚罪”。
另外,如果对象是未满14岁的幼女……那就是强奸了
啊禽兽!
先看“不正当关系”,条例规定“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
的政
中总
政敌
,理
治,
波季
伎希
罗莫
俩望
申申
。这
科科

的与

选乌

情克
修辞手法与网络词汇完美融合

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运用

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运用

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运用第一是比喻。

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中国乡镇企业报》刊发的新闻《沿海凤凰落巢公安“下金蛋”》,在这里,把沿海客商比喻成“凤凰”,把客商在公安县独资、合资办企业产生的良好效果比喻成“下金蛋”。

采用借喻的方法,使标题既形象又富有动感,给人一种“看下去”的欲望。

第二是比拟。

比拟是把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一种手法,达到“人物交融”的境界。

这样的标题显得更形象、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湖北日报》刊发的《湖北大江机床厂焕发青春》,机床厂是一个老厂,一度关门停产,经过改革体制后,又开始复活开花并越办越红火。

用“焕发青春”将企业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将企业的魅力、活力和发展潜力再现给读者,并感染读者。

《湖北经济报》刊发的《“黄山头”穿上“文化衫”》,写的是黄山头酒业公司发展企业文化,打文化牌,推销产品,提高效益,发展企业。

用“穿上”一词将企业拟人化,形象、美妙地把企业的营销战略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是借代。

1993年春节过后,湖北藕池曲酒厂召开订货会,请来一大批用户,并向用户征求了产品意见。

由此,笔者写了一篇《藕池曲酒厂邀请“上帝”论功过》的消息,标题中没有出现“用户”或“消费者”的词语,而是借“上帝”代之,这样更加具体体现了企业唯“用户”是瞻,唯市场而动的经营观念,结果把一次普通的订货会写得活龙活现,不仅《湖北日报》刊用,《荆州日报》还用作头版头条。

1994年10月,荆州塑管厂积压了1000多吨塑管产品,这块心病沉重地压在企业老总身上。

企业将千吨积压产品一吐而光,就好像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终于找到了婆家一样轻松愉快。

在这里,记者使用《荆州塑管厂千吨积压产品落户婆家》借“婆家”来代替“用户”,既丰富活泼了标题,又表现了企业及老总“嫁出老姑娘”后的喜悦心情,给读者一种“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的感觉,为此长舒一口气。

浅谈报刊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格

浅谈报刊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格

山上雪如玉 山下花烂 漫 (大河报)0 80 — 《 ) 0- 3 1) 2 1
这则标题 中 . 作者 以美 的玉石来 比喻 山上 白茫茫 的 冰雪 . 形象而又生动地 描绘 出 了石人 山景 区山上 山下 两
重天 的奇景— — 山上 冰雪一 片 . 山下 万树 花开 . 而 引 从
二 、 拟 比
( ) 一 明喻
河南 偃 师年仅 1 2岁 的小 女孩李 怡 辰荣 获全 国青 少 年艺术 盛 典总 决赛 声乐 项 目金牌 。 例 在标 题 中只 该 有 喻体 、 隐去 本 体 和喻 词 , “ 用 小夜 莺 ” 比喻 小 女 孩 来 李 怡辰 . 出 了小 女孩 出色 的 演 唱 . 而 给人 以深 刻 突 从
比拟 即凭借 想象 把 物 当作 人 写或 把人 当作物 写 , 或 把 此 物 当作 彼 物来 写 。 比拟 可分 为 拟 人 与 拟 物 两
族 语 言特 点 的基础 上 . 为提 高语 言 表达 效果 而 形成 的
格 式 化 的方 法 、 手段 _。在 新 闻标 题 中恰 当地运 用 修 3 l 辞格 能使 新 闻变得 形 象具 体 . 从而 大大 提 高新 闻 的 阅 读 价 值 .使本 来 平 淡 无 奇 的 内容 增 添 一 些趣 味 和悬 念 , 得 读者 回味咀 嚼 。 值 汉语 的修 辞格 极 其丰 富 . 本文 拟就 新 闻标题 中常见 的六 种修 辞格 加 以梳 理 和剖 析
成 、 为 、 于” , 成 等 等 因此 暗喻 一般 也 叫做 “ 喻” 暗 喻 隐 。 比明喻形 式上 更 紧凑 . 内容 上更 密切 。如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闻的 总体 格调 、 旨和精髓 。 题 是新 闻 的再创 作 . 主 标 并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言语技巧 和写作风格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新闻报道概述 • 言语技巧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 写作风格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目录
• 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对新闻报道的影 响
• 案例分析:优秀新闻报道的言语技巧 和写作风格
• 总结与展望
01
新闻报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特点。
深入全面的分析
除了传递事件的基本信息外,优秀的新闻报道还会对事件进行深入 全面的分析,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案例二:人物专访的写作
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人物专访注重展现被访者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新闻工作者需采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让 被访者的形象更加鲜明。
引人入胜的开头
专访的开头部分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描述被访者的独特经历、成就或引用其 名言等方式来实现。
04
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对新闻报道 的影响
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新闻报道通常使用简练、直接的语言,避免 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使读者能够快 速理解新闻内容。
采用生动的描绘
通过运用形象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使新闻事件更 加栩栩如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设置悬念和冲突
在新闻报道中,通过设置悬念和展现冲突,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继续 阅读。
结尾可以提出与新闻事件相关的问题,引导读 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有力的结尾语句或引人深思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新闻报 道的影响力。
03
写作风格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客观中立的写作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习——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赵继茹
引言
在以往的一个长时间里,新闻评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一些人甚至认为修辞化是文艺作品的事,评论则是政治性较强的严肃题材,大可不必追求什么形象感和生动化。

甚至在说理论述上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割裂,这显然是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事实上,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结合,才能使评论在深度上和可读性方面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标题最需要出采,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

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

因为随着现代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接触的新闻信息有如恒河沙数。

在“读报读题”这种既定事实下,受众对报纸媒体新闻信息的“千里挑一”几乎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尤其对报纸新闻评论而言,更是如此。

传神又富有魅力的评论标题能使受众感受到新鲜儿,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去往下阅读。

因而,评论标题若想做到以“目”传神,以“目”传情,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格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各大报刊上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一、修辞格对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重要性
报纸媒体上,一篇出色的新闻评论,离不开一个抢眼的好标题。

这在“读题时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眼睛,那么标题就是新闻评论的眼睛,更是读者对评论文章的第一印象。

评论标题要忌平、忌俗,力求文采,这不仅是吸引受众阅读整个评论的需要,也是遵循评论标题特点的内在要求。

(一)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评论标题的特点有:首先,评论标题是以简短的文字表明议论范围、主要见解、作者意向和情感诉求;其次,评论标题侧重务虚,意思较抽象直观,需作的形象生动。

(二)修辞格能增强评论标题的吸引力
而当前影响报纸新闻评论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题制作的简单化、程式化,缺乏鲜明性、冲击力。

针对这种情况,恰当地使用各种辞格艺术,会增加评论标题的文采和吸引力,让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而让新闻评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试举一例:
《新民晚报》曾在2004年6月15日刊登一则评论,题为《“削足适履”的现代版》。

文章针对武汉有个女中学生,自感脚背太宽穿不上时尚的皮鞋,于是瞒着父母去整容医院,抽掉了脚上的一根骨头这一事实,进行评论,含蓄而又明确的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世界上的事并非只要想得到都可能做的到,或者不顾及后果的都去做到,更何况是为了“美容”不惜抽骨拉筋、自残身体的疯狂举动。

标题采用引用辞格,将“削足适履”的寓言故事直接引入标题,形象生动地把评论对象及其中心思想尽收题中,大大提升了评论文章的“精气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众所周知,修辞格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

传播活动中,人们对其更是偏爱有佳。

因而作为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仅要在评论内容上追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更要在评论标题上大胆创新,不囿旧规,要注意运用比喻、仿词、双关等修辞格,使说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标题,作者就是运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段勾画形象;又如新华社记者王崇杰的《苏美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标题,使用设问修辞,让人过目不忘。

二、解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断言,富有辞格艺术的标题最能吸引读者。

一方面,它便于理解。

另一方面,它含有更多的审美成分,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熟练掌握各种辞格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巧拟评论标题,对新闻评论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时间段,从各大报刊上精选34个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为研究对象,按照修辞格的类型将其分类,并针对各种辞格在评论标题拟写中的应用技巧,作些简略的分析。

(一)形象类辞格
这类辞格大体上包括比喻、比拟、借代等三种。

1、形象具体——话“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里联想,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例如:
(1)《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07年8月17日)
(2)《向“富庙穷方丈”致敬》(《北京日报.经济琐谈》1997年11月29日)
例(1)《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针对社会上儿童“早熟”的现象,分析了其危害性。

标题中“大自然”、“早熟的果子”是喻体,分别指代社会和过早成人化的儿童,使用的是借喻辞格。

例(2)《向“富庙穷方丈”致敬》针对企业中的某些穷厂子富厂长的反常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树立模范典型以引导企业走向正轨。

标题将企业效益好比喻为“富庙”,将廉洁奉公的国有企业厂长比喻为“穷方丈”,褒贬分明,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2、人物交融——话“比拟”
“比拟”是利用心里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绘的修辞方法。

它可以使标题语言别致有趣,是一种移情寓意的手法,偏重的是感情的抒发。

例如:
(3)《为中药饮片把脉》(《健康报》2009年12月3日)
(4)《香港,你好》(《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07年6月30日)
例(3)《为中药饮片把脉》针对当前中药行业呈现散、小、乱、差的局面进行评论,提出中药饮片要打造饮片生产质量第一,确保临床医师精心诊治的疗效,确保用药者的健康等。

标题为中药饮片“把脉”采用拟人的形式,作者对中药饮片行业的重视倾向一目了然。

例(4)《香港,你好》写于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标题采用拟人化手法,这种亲切的招呼一下子就拉近了香港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