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对营养不良的干乳母牛除给予优质粗饲料外,还要喂几公斤精饲料,以提高其营养水平,一般可按每天产10-15kg乳所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日给8-10kg优质干草,15-20kg多汁饲料(其中品质优良的青贮料约占一半以上)和3-4kg混合精料,粗饲料及多汁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压迫胎儿,引起早产。
犊牛早期断奶关键掌握好常乳(或代乳料)与
犊牛料之间的过度,出生后15天内就应开始补饲犊牛料(粗蛋白20%),当采食量达到0.75-1.0kg时可断奶,达到2.0-2.5kg时可改喂混合料。
犊牛期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整个犊牛期禁止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在管理方面,首先做好断奶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月龄体重分群饲养。饲养方式采取散发饲养,自由采食。另外注意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粮蛋白水平达到12%。(2)19月龄-预产前60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1-12公斤,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2.5-3kg,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3)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0-11kg,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混合精料每头日3kg。(4)预产前21天-分娩:该阶段奶牛的饲养水平近似于成母牛干奶前期。采用过渡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进食量10-11kg,日粮粗蛋白水平14.5%,混合精料每头日4.5kg左右。
一、奶牛阶段划分
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犊牛与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料 质 量 , 则会 影 响 育 成牛 的生 长 发育 , 否 最终 导致 成
年后 泌 乳潜 力 不能 充分发 挥 。
2 2月龄 至初 次配种 育成牛的饲养 .1 2
1 2月龄 以后 ,育 成 牛消 化器 官 的发育 已接 近成
利 于 消化 。每 次饮 完 奶 后 , 喂奶 用 具应 及 时 洗 净 , 用
前也 要进 行 消毒 。
年牛, 同时又 无妊 娠负 担 。 因此 , 量 的优质 粗料 就基 足 本 上能 满足其 营养需 要 。如 粗料 质 量差 时 , 要适 当补
喂 少量精 料 , 并注 意钙 、 、 盐 和微 量元 素 的补充 。 磷 食
可节约大量鲜奶和降低犊牛培育成本。同时, 由于早 期 饲 喂 固体 饲 料 , 以促进 犊 牛消 化器 官 的发 育 , 可 减
情 好 , 应 以看 不 到肋 骨 为理 想膘 情 。 但
兼 殖 枝 米 桶 r o o 7 ;2 l. 1
克 ;~ 4 5天 喂初乳 7千 克 ; 次 喂初乳 后 1 2小 时 , 每 ~ 饮 3~8 5 3 ℃的水 。
少 了消化 道疾 病 的发生 。
进 行 早 期 断 奶 犊 牛 的 哺 乳 期 一 般 为 3 5天 。 04
由于早期 断奶 , 喂给犊牛的奶量少 , 其所用的犊牛料 与粗 料 应 满足 断 奶后 犊 牛 对 能量 、 白质 、 物质 和 蛋 矿
的产乳 性 能 。 因此 必 须 按不 同年 龄 生 长 特点 和所 需 的营养 物 质正 确进 行育 成 牛 阶段 的饲 养 。
若母 牛 产后 生 病 或 死 亡 ,可 喂 给 同时 期 分娩 其
牛羊生产—育成牛饲养管理

育成牛是指从7月龄至配种前(一般为 15 ~ 16月龄)的牛。主要包括育成母牛 的饲养和管理。
该阶段的育成母牛其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至12月龄已 经达到性成熟,其体重可达到初生重的7 ~ 8倍。同时消化系统特 别是瘤胃、网胃的体积迅速增大,到配种前瘤胃容积比6月龄增大 一倍,瘤胃、网胃占总胃容积的比例接近成年。
该阶段的青年母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饲养上除考虑胎儿生 长发育外,还应考虑其自身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根据体况和胎 儿发育阶段,合理控制精饲料饲喂量,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评分 2.75 ~3.25分为宜。过肥会导致难产及产后综合征的发生。
该阶段的重点是做好初次怀孕牛的保胎工作。
一、营养需要
产奶净能(NEL):5.5兆焦/千克; 粗蛋白(CP): 13% ~ 14%; 干物质采食量(DMI)8 ~ 10千克。
此期日粮粗蛋白水平含量、干物质含量及混合精料每天每头饲 喂量参考青年牛各阶段饲养方案。
青年牛各阶段饲养方案参考值
年龄段
混合精料日喂 粗蛋白水平 干物质日采食量
量(kg)
(%)
(kg)
16~18月龄
2.5
12
11~12
19月龄至预产前期60天
25~3
12~13
11~12
预产前期60天至预产前21天
3
7~12月龄育成母牛 精饲料参考配方
成分 玉米 豆粕(饼) 棉籽(饼) 麸皮 饲用酵母
含量 48 25 10 10 2
成分 食盐 磷酸氢钙 石粉 添加剂
含量 1 1 1 2
12月龄至初次配种期间育成母牛的饲养
此阶段的育成母牛没有妊娠和产奶的负担,而且利用粗饲料的 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只提供优质青、粗饲料基本能满足其营养需 要,少量补充精饲料。此期饲养的要点是保证适度的营养供给。营 养过高会导致体况过肥,易造成不孕或以后难产;营养过差会使母 牛生长发育抑制,发情延迟,15 ~ 16月龄无法达到配种体重,从 而影响配种时间。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犊牛出生后6个月至约24个月第一次产犊前称为育成牛。
那么育成牛如何饲养管理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从犊牛断奶后至第一次产犊以前的母牛或作为种公牛以前的公牛,统称为育成牛。
虽然经过6个月犊牛期的伺养,但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活动尚未健全,尤其是乳用犊牛只哺乳3~4个月,有的甚至只哺乳l~2个月即行断奶,在相当一段时期仍需采食一定数量的浓厚精料;才能满足断奶后犊牛生长发育的需要。
6月龄后的育成牛,尽管可以转入以青粗饲料为主的饲养;但此时期的牛生长发育较快,管理不善会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有些养牛场和专业户往往认为育成牛既不产犊,又不产乳,在饲养管理上受到忽视,从而影响育成牛的生长发育和未来生产性能的发挥。
乳用犊牛6月龄体长指数(体长/体高×100)大体为 107%,如果到12月龄达不到112%以上。
18月龄达不到114%以上,则长到成年之后就难以达到125%理想体型。
若作重末达到成年体重的70%而提早配种,那么将会导致最终体重发育不足。
1 育成牛饲养技术在育成阶段,肌肉、内脏、骨骼等生长最为旺盛。
根据生理机能变化特点及发育速度的不同,育成牛大致可分为12月龄之前、12月龄至16~20月龄,16~20月龄至第一次产犊三个阶段。
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饲养管理要求。
1.1 12月龄之前在12月龄之前,育成牛的生长速度仍然很快,特别是第二性征和性器官发育明显,体驱也开始向高度和长度方向进一步发展,前胃容积增大明显。
此时要抓住育成牛发育快这一特点,提供较多的日粮满足其生长容积的要求。
此时干料供给量至少要达到体重的2%左右,牛日增重至少要保持在800g左右。
为了实现多种饲料综合利用的目的,建议将半数干草换成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
搭配适量的精料,供给量要根据牛的体重及粗料品质而定。
一般每天至少要供给1.5~3kg的混合精料,其中骨粉、食盐为30g左右,粗蛋白为干物质的13%~14%。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犊牛是重要的肉用动物,对于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农场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饲料供给1. 优质饲料:犊牛的饲料应以牧草为主,同时适当添加精料和浓缩料,以保证犊牛的磷、钙、蛋白质等营养需求。
2. 营养配比:科学的饲料营养配比对于犊牛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应根据犊牛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比,保证其全面发育。
3. 饮水管理:犊牛需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干净、卫生的饮水能够增加犊牛的食欲和生长速度。
二、生长环境1. 环境卫生:犊牛的生长环境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圈舍、更换垫料,防止疫病传播。
2. 空气流通:犊牛圈舍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防止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对犊牛的刺激和伤害。
3. 圈舍温度:冬季和夏季均需对犊牛的圈舍温度进行调节,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变化对犊牛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对犊牛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畜牧疾病,对犊牛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消毒,保证其身体健康。
2. 保健护理:定期给犊牛做驱虫、消毒、修蹄等护理工作,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疾病检测:犊牛出现异常症状时,需要及时请兽医进行检测,避免疾病扩散。
四、生长管理1. 合理饲养密度:不同阶段的犊牛饲养密度应有所不同,要保证犊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犊牛之间的争斗,促进生长。
2. 锻炼管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犊牛的饲料消化和肌肉生长,可在合适的时候让犊牛进行适度的自由活动。
3. 生长监测:对犊牛的生长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犊牛的健康生长。
五、育成管理1. 适时断奶:犊牛在适当的时候断奶,过早或者过晚断奶都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2. 适时配种:对于育成牛,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配种,确保牛犊的健康生长和未来的生产性能。
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一、犊牛的饲养管理(一)犊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出生后头三周的犊牛,瘤胃、网胃和瓣胃均未发育完全。
这个时期犊牛的瘤胃虽然也是一个较大的胃室,但是它没有任何消化功能。
犊牛在吮奶时,体内产生一种自然的神经反射作用,使前胃的食管沟卷合,形成管状结构,避免牛奶流入瘤胃,使牛奶经过食管沟直接进入瓣胃以后进行消化。
犊牛3周龄时开始尝试咀嚼干草、谷物和青贮饲料,瘤胃内的微生物体系开始形成,内壁的乳头状突起逐渐发育,瘤胃和网胃开始增大。
由于微生物对饲料的发酵作用,促进瘤胃发育。
随着瘤胃的发育,犊牛对非奶饲料,包括对各种粗饲料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才能和成年牛一样具有反刍动物的消化功能。
所以,犊牛出生后头3周,其主要消化功能是由皱胃(其功能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行使,这时还不能把犊牛看成反刍家畜。
在此阶段,犊牛的饲养与猪等单胃动物十分相似。
犊牛的皱胃占胃总容量的70%(成年牛皱胃只占胃总容量的8%)。
犊牛在以瘤胃为主要消化器官之前,尚不具备以胃蛋白酶进行消化的能力。
所以,在犊牛出生后头几周,需要以牛奶制品为日粮。
牛奶进入皱胃时,由皱胃分泌的凝乳酶对牛奶进行消化。
但随着犊牛的长大,凝乳酶活力逐步被胃蛋白酶所替代,大约在3周龄时,犊牛开始有效地消化非乳蛋白质,如谷类蛋白质和菜籽粕等。
而在新生犊牛肠道里,存在有乳糖酶,所以,新生犊牛能够很好地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这些乳糖酶的活力却随着犊牛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新生犊牛消化系统里缺少麦芽糖酶,大约到7周龄时,麦芽糖酶的活性才逐渐显现出来。
同样,初生犊牛几乎或者完全没有蔗糖酶,以后也提高得非常慢,因此,牛的消化系统从来不具备大量利用蔗糖的能力。
初生犊牛的胰脂肪酶活力也很低,但随着日龄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起来,8日龄时其胰脂肪酶的活性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犊牛能够很容易地利用全乳以及其他动、植物代用品中的脂肪。
另外,犊牛也同样分泌唾液脂肪酶,这种酶对乳脂的消化有益,但唾液脂肪酶随着犊牛消耗粗饲料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西门塔尔犊牛饲养管理规程

西门塔尔犊牛饲养管理规程本规程以西门塔尔母牛的培育为主线,对犊牛出生至成年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活动进行了规范,主要内容有犊牛的饲养管理、育成牛(包括初孕牛)的饲养管理、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日常记录、生产性能的测定和统计、生产环境。
犊牛:是指出生至六月龄的小牛,本标准主要指母犊牛。
1.母犊出生后,首先要建立个体档案,做好记录。
2.犊牛出生后,要尽早(2小时内)哺以其母亲的初乳,初乳喂3~5天。
哺喂初乳的温度应保持35℃~38℃,第一次喂量为1.5~2公斤。
初乳的日喂量以犊牛体重的8%为宜,分2~3次饲喂。
每次哺初乳后1~3小时应饮温水一次。
3.初乳的饲喂方法可使用特制奶瓶,奶嘴上有十字开口,便于犊牛吮乳;也可用桶饲喂。
如犊牛拒绝吮乳,可用胃管强行饲喂。
4.在3~5天的初乳期后,即可开始喂犊牛以常乳。
常乳也以其母乳为佳,可从10~15日龄开始,逐渐由其母乳改为混合乳或代乳品。
哺乳量要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直至断乳。
5.提倡犊牛单栏饲养,这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日精饲料,同时添加粗饲料(以优质干草为宜)。
诱导犊牛采食精料的方法可在喂奶之后将少许牛奶洒在精料上,或将精料煮成粥加在牛奶中饲喂,一般两周后可自行采食。
7.犊牛长到3个月左右即可断奶。
断奶前半个月,要开始逐渐增加精粗料喂量,减少牛奶喂量。
喂奶次数可逐渐由日三次减为二次、一次,然后隔日一次。
临断奶时可喂掺水牛奶,可由1∶1逐渐增加掺水量,直至全部由温水代替牛奶。
整个哺乳期的喂奶量以250~350公斤为宜。
8.三个月龄以后的犊牛采食量逐渐增加,应特别注意控制精料饲喂量,每头每日不应超过2公斤;要尽量多喂优质青粗饲料,有利于成年后的产乳。
3~6月龄犊牛日粮组成参照如下:犊牛料2公斤,干草1.4~2.1公斤或青贮5~9公斤,适当补充矿物质添加剂。
9.乳房上若有副乳头,应在4~6周龄时剪除,这有利于成年后清洗乳房和预防乳房炎。
10.六月龄前犊牛平均日增重应达600~630克。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犊牛是牛群中的幼崽,对于农牧业来说,犊牛的健康成长是牛群繁殖和生产的基础。
合理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其生产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犊牛饲养与管理的技术。
一、合理的饲喂1. 提供优质饲料:犊牛的饲料应以优质牧草、浓缩饲料和精饲料为主,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在犊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2. 饲喂频率和量:犊牛的胃容量有限,应分次、分量饲喂,避免一次性喂太多。
刚断奶的犊牛可以每天饲喂4-5次,每次分量逐渐增加。
随着犊牛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至2-3次,但每次的饲喂量要保持稳定。
3. 喂养规律:犊牛的饲喂时间要规律,不可随意更改。
定时喂养可以促进犊牛的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二、合理的饮水管理1. 提供清洁饮水:犊牛的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2. 定时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源,保持水质新鲜。
同时,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管,防止水质污染。
3. 注意水温:犊牛对水温敏感,一般应保持在15-20摄氏度。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影响犊牛的饮水量。
三、合理的环境管理1. 温度适宜:犊牛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应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
夏季高温时,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寒。
2. 通风良好:犊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
过度潮湿或缺氧的环境都会影响犊牛的健康。
3. 干净卫生:犊牛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床草,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四、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做好犊牛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预防常见的疾病。
定期体检犊牛,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
2. 合理的运动:犊牛需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肌肉的发达。
3. 防止外伤:犊牛舍和饲养设备要安全可靠,避免犊牛因摔倒或被夹伤等意外事故。
总结起来,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合理饲喂、合理饮水、合理环境和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犊牛体型的一般发育特点
• 犊牛体型的变化,取决于骨骼的发育情况, 牛出生后一周内体型发育最快。
• 犊牛出生时腿相对较长,和整体结构不成 比例,体高发育较早,体长、体宽发育较 晚。
• 犊牛出生时发育是否良好,与母牛妊娠期 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为胚胎期的营养 依赖母体的供应,所以培育好犊牛应从胚 胎期开始。
• 如果初乳温度已经下降,可放在热水锅内 隔水加温至35~38℃后再喂。
• 切忌用温度过低或过高的初乳哺喂。
(七)犊牛饲养饲养要点
• 犊牛初生期最重要的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损失,否则等于白 养母牛一年。初生期饲养要点如下:
• 1、保证犊牛出生后0.5~1.0小时之内吃到 初乳。一般犊牛生后不久便能自行站立, 此时要引导犊牛接近母牛乳房寻食母乳, 若有困难,则需人工辅助。
(五)哺喂初乳
• 3、尽早哺喂初乳 • 由于初乳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应使
犊牛在出生后尽早吃到初乳。因为犊牛只有在出生 后的几小时内,胃肠道黏膜才容许初乳中大分子的 免疫球蛋白通过,此后这种通过作用急剧减弱,所 以尽早哺喂初乳是十分重要的。 • 另外,犊牛初生时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最 高,可达50%,在20小时后,仅能吸收12%,36 小时后仅能吸收极少量或不吸收。犊牛越早哺喂初 乳,血中免疫球蛋白越多,这和犊牛的死亡率直接 相关。所以犊牛出生后0.5~1.0小时应吃到初乳。 体弱的犊牛可迟至2小时。
1、清除粘液
• 首先清除初生犊 牛口腔及鼻孔内 的黏液,以免妨 碍呼吸或窒息。 之后擦净体表黏 液,尤其是冬春 季节,防止因蒸 发而散失体温。
2、断脐带
• 脐带往往可以自然扯断,如未断,可在距 犊牛腹部10~12cm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 并挤出脐带中的黏液,用碘酊(5%)充分 消毒,以防感染。
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一、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初生犊牛护理
• 犊牛出生后7~10天内称初生期,体温调节 能力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机体免疫 机能差,此期间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是 保证犊牛成活率的关键时期。初生犊牛的 护理主要包括清除口、鼻及体表的粘液、 剥去软蹄、断脐、称重、编号和哺喂初乳 等。
• 肉用犊牛一般采用随母哺乳的方法培育。如母 牛死亡或因病无奶,可喂同期分娩的其它健康 母牛的初乳。
(六)哺喂常乳的方法
• 犊牛出生后,第2周开始哺喂常乳,用奶桶 喂,每日3次,与母牛挤奶时间安排基本一 致。目前,有很多企业采用每日2次喂奶, 效果也很好。无论是2次还是3次饲喂,一 经采用不要随意改变。
(四)营养水平对犊牛体型发育有影响
• 营养水平高,幼牛的生长速度加快,体躯 各部位发育也快;反之幼牛发育延缓或停 滞。
• 留种用的公犊,应采用高营养水平的饲养 模式。母犊的营养水平要适当,幼母牛过 肥,对以后的繁殖和泌乳机能都不利,且 培育成本较高。
(五)哺喂初乳
• 1、什么是初乳 • 母牛分娩后最初3~7天内所分泌的乳称为
初乳。 • 初乳色黄而浓稠,营养丰富,稍有咸味和
特有腥味,煮沸时凝固。初乳内各种成分 的含量与常乳相差悬殊。干物质含量明显 高,如蛋白质在牛高达17%。
(五)哺喂初乳
• 2、初乳的特殊营养作用 • (1)初生犊牛胃肠黏膜未发育完善,对细菌
的抵抗力很弱,初乳被覆在胃肠壁上,可阻止 细菌侵入血液,提高抗病力。 • (2)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或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使犊牛获得后天获得性被动免疫机能, 抵抗传染病。初乳中的溶菌酶能杀死多种细菌, 如大肠杆菌等。由于抗体不能透过胎盘,所以 饲喂初乳是犊牛获得免疫球蛋白的唯一途径。
(五)哺喂初乳
• (3)初乳酸度高(45~50 oT),可使胃液变为 酸性,抑制有害细菌繁殖。
• (4)促进真胃分泌消化液、消化酶,促进胃肠机 能的建立。
• (5)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其中镁盐含量高, 有轻泻作用,促进肠道排除胎粪。
• (6)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比 常乳约高10倍,维生素天的含量约高3倍。母牛分 娩后1~2天内,其初乳的化学成分接近于初生犊牛 的血液,其中的白蛋白,能直接透过肠壁而进入血 液,迅速增加幼畜的血浆蛋白浓度。
• 脐带约在犊牛出生后一周内干燥脱落,如 发生脐炎,则应及时治疗。
3、哺喂初乳
• 初乳是母牛产犊 后5~7天内所 分泌的乳汁,色 黄而粘稠,营养 丰富,具有许多 特殊的生物学特 性。因此,应使 犊牛在出生后尽 早吃到初乳。
(二)新生犊牛去角
• 常用的电烙去角法 是将电烙去角器通 电加温至480℃~ 540℃,然后将去角 器置于角生长处约 10秒钟即可,此法 适用于3~5周龄的 犊牛。• 为了确保犊牛消化良,食欲旺盛,应坚 持“三定”原则:
1、定时
• 使犊牛消 化器官能 有一定的 规律性活 动,从而 能提高食 欲,增进 采食量。
2、定量
• 日喂奶量应控制在其体重的8%~10%之间 (约10kg~12kg体重喂奶1kg)。
3、定温
• 初乳挤出后,应及时哺喂,不宜放置时间 太久。
(五)哺喂初乳
• 4、哺喂初乳方法 • 给新生犊牛哺喂初乳最好应用经过严格消
毒的带橡胶奶嘴的奶壶来喂,以刺激犊牛 产生必要的食管沟反射,有利于犊牛的消 化活动,减少消化道疾病。
(五)哺喂初乳
• 初乳的哺喂量,第一次以1~1.5kg为宜,并在 24小时以内哺喂3次,初次吮吸初乳量要达到 犊牛体重的4~5%;除生后的第一天哺喂3 次~4次外,以后每天喂两次,每次约2kg, 即每次喂奶量为体重的5%,全天喂奶量应占 到体重的8~10%左右出生后24小时内应吮吸 初乳三次以上,并且总吮吸量达到5.5~6.0kg。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犊牛免疫力的目的。
(三)犊牛体型的一般发育特点
• 胚胎后期增重较快,特别是妊娠后期或产前 2~3个月。
• 犊牛出生后,其体尺各部位的生长速度也并不 相同。
• 自初生到2.5岁,如将鬐甲高度的增长设定为 100%,则尻高增长为99%,坐骨结节宽度增 长为200%。
• 这说明体高是早期生长部位,而体长与体深次 之,宽度特别是后躯宽度是较晚生长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