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茫茫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
(_________)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________)3.树上的苹果如灯笼般又大又红。
(_________)4.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和时间赛跑》一文的作者是林清玄。
(_____)2.《检阅》主要描述了检阅的原因和检阅时的情景。
(_____)3.《争吵》一文节选自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_____)4.“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
”这句话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_____)5.《绝招》一文告诉我们:只有有天赋的人,才能练出绝招。
(_____)三、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清澈的小溪像一条玉带。
”是比喻句。
(_______)2.“你的头发能长多长?”是反问句。
(_______)3.小红读了有趣的一个故事。
(_______)4.《滁州西涧》的作者是韦应物。
(_______)5.我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_______)四、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是指中秋节。
(_______)2.“陋习”中“陋”应解释为“不文明、不合理、不好的”。
(_______)3.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_______)4.戏剧中的“黑脸”代表正直。
(_______)5.“秋高气爽”中的“爽”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sh”。
(_______)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大自然的声音》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_____)2.大自然中的动物歌手只有鸟儿。
(____)3.《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_____)4.风的声音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一、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作品。
(______)2.“花中君子”是指松、竹、梅、兰。
(_______)3.每段话的第一句都是关键句,它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_______)4.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_______)二、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楚江就是长江,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______)2.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______)3.《司马光》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______)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君子。
(______)5.“一儿登瓮”中的“瓮”是一种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______)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自然的声音》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_____)2.大自然中的动物歌手只有鸟儿。
(_____)3.《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_____)4.风的声音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
(_____)四、我当“小法官”。
(正确打“√”错误打“×”)1.面对奶酪的诱惑,队长和小蚂蚁都战胜了自己。
(______)2.小蚂蚁一开始运粮食来劲是因为队长也遵守纪律,后来劲头更足是因为被队长爱护幼小的蚂蚁的行为感动。
(_____)3.大家在集体生活中,一定要遵守纪律,班长可以例外。
(_____)五、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________)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________)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带刺的朋友”指的是小刺猬。
(__________)2.《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介绍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__________)3.鸟最快活的时刻,就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不容易被猎人打中。
(__________)4.《采莲曲》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昌龄。
(__________)二、小燕子写的比喻句是哪句呢?我来帮她找一找,对的画“√”,不是的画“╳”1.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______)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______)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______)4.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______)三、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介绍的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民族学校。
(_____)2.《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_____)3.泰戈尔是英国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_____)4.《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不懂就问这件事。
(_____)5.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暑假生活”时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_____)四、根据本学期学过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房四宝”是指琴棋书画。
(______)2.《燕子》一课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分别是: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息图。
(______)3.《鹿角和鹿腿》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______)4.《蜜蜂》一文中,“我”通过做实验知道了蜜蜂是靠记忆力辨别方向的。
(______)5.方帽子店的主人因循守旧不懂变通,最终被时代淘汰了。
(_____)五、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列题目。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读不完的大书》中作者最喜爱的是屋后的两株棕榈。
(______)2.“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父亲太了解鸟了,如果他是猎人,可能会伤害很多鸟。
(______)3.“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中的“淙淙”是用来描写声音的,这类词叫拟声词。
(______)4.“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白银”是指天上的白云。
(______)5.“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理解难懂的句子,只能结合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
(______)2.想象作文,要大胆想象创造出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
(______)3.与人讨论,要耐心听别人把想法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尊重不同的想法。
(______)4.寓言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先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再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______)5.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观花灯等习俗。
(______)三、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搭船的鸟》中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灵性,描绘了鸟与人在自然中和谐的画面。
(________)2.“一本正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________)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句中的“并”字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________)4.《金色的草地》主要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________)四、判断下列每组五个词是否属于同一类,是同一类的打√,不是的打×。
1.绿色红色蓝色颜色黑色(________)2.学生工人军人售货员医生(________)3.海棠花茉莉花鲜花月季君子兰(________)4.杨梅西瓜水果苹果梨(________)5.背心布衣皮衣毛衣羽绒衣(________)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
(________)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
(________)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________)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____)二、判断题。
对的选“√”,错的选“×”1.“风尘扑扑仆人奴仆”这组词语里没有错别字。
(____)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是比喻句。
(____)3.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____)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____)5.“盘古”是神话中的英雄。
(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海底蕴藏的资源包括煤、铁和天然气。
(________)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儿亮光。
(________)3.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几十米深。
(________)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
(________)5.海底的植物都是绿色的。
(________)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打“×”。
1.“乘坐”的“乘”读“chéng”。
(______)2.“目不转睛”的近义词是“聚精会神”。
(______)3.“奇迹,真是奇迹!”这句话既赞扬了小象,又赞美了小象的主人阿玲。
(______)4.“翻”的部首是“羽”。
(______)五、了解实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实验都要在实验室进行。
(______)2.实验是为了检验一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一般都有目的性。
(______)3.一般实验前都要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训练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训练及答案一、面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是怎样做的?在正确说法后打“√”,不对的打“×”。
1.蚂蚁队长想自己吃掉奶酪渣,所以命令大家休息一会儿。
(______)2.蚂蚁队长想找到一个好办法,所以命令大家休息一会儿。
(______)3.蚂蚁队长不喜欢吃奶酪渣,所以不想让大家牵挂奶酪渣。
(______)4.蚂蚁队长最后下令把奶酪渣给了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
(______)二、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____)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____)3.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____)4.桂林的山真险哪,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____)三、按照课文内容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_______)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_______)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
(_______)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__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清澈的小溪像一条玉带。
”是比喻句。
(_______)2.“你的头发能长多长?”是反问句。
(_______)3.小红读了有趣的一个故事。
(_______)4.《滁州西涧》的作者是韦应物。
(_______)5.我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_______)五、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赠刘景文》是刘景文写给苏轼的诗。
(_______)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是指枫叶。
(______)3.《去年的树》中,那个唱歌的鸟儿很守信用,怀念逝去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一、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______)2.鹅黄色的野花像一块地毯铺在水边。
(______)3.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______)4.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______)5.天好像要下雨了!(_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
(____)3.“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奇”的意思是奇妙。
(____)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的画“×”。
1.“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挤眉弄眼”四个成语有相同的特点。
(_____)2.理解词语的方法只有查字典。
(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
”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
(_____)4.阅读时,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要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
(_____)5.识字很有趣,可以用熟字减偏旁,也可以用部首归类的方法。
(_____)四、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用对号表示,不是的用错号表示。
1.太阳像个火球,跳出了海面。
(_____)2.此刻,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
(_____)3.小明想像他姐姐一样,当个医生。
(_____)4.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_____)五、面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是怎样做的?在正确说法后打“√”,不对的打“×”。
1.蚂蚁队长想自己吃掉奶酪渣,所以命令大家休息一会儿。
(______)2.蚂蚁队长想找到一个好办法,所以命令大家休息一会儿。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我”发挥奇特的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____)2.《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的秘密最终没有被妈妈发现,“我”有些失望。
(____)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英英因为想逃避吃饭,所以把自己变成了一棵树。
(____)4.《尾巴它有一只猫》中的“尾巴”是指老虎的尾巴。
(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妈妈住进了那个长方形的鸟窝。
(________)2.“我”变成树后,为了让人能住进来会弯下腰缩短距离。
(________)3.妈妈根本不知道这“树”是“我”变的。
(________)4.“我”的肚子咕噜噜地叫,是因为“我”饿了。
(________)5.树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________)三、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懂得了牛有四个胃。
(________)2.《一块奶酪》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_______)3.“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这是一个拟人句。
(_______)4.《去年的树》中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到了好朋友大树。
(______)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_____)6.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______)四、在下面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后面括号里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2.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3.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_____)4.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带答案)
一、阅读《绿野仙踪》、《时代广场上的蟋蟀》,完成下面的判断题。
1.《时代广场的蟋蟀》作者是乔治·塞尔登。
(__________)2.《时代广场的蟋蟀》主人公是多萝茜和玛丽奥。
(__________)3.多萝茜的房子从空中落下来,压死了西方女巫。
(__________)
4.遇到龙卷风,多萝茜和她的叔叔、婶婶躲进地洞。
(__________)
5.真正的奥兹是天使。
(__________)
6.多萝茜最后能够回到故乡是因为可怕的龙卷风。
(__________)
二、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
(_________)2.《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都是写秋天的景物。
(_________)
3.预测就是胡乱猜测。
(_________)4.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_________)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
(______)
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
(______)
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
(______)
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
(______)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橙”字的第七笔是捺,“印”的第二笔是竖提。
(________)2.“靴”“鞋”“鞭”都是革字旁,三个字最初的意思都和皮革有关。
(________)
3.“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促织”是“逗蟋蟀”的意思。
(________)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五彩缤纷”一词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画面,可以解释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
(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夫妻俩给孩子起名为“枣核”,是因为孩子生下来后只有枣核那么大。
(________)
2.虽然个子矮,枣核很多事情都能做。
(________)
3.枣核钻进驴耳朵里,偷走了县衙里的牛和驴。
(________)
4.县官让衙役狠狠地打枣核,最终反倒被衙役打掉了牙。
(________)
六、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守株待兔》故事的结果是宋人守在树下,因此捡到了许多兔子。
(________)
2.《陶罐和铁罐》故事中铁罐傲慢,但最终却随着时间而消失,没有任何价值。
(________)
3.《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懂得发现事物的长处。
(________)
4.《池子与河流》中池子至今长流不断,河流却一年一年淤塞。
(________)
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燕子》一课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了燕子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______)
2.赵州桥是唐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______)
3.《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
(______)
八、判断下列各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肃”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肀(___)或丨。
(___)
2.“审”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sh。
(___)
3.“半晌”的意思是:
①过了好大一会儿(___)②过了中午(___)
4.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这句话的意思:
①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使用一辈子。
(___)
②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___)
九、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自然的声音》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_____)
2.大自然中的动物歌手只有鸟儿。
(_____)
3.《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_____)
4.风的声音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
(_____)
十、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夜书所见》一诗题目中的“书”是“书本”的意思。
(______)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
3.“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睁着要人们去摘呢!”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
4.《金色的草地》中,草地早晨是绿色的,晚上就变成金色的了。
(______)
十一、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 3.二月春风似剪刀。
( )
4.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十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吟痴老人清晨发现的一排小脚印,既有左脚的脚印,又有右脚的脚印。
(______)
2.一个名叫芸儿的小女孩儿,在街心公园里种下了一个鸡蛋,她想让鸡蛋发芽、开花。
(______)
3.蘑菇人告诉小蚂蚁们:“我们是去寻找一颗心,一颗属于自己的心。
”(______)
4.《逆风的蝶》中那只彩色的蝴蝶为了能和玫瑰花见一面,勇敢地逆风飞行。
(______)
5.大火扑灭后,乌丢丢的小脚丫没有心跳。
(______)
十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作品。
(______)2.“花中君子”是指松、竹、梅、兰。
(_______)
3.每段话的第一句都是关键句,它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_______)
4.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_______)十四、判断下列各句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太阳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
(_____)
2.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_____)
3.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_____)
4.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_____)
十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裁缝说不用接袖子,是因为他还没有开始裁布料。
(_______)2.方帽子店的主人赞成他的儿子戴圆帽子,因为戴圆帽子很好看。
(_______)
3.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下大雨了,屋顶漏雨。
(_______)4.枣核虽然个头很小,但是他一样能做很多事情。
(_______)
答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2.× 3.√× 4.×√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