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
专题六 行程与工程问题

行程与工程问题一、行程问题1、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航行30千米,然后按原路返回,若想往返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则返回时每小时应航行( )千米。
2、一列车通过 250 米的隧道用 25秒,通过 210 米长的隧道用 23秒。
①若列车的前方有一辆与它同向行驶的货车,货车车身长 320米,速度为每秒17米。
列车与货车从车头追上到车尾相离需要多少秒?②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向而行,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3、一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在210千米的河流中顺水而行时用了6小时,则返回原处需用( )小时。
4、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km ,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
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时,从乙地到甲地需7.5时。
问: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上坡路?5、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一辆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8:7,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0千米处相遇。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6小时,比乙的速度快50%,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80千米,求乙车的速度。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43,问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8、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 地52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 地44米处再次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二、工程问题1、甲,乙两人合作A,B 两项,甲单独做A 工程需9天,单独做B 工程需12天;乙单独做A 工程需3天,单独做B 工程需15天。
至少几天能完成任务?2、一批零件甲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完成36个,甲乙合作完成任务时所做零件个数比是5∶3,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
6.6 数的计算—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

专题三、工程问题。
解决工程问题时,一般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3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20天 完成。两队合作10天,还剩下工程的几分之几?两队合作 几天完成?
( )
拓展思维:
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 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
(1)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2)如果乙丙合做这批零件的 5 要几小时?
6
(3)甲乙丙三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4)甲丙合做3小时,还剩几分之几?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4500÷(50+40)=
二、同时出发,相背而行
1、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向反方向行去。甲每分 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0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60+70)×5=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相背而行,一辆汽 车每小时行 33 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42 千米。多 少分钟后两车相距150千米?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50÷(33+42)=
比例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
专题一:行程问题
1、常见的数量关系:
⑴ 、一个物体运动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1、常见的数量关系:
⑵ 、两个物体运动 ①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② 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五、同时、同地点出发、 同方向行驶(追及问题)
1.甲、乙两人同时骑车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行14.2千 米,乙每小时行18.7千米。8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18.7-14.2)×8=
小升初专题复习-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队每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15,也就是说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110、115。 工作总量减去甲、乙两队合干的工作量得到剩下的工作量,再除以乙队 的工作效率得到乙队单独干剩下的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答案】 [1-(110+115)×2]÷115=10(天) 答: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完成还需要 10 天。
用了 1 小时,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B )。
A.5 km B.10 km C.430 km D.30 km
5.(广东·深圳)在比例尺 1∶6000000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 8 cm,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 小时后相 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 8∶7,货车的速度是( A )千米/时。
解:设乙每小时生产 x 个零件。 18∶x=3∶5 x=30 12×30=360(个)
3 360×3+5=135(个) 答:甲一共生产了 135 个零件。
3.甲、乙两个码头相距 130 km,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 6.5 小时到达甲 码头,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 23 km。汽船从甲码头顺流开到乙码头需
要几小时?
23-130÷6.5=3(千米/时) 130÷(23+3)=5(小时) 答:汽船从甲码头顺流开到乙码头需要 5 小时。
工程问题 (北京)单独干某项工程,甲队需要 10 天完成,乙队需要 15 天完成。 甲、乙两队合干 2 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完成还需要多少天? 思路点拨:解决工程问题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理解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对应关系。如果这项工作由几个人共同完成,则
答:这段路甲队单独修需要 36 天完成。
工程和行程问题答案

工程与行程专题基本工程问题1、甲做一项工程用18天就能单独完成,如果甲乙双方一起做,用6天就能完成工程的一半,求,乙方单独完成工程的话用多少天才行?【解答】甲的工作效率为1/8,甲乙合作的效率为1/12(注意是二分之一除以6),所以乙的效率就是1/8-1/12=1/242、折叠一批纸鹤,甲同学单独折叠需要半小时,乙同学单独折叠需要45分钟,则甲、乙两同学共同折需要( )【解答】首先将单位统一为小时或者分钟。
半小时=30分钟,甲的效率为1/30,乙的效率为1/45,所以共同折叠需要1÷(1/30+1/45)=18分钟。
3、移栽西红柿苗若干棵,如果哥、弟二人合栽8小时完成,先由哥哥栽了3小时后,又由弟弟栽了1小时,还剩总棵数的1116没有栽,已知哥哥每小时比弟弟每小时多栽7棵。
共要移栽西红柿苗多少棵?【解答】合作效率为:1/8,“先由哥哥栽了3小时后,又由弟弟栽了1小时”这句话可以转化为俩人合作一小时,然后哥哥又单独做2小时。
所以哥哥两小时的工作量为:(1 -11/16) –1/8 = 3/16 所以哥哥的效率为3/32,弟弟的效率为:1/8 –3/32 = 1/32 ,所以一共需要栽种:7÷(3/32 –1/32)=112(棵)4、一艘船出现了一个漏洞,水以均匀的速度进入船舱,当船员发现的时候,舱内已经灌进了一些水。
如果用12人来舀水,3小时可以舀完;如果用5人来舀水,10小时可以舀完。
现在要求2小时把水舀完,需要多少人来舀?【解答】牛吃草模型。
假设每人每小时舀长一份。
第一次一共舀出36份,第二次舀出50份,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的14份就是10-3=7小时增长的,所以每小时增长2份水。
对于第一次的36份水,一部分是原来的,一部分是增长的,所以原来有水36-3×2=30份水。
最后两小时舀完,所以需要舀出30+2×2=34份水,需要34÷2÷1=17人。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

行全程的 3 ,如果两车从两地同时对开,
5
几小时相遇?
2、一辆车从甲地出发到乙地,行完全程需要 8小时,行了5小时后,距乙地还有150千米。 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3小
1
程的 3
5
1
这时两车相距80千米的 ,A、B两地2间的距离
是多少千米?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 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 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 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
3小时可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 ?
修一条路,甲队独修要12天,乙队独修要15天。
(1)两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甲队先修4天后,剩下的由乙队来修,
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3)两队合修5天后,剩下的由甲队来修,
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我来试一试
想挑战吗?
1、甲车4小时可行全程的 1 ,乙车6小时可
2、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 1 ,
行完全程需要几小时?
5
3、做200个零件,平均每天做50个,几天可 以完成任务?
4、做一批零件,平均每天做 1 ,几天可以
完成任务?
4
我 1.一项工程,10天完成。
能 行
平均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3天可以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完成工程的
1 2
需要几天?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完全程 需要6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全程的 几分之几?行全程的 2 需要几小时?
典型应用题
——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
几种常用的等量关系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行程问题的公式与工程问题的公式一、前言在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深入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进行全面的评估,为读者提供深度、广度兼具的知识。
二、行程问题的公式1. 行程问题的定义行程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行程问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等。
在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行程问题的公式在行程问题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frac{1}{2}at^2$等。
这些公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行程问题的公式,我个人认为它们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行程问题的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规划、物流运输等。
三、工程问题的公式1. 工程问题的定义工程问题是指在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对工程师和科学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工程问题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常见的公式包括动力学公式、热力学公式、流体力学公式等。
这些公式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F=ma$、热传导方程$q=ks\frac{\Delta T}{\Delta x}$等。
这些公式的应用使工程实践更加科学和高效。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一、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距离;或者根据已知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时间;又或者根据已知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速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行程问题的公式。
1. 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公式: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时间这些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各种与行程有关的数学问题。
2. 示例分析: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这辆汽车行驶100英里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根据时间 = 距离÷ 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时间= 100 ÷ 60 = 1.67小时。
二、工程问题的公式:工程问题是指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学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各种与工程相关的问题。
工程问题的公式通常涉及到面积、体积、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计算。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出所需的参数,以便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工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包括:矩形的面积 = 长× 宽圆的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立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球体的体积= (4/3)π × 半径的立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与面积和体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2. 力学和热力学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公式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能量守恒定律 E = mc^2,热传导公式 Q =kAΔT/Δx 等,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题四:行程与工程问题

专题四:行程与工程问题一、行程问题1、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航行30千米,然后按原路返回,若想往返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则返回时每小时应航行( )千米。
2、一列车通过 250 米的隧道用 25秒,通过 210 米长的隧道用 23秒。
①若列车的前方有一辆与它同向行驶的货车,货车车身长 320米,速度为每秒17米。
列车与货车从车头追上到车尾相离需要多少秒?②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向而行,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3、一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在210千米的河流中顺水而行时用了6小时,则返回原处需用( )小时。
4、甲、乙、丙三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8米,丙离终点还有12米.如果甲、乙、丙赛跑时速度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 )米。
5、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一辆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8:7,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0千米处相遇。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6小时,比乙的速度快50%,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80千米,求乙车的速度。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43,问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8、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 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 地150米处再次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二、工程问题1、修一条公路,甲单独做6天完成,乙单独做8天完成,现在两队分别从公路两头同时开工,修了3天后,还剩下180米,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2、一批零件甲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完成36个,甲乙合作完成任务时所做零件个数比是5∶3,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和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相遇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追及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
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说明】通过对这两种常见的问题中公式的复习,为找等量关系打好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小张和父亲计划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吴小红同学给出了一种解法:
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实际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45分钟,可列出方程:
解这个方程:
x/40-x/120-x/120=3/4
3x―x―x=90
x=90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答:小张到火车站的路程是90千米.
张勇同学又提出另一种解法:
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千米,则从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x千米,乘出租车行使了2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3/4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
2x/40-2x/80=3/4
解这个方程得:
x=30.
3x=90.
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
讨论:试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试试看.
【教学说明】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设不同的未知数,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难易度也不一样.从而得出为了解题方便应选择设适当的未知数的结论.
【归纳结论】1.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
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
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
问题2: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问.”
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添上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两人先后合作再一人离开的,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
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分析:我们可以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以知道,师傅的工作效率是1/4,徒弟的工作效率是1/6,整项工程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徒弟先做的一天,第二部分是师徒两人合作完成的,而合作的时间我们不知道,所以应设合作的时间为x,根据工作总量可列出方程.从而求出他们各自工作的量,这样就可以求出他们得到的报酬.
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1/6+(1/6+1/4)x=1
解得:x=2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6×3=1/2;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2=1/2.
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
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吗?试一试,并解答这些问题.
【教学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归纳结论】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表示第三个量.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的和.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有一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要过完第一、第二两座铁桥,过第二座铁桥比过第一座铁桥需多5秒,又知第二座铁桥的长度比第一座铁桥长度的2倍短50米,试求各铁桥的长.
2.一艘船由A地开往B地,顺水航行需5小时,逆水航行要比顺水航行多用5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12千米,求水流速度.
3.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6米,乙每秒钟跑4米.(1)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2)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4.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5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独挖8天可以完成,那么乙队独挖几天可以完成?
5.将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答案】1.解:设第一座铁桥的长为x米,那么第二座铁桥的长为(2x-50)米,过完第一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x/600分.
过完第二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2x-50)/600分.
依题意,可列出方程
x/600+5/60=(2x-50)/600
解方程x+50=2x-50
得x=100
∴2x-50=2×100-50=150
答:第一座铁桥长100米,第二座铁桥长150米.
2.分析:在水流问题中:
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等量关系:
船顺水航行的路程=船逆水航行的路程.
解:设水流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
5(12+x)=(5+50/60)(12-x)
60+5x=35/6×12-35/6x
65/6x=10
x=12/13.
答:水流速度为12/13千米/时.
3.分析:(1)同时、同地、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和乙共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
(2) 同时、同地、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
解:(1)设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40.
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4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2) 设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
解方程,得x=200.
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20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4.分析:这一工程问题求的是工作时间.只要先求出乙的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就能列出求乙的工作时间的方程.
解:设乙队单独挖需x天完成,由于两队合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等于各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和,也就是说两队合做的工作效率等于各队单独的工作效率的和,所以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5-1/8.
根据题意,得(1/5-1/8)x=1
解这个方程,得3/40x=1,x=40/3.
答:乙队独挖40/3天可以完成.
5.解:设甲、乙一起做还需x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根据题意,得1/6×1/2+(1/6+1/4)x=1.
解这个方程,得x=11/5.
11/5小时=2小时12分.
答:甲、乙一起做还需2小时12分才能完成工作.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请相互交流.
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教材第20页“习题6.3.2”中第3 、4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又分几种类型,如:相遇、追及、同向、逆向、水流、环行问题等.环行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路径呈环状或为环线的一部分.事实上,这类问题也有“相遇”与“追及”之分:
(1)若同地出发,反向而行,则每次相遇,两者的行程之和等于环形的周长.
(2)若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每次追及,两者的行程之差等于环行道的周长,或表示为快者的行程=慢者的行程+环形周长.
此外,若是同时出发,则相遇(或追及)时,两者行走的时间相等.
在水流问题中:
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