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超声检测理论基础7-9章

超声检测理论基础7-9章

第7章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1钢板中常见缺陷:分层、折叠和重皮、白点、裂纹2、采用底波多次反射法探伤应满足下面三条件:1.工件的探伤面与底面互相平行,确保产生多次反射。

(如工件加工倾斜就不合适);2.钢板材质晶粒度必须均匀,保证无缺陷处底面多次反射波次数的稳定。

(各次相同);3.材质对超声波的衰减要小。

保证反射底波有足够数量,以利探伤观察。

一般碳钢、不锈钢均能满足这些条件3、叠加效应:在钢板检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板厚较薄且板中缺陷较小时,各次底波之前的缺陷波开始几次逐渐升高,然后在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反射路径声波互相叠加造成的。

在钢板检测中,若出现叠加效应,一般应根据F1来评价缺陷。

只有当板厚δ<20mm时,才以F2来评价缺陷,这主要是为了减小近场区的影响。

叠加效应条件:a 小缺陷b中心部位 c 一般25mm以下(10-25)mm。

4、一般较为常用的是四次重合法。

液浸法超声波检测中,耦合液体层厚度:4n H=5. 检测方法:直接接触法,水浸法。

6、表面要求:钢板检测时表面为轧制面,当表面比较粗糙或氧化皮较为严重时,应做适当的处理,如用钢丝刷及打磨等。

一般选取钢板的任意一个轧制面进行检测,如有需要也可选上下两个轧制面进行检测。

7、探头选用探头的频率一般为2.5MHz~5MHz,这是因为钢板的晶粒比较细,较高的频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力。

一般探头的直径为Φ10mm~Φ30mm,对于较大面积的钢板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较大直径的探头,对于较薄的钢板为减小近场区影响应使用双晶直探头或采用小直径的探头, 探头选用应符合表7.1的要求。

探头的结构形式主要根据板厚来确定。

板厚较大时,常选用单晶直探头。

板厚较薄时可选用双晶直探头,因为双晶直探头主要用于检测厚度6~20mm的钢板。

8、试块选用原则1、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Ⅰ阶梯试块,适用于板厚小于等于20mm钢板检测;2、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Ⅱ平底孔试块,适用于板厚大于20mm的钢板检测。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那些事儿》
嘿,今天咱就来唠唠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咱超声科呀,那可是很重要的哟!
先说这“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那可真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拿基础知识来说吧,你得知道人体的各种结构呀,这可不是随便记记就行的。

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病人来做检查,我得清楚地知道他身体里各个部位该是什么样子的,稍微有点不清楚,那可不行。

那时候我就特别紧张,心里想着这些基础知识可得牢牢记住呀,不能出岔子。

再讲讲这基本理论,就像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超声能成像,原理是什么。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那脑袋瓜都快被这些理论绕晕了,每天都在拼命地理解、记忆呀。

基本技能就更不用说啦,操作超声仪器得熟练呀。

我曾经为了能熟练地调整那些参数,在科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就像打游戏冲关一样,非得把每个细节都掌握好。

然后就是“三严”啦,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

这态度就得端正,不能马虎。

有一回呀,我有点心不在焉,结果差点就出了小差错,还好及时发现了。

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态度一定要严肃起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严格的要求呢,就是对自己要狠一点,不能得过且过,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最好。

严密的组织,就是大家得一起配合好,不能乱套。

超声科的工作可不简单呀,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基三严,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他们找出问题,提供准确的诊断。

我们超声科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在和这些内容打交道,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这就是超声科三基三严的那些事儿,虽然平凡,但却很重要呀!。

ASNT超声II级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ASNT超声II级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超声II级基础理论试卷UT Level II General Examination姓名:答卷时间:地点:Name Time Location得分:评卷人:时间:Marks Examiner Date1. 超声波探伤中,最常用的换能器应用的原理是:( B )A) 磁致伸缩原理B) 压电原理C) 波型转换原理D) 以上都不是The transducer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ultrasonic search units (probes) used for discontinuity testing utilize:A) magnetostriction principles B) piezoelectric principlesC) mode conversion principles D) none of the above2. 下列哪种声波具有多种不同的波速( D )A) 纵波B) 切变波C) 横波D) 兰姆波Of the following sound wave modes, which one has multiple or varying wave velocitiesA) longitudinal waves B) shear waves C) transverse waves D) lamb waves3. 下列哪种情况可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 D )A) 确定材料弹性模量B) 研究材料冶金组织C) 测量材料厚度D) 以上都可以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considered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ic techniquesA) determination of a material's elastic modulus B) study of a material's meallurgical structureC) measurement of a material's thickness D) all of the above4. 可在液体中传播的唯一声波是:( B )A) 切变波B) 纵波C) 表面波D) 瑞利波The only significant sound wave mode that will travel through a liquid is:A) shear B) longitudinal C) surface D) rayleigh5. 材料的声阻抗用来:( C )A) 确定界面上的折射角B) 确定材料的声衰减C) 确定界面上透过和反射声能的相对数量D) 确定材料中声束扩散角The acoustic impedance of a material is used to:A) determine the angle of refraction at an interfaceB) determine the attenuation within the materialC)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sound energy coupled through and reflected at an interfaceD) determine the beam spread within the material6. 对试样进行接触法斜角探伤时,如果入射角达到第二临界角,会发生:( C )A) 表面波全反射B) 切变波45°折射C) 表面波D) 以上都不对When angle beam contact testing a test piece, increasing the incident angle until the second critical angle is reached results in:A) total reflection of a surface wave B) 45° refraction of the shear waveC) production of a surface wave D) none of the above7. 接触法探伤中,靠近入射表面的缺陷并不是总能探测出来的,其原因是:( C )A) 远场效应B) 衰减C) 盲区D) 折射In contact testing, defects near the entry surface cannot always be detected because of:A) the far-field effect B) attenuation C) the dead zone D) refraction8. 换能器频率与晶片厚度有关,晶片愈薄:( B )A) 频率愈低B) 频率愈高C) 频率无显着差别D) 以上都不对The crystal thickness and transducer frequency are related, the thinner the crystal:A) the lower the frequency B) the higher the frequencyC) there is no appreciable affect D) none of the above9. 靠近换能器的声压波动区域的长度主要取决于:( D )A) 换能器的频率B) 换能器的直径C) 换能器电缆的长度D) A和BThe length of the Zone adjacent to a transducer in which fluctuations in sound pressure occur is mostly affected by:A) the frequency of the transducer B) the diameter of the transducerC) the length of transducer cable D) both A and B10. 换能器从埋藏深度不同的相同反射体接收的信号差别可能是由哪种原因引起的( D )A) 材料衰减B) 声束扩散C) 近场效应D) 以上都可能The differences in signals received from identical reflectors at different material distances from a transducer may be caused by:A) material attenuation B) beam divergence C) near field effects D) all of the above11. 探头横向移动时,比探头尺寸小的缺陷产生的信号振幅发生起伏的变化。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第⼀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第⼀节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基本概念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在液体和⽓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超声纵波。

2、诊断常⽤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①⽅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传播在液体、⽓体和⼈体软组织中的传播⽅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软组织、⾻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差别:空⽓(20℃)344m/s,⽔(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3360m/s⼈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的声速相近。

⾻骼的声速最⾼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基本物理量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空⽓(20℃)344m/s、⽔(37℃)1524m/s、肝脏\⾎液1570m/s、脂肪组织1476m/s、颅⾻3360m/s。

⼈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超声场概念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

超声场简称声场,⼜可称为声束。

(⼆)声场特性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粗细)及声束本⾝的能量分布,随所⽤探头的形状、⼤⼩、阵元数及其排列、⼯作频率(超声波长)、有⽆聚焦以及聚焦的⽅式不同⽽有很⼤的不同②声束还受⼈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体组之间相互作⽤的影响。

2、声束由⼀个⼤的主瓣和⼀些⼩的旁瓣组成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向总有偏差,容易产⽣伪像。

公共基础知识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测量材料厚度、确定材料性质等的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kHz 的机械波,其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程度和反射特性各不相同,这些特性为超声波检测提供了基础。

超声波检测主要涉及到超声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通常使用超声波探头作为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

探头中的压电晶体在电信号的激励下产生超声波,并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后续分析处理。

二、核心理论1.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

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差异较大,例如在钢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9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480m/s。

-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衰减的原因主要包括散射、吸收和扩散等。

散射是由于材料中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吸收是由于材料对超声波能量的吸收,扩散则是由于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扩散效应。

-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波的强度取决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异,声阻抗差异越大,反射波越强。

2. 超声波检测原理- 脉冲反射法:通过发射短脉冲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或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

根据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 穿透法:将超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分别放置在被检测材料的两侧,通过检测透射超声波的强度和波形变化,来判断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 共振法:利用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共振的原理,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共振幅度等参数,来确定材料的厚度、弹性模量等性质。

三、发展历程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超声波的特性和应用。

20 世纪初期,超声波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声波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中,如检测飞机、舰艇等装备的零部件。

超声波基本理论串讲资料

超声波基本理论串讲资料
远大于波长时,就可以视为无限大介质。)
纵波声速为:
横波声速为:
表面波声速为:
由以上三式可知:
(1)固体介质中的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横量等有关,不同的介质,声速不同; 介质的弹性模量愈大,密度愈小,则声速愈大。
(2)声速还与波的类型有关,在同一固体介质中、纵波、横波和表面波的声速各不 相同,并且相互之间有以下关系:CL>CS>CR。对于钢材 CL :Cs: CR≈1.8:1: 0.9。
7
什么叫波长、频率?
Sec. 秒
1.一个完整波动的过程称为一个周期(一个波长λ )
2.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周期次数称为频率.
它的单位是:赫兹 Hz/秒
1000Hz = 1KHz;
10,000Hz = 10KHz;
100,000Hz = 100KHz; 5,000,000Hz = 5MHz.
3.λ波长(mm) v声速(mm/s) f频率(Hz) λ = v/f
16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2
2、细长棒中的纵波声速CLb 在细长棒中(棒径d≤λ)轴向传播的纵波声速与无限大介质中纵波声
速不同,细长棒中的纵波声速为: 3、声速与温度、应力、均匀性的关系
1)一般固体中的声速随介质温度升高而降低。 2)固体介质的应力状况对声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应力增加,声 速增加,但增加缓慢。 3)固体材料组织均匀性对声速的影响在铸铁中表现较为突出。铸 铁表面与中心,由于冷却速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组织,表面冷却快,晶 粒细,声速大;中心冷却慢,晶粒粗,声速小。此外,铸铁中石墨含量 和尺寸对声速也有影响,石墨含量和尺寸增加,声速减少。 二、板波声速 由于板波传播时受到上下板面的影响,只有当板厚、频率、声速之 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板波才能顺利传播。 实际探伤中,若是频率单一的连续波,那么板波声速就是相速度; 若是脉冲波,那么板波声速就是群速度。

超声波检测理论基础

超声波检测理论基础

超声波倾斜入射到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 (a) 纵波入射; (b) 横波入射
2.7 超声波倾斜入射到界面时的反射和透射
1.纵波斜入射
折射角相对于入射角的大小和折射波声速与入射波声速的比率有关。同时,由于纵波声速总是大于横波声速,因此纵波折射角βL要大于横波折射角βS。
当纵波倾斜入射到界面时,除产生反射纵波和折射纵波外,还会产生反射横波和折射横波,各种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方向符合反射、折射定律。
2.5 超声场的特征值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超声波的幅度或强度也用相同的方法即分贝表示,
2.5 超声场的特征值
实际检测时,常按此式 计算超声波探伤仪示波 频上任意两个波高的分 贝差。
目前市售的超声波探伤仪,其示波屏上波高与声压成正比,即任意两点的波高之比等于相应的声压之比,二者的分贝差
2.5 超声场的特征值
2011.11
超声波检测
第一章 绪论
5
6
1.2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如水波、声波、超声波 声波是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的机械纵波,频率在20~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被人听到,称为次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人耳也听不到,称为超声波。探伤用超声波频率在(0.5~10)MHz
超声波的特点
06
04
03
05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超声检测方法的分类
按原理:脉冲反射法、衍射时差法、穿透法、共振法
按显示方式:A型显示、超声成像显示
03
按波型:纵波法、横波法、表面波法、板波法、爬波法

超声波探伤理论基础知识

超声波探伤理论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之理论基础第一章 无损检测概述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和涡流检测(ET)等五种检测方法。

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器件等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也可用于玻璃等其它制品。

射线检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机械、器件等的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缝。

射线对人体不利,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超声检测系指用A型脉冲反射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缺陷,适用于金属制品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超声检测以及超声测厚。

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品及其零部件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包括干磁粉、湿磁粉、荧光和非荧光磁粉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适用于金属制品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包括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

涡流检测适用于管材检测,如圆形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铝及铝合金拉薄壁管等。

磁粉、渗透和涡流统称为表面检测。

第二章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第一节 基本知识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机械振动与波动是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振动的传播过程,称为波动。

波动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超声波就是一种机械波。

机械波主要参数有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长λ:同一波线上相邻两振动相位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波源或介质中任意一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正好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常用单位为米(m);频率f:波动过程中,任一给定点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完整波的个数称为频率 ,常用单位为赫兹(Hz);波速C:波动中,波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常用单位为米/秒(m/s)。

由上述定义可得:C=λ f ,即波长与波速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当频率一定时,波速愈大,波长就愈长;当波速一定时,频率愈低,波长就愈长。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亦可名为镜面折返 虚像。声束遇到深部的平滑镜面 时,反射回声如测及离镜面较接 近的靶标后,按入射途径反射折 回探头。
此时,在声像图上所显示者,为 镜面深部与此靶标距离相等、形态相 似的图像。镜像效应必须在大而光滑 的界面产生,常见于横膈附近。一个 实质性肿瘤或液性占位可在横膈两侧 同时显示,较横膈浅的一处为实影, 深者为虚影或镜像。
3.声影 声影指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 后,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演示的 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平直 条状区。系声路中具有较强衰减 体所造成。
高反射系数物体(如气体)、 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结 石、瘢痕)下方具有声影,二 者兼具则声影更明显。
4. 高衰减结构
超声能量消耗甚多,其后方回
声明显减弱,常见于肌腱、软骨、
3)横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 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 轴方向的分辨力(有称厚度分 辨力)。
(2)图像分辨力 指构成整 幅图像的目标分辨力。有细微 分辨力和对比分辨力。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 (一)密度(ρ ) 组织、脏 3 器的声学密度,单位为g/cm 。
(二)声速(C) 单位为m/s。一般 固体物含量高者声速最高,含纤维组 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高者,声 速较高,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声速较 低,液体声速更低,含气脏器中的气 体声速最低。
五、超声诊断原理 高频脉冲发生器→换能器(将电 能转变为声能)→组织界面(反射) →换能器(将声能转变为电能)→接 受放大装置→示波管→显示系统(显 示图像)。 换能器即为超声检查用的探头。
六、超声的生物效应 产生超声生物效应的主要物 理机制有:热机制、机械机制、 空化机制。当超声剂量(声强) 超出规定,将造成若干生物效应。
瘢痕之后,提高仪器“增益”仍可 显示少量回声信号
5.后方回声增强 声束向深部传播时不断衰减,设 计者为使图像显示均匀,加入了深度 增益补偿(DGC)调节系统。后壁增强 效应是指在常规调节的DGC系统下所发 生的图像显示效应,
而不是声能量在后壁被其他任何 物理能量所增强的效应。此效应常出 现在囊肿、脓肿及其他液区的后壁, 但几乎不出现于血管后壁。有些小肿 瘤如小肝癌、血管瘤后壁,亦可略见 增强。
(三)声阻抗(Z) 各种回 声图像主要由声阻抗差别造成。 系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单位为 g/cm2.s。
(四)界面 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 接触在一起时,形成一个界面。接触 面大小称为界面尺寸。尺寸小于波长 时名小界面,反之称为大界面。
三、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
(一)散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 生散射现象,使入射超声的部分能量 向各个空间方向分散辐射。返回至声 源的能量甚低。散射来自脏器内的细 小结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超声概念及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 杨晓
(一)超声波定义 声源振动频率 〉2万赫兹(Hz) 的机械波为超声波。 超声诊断所用声源振动频率一般 为:1~10兆赫(MHz),常用为: 2.5~5.0 MHz。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超声波的主要物理量 1、波长(λ) 在波的传播方向 上,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距离,单位 是mm。 2、周期(T) 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 时间。
(四)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 1. 声源 能产生超声的物体称为 声源,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 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组成。声源由超 声换能器发出。
2. 声束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 一般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其 中心轴线称为声轴,为声束传播的主 方向。声束两侧边缘间的距离称为束 宽。
3. 近场与远场 超声束各 处宽度不等。在临近探头的一 段距离内,束宽几乎相等,称 为近场;远方为远场。
多见于小型液性病灶。例如, 小型肝囊肿因部分容积效应常可 显示内部细小回声(系周围肝组 织回声重叠效应)。
fd =2×V.cosθ fo ÷ c fd :多普勒频移;fo:发射频率;V: 血流速度;θ:声束与血流夹角;c:超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际应用中fo:即为换能器 (探头)频率;c:超声波在人 体软组织中的平均传播速度为 1540m/s。
多普勒频移与声速成正比。 为获得最大血流信号,应使声 束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θ角 尽量小)。
(五)衰减 系声波轴向振动与介 质之间摩擦致能量消耗的结果,它与 超声探头频率及声波运行距离有关。 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组织的衰减会 发生变化。
(六)多普勒效应 当一定频率的 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介质中传播时, 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 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的情 况而发生改变,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二)反射 超声波入射到 比自身波长大的大界面时,入 射声波的较大部分能量被该界 面阻挡而返回,这种现象称之 为反射。
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 现象,使入射超声能量的较大 部分返回至声源。入射角与反 射角相等。
(三)折射 组织、脏器声速不同, 声束经过其大界面时,前进方向改变 称为折射。 (四)绕射 又名衍射。声束绕过 物体后,又以原来的方向偏斜传播。
4. 分辨力分基本分辨力和图像分辨力 (1)基本分辨力: 1)轴向分辨力 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 辨力。其优劣影响靶标在深浅方向的精细 度。分辨力佳则在轴向的图像点细小、清 晰。通常用3-3.5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 在1mm左右。
2)侧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 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 轴方向的分辨力。声束越细, 侧向分辨力越好。
诊断用超声剂量(声强)的 2 限定值,Ispta<100mWcm ,一次 超声照射时间 10-20分钟。
七、超声伪像
1.混响效应 声束扫查体内平滑大界面时, 部分能量返回探头表面之后, 又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第 二次进入体内。
为多次反射的一种。多见于 膀胱前壁、胆囊底、大囊肿前 壁,可被误诊为壁的增厚、分 泌物或肿瘤等。
四、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一)无反射型:液性组织 (如:血液、尿液、心包积液、 胸水、腹水、胆汁、羊水等)。
(二)少反射型:基本均质的实 质性组织(如:肝脏、肾脏、脾 脏、心肌、瓣膜等)。
(三)多反射型:结构较复杂、 致密,排列无一定规律的实质性 组织(如:乳腺、心外膜、肾包 膜、骨骼等)。
(四)全反射型:含气组织(如: 肺、胃、肠等)。超声检查时使 用偶合剂,就是为了防止探头与 皮肤之间存在空气,影响探查。
3、频率(f) 单位时间 内质点完成一个振动过程的次 数,单位是赫兹(Hz)。
4、声速(c) 单位时间内声波在 介质中的传播距离, 单位是m/s,人体 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0m/s。 c = f . λ 并与介质的弹性(E) 和密度(ρ )相关
(三)超声波的方向性 直线传播。可获定向传播 的超声波束。 在相同声源直径的条件下,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束射性 或方向性越强。
1842年,奥地利数学家及天 文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 发现,当星球与地球近向运动 时,光色向光谱的紫色端移位, 表明光波频率增高;
向红色方向移位,表明光 波频率降低。其差称为多普勒 频移。这种物理学效应命名为 多普勒效应。此亦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波源和接受器之间的相 对运动。
多普勒方程:
6. 旁瓣效应 旁瓣效应系指第1旁瓣成像重 叠效应。声源所发射的声束具有 一最大的主瓣,一般处于声源中 心,其轴线与声源表面垂直,名 主瓣。
主瓣周围有对称分布的数 对小瓣,称旁瓣。旁瓣重叠于 主瓣上,形成各种虚线或虚图。
7. 部分容积效应 病灶尺寸小于声束束宽,或 虽然大于束宽,但部分处于声束 内,则病灶回声与正常组织的回 声重叠,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