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二章(1)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 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 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 流:谴责贷者;救助借 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 反对借贷。
威尼斯商人剧照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我国的民间借贷
1.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 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 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金融学
(1)1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高利贷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 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债券;抵押债券;股票;
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
❖ 国库券又称T债券,是零息债券,最长期限为一年。 ❖ 往往列出买进收益率和卖出收益率,进行比较。 ❖ 国库券日交易量远远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
易量,可以高出10倍以上。 ❖ 国库券的利率由竞争性投标来决定,且可以同时接
受不同利率报价的投标。
货币市场工具:联邦基金
❖ 公司依靠其融资可以降低融资代价。 ❖ 从最初的无担保发展到现在的由信用卡和短期
贸易应收款作抵押。如有特种媒介机构,发行 的资产担保商业票据。 ❖ 现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库券的第二大货币市场工 具。但二级市场很小。往往贴现出售。
货币市场工具:银行承兑汇票
❖ 主要用于国际贸易,是对商业银行开出的,以出口 商为受益人的,基于进口商在到期日前在该银行存 入的资金的汇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社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 资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所以说,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 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 经济的发展。

现代信用形式

3 、国家信用 :指国家作为参与者的借贷 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发行国家公债;发行国库券、专项债券; 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等。
现代信用形式


2、 银行信用:它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在银行信用 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所以,银行 信用是“间接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信用 方向、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 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 信用形式。
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 :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 项给持票人(或第三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另外,商业信用也包含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的发展,使每个企业都处在错综 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中。链条中的 一环出现问题, 链条中的所有企业都会受 到影响。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 、信用的含义: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单方面的价值转移。人类社会最早的信用 活动采取的是实物形态;但当货币出现以 后,绝大多数信用活动采取的是货币形态。
(注意:在信用过程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二、 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特点 : 利率极高 多用于生活消费 对生产的寄生性和破坏性 2、资本主义信用 特点: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 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 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 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 体系。
(二) 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 要内容: 1.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 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掌 握国家货币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和 特点,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 程和原因,掌握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
3.重点掌握我国现行货币制度的 内容与特点,掌握人民币的发行程 序。
4.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 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利弊。
5.了解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过程,了解欧洲货币联盟等几 种主要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
7.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 度?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 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 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 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 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 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 用具有积极意义。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 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 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 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 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了解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 弊?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 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 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 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须具备四个特点;币材沿着历史顺序发展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

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第二章(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d 2.k 3.i 4.j5.a 6.g 7.h 8.f 9.e 10.c 11.b(二)填空1.美元与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2.业务库3.1948年12月1日4.金币本位制5.银本位制6.辅币7.牙买加体系8.区域性货币制度9.平行本位制10.无限法偿11.现金准备,证券准备(三)单项选择1.C2.D3.D4.B5.B6.C7.D8.B9.C 10.C(四)多项选择1.ABC2.DE3.BC4.ACE5.ABD6.AB7.ACE8.ABCD 9.ABCDE 10.BDE(五)判断并改错1.×银行券在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都存在、流通。

2.×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金铸币,还有贱金属铸造的辅币和银行券。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4.×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规定国家发行的现钞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对存款货币没有明确规定。

5.×金属货币制度下只有贵金属才能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外汇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之一。

6.×金币本位制下有金铸币参与流通,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不再进入流通。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

8.×国家铸造的辅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9.×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不再参与流通,不能自由铸造。

10.√(六)简答1 .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定义 – 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 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二、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 1.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 础上产生的。 • 2.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 件下才能发生。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 件的若干意见》
• 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 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 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 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 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 予保护。”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附: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 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 –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 银行信用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 在: • 借贷资本集中; • 银行规模越来越大; • 贷款数额增大,贷款期限延长; •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 • 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三)记帐式国债
• 记帐式国债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 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帐户中,投资 者仅取得收据或对帐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 一种国债。
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件
国债类型 形式
安全性
流通性
无记名式 (实物) 国债 凭证式国 债
记帐式国 债
实物券
不记名、不 可以上市流
挂失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的基本形式:存、取、贷、还
12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1、间接信用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A公司 存 款
银行
贷款
B公司
2、广泛的可接收性:L/C、银行承兑汇票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 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
4、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变动不一致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调整前
调整后
12%
12.5%
11.5%
12%
11%
11.5%
10.5%
11%
10%
10.5%
9.5%
10%
9%
9.5%
8.5%
9%
8%
8.5%
7.5%
8%
7%
7.5%
6%
7%
8%
6%
13%
8%
12%
13%
调整幅度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 -2% -5%
900000
存款的创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整体行为结果
16
△Dd= △R× 1
K= △Dd
rd
△R
K存款创造 货币乘数
△Dd:活期存款增加额 △R:初始可用资金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企业甲在A银行存入
10000元活期存款,请计算通过银行存款创造后的最终存款增
加额?存款创造货币乘数?
以上四种信用的国际形式——国际信用
7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 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
• • • • • 一、高利贷的特点 含义: 高利贷是指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特点: 利率极高且不稳定。
二、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信用形式。 • 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 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 的。
三、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 • 信用是保证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 在利润率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 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 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 四、信用与泡沫经济 • 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 象,在信用膨胀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经济过度扩 张。当信用膨胀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 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出金融市场的动荡, 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利息的来源不同,反映的经济关系也 不同:
•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高利贷是生息资本的 主要形式,高利贷的利息来源于奴隶或小生产者 的剩劳动甚至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体现了高 利贷者和奴隶主、封建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 系。 • 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 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也体现了他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 3、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 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社会纯收入再分 配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内容提要 • 本章分析说明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现 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经 济问题,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会分工) 融 • b.贫富差别(私有制产生贫富,商品交 学 换要等价交换)
可编辑ppt
5
第二章 信 用
2、信用的职能
• a.资 金 再 分 配 的 职 能 ( 企 业初 次 分配 . 财政二次分配. 前二重资金分配重叠形 成第三次分配——信用)
金 • b.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指流通手段 融 和支付手段) 学
15
第二章 信 用
2、形式
• (一)出口信贷
• (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 (三)政府贷款
金 融 学
• (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 • (六)国际租赁
• (七) 直接投资
可编辑ppt
16
第二章 信 用
出口信贷
• a. 出口信贷:出口国银行为本国的出口 贸易提供的贷款。
– 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买方)

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信贷。
融 学
– 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出口商(卖方) 提供的信贷。
可编辑ppt
17
第二章 信 用
b.市场贷款
• 市场贷款:有外国几家银行(银团)代 发行债券,或大额定期定单代为筹措资 金。也称“辛迪加贷款”。
金 • c 补偿贸易:(发展中国家多采用的一 融 种方式) 学 • 此外,政府信贷 来料加工 国际金融机
七.租赁信用
• 租赁信用:出租物品,收取租金的形式 提供的信用。
• 特点: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信用
金 方式。
融 • zl
学 • 本章要点

目录
可编辑ppt
23
金 融 学
• 受信:债务人接受商品或货币;
• 守信: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偿还商品或 货币。 zl1
可编辑ppt
2
第二章 信 用
3、信用的发展(三个阶段)
• a.尚未工具化的信用 • b.尚未流动化的信用 • c.流动化的信用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3
第二章 信 用
4、信用关系
• (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章 信用
•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概念和发展
金 融
• 1、信用:是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 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
学 定。(借贷行为的总称)
可编辑ppt
1
第二章பைடு நூலகம்信 用
2、信用的特点
• 信用有三个特点
• 偿还性 期限性 付息性
• 授信: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
可编辑ppt
11
第二章 信 用
三.国家信用
• 1、国家信用: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 筹集资金的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实质 是国家的借贷。
金 • 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 融 政府担保债券 学
可编辑ppt
12
第二章 信 用
2、国家信用的作用
• (1)增加货币流通,保持物价稳定。 • (2)增加投资总量,刺激经济增长。
可编辑ppt
20
第二章 信 用
3、消费信用的作用
• (1)消费信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 (2)消费信用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21
第二章 信 用
六.民间信用
• 民间信用:民间个人间借贷活动。
• 特点
• 无利息或者利率高;
金 融 学
• 风险大; • 非常灵活;
可编辑ppt
22
第二章 信 用
• (二)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 (三)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金 融 学
• (四)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
• (五) 信用关系中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的调节离不开信用。zl2
可编辑ppt
4
第二章 信 用
二.信用存在的基础和职能
• 1. 基础: • a.剩余产品(商品生产要通过交换才能
实现其价值,而有剩余产品也有利于社
信用的形式
• 一.商业信用
• 1、商业信用:是企业间相互提供的与商 品相联系赊销商品或延期付款的信用活
金 动。 融 学
可编辑ppt
8
第二章 信 用
2、商业信用的特点
• a.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反映因商品交易 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基本主体)
• b.企业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并非闲置
金 资金; 融 • c. 所提供的是直接信用(有协议),但 学 是无中介机构;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13
第二章 信 用
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 资金分配的主体不同;(国家 银行) • 资金分配的目的不同; • 资金分配的形式不同;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14
第二章 信 用
四.国际信用
• 1.国际信用:是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发生 的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9
第二章 信 用
二.银行信用
• 1.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 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金 融 学
可编辑ppt
10
第二章 信 用
2. 特点
• (1)间接性。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属 于间接信用;
• (2)广泛性。借贷的对象是货币资金
金 (时间. 规模灵活); 融 • (3)综合性。银行业务,可以反映国民 学 经济的综合情况;
构贷款等. zl
可编辑ppt
18
第二章 信 用
五.消费信用
• 1.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
金 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融 学
可编辑ppt
19
第二章 信 用
2、形式
• a.商品赊销(零星购买,信用卡消费, 短期)
• b.分期付款(耐用消费品,汽车,商品
金 房,中期) 融 • c.消费贷款 信用贷款(消费者信用状况) 学 • d.抵押贷款(固定资产,金融资产)
可编辑ppt
6
第二章 信 用
三.信用的分类
• 1. 按主体不同分:公共信用 企业信用 私人信用;
• 2. 按用途不同分:商业信用 投资信用
金 消费信用;
融 学
• 3. 按期限不同分:短 、中、 长期信用 • 4. 按是否有中介机构:直接信用(无)
间接信用(有);
可编辑ppt
7
第二节
第二章 信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