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诊断治疗慢病

合集下载

常见慢病自我管理要点

常见慢病自我管理要点

常见慢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例近40%。

与此同时,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1种或多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

许多慢性病有相似特点:一朝诊断,终生治疗!为了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降低慢性病的致残、致死率,患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

然而,不少患者并没有慢性病管理意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简称慢性病、慢病,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职业性疾病、恶性肿瘤、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4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预测到2026年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14.4%、27.8%[数据来源:《中国慢病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我国慢病管理的主要痛点集中在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疾病诊断覆盖范围小、诊断水准不均衡、早期筛查不全面、不及时及患者自身预防意识较差。

其中最恐怖的就是知晓率低,因为慢病初期大多都没有症状,而且居民体检意识低,导致大多数人在早期并不能发现自己得了某些疾病,所以定期的健康筛查很有必要!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重,人口结构的变化,慢病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国家也是高度重视,并在“十四五”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求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进行转变,提倡“早评估、早筛查、早干预”,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迈入全民新健康时代。

如今,进入早晚温差较大的秋季,更是慢性病的高发期。

为此,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慢性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要点。

我国大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其每年用药的费用支出平均在1万~3万不等。

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

XX市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为加快建立XX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首诊在社区、转诊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相关诊疗规范及文件,制定XX市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

一、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适用机构范围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适用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诊所。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医务室、诊所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二、四类慢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指南(一)四类慢病诊疗原则1.以人为本。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基层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以便民惠民、社会效益为第一准则,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2.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四类慢病患者自愿到基层诊疗。

3.城乡统筹。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布局,推动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4.创新机制。

兼顾群众、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各方的权益,充分体现基层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四类慢病诊疗基本条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四类慢病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疗:1.诊断明确的患者;2.治疗方案明确,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或居家口服药物者;3.病情稳定,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康复者;4.伴随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者。

(三)四类慢病诊疗流程1.居民持健康卡(或医保卡)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2.为居民建立或完善健康档案,提供健康自测服务项目。

3.引导居民自愿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明确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约定服务内容。

4.提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指导。

5.提供常规诊疗服务。

6.病情稳定患者,可预约下次服务;对病情急性期或危重症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为其提供预约转诊服务(门诊或住院)。

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用药解析

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用药解析

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死) 腔隙性梗死
脑出血
脑栓塞 有多 时互兼
蛛网膜下腔出血
1.1 脑卒中的概念及分类
临床专业术语,又称中风,是一组以急性起病, 局灶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 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 塞(死) 。
脑梗塞分类
包括2种类型(概念完全不同): 1、脑 血 栓 形 成:脑部原位血栓形成 2、脑 栓 塞:由脑外(心或肢体形成血栓)随血液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吸烟饮酒,多盐 ☆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微栓塞 主要病因。颈部大动脉管壁粥样硬
化斑块脱落的微栓子进入颅内血管,引起微栓子 在脑内末梢小动脉内停滞,不久碎裂随血液流走。 2.椎动脉受压 突然而急剧的头部或颈部伸 屈,可压迫粥样硬化的椎动脉,减少脑血流量, 引起TIA,尤其在颈椎病的基础上易发生。
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版)概略
一、评估和诊断(医生) 二、一般处理
① 吸氧与呼吸支持 ②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③ 体温控制 ④ 血压控制 ⑤ 血糖控制
三、特异性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五、早期康复 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
3.特异性治疗
3.1 改善脑循环 ① 溶栓: ② 抗血小板: ③ 抗凝: ④ 降纤: ⑤ 扩容: ⑥ 扩张血管:
酶(6小时内用?) 2.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推荐) 3. 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素、阿加曲班(不推
荐无选择的抗凝)
4. 降纤:降纤酶、巴曲酶、安克罗酶、蚓激酶 5. 扩容:(血液稀释),一般不推荐 6. 扩张血管:一般不推荐 3.2 神经保护: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节 苷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

常见慢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慢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病情迁延不愈、健康损害严重等特点。

一、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高血压应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限酒、心态平。

3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压,遵医嘱坚持规范服药。

高血压治疗遵循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

二、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的防治需注重5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

其中直接起治疗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要素。

饮食治疗的原则:总量控制、食物多样化,保持蛋白质中等量摄入,最少量摄入脂肪、糖和酒等。

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包括快走、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经常检测血糖水平,尽早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三、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脑卒中俗称中风,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等。

脑卒中预防应做到如下六点:一要戒烟;二要合理膳食:三要控制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及盐的摄入,每
日半公斤蔬菜和水果;四要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五要控制体重,定期评估BMI(身体质量指数),鼓励减重;五要限酒,男性每天不超过30克,女性每天不超过20克;六要保持乐观、放松心态,调整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及其在脑卒中患者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及其在脑卒中患者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护理杂志犖狌狉J C h i n P L AA pril 2018,35(8)•综述.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及其在脑卒中患者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娟,周兰姝(海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433)慢性疾病轨迹模式(chronic illnesstrajectory model)是由C o rb in和S tra u ss于1991年首次提出[1],并于1998年进行了理论的更新[2]。

该 来 学,根理论形成。

慢 病轨迹 模式认为慢性疾病是一个过程,并且随着时发[2]。

慢 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疾病的 时期患者状况和需求是不同的,从而护理干预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特 措施来 患者的疾病进程、延长其寿命和提高其t 量[1]。

慢性疾病轨迹理 为了描述慢 病的过程和患者的体验。

慢性病的管理控制症状,还要帮助患者和家属与残疾共存、适应长:可 病所带来的心理、 的 []。

1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概述1.1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核心概念1_1_ 1轨迹(trajectory)轨迹是指疾病过程,患者个体、家庭、卫 健人员都参与了该过程。

疾病过程包括了症状管理、处理相关残疾、决定最终结局。

迹通常 的,回顾绘制疾病轨迹。

每 病都有它潜在的过程, 被 。

病的轨迹取决于患者个体、其采取的行动时间发生的顺序。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这个过程代表了疾病导致的残疾的累积 ,包括生理症状,疾病对 的自我 功能带来的影响。

每位患者的疾病体验都是独 二的,病发生的过程中存在共同时期,体现在健康状况和干预需的[1]。

1.1.2 轨迹分期(trajectory phasing and subphas-mg)轨迹分 表了慢 病在整 病进展过程中 现的 态或时期,具体定义见表1。

慢性疾病的轨迹,见图1。

在整个慢性疾病 过程中,轨迹有 ,代表患者健康的趋【收稿日期】2017-08-07 【修回日期】2018-01-03【基金项目】“高峰高原”计划I类高峰学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016-40-16XD1403200)上 卫统先进适宜广(2014SY002)【作者简介】李娟,博士,副教授,区护理、卒中照护研究【通信作者】周,E-mail:zhoulanshu@ 势;轨迹有可能下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或临终状态;轨迹也有可能保持水平,表示患者疾病状态稳定。

脑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药依从性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脑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药依从性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图1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表1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情况
题目
第一作者
来源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杨素梅
长治医学院学报
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现状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文健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21)04(a)-0171-05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Complianc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Stroke Patients
Province, 5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omplianc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stroke patients in our country. Methods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the visual analysis method, and
LI Peiyuan1,2, DING Shaotong, LI Yue3, XU Xingying, HU Changsheng
1.Yangjiang People's Hospital, Yang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9599 China; 2.Baihetang Drugstore of Jiangcheng District,

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探讨

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探讨

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探讨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和照顾来控制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策略。

慢病管理的重要性脑卒中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通过慢病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风险因素、预防复发、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至关重要。

慢病管理策略1. 医学管理脑卒中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治疗。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此外,定期的复诊和评估也是管理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2.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对于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患者应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并保持适当的体重。

此外,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惯也有助于管理脑卒中。

3.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至关重要。

家人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和接受治疗。

4.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

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医学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家庭支持和康复治疗。

通过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脑卒中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积极开展脑卒中患者的慢病管理工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管理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脑卒中的慢病管理

脑卒中的慢病管理
身体素质。
戒烟限酒
强调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减少危险因素。
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
极面对疾病。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构建
家属教育与培训
对家属进行脑卒中相关知 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家属参与康复过程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 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帮助。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利用社区资源,构建脑卒 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
年龄与性别分布
地域与种族差异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的 地域和种族差异。
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 、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疾病等 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血压、戒烟限酒、保持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等都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REPORTING
慢病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慢病管理概念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 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慢病管理重要性
慢病管理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脑卒 中患者中更为重要。
脑卒中患者长期随访策略
01
02
03
定期评估病情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因卒中类型和部位 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诊断方法
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 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 括CT和MRI等。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 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脑卒中概念及分类
—脑卒中:脑血管意外,突发的脑血管闭塞或者破裂,导致的脑功能受损,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80%)
3.脑出血
4.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 20% )
二. 2.1常见病因: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年龄,吸烟酗酒
2.2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运动少.既往卒中病史.卒中家族史.服避孕药等药.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生产.骨折.血液病.其他造成凝血异常的疾病
可以分为:可干预病因:年龄种族性别。

不可干预病因:个体或环境
因素导致的
三.简易风险评分卡。

大于3分属于高危人群。

每项1分。

内容:
1.高血压病,
2.血脂偏高,
3.糖尿病,
4.心房颤动,
5.吸烟,
6.肥胖体重,
7.运动量少,
8.卒中家族史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的脑血管缺血事件:原因血管痉挛后解痉,微小血栓堵塞后再通。

出现神经系统不超过24小时的神经功能障碍。

— 4.1诊断:突发短暂神经功能障碍,时间不足24小时,平均8-12分钟,影像学检查没有脑器质性损伤标记。

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反复发作往往是脑梗死的前兆。

— 4.2检查:心脏、颈动脉、脑动脉、血液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监测。

排查可能导致血管痉挛的其他因素。

— 4.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
1.针对病因,积极干预
2.抗血小板聚集;
3.抗凝:针对房颤;
4.稳定血压;稳定血糖;降脂治疗:稳定斑块,延缓血管闭塞;
5.狭窄血管预处理:内膜剥脱手术;支架成行手术;搭桥手术
6.心律失常:复律及风险评估,风险过大的复律不推荐,服用抗凝药物,观察。

五. 脑梗死诊断治疗及预防
—概念:脑血管突然闭塞,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表现出的症候群。

也叫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社会负担巨大,对家庭是严重的打击— 1.脑梗死的分类
— 1.1 脑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夜间发病多见,休息时发病,起病隐匿。

— 1.2脑栓塞:脑血管以外栓塞物质形成-脱落-脑血管栓塞。

心源性血栓--房颤,风心病约占1/3
动脉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脂肪栓子
肿瘤栓子
空气栓子
脱入血管的其他异物
脑栓塞发病急,活动时发病多见
— 2.脑梗死病因分型
— 2.1TOSTA分型(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制定预防策略):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小动脉闭塞
—心原性栓塞
—其他原因脑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