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旅游资源发掘与文化产业建设

合集下载

介绍平泉的解说词五十字[001]

介绍平泉的解说词五十字[001]

介绍平泉的解说词五十字平泉,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小县城,被誉为北方小清新的风水宝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平泉的名字来源于东汉时期东汉平泉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

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记忆。

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平泉以其独特的特色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首先,平泉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平泉古城而闻名于世。

古城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其中以景山公园、赵家大院、古北口、双石长廊等最为著名。

这些建筑构筑的宫殿、庄园、庙宇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时光倒流,穿越到过去的岁月。

其次,平泉的名山胜景也是旅游的一大亮点。

平泉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多山丘陵和流水环绕,古树参天,景色迷人。

特别是普陀山、宝坊山等山脉,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拥有绝美的风景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此外,平泉的美食也是旅游者们不能错过的亮点之一。

当地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有平泉牛肉、平泉红薯、平泉酥糖等,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品尝当地的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领略到当地的独特风情和人文魅力。

最后,平泉的民俗文化也是一大亮点。

平泉的人民生活着淳朴、传统的生活,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农历春节,平泉都会举办盛大而热闹的庙会,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色表演、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以及参与到各种新旧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平泉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平泉作为一个小城市,却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文化、自然景观、美食还是民俗文化,都能给予游客们全面的体验。

来到平泉,除了可以领略到北方小清新的风光外,更重要的是能深入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这里,你会感到时光的静谧,内心的平静,心灵的宁静。

平泉市发展历程简介

平泉市发展历程简介

平泉市发展历程简介
平泉市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中部,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平泉市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1. 古代历史时期:平泉地区是古代中原文明与辽东文明的交汇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唐朝时期,平泉地区曾是辽东节度使的治所。

2. 建城初期:平泉市的建城可以追溯到辽朝时期,当时建立了关内重镇“平泉军”,为辽东边境的重要军事据点。

3. 金朝时期:在金朝时期,平泉成为了金朝的北方政治和军事中心。

金朝在平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许多宫殿和寺庙,如万佛楼、保安寨等。

4. 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平泉地区属于石家庄厅,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进行管理。

此时期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但经济和文化逐渐发展。

5. 近现代发展:20世纪以后,平泉市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得到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平泉市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总结起来,平泉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的军事重镇到现代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平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平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加速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平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加速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平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加速县域经济绿色崛起作者:董正国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23期董正国平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的“金三角”地带。

县域面积3296平方公里,辖12镇7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全县48万人,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近年来,平泉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兴县、文化活县、商贸旺县”的发展战略,奋力建设绿色平泉、活力平泉、魅力平泉,着力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推动县域经济实现绿色崛起!坚持创新驱动,立足供给侧改革,以开放项目为重点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引擎区域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生长点。

我们强化一个观念:所有工作都围绕项目来展开,无论是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渡难关,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促进节能减排;无论是经济建设事业,还是民生改善事业,都通过谋划和实施重点项目来支撑。

今年以来,我们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主旋律,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健全和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强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围绕现有产业抓项目。

深入挖掘生态、产业、交通、区位、人文等优势,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一产抓提升,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工业化进程,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25亿元。

二产促转型,先后实施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95亿元。

三产抓亮点,围绕打造华北物流中心这一核心目标,积极培育引进大数据、冷链物流和高端服务产业,推进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28亿元。

文化促繁荣,围绕做靓“契丹祖源、圣地平泉”城市品牌,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38亿元。

围绕循环经济抓项目。

引导现有企业大上快上循环经济项目,不断加粗延伸食用茵、山杏、玉米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发下游产品、功能产品,鼓励企业相互配套,促进产业链闭合。

平泉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最新)[修改版]

平泉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最新)[修改版]

第一篇:平泉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最新)平泉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新)(2009年3月)【片头画面】由蓝色地球→平泉县城鸟瞰图→标志性建筑【片名字幕】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发展中的平泉欢迎您【字幕】魅力新平泉【解说】平泉县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3308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素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美誉。

“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诠释着这座城市的蕴脉和灵魂,向世人昭示着独特魅力。

这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发源地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已建成国家AAA 级景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是辽代契丹族的发祥地,清康乾年间平泉发展为沟通关内外的商甲云集重镇。

这里物产丰富,盛产杏仁、蘑菇、药材和山野菜,食用菌生产总量名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第三位,滑子菇产量居全国第一,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滑子菇之乡、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和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基地县。

【字幕】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平泉县大力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市场兴县、开放活县”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7.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80多倍。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加速崛起,河北冀东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平泉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

1 【字幕】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解说】平泉县东临辽宁省朝阳市,北接内蒙古赤峰市,距北京293公里、天津330公里、葫芦岛240公里、秦皇岛271公里、曹妃甸港30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承朝高速、锦承铁路、遵小铁路、国道101线、平铁、平双公路纵横贯穿全镜,特别是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的计划实施,将把平泉纳入北京1小时通勤圈。

【字幕】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大、要素供给有保障【解说】平泉有铁、钼、铜、金、煤等矿产种类40多个,开发潜力巨大。

平泉概况

平泉概况

平泉概况平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部与辽宁省凌源市接壤,北部与内蒙古宁城县相连,南部西部与宽城县承德县相邻,是辽宁、内蒙古与京、津华北内陆交通必经之地,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鸡鸣三省”之称,并以“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而驰名。

平泉因康熙大帝兴赞“平地涌泉之圣地”而得名,秦汉时期属右北平郡,辽属中京大定府,清雍正七年设八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为平泉州,民国二年改为平泉县。

后几经合分、更名,1948年恢复平泉县建置。

全县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是省、市批准重点培育发展的中等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河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该县为多民族聚居地区,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回、朝鲜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5%。

2004年,经省政府研究同意,被确定为民族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

平泉地理位置优越。

承朝高速、锦承铁路、101国道横跨东西,省道252公路贯穿南北,遵小铁路即将竣工,京沈客运专线也将过境开工建设,具有“三省通衢、京津远郊、冀东节点、五港腹地”得天独厚区位优势。

平泉文化积淀厚重。

五千多年的红山文化、一千多年的辽金文化、三百多年的大清文化在此传承、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幽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平泉馆藏文物丰富而精致,被国家和省文物专家誉为“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辽金文物精”。

平泉自然资源丰富。

已探明矿产资源40多种,开发利用20多种。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2%,是国家级优秀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发源地,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景区。

平泉特色产业突出。

食用菌、设施菜、花卉、林果、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食用菌产量居华北地区县级第一位,先后荣膺“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基地县”、“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

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

中国文化报/2008年/10月/10日/第008版产业纵横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兼谈平泉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范周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时,其焦点大都集中在如何破解县域文化资源丰富与产业化发展瓶颈之间的矛盾上。

然而,随着文化产业阶段性的发展变化,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逐渐突破原有体制的障碍,紧随农村改革的推进并通过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文化产业下一轮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对县域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关注,仍存在许多盲点。

因此,面对蓬勃发展的城市文化产业,我们有必要对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县域文化产业能否成为新领军者在对比中小城镇与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蕴含着巨大生机的区域就像是分布在创意地图上的珠子,只要用文化创意的文脉加以串联,它们就足以绽放出让人惊叹的魅力。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凤凰、平遥、阳朔……这些古朴悠久的县城,以迷人的风光、历史和文化,证明了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方在文化产业上也可以演奏第一把小提琴。

其实,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并非偶然。

时代的步伐早已使经济的发展从中心城市向县域扩张,并不断催生着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范式。

在承德市平泉县,我们就得到了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范式。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平泉县位于承德市东北部,是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自古就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和店铺林立的商贸畿镇,素有“燕赵门楣、通衢辽蒙”之称,这里早在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1100多年前的辽金文化为城市增添了无限神韵;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发源于境西北的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伟大神秘的契丹民族也是从这里走出来。

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平泉县独特的城市品格。

文化旅游部门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报告

文化旅游部门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报告

文化旅游部门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文化旅游部门在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代表全体干部职工向您汇报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融合二者,我们开展了多项工作。

首先,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如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展览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

此外,我们积极引入了文化元素到旅游景点的建设中,使得旅游景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二、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创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注重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尖端科技、创意产业的合作,推出更具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通过优化线路设计、改进导游讲解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

三、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宣传文化旅游产品和景点,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的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吸引更多游客。

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强文化旅游监管服务监管服务是保障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六、加强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是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博览会、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七、加强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平泉四大名片

平泉四大名片

平泉做靓“四张名片”向中等城市迈进正在崛起的山水园林之城——平泉做靓“四张名片”向中等城市迈进在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平泉县被确定为承德市发展的唯一一个中等城市。

为此,该县按照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创建标准,确定了“三省区交界处中等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六创联动”为总抓手,做靓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四张名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城市管理、经营立体式攻坚,从城市形象、气质到城市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崛起。

画龙点睛,聘请名家高起点规划按照山水园林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宜业宜居之城的建设标准,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确保城市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先后投资800余万元请“大院”、聘“名家”,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发展框架,确定了“两轴、三区、五极”的城镇网络体系及“南进、西扩、北移、中疏”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了中心城区、北城区、南城区三个分区,建设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互为补充的城市单元;投资5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城市形象、数字城市、城市绿化景观、城市道路、城市照明、城市公共安全6个专项规划设计,延展了规划控制范围和深度。

二是强化规划管理。

实行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咨询制度,建立了规划设计机构信息库和规划设计专家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联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规委会专家顾问组,对规划设计方案咨询、建筑设计招标、征集实行比选,推进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

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城市规划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城市规划的数字化管理,加强对规划审批行为的管理监督,有效减少规划审批行为的自由裁量权,确保城市建设在规划蓝图的指导下依法有序进行。

三是执行规划体现刚性。

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不断强化“规划即法、执法如山”的观念,坚持“一套班子研究、一个出口发布、一支笔审批”,在执行规划上体现刚性,严格遵照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确保规划不走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泉旅游资源发掘与文化产业建设
胡占华
平泉,古称"八沟",位于冀、辽、内蒙古三省区结合部,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从那时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富足的文化旅游资源,今天这些资源将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为当地百姓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世界各地友人提供值得来、值得看、值得玩、值得吃、值得购买、值得投资、值得研究、值得回忆、值得传播的去处。

一、红山与辽河源头文化及产业。

从红山文化出土文物考证就有龙之雏形,龙是中国古代先祖各部落融合协调的产物,龙的实质是一种民族的图腾和象征。

古代氏族部落大多都有自己的族徽或崇拜图腾,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各去其中一部分组成本不存在的龙,是中国古代先人艺术智慧和政治智慧的经典实证。

《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祖契(又有人考证为少昊)与契丹始祖应是同一个人,有传说玄女诞生于玄水,曾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契丹始祖的诞生地——马盂山(光头山)位于承德平泉(古称八沟厅)北部,是辽河源头(中国第七大河流之源头)及辽河上游水系老哈河(古称土河)的源头,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古老而神秘的契丹族始祖就诞生在这里,他们以白马为族徽和图腾,曾经在中国北部建立驰骋中国半个疆域的维持长达数百年的契丹帝国,时至今日,许多国家的文字中国的含义就是契丹的意思。

这里有契丹大长公主陵墓,她的祖先骑白马顺流(顺老哈河)而下,与她的另一个在潢河(西拉木伦河)诞生的玄女骑青牛祖先相遇木叶山,青牛和白马,在潢河与土河的交汇处木叶山相遇了,天女和神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结为夫妇,生八子,立八部,建契丹氏族。

著名典故”胡服骑射”就是表述中原赵国学习契丹之近缘东胡人的一场变革。

最为著名的有辽河源头及契丹始祖栖息地、有大长公主墓、石羊石虎古墓、八王沟辽墓群等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往来平泉,不仅历史文化如此,就是饮食上其实还有一个更为人鲜知的事实, 已有考古学者考证至今平泉依然保留的传统饮食火锅涮肉始于契丹民族饮食习惯,如果你有机会到当地博物馆,你就有机会看到契丹人用于餐饮的文物。

今天火锅涮肉普及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而正宗契丹火锅涮肉一定是这里。

二、道儒佛三教合一的《西游记》文化和-玉皇庙古建筑遗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世界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神话巨作之一,研究《西游记》学派称为“西学”,是若干种文化集成复合的完美巨作。

平泉玉皇庙是历史流传有序且与《西游记》和〈八仙过海〉密切联系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址,现在才被世人广泛关注。

平泉玉皇庙可追溯到古登州,公元705年唐朝结束武则天统治恢复唐制古登州立市,从那时起,玄奘西天取经故事就在当地广为流传,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演义传承玄奘故事过程中,融合了道教文化,到了宋元时期,著名道教人士邱处机的事迹与玄奘西行进一步融合,于是道教版本西游记在道教内部流传,时间演进到明代中期官刻版本<西游记>隆重浮出水面而作者却隐匿人世, 总之是与玄奘西天取经有关,而<西游记>又与道教、佛教和儒教相联系,显然,《西游记》表达的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理念,不然何以修成正果取得真经?近代较权威的胡适和鲁迅的考证为吴承恩,但是否就一锤定音?登州府本,作者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山东登州府刻书里有“西游记”,至少,从我的老家玉皇庙之《西游记》壁画表达的内容和明朝与唐朝文化之联系,这种说法应有一定根据。

另一种考证说法作者是蓝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贤之一。

字玉甫,号北泉,明代中叶,蓝姓中有名人蓝章,考中进士,出入官场,刚直正派,几经沉浮,曾任监察御史、金都御史、陕西巡抚。

平泉玉皇庙依然流传关于<西游记>和道教的种种故事。

从当地老百姓淳厚的民风和平泉玉皇庙文化内涵,会让你得到你梦想不到的惊喜和
收获。

今天基于文化古迹的复兴,将会让老百姓体会到文化的力量,也会让文化传播和传承者发掘传统优秀文化之素材,支撑更多文化产业群体。

三、明清文化与文化产业
明清文化资源是平泉文化资源又一重要构成,这些文化资源和明朝、清朝这两个封建朝代密切联系,也是考证明清统治时期文化传播和各民族文化彼此交流融合的重要佐证,除平泉《西游记》文化和-玉皇庙古建筑遗址外,这些历史古迹主要包括:明长城遗址会州城,这里在契丹时期就是一处契丹人生活栖息的地方,站在明长城遗址前通过这件文物就会想象到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雍正七年(1729 年)设八沟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降厅为平泉州,现有平泉标志的平泉至今泉水清冽。

改刀肉和糖饼,依然保留纯正清宫御膳品质,如果你吃满汉全席,当地师傅也会向你奉献一下手艺推出一、两品满汉全席精品菜肴。

始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的好去处,也是对穆斯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一处好去,民族特色小吃———平泉羊汤,味道醇厚清香,不腻不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冽纯正平泉水和地道的穆斯林烹饪技术,这些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饮食是餐饮文化产业化的重要依据和支撑,也会对其它产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

著名京剧《苏三起解》,表现得就是明朝怨女苏三从巴沟到南京(现北京)途中发生的艺术对白。

四、其它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
平泉自然旅游资源除辽河源头外还有号称“华北第一溶洞”之称的党坝古溶洞和二泉地温泉,承德是中国重要丹霞地貌地址结构的自然地址博物馆,上述旅游资源既可以组合推界也可以专题象旅游者推界,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好去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