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葡萄及葡萄产业现状知识讲解
我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一、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葡萄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几种水果之一,近年来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的葡萄生产正在朝着产业基础好、资源禀赋优、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区域发展,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2010-2019年我国葡萄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2019年实现产量1419.5万吨。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型超市、连锁水果店等高端葡萄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鲜食葡萄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从葡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葡萄生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葡萄品种向大粒、无核、带香气、红色、黄色、酸甜适口方向发展;葡萄种植由露地向保护地和设施栽培发展;种植区域由北方优势产区向南方发展;酿酒葡萄由东部产区向西部优势产区发展的趋势。
二、葡萄主产区分布葡萄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南北纬30度至50度被认为是世界葡萄栽培的优势区域。
其中欧洲葡萄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生产国有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德国,并且以酿酒葡萄为主。
我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葡萄生产国,是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葡萄种植面积占到全世界的12.3%,我国与欧洲产区的区别是葡萄主要以鲜食为主,鲜食葡萄基本占到国内葡萄消费的85%以上,其次是干制和加工。
分品种来看,在鲜食葡萄领域欧美种群品种以巨峰、夏黑、藤稔、京亚等为主;欧亚种群品种主要有红地球、无核白、玫瑰香、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美人指、泽香、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近年发展较快的品种有夏黑、87-1、瑞都香玉、瑞都翠霞、巨玫瑰、魏可、火焰无核、阳光玫瑰、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
我国葡萄的主产区包括环渤海湾地区、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吉林以长白山为核心的产区、西南地区。
其中新疆是国内葡萄产量最大的产区,而河北与山东是中东部省份中的主要产区,由于新疆距离较远导致运输成本高保鲜困难,因此内地各主要消费区的葡萄仍然依靠城市周边种植业。
中国葡萄产业分布!八大葡萄生产区详情介绍

中国葡萄产业分布!八大葡萄生产区详情介绍我国地域辽阔,疆土跨越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几个截然不同的气候带,复杂的生态类型导致形成品种结构互不相同的葡萄栽培区。
从栽培方式上我国大体可分为埋土防寒与非埋土防寒越冬两大栽培区,其分界线大体以年绝对最低温-17℃线为界。
我国冬季-17℃绝对最低气温等温线大体位于山东的掖县、昌邑、寿光、济南,河南的范县、鹤壁,山西的晋城、垣曲、临猗,陕西的大荔、淳化、宝鸡直至甘肃的天水和四川的马尔康一线。
此线以南的地区葡萄一般都可安全越冬,此线以北的地区需要埋土防寒。
然而,由于我国地理状况的复杂性,同一地区内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王宇霖等,1984;晁无疾,1996)(图1)。
一般认为冬季-17℃的绝对最低气温等温线是葡萄冬季不覆盖的界限。
但葡萄冬季能否顺利越冬,并不完全决定于气候是否低于-17℃。
有些地区常常因为冬季空气干燥,加上北风多,有时绝对最低气温并没有低于-17℃,但也常有冻害情况发生。
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都属于埋土防寒栽培区。
一、西北干旱、半干旱葡萄区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是优质葡萄及葡萄干的生产区。
主栽品种绝大多数为欧亚种,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弱。
新疆东部的吐鲁番是我国最大的葡萄干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为‘无核白’。
新疆是我国传统、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区,栽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以上,2011年产量为175.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9.3%。
主要有‘无核白’和地方品种‘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木纳格’等品种,其中,吐鲁番地区生产的‘无核白’含糖量高达20%~24%,‘无核白’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品质优良,有“珍珠”美称,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阿布力孜?布力布力,2012)。
新疆特殊的气候造就了新疆葡萄品质优良的特性,但新疆又是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省区之一,每年因寒潮、大风、沙尘暴、冰雹和霜冻等灾害给新疆葡萄种植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白莹等,2013)。
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方向

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方向葡萄是新疆最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葡萄生产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直接影响到果农的收入,农工对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化是实现葡萄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 国内外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美国是世界葡萄生产大国,不仅产量和面积超过我国,而且其葡萄机械化生产管理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农民经营葡萄园规模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在美国,鲜食葡萄生产除果穗整形和采摘用人工以外,从种植、整形、施肥、耕作、喷药及包装等均有相应的作业机械;酿酒葡萄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机械收获。
因此,美国的葡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己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和全程机械化,现正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与新疆相邻的乌兹别克是世界黑葡萄干的主产区,其葡萄埋土、出土也实现了机械化。
相比之下,尽管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化也开展了一些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并开发出埋藤、植保、施肥、松土等田间作业机具,但由于国情、理念、地理环境及种植水平等多种原因,目前,我国葡萄生产管理仍以人工操作为主,机械化水平还相当落后。
据了解,新疆成龄葡萄生产成本在1400元/667m2左右,其中,人工成本约占60%以上,除喷药使用机械以外,劳动强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埋土、出土、采收、施肥、修剪等生产环节,需雇佣较多劳动力。
2006年,农十三师在兵团科技局的支持下,启动实施“葡萄田间作业机械研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年来,在红星二场、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已成功开发出葡萄施肥打坑机、果园专用喷药机和葡萄埋藤机等样机,为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迈开了一步,但由于没有开展葡萄机械化栽培模式的研究,再加上机械加工条件所限,机具适应性较差、工效偏低,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2 影响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主要障碍因素就当前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而言,影响葡萄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科技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外,传统的葡萄种植理念和种植模式是影响葡萄机械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世界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世界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一、全球葡萄产量与分布全球葡萄产量持续增长,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等地区。
其中,欧洲是全球最大的葡萄产区,尤其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
亚洲地区的葡萄产量也在不断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宁夏、新疆等地区。
北美和南美的葡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智利、阿根廷等国家。
二、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产量,全球各地的葡萄品种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
一些新的品种具有更高的抗病性和产量,同时也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此外,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如智能农业、无人机植保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葡萄种植的效率和品质。
三、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葡萄酒产业是全球葡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葡萄酒的品质与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全球各地的葡萄酒产区不断推出新的品牌和产品,同时也在加强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四、葡萄干等副产品的生产除了葡萄酒外,葡萄干、葡萄籽油等副产品也是葡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副产品的生产不仅提高了葡萄的附加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全球各地的葡萄产区都在加强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国际贸易与市场拓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各国之间的葡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同时也在加强跨国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全球葡萄产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中国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球葡萄产业也在积极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用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葡萄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葡萄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产品,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水果之一。
目前,葡萄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当前,全球葡萄种植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产量达到了7千万吨以上,其中以欧洲、美洲、亚洲和南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产区。
目前,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葡萄产业在这些地区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国内,中国葡萄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截至目前,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亩,产量也稳步增长。
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以及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大力支持,中国葡萄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进一步促进葡萄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技术、品种、品质和渠道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葡萄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农民参与葡萄种植等措施,进一步带动葡萄产业发展,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葡萄产业现状葡萄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广泛用途的水果,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多种功效,备受人们喜爱。
葡萄产业是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国之一,葡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20万亩,产量达到85万吨。
而且,葡萄的种植区域也逐渐扩大,从过去的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向东北、西南、西北等地扩散。
这主要得益于气候变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葡萄市场发展迅速,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纷纷投入到葡萄产业中。
葡萄的市场需求既有生鲜果蔬市场的需求,也有酒类、果酱、干果和饼干等加工行业的需求。
由于种类繁多,市场定位不同,葡萄的品种选择和区域特色有所不同,市场需求多元化。
葡萄价格也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收益。
二、葡萄产业发展趋势1.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葡萄及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葡萄的消费量将会大幅增加。
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拓也是葡萄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葡萄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高效栽培、抗病虫害、精细管理、精准施肥等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进一步提高品类和品质:多品种、多功能、精细化是葡萄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葡萄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和适应能力,选择适宜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4. 加工业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葡萄加工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从最初的果蔬市场扩展到果酒、干果、饼干、果酱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葡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有哪些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有哪些我国葡萄产业现在仍存在很多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对策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产业经济研究落后过去我国一直注重生产环节,信息体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法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
日本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以及海关等都已实现了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及时方便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及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等信息。
国外果品销售一般由专门的营销公司负责,或者由果农联合起来的果品协会负责统一销售。
他们有科学的销售策略和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变化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
而我国的果农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居多,营销企业规模小,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人才,缺乏正规管理,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缺乏信息化服务,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急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巨峰和红提为主)、成熟期搭配不合理(中晚熟品种比例过高,早熟、中熟品种比例过低)、鲜食与酿酒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比例过高,酿酒品种比例过低)。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品种,随着品种商业化趋势的增加,我国品种更新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障碍,阻碍了我国葡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新品种来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销售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葡萄产业中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葡萄种苗的生产和销售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疫形同虚设,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种纯正的标准化脱毒良种苗木生产尚未启动。
葡萄知识科普介绍讲座

葡萄知识科普介绍讲座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
葡萄科包含十一个属,约六百个种,葡萄属是栽培最广泛的一个属,约八十多个种,分布在中国的约有三十五种。
葡萄和苹果、柑橘、香蕉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水果”,同时葡萄树与无花果树、海枣树、油橄榄树被称为世界四大最早被人类种植的果树。
葡萄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为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
花色黄绿,果实亦称为葡萄,球形或椭圆形,呈紫或淡绿色,酸甜多汁。
葡萄一直居于世界果品产量及栽培面积首位,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葡萄果实除作为鲜果食用外,主要用于酿酒。
在世界总产量中约有80%左右用于酿酒。
意大利是世界上葡萄酒产量最大的国家。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栽培葡萄的历史亦很悠久,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就有30多种(包括变种)。
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等等,都是野葡萄,分布广泛。
活动指南:1. 组织学生到采育葡萄基地进行葡萄采摘,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进行葡萄的品种识别。
2. 对不同品种的葡萄进行品尝,写出各品种都具有什么样的风味和品质。
3. 组织学生到采育葡萄基地,观察葡萄的生长习性并进行葡萄的育苗技术实践。
4. 分组进行葡萄插扦、压条、嫁接育法的操作,对比哪种方法成活率高,哪种方法省工省时。
5. 利用各家的庭园或阳台建自己的小果园,最少3种果树。
6. 定期观察果树生长习性,并进行施肥、浇水、打药等实践活动。
大兴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果盘子”。
梨和葡萄是是大兴区两大果树主导产业。
而大兴的葡萄主要产自采育镇。
采育镇的自然条件与法国波尔多十分相似,十分适合葡萄生长,种植的葡萄品质优良,共有葡萄2万余亩,年产葡萄2100余万千克,共有葡萄品种100多个,是“北京的吐鲁番”。
查阅资料,识别几种葡萄的品种,并给自己的家人介绍。
葡萄品种介绍玫瑰香:中晚熟品种。
该品种对肥水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玫瑰香也是鲜食和酿酒兼用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F0roo0vr2e.2c0a0s3t 2004
10
三、世界葡萄酒产销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葡萄酒总产333.6亿升, 90年代后逐年下降至260亿升,2000年开始回升, 2007年,总产量达到272.3亿升比上年增加9.5亿 升。其中欧洲占71%,美洲占16%,其它各洲占13%。
近年来,原有的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产量下降, 而葡萄酒新世界产量稳步上升,全世界葡萄酒产 量到2008年约为290亿升,年增长率12%。
世界葡萄干生产
1000 qx
12,000 11,500 11,000 10,500 10,000
9,500 9,000 8,500 8,000 1986-19199091-19199596-2000
48
1000 000 hl
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 2004年
60 50
40 30 20
10
0
49
France ItalySpain AUrSgAentAinuastraliaChGineSraomuatnhyAfrPicoartugal ChRiolemania
四、世界葡萄酒消费
世界葡萄酒消费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286亿升, 以后出现下降,到1998年后又开始上升,2006年 达到230.1亿升,其中欧洲占68%,美洲占20%,亚 洲占7%。予计2011年消费244.5亿升。
7
SpainFrance ItalTyurkeyChina USA IrPaonrtugRaolmaAnrgiaentina ChAiluestralia
世界葡萄产量
1000 000 qx
680 660 640
660 618 626
620
600
580
560
540
520
500
480
1976-11998810-11998865-11999910-11999965-2000
世界葡萄及葡萄产业现状
世界葡萄栽培面积
1000 ha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Nhomakorabea0 1976-11998801-11998856-11999901-11999956-2000
4
7921 7922 7905
2p0rF0oo2vr.e2c0a0s3t 2004
2006年世界各大洲葡萄栽培面积
11.9%
4.5% 2.4%
21.5%
5
Europe Asia America Africa Oceania
59.7%
世界主要葡萄生产国葡萄面积
1000 ha
1198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884 856
590 450 391 285 244 230 210 187164
0
53
五、世界鲜食葡萄
世界鲜食葡萄生产从1995年开始上升,现已占总 产的26%。
2003年 总 产 量 1630万 吨 。 其 中 亚 洲 52.9% 、 欧 洲 21.4、美洲14.8%、非洲10.8%。
主要生产国:中、伊、土、印、意、美、智、巴。
主要出口国:智、意、美、南非。
世 界 鲜 食 葡 萄 消 费 : 从 上 世 纪 90 年 代 起 一 直 上 升 , 2001年达到1484万吨、2003年达到1573万吨。其中亚 洲占55%,欧洲占25%。消费大国:中(270万吨)、 伊、土、印、意、德。
葡萄出口:世界鲜食葡萄出口一直上升, 2001年达到258万吨, 2002年达到277万吨, 2003年达到 310万吨,其中:智利90万吨、 意大利67万吨,出口中美洲占50%,欧洲占 33%,亚洲占10%。
世界鲜食葡萄出口贸易
1000 000 qx
50
45
40
35
26.8 27.7 31.0
30
葡萄酒贸易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上 升,2004年世界葡萄酒进出口贸易总量增加到约 59亿升,其中欧洲占74%,美洲占13%,贸易量欧 洲逐年下降,美洲、澳洲持续增加,由于转口贸 易使出口大于进口。
1000 000 hl
世界葡萄酒生产
350
264.9
300
260.7
294.6
250
200
150
24
世界主要鲜食葡萄生产国
1000 000 qx 30
25
20
15
10
5
0
25
ChinaTurkey Iran Italy IndiaEgypt Chile USABrasilKorea Spain Irak
鲜食葡萄进出口情况
葡萄进口国:美(48),德(32),英、荷、 加、法、俄、(非、澳无进口),2001年 总进口量达250.4万吨, 2003年达到280万 吨。
世界葡萄酒剩余量:目前世界葡萄酒每年约 有32~38亿升的剩余量,产大于销十分显著,国 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OIV建议正常剩余量为10~20亿升,约占全球 市场需求的5%。
世界各大洲葡萄酒消费
20.2%
6.7% 2.6% 2.2%
68.4%
Europe America Asia Africa Oceania
25
20
15
10
5
0
18
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
20F0o2recast 2003
六、世界葡萄干
近年来,世界葡萄干生产和贸易逐年上升。
2003年总产达到122万吨,其中美、土超过35 万吨,中国、伊朗10余万吨,希腊、智利5万吨。
全球葡萄干进出口贸易量2001年达到116.74 万吨、 2002年达到119.33 万吨 、 2003年达到 121.72 万吨 。其中出口总量68万吨,亚洲占58%, 土、伊、美三国占2/3以上。
1000 000 qx
世界鲜食葡萄生产
180
153.8 163.4 162.5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6-19199091-19199596-2000
2001For2e0c0a2st 2003
23
世界各洲鲜食葡萄生产
10.8% 0.4% 14.8%
21.1%
52.9%
Asia Europe America Africa Oceania
100
50
0 1976-11998801-11998856-11999901-11999956-2000
2p0rF0oo2vr.e2c0a0s3t 2004
47
世界各大洲葡萄酒产量
4.5% 5.1% 3.7% 16.1%
70.6%
Europe America Asia Oceania 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