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公路改造边沟优化设计论文.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探究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探究公路路线设计对于山区交通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受到很多困难和限制。
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路线设计来提高道路的效能和安全性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以期为山区公路交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 引言公路路线设计是指在满足道路通行要求的前提下,从多个可选的路线中选择最佳的路线,以实现最优的交通效能和安全性。
传统的路线设计方法仅着重于单一目标,比如最短路线、最快路线等,忽略了多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可以考虑到多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优化算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2. 多目标优化算法多目标优化算法是指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
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可以将多目标定义为:路线长度、路线质量、环境影响等。
常见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通过这些算法,可以搜索到一系列在多个目标上都较好的解,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3.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多目标问题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平衡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路线长度应该尽量短,以减少建设成本和通行时间。
其次,路线质量应该优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路线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利用等。
这些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进行权衡和平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4.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建模: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明确各个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可行解空间。
(2)算法选择:根据问题特点和求解需求,选择合适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比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3)参数设置: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特点,设置合适的算法参数,如种群规模、迭代次数等。
浅析山区二级公路改造中平交道口的设计与优化方案

2014年第1期 (总第239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IANG JlAOTONG KEJ No.1,2014
(Sum No.239)
浅析山区二级公路改造中平交道口的设计与优化方案 唐健鸿 (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摘 要:近年来,平交道口也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山区二级公路平交道口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 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道口事故的频繁发生,我们针对平交道口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进行完善,作 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设计质量,给人们带来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平交道口;设计优化;环境保护;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4)01—0057—01
1设计意义 现在,交通运输已经是一个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交通发达,则国家兴旺。同时,公路也是城市与乡村联系 的一个纽带,只有交通发达了,城乡才能发展,经济才能发 展,交通方便同时也是山区人们的一大心愿,能够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善,为了 促进国家、城乡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交通运输条 件特别是二级公路平交道口设计的改善是必要的。 2设计目标 确保车辆顺利通行,如期完成工程,方便人们的生产生 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等。 3注意事项 (1)设计施工前应该注意道路的环境,如地质地貌,水 文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还应该注意气候气温等方面,让我们 更容易去设计。 (2)要综合考虑下大概的工程造价,材料来源,设计技 术等方面的问题。 (3)施工时应注意农田,与村民洽谈好。处理好和村民 的关系,不要影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尽量不要占用耕地。 (4)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设计过程 (1)设计时要注意当地地理环境,拓宽道路,至少保证 6 m的宽度行车,以此作为施工便道,以保证另一侧施工过程 中的行车安全。 (2)破除旧混凝土面板和挖路槽,铺设横穿平交道口污 水管。 (3)路基填挖,级配碎石底基层,这一过程宜采用半幅 施工,以确保正常通车。 (4)为了确保正常通车,还应该用水泥来稳定砂砾基 层,再用沥青下封层,也采用半幅施工。最后,用沥青混凝土 面层。 5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 (1)注意测量,测量是施工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对所有 的水准高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再测量一次,以免出现差错, 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水准点距离建筑物要大于25 m,距离施 工现场应该大于60 m,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需要测量的 步骤,施工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尽职尽责,精 准的计算,不能出现差错,尽量做到一步都不出错。 (2)对于横穿平交道口污水管的铺设,不管是在质量 上,还是外观和水管的承受力上都应该符合标准,严格按照 指标进行设计。 (3)高程的计算,高速公路高程的计算主要采用综合 法,这种方法所得竖向设计表面平顺,计算结果便于直接应 用于工程的图纸设计与施工,该方法集成了方格网法、圆心 法、等分法及等高线法的优点并加以改进,方法更加完善,工 程适用性得到提高。 6平交道口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平交道口主要是影响司机的开车视线,车由次干道突然 进入主干道时视线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而且,还由于国家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限速规定,车辆到此 处不能减速行驶,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7平交道口交通安全隐患的预防 (1)平交道口主要是影响司机的视野,以至于造成交通 事故,为此,应该拓宽视野,做到视野开阔,不要影响司机开 车时的视线。 (2)在道口的150 m左右处设置防护栏,另外,可以在 每隔20—30 m处写上标语,让司机能够注意到,还要注意限 速2O,减速慢行。 (3)对平交道口环境进行排查,看山上的沙石,泥土有
山区公路路线方案优化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路线方案优化设计要点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建设公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对于山区而言,由于地形较为复杂,在进行施工或维修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导致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缓慢,无法满足国民的出行需要,极大程度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度。
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判定,确保高速公路所设计的路线区域符合相关地质要求。
除此之外,科学有效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支出,进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就山区公路路线方案优化设计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引言山区公路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多,选线技术难度大,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众多。
公路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使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综合考虑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公路同城镇、农田规划的关系,贯彻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合理论证并确定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应在选定走廊带与主要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总体布局与设计,对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对运营安全、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有明显影响时,应进行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论证。
路线设计必须执行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1山区公路的基本特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地形地质等要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山区通常地形陡峭,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公路路线选线过程中通常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影响了路线设计的灵活性,加大了公路设计的难度。
山区复杂的气候、地形、地质等问题,进一步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首先要充分掌握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质等关键要素,然后才能合理地进行山区公路选线设计。
2山区公路设计原则1.安全原则。
为了突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优势,既要保证山区公路道路规划的合理性,又要依据安全准则调整山区公路道路规划的缺点。
山区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山区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和方法摘要:为从根本上保障山区公路工程服务设施运营水平,切实提升道路行车期间的安全性,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要点,制定了专项全面的工程设计规程以及开展意见。
强调公路工程安全生命防护体系要作为一个长期、持续且不断完善的项目,营造更加安全平稳的工程建设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山区公路工程在实际建设与后期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利影响,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公路设计;山区公路;公路优化;思路和方法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引言高质量的山区公路可以为驾驶人员提供较为优良的驾驶条件,并为地区经济对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渠道。
随着山区对外联系的日益密切,山区公路设计开始呈现一种复杂化趋势。
相比公路建设的其他类型工程项目,山区公路项目在设计与实施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外界影响因素,设计线路时会受到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干扰,施工会受到复杂地质环境的限制。
如果在此过程中设计的线路存在不合理问题,或没有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势必会对山区公路车辆行驶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此次研究将以山区公路工程为例,进行线路设计、优化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原则1.1坚守底线思维,确保工程安全山区公路设计优化工作本质上是在满足公路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及细则的条件下,在确保工程结构物安全可靠和公路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灵活选取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有效降低工程规模,综合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因素而采取的设计优化活动。
设计优化过程中要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守底线和红线意识,确保公路建设安全和运营安全,切不可刻意降低工程规模而突破技术指标。
1.2合理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基于勘察设计周期和成本的限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工程技术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专业设计过于粗放,照搬照抄的现象较多。
例如:桥梁设计中桩长越来越长;路线指标把握不够灵活导致规模过大。
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生态浅碟形边沟优化设计分析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交通与土木工程总第806期第12期2023年6月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生态浅碟形边沟优化设计分析王石磊梁中强柳旭东(中科路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0)摘要:【目的】为解决现有浅碟形边沟绿化率低、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对生态浅碟形边沟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方法方法】本文基于绿色公路理念,对现有生态浅碟形边沟从排水、生态绿化、渗水和暗管集水等部分进行优化。
同时基于定量水文计算方法,研究了波纹管纵坡、管径、开孔间距等因素对边沟排水能力的影响。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常规三、四级公路建设条件和排水需求,波纹管纵坡坡度宜为3.3%,管径宜选择50cm,开孔间距宜为20cm。
【结论】本研究可为高速公路现场排水边沟施工提供指导,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类似边沟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公路;生态浅碟形边沟;水文计算;排水设计中图分类号:TG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2-0067-04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2.012Optimal Desig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hallow Dish Shaped Side DitchBased on the Idea of Green HighwayWANG Shilei LIANG Zhongqiang LIU Xudong(Zhongke Luheng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Taiyuan030000,China)Abstract:[Purpose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greening rate and insufficient drainage capac⁃ity of existing shallow dish side ditches,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cological shal⁃low dish side ditches.[Methods]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road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optimize the drainage,ecological greening,seepage,and hidden pipe collection of existing ecological shallow dish shaped side ditches.[Finding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drainage requirements of conventional Class III and fourth-class highway,the longitudinal slope of corrugated pipe should be3.3%,the pipe diameter should be 50cm,and the hole spacing should be20cm.[Conclusions]This study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n-site drainage ditches on highways,and the research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other similar ditches.Keywords:green road;ecological shallow dish shaped side ditch;hydrologic calculation;drainage design收稿日期:2022-12-12基金项目: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交通道路设计数字化省技术创新中心”(202104010911019)。
公路工程边沟施工(3篇)

第1篇一、引言公路工程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通行安全、舒适性和耐久性。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边沟作为路基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排除路面及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防止路基病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工程边沟施工的相关知识,包括边沟的设置、施工要求、注意事项等。
二、边沟的设置1. 设置原则(1)符合排水要求:边沟的设置应确保路面及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能够迅速排除,防止路基病害发生。
(2)合理布局:边沟的布局应与地形、地质条件相适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开挖量。
(3)经济合理:边沟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材料成本等因素,确保工程经济合理。
2. 设置位置(1)挖方地段:在挖方地段,边沟应设置于路基外侧,并与路基边坡保持一定距离。
(2)填方地段:在填方地段,边沟应设置于填方边坡下方,与路基边坡保持一定距离。
(3)路堤靠山一侧: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3. 设置形式(1)边沟:边沟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排水设施,适用于挖方、填方地段。
边沟形式有梯形、三角形等。
(2)截水沟:截水沟主要用于截流地面径流,防止路基病害发生。
截水沟应设置在挖方路基的堑顶,距离坡口5m以外。
(3)排水沟:排水沟用于排除路面及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应设置在路基外侧,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
三、边沟施工要求1. 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保边沟位置、尺寸准确。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土方、石料、混凝土等材料。
(3)施工机械:准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
2. 施工工艺(1)开挖: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边沟开挖。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坍塌。
(2)基础处理:对边沟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础坚实、平整。
(3)铺砌: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或抹面等方式进行铺砌。
铺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①干砌片石: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道路改造技术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道路改造技术山区地形复杂,道路交通状况差,对于山区公路的设计和改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道路改造技术展开讨论。
一、地质勘察与评估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初期,地质勘察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各类地质问题的分布和程度。
同时,还需要对道路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以确保道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二、路线选择和优化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路线的选择和优化是关键环节。
要考虑到山区的地形特点和地质条件,并在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的路线。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纵横比、坡度和曲线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道路宽度与标准山区公路的道路宽度需要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车辆类型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主干道和旅游道路的宽度要达到标准,在满足通行需求的前提下,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
而次干道和支线道路的宽度可以适当减少,以降低建设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边坡处理山区公路的边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边坡的高度和陡度,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常见的边坡防护措施包括挡土墙、护坡植被、锚杆支护等。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边坡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确保道路的稳定性。
五、排水设计山区公路的排水设计要考虑降雨量大、地形陡峭等特点。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道路积水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常见的排水设施包括雨水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泄洪道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六、路面材料选择在山区公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道路的交通量、车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山区公路的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材料,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七、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山区公路的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对于道路的安全和规范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以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二级公路改扩建路线优化设计

62总472期2018年第22期(8月 上)0 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交通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几年,很多地区都对二级公路实施了改扩建。
通过实践得出改扩建工程路线设计难度,不亚于新建公路,而且原有的设计方案已经不再适用,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基于此,现围绕二级公路实际情况,对其改扩建工程的路线优化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1 工程概况G354长顺县至牛滚塘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位于长顺县董乃,途径摆所河、摆所城镇、营盘城镇、营盘河,终点止于长顺与紫云交界处牛滚塘,桩号K3+600—K30+027.725,全长26.428km 。
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40km/h ,K3+600—K5+300路基宽12m ,K5+300—K30+027.725路基宽8.5m ,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新建道路6.0km ,利用老路24.142km (利用原S309省道19.14km ,利用X968县乡道3.8km ,利用等外道路1.2km ),老路利用率80.09%。
2 公路选线2.1 选线原则选线时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发挥有利地形和地势的最大化作用,避开不利地带,采用适宜的技术标准,从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多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地形和路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充分结合路线的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使平面顺利、横断面稳定、纵断面平缓。
2.2 选线过程根据起点、中点和终点三点位置,对所需展线长度与直线距离进行分析,收集、整理设计资料,确定基本走向。
按照方便出行、减少占地、缩短路线和减少填挖等原则,在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平面与横纵断面之间的相互配合,以确定中线交点,再对平面线形设计各项要求进行分析,穿线交点,从而确定路线位置[1]。
根据以上选线原则和过程,平、纵面图如图1、2所示。
3 纵断面优化设计设计过程中应满足技术规范,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不得使用设计极限值;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应使开挖与填筑达到平衡,在填筑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开挖出的土方,因为这样能有效减少借方与废弃,二次利用土石方,减少工程的总造价,提高经济效益[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山区公路改造边沟优化设计论文2019-05-02
摘要:本文结合几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改建工程排水设计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改建工程边沟优化设计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新建了几条高等级公路及高速公路,而且还对原有的国省道及县乡公路进行了大力改造,从2000年实施3000公里改造以来,累计改造(建)里程达到13000多公里。
使得贵州的公路面貌大大改观。
1、目前公路改建设计现状
在公路改建设计过程中,由于资金紧张,公路从设计到开工周期短,设计任务较重,设计经费较少,公路设计深度较浅。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公路改造施工经验,对山区公路改造工程边沟设计谈几点看法。
公路改建设计中,大多依据原有公路状况和地形条件,充分考虑交通保畅和尽量利用原公路作为改建后的路基,尽量节省工程投资为原则进行设计。
目前公路改造工程的边沟设计大多只考虑了横断面的情况,对挖方路基地段填筑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基地段均设置加固边沟,而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很多没有设置边沟。
设计没有结合路基平面线型、纵断面情况及自然条件,使得需要设置边沟的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地段没有设置,部分满足上述条件但边沟作用不大的地段却设置了边沟,因此造成了边沟设置不合理,路基排水系统不完善。
2、贵州公路的特点
贵州共现有各种公路3万多公里,其中等外公路占总里程的60%。
近几年改建的公路大多是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等级低,多为泥级碎石路面,边沟多为土边沟,未经任何加固处理,抗灾能力弱,遇雨季水毁特别严重。
根据路线经过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公路的路线分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各种路线在贵州公路中均有分布。
由于贵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腰线及越岭线大约占总里程70%。
路基横断面形式上有填方路堤、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
在山区公路路基中尤其以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形式居多,特别对于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路堤形式很少。
3、边沟优化设计原则
由于公路改建工程投资资金紧张,公路改建工程不可能向高等级公路那样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但是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保证满足公路路基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资金。
根据公路改建设计时除少量需要改线或拓宽路基外,大多在原公路路基上砌筑护肩形成新的路基。
改线和拓宽路基形成新的堑坡或堤坡,砌筑护肩形成新的路堤。
边沟的优化设计在排水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先检查满足路基挖方地段和填筑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是否均按要求设置了边沟,然后结合路线纵断面及地形、地质条件对边沟优化设计。
(1)、堑坡坡脚边沟应连续设置:由于改线及拓宽路基形成的'堑坡一侧及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地段已经设计了边沟。
优化设计只需在填筑高度大于边沟深度地段根据纵断面图和地形图决定是否增设边沟(C横断面右侧)。
(2)、连续堤坡一侧不设边沟:由于最初设计时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地段均设置边沟,并没有考虑地形及纵坡的实际情况,优化时取消连续堤坡一侧边沟,根据路基外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土质边沟或降低路基外土体(B断面左侧)。
(3)、越岭垭口路堑边沟优化:山区公路越岭垭口路堑一般较短,多数小于50米。
越岭垭口靠连续堤坡侧边沟可根据路堑的长度、路线纵坡及地层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浆砌片石边沟。
对于长度短(小于30米)、纵坡小、边坡矮且处于平曲线外侧地段可不设置加固边沟,只需开挖土质边沟就能满足要求。
而长度大于30米的路堑则需要设置加固边沟。
4、工程实例
笔者自2001年来参与了S212线K61+000至K82+000段、S212线K0+000至K33+000段、X039线K0+000至K23+000段的公路改造施工过程。
并根据优化原则对上述项目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为业主节省了投资,并且排水系统更加完善。
S212线K61+000至K82+000段改建工程起于毕节地区赫章县与六盘水市水城县交界处,迄于赫章县寒婆岭,全长21公里,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原设计矩形边沟16218米,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矩形边沟19312米,堑坡侧边沟连续设置,增设部分排水沟及开挖部分土质边沟,增加投资24万元。
S212线K0+000至K33+000段起于毕节地区赫章县与云南省镇雄县交界处,讫于赫章县六曲镇,全长33公里,为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7.0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原设计矩形边沟49385米,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矩形边沟43530米,堑坡侧边沟连续设置,增设部分排水沟及开挖部分土质边沟,节省投资20余万元。
X039线K0+000至K23+000段起于毕节地区纳雍县县城,讫于纳雍县张家湾镇,全长23公里,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7.5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原设计矩形边沟共17721米,由于该路段投资有限,优化时石质堑坡路段不设加固边沟,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边沟16815米,节省投资5万元。
如按上述原则优化后边沟长度不低于23000米,将增加投资35万元。
上述项目建成以来,运营状态良好,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5、结论
(1)、山区公路堑坡长度约等于公路里程,原设计加固边沟长度小于公路里程的,优化设计后将增加投资才能使堑坡侧边沟连续;相反原设计加固边沟长度大于公路里程的,优化设计后将节育投资。
(2)、堑坡侧边沟设置不连续的情况下,应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对未设加固边沟地段进行处理,才能满足排水要求。
(3)、优化设计时必须严格结合纵断面及实际地形进行,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堤坡侧取消加固边沟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保证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节省投资。
(4)、对于石质路堑可根据实际情况取消加固边沟,只对沟底作适当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