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南宁“三月三”活动

广西新闻网南宁4月14日讯(记者邓昶)4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南宁召开2015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今年“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文化活动的宣传主题和活动内容。
今年“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的主题是“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本次活动依托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亮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和舞台艺术精品演出。
据介绍,2015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分别在南宁和14个设区市举行,南宁设1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
主会场文化活动:“桂风壮韵三月三”4月21日全天,将在主会场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桂风壮韵三月三”文化活动,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
活动主要内容有:三月三·开场仪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琴音和农济民在铜鼓声中演唱开台歌,黄立群吟诵赞美春天的诵文,五代刘三姐扮演者现场接力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小小刘三姐传承接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最后全场齐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桂风壮韵”·迎客。
有芦笙踩堂、壮族竹竿舞、壮族拦路、壮族迎客、铜鼓祈福等节目表演,让观众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还可以执锤鸣鼓,为八桂儿女祈福。
“桂风壮韵”·春韵。
有《银落舞》、杂技剧《百鸟衣》片段、《女子柔术》与《女子造型》等精彩杂技和民族歌舞节目展示。
“桂风壮韵”·踏青踩街。
宾阳游彩架、壮族花婆舞踏青祈福。
“桂风壮韵”·鼓乐升平。
展示壮族会鼓、壮瑶铜鼓、广西八音,以鼓会友、亦鼓亦舞、鼓乐震天、欢欣鼓舞。
“桂风壮韵”·对歌。
广西历届歌王、壮族嘹歌、侗族大歌、瑶族蝴蝶歌带你走进“三月三”歌圩。
“桂风壮韵”·偶艺新韵。
人偶艺术,向观众展示历史与现代结合的美。
“桂风壮韵”·记忆“三月三”。
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绣球、壮锦、香包、五色糯米饭等传承人展现“三月三”的历史传统、风情习俗。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摘要】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是壮族人民一年中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渊源悠久。
仪式活动包括祭祖、神社游行等,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尊重。
在节日中,壮族人民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进行精彩的表演和民俗游戏,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宗教意义则体现在祈福祷告和祭祀仪式中。
这一传统文化在节日中得到传承,同时也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发展。
通过这一节日,人们传承着民族文化,弘扬着民族精神,强化着民族认同感,展现出“三月三”节日仪式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解读,历史渊源,仪式活动,服饰表演,民俗游戏,宗教意义,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与融合,价值与意义。
1. 引言1.1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是壮族传统重要节日之一,被称为“壮族年”。
这一节日的举办不仅是壮族群众欢庆丰收的盛大活动,更是展示壮族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平台。
在节日仪式中,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参与各种仪式活动和民俗游戏,展示着壮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起源于古代壮族先民的祭祀活动,后演变为丰收祈福和庆祝活动。
节日仪式中的各种活动如祭神仪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都是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的重要形式。
服饰表演则是展示壮族传统服饰的舞台,通过服饰的细节展示和演绎,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俗游戏是“三月三”节日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抬花轿、打陀螺等传统游戏,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古老的传统习俗。
宗教意义则体现在祭神仪式和信仰活动中,人们通过祭神祈福,祈求家族的平安和繁荣。
“三月三”节日仪式是广西壮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通过节日仪式的举办,壮族文化得以传承并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2. 正文2.1 历史渊源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壮族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活动名称: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活动时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活动目的:1.弘扬和传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壮族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3.打造广西地区的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业发展。
活动内容:1.主题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演出、民俗表演、舞蹈比赛、歌咏比赛等,展示壮族人民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
2.民俗游园:设置壮族传统文化展览区、手工艺品展销区、与壮族风情相关的游艺项目等。
3.壮族美食展览:展示壮族传统美食,吸引游客品尝,推动壮族饮食文化的传承。
4.青少年活动:举办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传统游戏体验等,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参与壮族文化。
5.壮族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探讨壮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
6.旅游推广活动:将活动与广西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拓展壮族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活动组织:1.成立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与协调工作。
2.分设各个子委员会:包括宣传推广委员会、演出展示委员会、赛事组织委员会等,负责具体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3.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
宣传推广:1.编制活动宣传册、海报等宣传材料,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
2.邀请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现场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3.加强与旅游机构的合作,将活动纳入广西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活动评估:1.编制活动评估报告,对活动的组织情况、参与人数、社会效益等进行总结和评估。
2.收集参与者和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
预算:1.根据活动规模和项目数量合理安排活动预算,包括场地租用费、演出费用、宣传费用等。
2.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拓展赞助渠道,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以上是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工作方案,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下面是干货资源社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供大家阅读参考。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家庭及其他“三月三”活动场所:xxx年4月5日至11日:学校师生(一)学习壮族习俗。
1、宣传“三月三”:利用每周例会、校园广播、班团队会等形式,宣讲“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等民族文化。
地点:校内。
2、①学生跳起壮族竹竿舞:竹竿对打千年响,和谐步伐万年光,大家团结手拉手,同学情谊百年长。
②板鞋比赛。
时间:4月5日、6日每天下午17:00 地点:樟木三中校园运动场上3.学习观摩壮族山歌:当年三姐把歌传,唱歌出名成歌仙;山歌好比春江水,至今流了千万年。
建议学校的师生参加“樟木乡第四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学习观摩壮族山歌。
时间:4月9日上午10:30 地点:樟木乡民族文化体育广场4. 糯香“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有家家户户蒸制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建议学校的师生回家向家里的老人学习户蒸制五色糯米饭的方法。
时间:“三月三”假期当中地点:在学生各自的家庭中。
(二)记忆“三月三”。
通过专家研讨对话“三月三”和文字、图片、实物及绣球、壮锦、香包、五色糯米饭等传承人展现“三月三”的历史传统、风情习俗。
(三)参与“三月三”的活动:建议学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壮族三月三”有关的民俗活动,例如文艺汇演、舞群狮表演、农家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
在活动当中做活动的组织者或者志愿者。
1.每一个参加各项活动的师生都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遵守社会秩序,遵纪守法。
2.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员一定要注意收集材料,特别是参加活动现场的照片(照片要求看见参与的人员、场面全景、主题特写等内容)。
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xxx年xx学校“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x政办电〔xxx〕x号)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校园稳定和谐发展。
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一、活动主题以“传承壮族文化,共筑民族家园”为主题,通过举办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壮族文化。
二、活动目标1.提高壮族三月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2.传承和弘扬壮族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活动时间2023年4月1日至4月10日四、活动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区及各市、县、乡镇五、活动内容1.开幕式:4月1日上午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有领导致辞、文艺表演、民族特色展示等环节。
2.壮族山歌比赛:4月2日至4月3日,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举行,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选拔出优秀的山歌手,展示壮族山歌的魅力。
3.民族文化展览:4月4日至4月6日,在南宁市博物馆举办,展览内容包括壮族服饰、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壮族文化。
4.民族美食节:4月7日至4月8日,在南宁市民族风情园举行,汇集广西各地特色美食,让游客品尝地道的美味。
5.民族体育竞技:4月9日至4月10日,在南宁市体育中心举行,包括抛绣球、板鞋竞速、竹杠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壮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6.闭幕式:4月10日下午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举行,届时将有优秀节目展演、领导致辞等环节,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六、活动组织1.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资金保障。
2.设立各活动小组,分别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
3.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活动。
4.组织志愿者队伍,协助活动顺利进行。
七、宣传推广1.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进行线上推广。
3.联合各大旅行社,推出壮族三月三旅游套餐,吸引游客参与。
4.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进行报道。
八、活动预算1.活动策划费用:5万元2.活动场地租赁费用:20万元3.活动宣传费用:15万元4.活动组织费用:10万元5.活动奖品费用:10万元6.其他杂费:5万元总计:75万元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壮族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1. 引言1.1 节日背景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源于壮族民间传统,是壮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祖先、举行传统仪式、举行文艺表演以及举办各种娱乐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对新生命的祝福,同时也是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参与“三月三”节日,壮族人民能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整个节日流淌着浓厚的传统民俗气息,展示了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精神。
【字数要求2000字】1.2 文化意义“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这一节日不仅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更是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壮族文化中,“三”是一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数字,代表着丰收、喜庆和吉祥。
“三月三”被视为一个吉祥幸福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展示自己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舞台,通过传统习俗、节日食品、表演和活动等形式来弘扬和传承壮族文化。
“三月三”节日不仅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三月三”节日的举办不仅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欣赏民族文化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2. 正文2.1 节日起源“三月三”节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起源于壮族先民对丰收祈福的习俗。
相传在古代,壮族先民在农耕季节临近时,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
在祭祀过程中,他们会向神灵祈求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家庭的平安幸福。
也会表达感恩之情,感谢神灵的庇佑与赐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了壮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
2024年学校开展“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

2024年学校开展“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引言: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我校于____年三月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
本文将对这些活动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广壮族文化。
一、活动背景“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示壮族文化的精髓。
为了增进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修养,我校决定在____年的三月期间组织一系列“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加深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心;2. 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多民族融合;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1. 开展主题讲座和展览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壮族文化讲座,介绍壮族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组织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壮族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2. 组织壮族舞蹈和歌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舞蹈和歌曲的演出,传承和弘扬壮族传统艺术。
3. 举办壮族传统体育比赛组织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互相攀登、赛玉环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壮族传统体育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组织民俗活动举办壮族传统习俗活动如歌圩、百家宴等,邀请壮族长者和乡亲们来校分享壮族传统习俗和美食。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壮族村寨、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壮族村寨建筑风格、传统生活方式、手工艺制作技艺等,增进对壮族文化的理解。
四、活动效果1. 增进了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多民族之间的和谐交流。
2. 弘扬了壮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壮族文化,为壮族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3.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ppt课件

龙隐小学 11-3班
1
[节日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
“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
歌,所以也称“歌圩节”, 据称是为纪念刘三姐,
因此也叫“歌仙会”。 “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所
倡导,故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的民谣。“歌圩”和“歌仙刘三姐”早已名扬海内
13
• 族人壮民喜爱唱山歌,不管是老人还是 小孩都会唱山歌,多以对唱为主,表现 的内容非常丰富,唱的山歌大多是现编 现唱的。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 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 女老少在这歌墟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歌墟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外。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
隆重。“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
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
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
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
族三月三”。
2
歌圩
三月三歌圩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日歌会。
22
•
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墟
,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点。小伙子在歌师
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
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
、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
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
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三姐的故事。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 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剑 为歌,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 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 家救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 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 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 [习俗]
• 族人壮民喜爱唱山歌,不管是老人还是 小孩都会唱山歌,多以对唱为主,表现 的内容非常丰富,唱的山歌大多是现编 现唱的。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 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 女老少在这歌墟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歌墟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
•
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墟
歌圩
三月三歌圩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日歌会。 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歌圩旁边,摊贩 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 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 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 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 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 互赠信物,以为定情。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 统,满足广大壮族群众的热切愿望,1985年,广西 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 节。如今,大型的“歌圩”展现的是多元化的民俗 活动,从单一的对歌形式,发展为以赏歌、赛歌、 对歌为主,还搭配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斗
❖ [五色糯米饭 的来历传说]
❖ 传说二: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 有时上山砍柴、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每次他都带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 放在身边,让母亲饿了可以随时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觉察 了。一次,趁着特侬到山那边砍柴,猴子溜到母亲身边,把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 法动弹,只能看着猴子抢走了糯米饭。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特侬想:着怎样才能不 让猴子抢走糯米饭呢?他随手扯着身边的枫叶,突然,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 染上了黑色,顿时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 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第二天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熟,这就成 了黑色糯米饭,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 蕉叶包着黑色糯米,并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以为特侬在用什 么毒物诱骗它,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 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 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 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 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它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 化
[节日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
“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 歌,所以也称“歌圩节”, 据称是为纪念刘三姐, 因此也叫“歌仙会”。 “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所 倡导,故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的民谣。“歌圩”和“歌仙刘三姐”早已名扬海内 外。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 隆重。“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 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 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 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 族三月三”。
歌圩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 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 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 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 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 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 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 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 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 伏,煞是热闹。
•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 、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 [五色糯米饭 的来历传说]
❖ 传说一: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 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 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 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 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 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 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 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 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点。小伙子在歌师
牛等娱乐活动。
歌圩
歌圩
歌圩
壮乡传统节日-------三月三
1.美丽的传说.............. 2.习俗
❖ [传说]
❖ “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 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 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 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 歌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