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民族大家庭大班教案

民族大家庭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大家庭的概念;2.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音乐等;2. 地图和民族分布图;3. 民族文化展板或海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吗?2. 展示地图和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二、呈现(15分钟)1. 展示不同民族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他们的服饰、建筑、音乐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三、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历史、传统习俗、节日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民族,并展示相关资料和文化特点。
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五、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在下节课或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大家庭的概念,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享。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走进中华民族这个超级大家庭啦!想象一下,咱们的国家就像一个超级大花园(类比),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而每一个民族就是其中独特的那一朵(隐喻)。
咱们先一起看看汉族,汉族可是咱们这个大家庭里人数最多的哟!汉族过年的时候那可热闹啦,贴春联、放鞭炮,多有意思啊!那其他民族呢,也都有自己超棒的文化和习俗呀!
比如说蒙古族,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可是非常壮观的!大家在草原上骑马、射箭、摔跤,哇,这得多带劲啊(富有情绪)!傣族的泼水节,大家互相泼水,多欢乐呀,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再看看回族,他们对饮食可有讲究啦。
同学们,你们说如果咱们不了解这些,不小心冒犯了别人,那可咋办呀?(反问)
维吾尔族的舞蹈那叫一个美,他们跳起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类比)。
咱们在学习和了解各个民族的时候,不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嘛(隐喻)。
咱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大家能做到吗?(与学生互动)大家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哟!这样咱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团结、和谐,咱们才能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呀!(充满激情和期望)。
教学设计 多民族大家庭教案

〖教学目标〗1.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2.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独特、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教学准备〗1.56个民族的完整目录。
2.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以及中国政区图,供学生活动时使用。
3.歌曲录音:《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欣赏教科书第68页的照片。
2.组织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认识祖国大家庭”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认识祖国大家庭”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2)我们国家都有哪几个自治区,为什么会有少数民族自治区;(3)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分布;(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5)我国的宝岛台湾;(6)华人、华侨的中国情结。
3.分小组开展“认识祖国大家庭”的活动,如果需要,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
第二课时1.复习检查。
指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及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
“通过前面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着辽阔的海域,是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大家庭。
那么,我们的大家庭都有哪些成员呢?带着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走进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来认识一下吧!”3.阅读教科书第68页的课文。
4.讨论。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过并会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录音,和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有多少个民族成员?对于祖国大家庭里的民族成员,同学们知道多少?”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民族,教师随手将学生所提到的民族写在黑板上,并简单介绍学生没有提到的民族。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找到图中所列举的18个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
7.1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讨论、探究,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初步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初步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过程】一、感受民族大团结1.歌曲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堂从一首歌开始。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听完了,你从歌曲中听到了哪些信息,或者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相亲相爱,很热烈的情感。
2.引出课题: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了解民族构成1.同学们,说说你是什么民族呢?(指名交流。
板书:汉族)2.除了汉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呢?(指名交流)预设:我知道维吾尔族、藏族、纳西族。
我知道满族、白族、彝族。
点评:知道的真不少。
你们认识、熟悉其他民族的朋友吗?我们的邻居是一位朝鲜族阿姨,有时会把自己做的泡菜分享给我们。
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内蒙古旅游,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还遇到了好多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我家小区外面,有一家牛肉拉面馆,味道很不错,店主是一位回族的叔叔。
爸爸妈妈带我去过云南旅游,那里有许多民族,但是我有点搞不清他们是什么名字。
3.中国有56个民族呢,要全部搞清楚可不容易。
通过一分钟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56个民族,喊一喊他们的名字。
(播放视频:56个民族)4.接下来,做一个小调查:班级中不是汉族的同学请举手。
(现场调查)通过这个课堂小调查,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汉族的人最多。
5.不仅我们班汉族的同学是最多的,全国来看也是汉族人口最多。
请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读到了什么?(出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表)预设:汉族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占了8.5%;汉族人口多。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通过课前及课后的调查问卷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由最初对少数民族知道一些,转变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少数民族平等做主人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深入的情主要通过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来判断学生的情感体验程度。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用资料、实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用新闻资料和地图帮助学生进行验证。采取观察、讨论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体会感悟,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一些了解,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教师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现实生活生活入手,从而将尊重民族习惯落实到生活实际中。
情感升华,抒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板书:
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
一律平等汉族92% 55个民族8%
共同发展少数民族
尊重习惯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
通过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有了初步认识,对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明显。
了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复习旧知识,初步了解民族自治概念。
通过读我国民族分布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二.团结友爱的各民族
过渡:我国古代有很多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发展繁荣的时期,你知道哪些呢?
1.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建国初我国落后少数民族的情况: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七星关区野角小学何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二、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准备课件、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回顾第三单元第6课的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知道了祖国这只伟大的雄鸡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34个省级行政区域里住着的民族,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二、初识新知师:孩子们,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板书设计:56个民族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饼状图,直观了解56个民族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我们发现,我们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最少。
师:观察很仔细,正因为这个特点,我们习惯把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
师:你们能说说他们的名称吗?小组合作,小组长在纸上写下小组内同学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
小组汇报生1:白族、彝族……生2:苗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你们没有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交流汇报课件出示:你们知道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吗?请同学们结合出示的2张地图,在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域,找出对应的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
幼儿园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
•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
2.能力目标•培养儿童的观察、比较、推理、分析等能力。
•培养协作合作和自我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增强儿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介绍;•中华文化介绍;•属于社会民族大家庭中的中国;•通过活动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故事、音乐等多种手段,引导儿童关注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用地图向儿童介绍不同的民族文化,或者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食品和音乐。
2. 拓展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让儿童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和文化,促进互相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中国结等)。
3. 实践活动(40分钟)这部分教学类似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儿童学习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交流的能力。
(1)角色扮演活动:教师组织儿童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儿童了解不同的民族风俗。
(2)制作传统民族美食活动:教师引导儿童制作传统美食,让儿童了解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着重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并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爱国爱民,互相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是在幼儿园中班的社会课程中设计的,着重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
这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文化导入的方式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制作传统民族美食等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不论大与小,一律皆平等;
悠悠大中华,民族文化多;
和谐与团结,立于世界中。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小结
现在,你可以回答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了吗?
1.我国的民族构成是怎样的?
2.各民族为我国创造了哪些值得自豪的文化?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们从语言文字和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几个方面认识了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
通过图表展现出我国民族的构成,这是学习民族关系和政策的基础。以法律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与日本民族结构的比较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下面,让我们认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环节
PPT截图
微课脚本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好,这一讲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他们构成是怎样的?各民族又为我国创造了哪些值得自豪的文化?
通过这幅“中华民族大家庭”景观照片,展示出本节内容的主题,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引出所要讲的内容。
这幅图中,成千上万名男子头戴白色无沿小帽,面向清真寺朝觐叩拜,这是回族的开斋节。在伊斯兰历十月一日,家家户户早早打扫庭院巷道,换上喜爱的新衣,上午八点汇聚清真寺,面向圣地麦加礼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进民族大家庭》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68—69页的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让学生收集少数民族资料,以活动的形式认识和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让学生明白即使少数民族与自己的民族不同,也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对于其他民族居住地、服装、风俗习惯等却认识甚少。
不了解就会好奇,好奇就得去了解。
本课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打开与少数民族沟通的大门,让学生走进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一切,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因了解而尊重,让团结友爱之心在活动中形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有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才能形成一个融洽的大家庭。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互相理解,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团结友爱。
四、教学准备
56个民族的完整目录,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课件等,以及中国政区图、歌曲《爱我中华》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走进民族大家庭》
团结友爱
↗
56个名族
↘
相互尊重
附:学生贴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爱国的氛围,使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四个活动从而使学生感性认识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结尾再让学生齐唱团结之歌《爱我中华》,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互相尊重,互相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