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合集下载

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2、 道德境界的四个层次: 1)极端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2)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 3)先公后私,先人后已的社会主


义道德境界。
4)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三、道德人格
1、 什么是人格?
心理学: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
地位的一切特性的综合。
法学: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
二、道德境界 1、 什么是道德境界?
所谓道德境界,就是指人们 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 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 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

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 已之为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 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冯友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精神世界。
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容精神。
4、 什么是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 定性,它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素 质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是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 综合体现。
5、道德人格的构成:
1) 高尚的情操。 2) 优秀的品质。
3) 坚强的意志。 4) 文明的行为。
3、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社会化的
结果。 第二、道德品质是在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意志等心理机制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道德品质的形成以系列的行为选 择为条件。 第四、道德品质的形成以稳定性为表征。 第五、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由不 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4、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1)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2)宽人律己,谦虚礼让。 3)勤奋学心,学以致用。 4)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5)公正无私,见义勇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和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一、提升师资队伍素质1. 建立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引导教师注重道德与人格的培养。

2. 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3. 建设道德师资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1. 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的良好成长环境。

2.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3. 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注重德育课程的建设1. 制定多样化的德育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2. 加强对道德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注重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3.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以上就是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前文提到的师资队伍素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德育课程的建设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计划和方案。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道德品质与道德素质培养主题班会PPT课件

道德品质与道德素质培养主题班会PPT课件
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
在生活中恪尽职守,言行一致,遵守社会公德,是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尊重他人
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他人需求,体谅他人感受,体现道德品质。
爱国爱家
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利益,关心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民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影响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
家庭环境
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
3
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更能影响他人
培养道德品质需要从身边做起,将道德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同时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关键的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他人,为身边的人树立良好榜样。
尊重自我
倾听内心
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内心世界。
重视个性
欣赏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发挥长处,接纳短处,展现独一无二的自我。
增强动力
激发同学们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什么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定义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它体现了一个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自律自制、正义感、同情心等良好品德。它是一个人成熟道德发展的结果。
为什么培养道德品质很重要?
养成自律
通过自律的训练,不断地克服困难和诱惑,持续地付出努力,最终就能成功。
道德品质与道德素质的关系
1
道德品质是基础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个人需要先培养诚实、正直、善良等核心品质。
2
道德素质是表现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是道德品质外化的过程和结果。
3

如何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如何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如何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才能深入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展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因此要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必须:(一)、大学生要客观、正确的对待“自我”。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除了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的知识之外,还要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究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客观、正确的对待“自我”。

我认为,一个人恰当的自我态势,是正确对待“自我”的基础。

而恰当的自我态势,应当是谦虚,而不是“自傲”和“自卑”。

“自傲”是以自我为中心,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识,自傲者常常自我炫耀,对自己的长处无限夸大,对别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盛气凌人,以居人之上而压倒对方。

这样,惹得他人对其反感。

“自卑”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态势,有了自卑感,就会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对自身的优点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而至于加以否定,总是表现出怀疑“自我”,不敢面对他人。

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如:贫困、生理缺陷、学习成绩差、活动能力差等等。

自卑者导致本人懦弱。

因而,大学生要做到客观地对待“自我”,就要坚持摒弃一切不良心态,保持谦虚的态势。

因为谦虚者有较强的自信心支持。

既不炫耀自己,也不怀疑自己。

所以说,谦虚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

第八章 教师的人格与职业道德修 ...

第八章 教师的人格与职业道德修 ...

三、教师人格修养的两大问题

(一)“取法乎上”的策略 (二)教师人格修养的审美尺度
(一)“取法乎上”的策略


所谓“取法乎上”的策略,指的就是教师的人 格修养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 着眼进行修养。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策略问题, 主要的理由如下: A.人格修养的规律性 B.师范人格的特点(格位高) C.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
C.风格美

如果说表美、道美分别揭示了师表美的内 外在两个方面,那么,教师的风格美则指的是 这两个方面的“合成”,以及由“合成”而形 成的师表美的完整和统一的形象特征。换言之, 风格美指德育主体道美与表美的统一。

道美和表美都是师表美或师表不可或缺的成份, 然而这两大成份在不同的德育主体身上所占的比 重并不划一,因而必然显现出不同的师表风格或 风度。这一风格,依据美感尺度可作如下观照: 崇高、优美、喜剧。
A.人格修养的规律性


所谓的修养的“规律”就是指人格修 养与终极信仰之间的必然联系。 这里所谓的“信仰”并非只指宗教信仰, 而是指包括宗教信仰形态在内的所有对于 终极价值的确信。其基本形态有三:宗教 信仰、政治信仰、人生信仰。终极信仰与 道德人格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论证与聚合,二是圣化与提升。
第八章 教师的人格与职业道德修养
一、人格与道德人格
“人格”一词的英文是“personality”,源于希腊 文“persona”。在希腊文中,“persona”的意思 是“面具”。 在心理学中,“personality”也被译为“个 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对于教师来说,人格一方面是自己的本体 价值的标志,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人格是教 育活动的中介或工具,所以又具有工具价值。 从教育事业的角度看,工具价值是第一位的; 从人格修养的角度来看,本体价值是根本性的。 所以教师的人格建设的基本角度是两个: 一是“在广泛意义上”将自己培养好;二是在 任何发挥人格的工具价值方面提高自己。 教师除了要确立人格榜样之外,特别重要 的是要使自己的人格具有感化人的中介特性。

大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和实践

大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和实践

大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和实践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个人自由意志的日益增强,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越来越显得重要。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和实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应该自觉地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是最核心和最基础的人格特征。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也直接关系到他的社会声誉和生活幸福。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更应该学习并践行习惯于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该注重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自觉、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品质状态。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应该注重人际交往、礼仪修养、言谈举止、品格修养等方面的塑造,尤其要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大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个人品质和行动素质,更好地扮演社会角色和担当社会责任。

另外,分享和帮助他人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在校园和社会交往中,大学生应该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要关注和帮助他人。

通过分享和帮助他人,大学生可以不断改善和完善自身品质,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最后,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注重人生规划和终身学习。

因为,个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线,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在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提高和实践的过程。

综上所述,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和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自觉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人格修养,分享和帮助他人,以及注重人生规划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实践,大学生可以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上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完成自我提高和实践的过程。

第八讲-学习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李增耀-146540

第八讲-学习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李增耀-146540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在全校学生中长期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在家庭、学校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使学生进一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崭新局面。

二、活动主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目标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思想意识。

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文明少年。

四、活动步骤(一)全面启动。

举行“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以及“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1、学校领导主题讲话动员。

2、学生干部发出书面倡议书:《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组织实施。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各班举办一期主题黑板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标语、班队会等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文明礼仪等的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2、开展活动,扎实推进(1)开展“美德校园”活动。

a、结合创建“和谐校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为创建和谐校园做一件实事”活动。

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使学校充满健康、快乐、和谐、安全的良好氛围。

b、充分发挥学校国旗下讲话的作用,坚持正面教育,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多宣传。

c、开展好“五个一”、“五个进”活动,确保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道德榜样与到的人格

道德榜样与到的人格

道德榜样与道德人格曾建平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这个时代道德理想的先进人物。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这样的榜样层出不穷,他们是时代的骄傲,是社会的财富,是生活的代表,是民族的脊梁。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一份感动,涌动一股能量,获得一种动力。

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芒。

一、社会发展需要道德理想任何社会都会设计自己的包括理想社会道德状况的理想目标。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道德理想无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物,总是把自身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望寄托在对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中。

例如,儒家的“大同”社会、古希腊的“理想国”。

这些人类的美好追求在长期的阶级对立中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真正把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把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

人类超越阶级对立的第一个理想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为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创造了条件,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阶梯。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当前我国人民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

二是一套科学的价值体系。

任何道德理想都必须在理想的道德价值体系指导下才能实现。

马克思说:“在考察历史进程时,如果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阶级本身分割开来,使这些思想独立化,如果不顾生产这些思想的条件和它们的生产者而硬说该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些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思想的基础——个人和历史环境,那就可以这样说:例如,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