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周易课课件第十五讲:象世界与理世界

合集下载

周易基础知识.PPT

周易基础知识.PPT

.
7
2、太极的两仪——阴阳学说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 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 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 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
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 易经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 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 “—”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 “—”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 示,又称为“九”。
• “- -”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 称作“六”。
• “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 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 称为“上”。
将才为帅,往往断而不谋,盲目蛮干;
智囊为帅,常常谋而不断,贻误战机;
庸才为帅,那更会损兵折将,误国误民。
.
29
乾卦的时位观
1、初爻曰,“潜龙勿用”,代表刚刚就业,属于事业的起步阶 段;
2、二爻曰:“见龙在田”,代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华初显, 得
到领导的赏识,并得到一定升迁;
3、三爻曰:“夕惕若厉”,代表地位提升后,需刻苦努力,勤 勉
.
2
二、周易的基本概念
无极:虚空状态。 太极:混沌初开的状态。 两仪:由阴爻阳爻组成。 三才:天地人 上中下。 四象:少阴 少阳 太阴 太阳。 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七星:生气贪狼木星,天医巨门土星,延年武曲金星,
祸害禄存土星,六煞文曲水星,绝命破军金星,五鬼廉 贞火星。
.
3

总论述周易概括PPT课件

总论述周易概括PPT课件
和谐。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理论认为金、木、水、火、 土五种元素相互影响、制约,相 生相克,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源。
阴阳五行的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风水、农 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用以解 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
律。
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
占卜的步骤包括取卦、解卦、断卦三个环节,取卦是根据占卜者的需求随机抽取一 卦,解卦是对卦象进行解释,断卦则是根据卦象推断吉凶祸福。
占卜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礼仪,以示虔诚和尊重。
占卜结果的解读
占卜结果的解读需要依据卦象、 爻辞以及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进行, 需要具备一定的易学基础和经验。
解读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如时间、空间、人事等,以全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周 易。他们将周易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相结合,深入挖掘周易中的 智慧和价值,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有助 于开拓周易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05 周易的文化影响
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分析和判断吉凶祸福。
占卜结果的解读具有主观性和不 确定性,不同的占卜者可能得出 不同的结论,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不可盲目相信。
04 周易的应用价值
周易在古代的应用
占卜预测
在古代,周易被广泛用于占卜和 预测未来事件,帮助人们了解吉 凶祸福、运势- 占卜预测
道德修养
周易强调阴阳互补、中庸之道等 思想,对于古代人们的道德修养 有着重要的影响。
规律,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周易概述》PPT课件

《周易概述》PPT课件
1、《易经》
《周易》本文共计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体例结构为: ○卦画
卦画又称卦形、卦象,是指阳爻“一”、阴爻“--
”(爻画)组合而成的图形,其基本图形是八卦。

▅▅▅▅▅ ▅▅▅▅▅ ▅▅▅▅▅
离 ▅▅▅▅▅ ▅▅ ▅▅ ▅▅▅▅▅

▅▅ ▅▅ ▅▅ ▅▅ ▅▅ ▅▅
坎 ▅▅ ▅▅ ▅▅▅▅▅ ▅▅ ▅▅
精选PPT
3
一、经典导读 二、小识《周易》 二、大哉《周易》
小序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 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 为说。”
○ “综合知识”宝库 “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周易》是一个“空套子”,
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填进去,消化得了,解释得通。 ○《周易》之谜
▅▅▅▅▅
坎上 乾下 第五卦 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吉,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精选PPT
6
第一讲 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
▅▅ ▅▅ ▅▅ ▅▅ ▅▅ ▅▅ ▅▅ ▅▅ ▅▅▅▅▅ ▅▅ ▅▅
连山是夏代的易由于连山易的第一卦是艮卦艮是山的象征因此周礼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为第一卦的根据周易大传的解释乾为天天圆地方而圆就是周也就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故而取名周易桓谭刘向刘歆班固汉书艺文志桓谭称连山八万言四千三百言第一讲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周易的体例周易的书名1关于周字第一种周者圆也
15
第一讲 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

【精品】易经基础知识传统文化宣讲PPT课件

【精品】易经基础知识传统文化宣讲PPT课件
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YI JING
易经基础知识 JICHU ZHISHI
天地运行就得按照阴阳之道走;阴阳是万物的纲纪,纲举目张,万物就得按照阴阳的节律动;阴阳是变化的 父母,万物的变化,万物的“象”由阴阳而生;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本源,万物的始
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目录
CONTENTS
➢ 后天八卦五行与八方方位
乾巽艮坤坎离兑震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天风山地水火泽雷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 行行行行行行行行 性性性性性性性性 质质质质质质质质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阳阴阳阴阳阴阴阳 金木土土水火金木 ,,,,,,,,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于于于于于于于于 西东东西正正正正 北南北南北南西东 方方方方方方方方
五行与人体对于关系:
木:肝胆; 火:心与小肠; 土:脾胃;
金:肺与大肠; 水:肾与膀胱;
五行道理
五行与社会关系对应

法制科技

社会发展

道德知识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五行道理
五行与佛教五戒对应


盗戒

妄语


杀戒
淫欲
酒戒
五行道理
01 金
义气
五行与儒家思想对应
02 木
仁爱
03 水
智慧
04 火
教化
阴,阴,阴的就
阳万阳万阳纲得
决物而物的纪按
定的生的节,照
的始;变律纲阴
。生阴化动举阳
与阳,;目之
万是万阴张道
物万物阳,走
的物的是万;
终生
变物阴
八 卦 知 识

八卦知识

周易课件(演示.

周易课件(演示.

周易课件(演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周易》这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著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六十四卦的象数与义理”,详细内容涉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宫卦象的起源、寓意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六十四卦的基本象数和义理,了解《周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易》卦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周易》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六十四卦象数与义理的记忆和理解,卦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八宫卦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卦象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周易》简易读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周易卦象解决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八宫卦象的基本概念、象数与义理,结合实际例题进行分析。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卦象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

4. 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卦象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八宫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2. 卦象象数与义理:每个卦象的数字和象征意义。

3. 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卦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近期你的心情如何?对应的卦象是什么?(2)你的一个好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可以用哪个卦象给他建议?2. 答案:(1)心情愉快,对应的卦象为兑卦。

(2)朋友遇到困难,可以给他建议的卦象为坎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周易》全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卦象进行分析,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八宫卦象的基本概念和象数义理的记忆理解。

2. 卦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易经》的象、彖!

《易经》的象、彖!

《易经》的象、彖!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周易概论(5)精品PPT课件

周易概论(5)精品PPT课件

爻辰
有以十二辰所主属象解卦者。如《坎》卦 上六爻辞中“系用徽”一句,郑玄注曰: “爻辰在巳,巳为蛇,蛇之蟠屈似徽也。” 意思是说,《坎》卦的上六爻在十二辰中 当“巳”,“巳”于十二属象为“蛇”, 郑玄认为这一爻之所以称“徽”,是因为 蛇“蟠屈似徽”的缘故。
爻辰
再如《明夷》卦六二爻辞之“明夷,夷于 左股”一句,郑玄注谓“六二辰在酉,酉 在西方”。意思是说,按“爻辰”法,此 卦六二爻当“酉”,“酉”为金,金在西 方,故曰“酉在西方”——此为以爻辰与 四方五行结合而解卦的例子。
卦气
再以此四卦的二十四个卦爻分主一年二十 四节气。即:《坎》卦初六爻主“冬至”; 九二爻主“小寒”;六三爻主“大寒”; 六四爻主“立春”;九五爻主“雨水”; 上六爻主“惊蛰”。
卦气-节气歌
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卦气 –六日七分
每个节气又分三候:“初候”“次 候”“末候”。因每个节气为十五天,故 每候主五天。这样,由二十四节气又推衍 出七十二候。再以其余六十卦(即六十四卦 去掉《坎》《震》《离》《兑》四卦)分主 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爻辰
以《乾》《坤》两卦十二爻与十二辰相值,又与 十二月及五行配合,西汉人早已用之。《汉书·律 历志·上》:“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 也……六月,《坤》之初六……柕之于未……正 月,《乾》之九二,万物棣通,族于寅,木 也;……”又说:“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 吕……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 月……位于丑,在十二月……位于寅,在正 月……位于卯,在二月……位于辰,在三月…… 位于巳,在四月……位于午,在五月……位于未, 在六月……位于申,在七月……位于酉,在八 月……位于戌,在九月……位于亥,在十月。”

演示文档周易.ppt

演示文档周易.ppt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优选
23
卦名
优选
24
八卦
乾天健
坤地顺
震雷动
巽风入
坎水陷
离火丽
艮山止
兑泽悦
优选
25
八卦关系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 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 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 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 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优选
17
阴阳鱼
优选
18
周易哲学
“天人相应” “居安思危” “潜龙勿用” “反身修德” “防微杜渐”
优选
19
乾卦解说
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 的叫做《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叫做《小 象》。 )
优选
20
乾卦解说
《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 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 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优选
21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 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 龙在田,德普施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 渊,进无咎也。
优选
22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 龙在天,大人造也。
曰《归藏》,一曰《周易》”,此说认为《连山》
为神农时代筮书,神农称“连山氏”,《归藏》为
黄帝时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此,在京房看来,《周易》所构建的 ‚天下之理‛,可以规范指导人事,起 着‚定人伦‛、‚明王道‛的作用。不 过,象数易学虽然能‚断天下之理‛, 但其所断之‚理‛囿于从作为对经验事 物形态和属性之象征的‚象‛与作为事 物变化节律之符示的‚数‛两大领域中 探究。这种方式所探究到的‚理‛,由 于不能超越‚象‛和‚数‛所象征与符 示的形下经验视域,所以无法具有绝对
• 这段文字是《明象》篇的最后一段。在 该段文字中,王弼易学集中批判了‚伪 说滋漫‛的两汉象数易学。诸如以郑玄 易学为代表的‚互体‛说、以虞翻易学 为代表的‚卦变‛说和以纳甲筮法为代 表的‚五行‛说。在王弼看来,这些易 学学说的致命弱点在于不能明白‚得意 在忘象‛的道理,胶着在‚存象忘意‛ 状态,致使‚一失其原,巧愈弥甚‛。
• 之所以要‚忘象‛与‚忘言‛,是由于工具和 手段与达成的目的相比较,它们必须无条件服 务于目的。如果熟练地把握了符号世界,之后 就完全可以撇开卦爻言辞系统的文字世界,直 接把握作为天地万物的现象表现的‚象‛世界, 故而‚得象在忘言‛。另外《周易》所构建的 ‚象‛世界,只是彰显意义世界(即‚理‛世 界)的工具和手段,把握《周易》所涵具的 ‚理‛世界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如果深刻理解 了意义世界,之后就可以超越卦爻象征形式, 直接契悟《周易》所透显的天地万物之理。
• 可以说,析‚象‛和穷‚理‛都是呈现 《周易》智慧的重要形式,《周易》文 本之中既涵具着一个意义世界即‚理‛ 世界,也彰显着一个符号世界即‚象‛ 世界。所以实际上,象数易学并非单单 讲‚象‛,义理易学也不是仅仅讲 ‚理‛,只是对‚象‛和‚理‛之间的 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
• 由于两汉易学偏于言‚象‛,所以大致 可以归于象数易学阵营。然而,两汉易 学在言‚象‛的同时,也在说‚理‛。 汉代易学大师京房就曾指出:‚故易所 以断天下之理,定之以人伦而明王道。‛ 可见,京房主张《周易》不仅讲象和数, 而且也能‚断天下之理‛。显然,京房 遵循本天道立人道的路向,推天道以明 人事。
• 执着在卦爻象上,反而有碍于得意;执 着在卦爻辞上,反而有碍于得象。所以 要求得对卦义的真正理解,必须忘言、 忘象。
• 这段文字大体概括了王弼易学对‚象‛ 和‚意‛两者关系的理解。一方面‚象 者,出意者也‛,‚象‛构建了一个象 征宇宙万物形态和属性的符号世界,其 功能在于开显《周易》所涵具的深层的 意义世界(即‚意‛);另一方面‚言 者,明象者也‛,卦爻辞(即‚言‛) 又以文字的形式来说明‚象‛之内容。 可见,‚象‛是介于言辞和意义之间的 必要环节。
• 王弼这段话,是以庄学解释言、象、意 关系。
• 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象生于意 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 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 说所存的不是原 来意义的象,即不是用来表现义理的象。 如龙象生于刚健之义,是用来表现刚健 的,如果拘泥于龙象不放,以为刚健只 限于龙象,则失去了假龙象以显义的作 用,此即‚所存者乃非其象‛。
• 在冯先生看来,邵雍是‚真懂《周易》 的‛,因为其所构建的先天象数学突破 了汉代象数易学主卦气说的窠臼,注重 阐发具有超越性的能够规范宇宙社会人 生的‚总规律、总公式‛,也就是冯先 生所主张的对‚实际‛无所肯定的 ‚理‛。如此以来,显然邵雍的先天象 数易学具有了不同于汉代象数易学特征, 注重了对《周易》所涵具的超越性之 ‚理‛的揭示。
• 如果按照‚得意在忘象‛的道理,马、 牛等‚象‛是彰显乾健、坤顺之‚理‛ 的工具,乾健、坤顺之‚理‛是马、牛 之‚象‛所要服务的最终目的,具有超 越性,所以并不意味着必然要通过固定 的马、牛之‚象‛来彰显,也可以通过 其他‚象‛来作为工具而彰显。
• 可见,虽然汉代象数易学和王弼义理易 学对《周易》的‚象‛世界和‚理‛世 界各自有所偏重,但二者都以承认《周 易》既有‚象‛世界也有‚理‛世界为 前提,只不过王弼的义理易学针对汉代 象数易学所讲的‚理‛缺乏超越性问题, 强调了《周易》“理‛世界所具有的超越 性。
• 在邵雍看来,逆而言之,有了体现圣人 之意的《周易》“理‛世界,必然得要通 过言辞所形成的文字世界来表达;有了 卦爻辞所形成的文字世界,必然得通过 卦爻象所组成的符号世界来说明;有了 卦爻象所组成的符号世界,必然得有阴 阳奇偶之‚数‛来对其进行描述。
• 顺而言之,宇宙中有了阴阳奇偶之数之 后,就形成了各种卦象所组成的符号世 界;有了卦爻象所组成的符号世界之后, 就有了许多卦爻辞要讲;有了卦爻辞所 形成的文字世界之后,表达圣人之意的 《周易》意义世界就得以彰显。
• 同王弼易学一样,邵雍易学也强调了象、 数对于彰显《周易》意义世界的工具价 值。他也主张象、数就如同‚筌‛、 ‚蹄‛一样,只是作为工具而用,最终 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圣人之意或者说《周 易》“理‛世界,不过,如果舍弃了这个 工具,圣人之意或者说《周易》“理‛世 界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彰明。
• 虽然邵雍注重了对《周易》“理‛世界的 揭示,但王弼、程颐等人代表的义理易 学不同的是,他强调了象、数,尤其是 数在揭示《周易》“理‛世界中所起的关 键作用。
• 邵雍构建了一个先天象数易学体系。对于这套 易学体系,冯友兰先生评价说:‚如果专用卦 气说讲《周易》,《周易》就不成为周易,而 成为一种气象学了。其实,《周易》所讲的并 不是某一种‘学’,不是某一种自然和社会的 事物之学。它所讲的是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发展 变化的总规律、总公式。在任何‘学’中,这 个总公式都可以适用,但这个总公式却不限于 任何‘学’中,这一点邵雍是知道的。他的圆 图所表示的,就是这个总公式。就这一点说, 邵雍是真懂《周易》的。‛
• 图、象、数三者虽然形式不同,但三者 共同构成了《周易》“象‛世界,三者都 可以充当揭示《周易》“理‛世界的工具。 在这三者中,邵雍更推崇数,他在论及 象、数两者关系时指出: • 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 则象,象则器。
• 显然,在邵雍易学中,与象相比,数是 第一位的,有了数才有象。从事物的生 成次序来说,‚太极‛作为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其发用流行呈现为一种‚阴 阳不测‛的‚神‛态。‚太极‛中含有 阴阳,其中阴为偶、阳为奇,这就是 ‚数‛。有了奇偶之数后,就有了在事 物成形之前所表现出的形象,也就是 ‚象‛。由这些可见的形象进一步形成 具体的、实在的事物,即‚器‛。
程颐
• 作为宋代易学义理派代表的伊川易学, 虽然与邵雍易学同处一个时代,并且两 派易学的创立者程颐与邵雍相互之间过 从甚密,但两种易学却判为两途。在伊 川易学看来,通过彰显《周易》“理‛世 界来阐发天道、天理才是第一序的工作, 数的推演不能成为第一序工作。所以程 颐公开表示:‚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 余年,世间事无所不问,未尝一字及 数。‛
得象忘言 得意忘象
• 二则‚意‛具有超越性,意义世界对文 字世界和符号世界有着绝对的统摄权能。 他指出‚言者所以明象‛、‚象者所以 明意‛。认为文字世界描述的旨意在于 说明符号世界,而符号世界的运用在于 彰显意义世界。因此进而可以‚得象以 忘言‛、‚得意以忘象‛,只要理解了 符号世界的宗旨,文字世界描述的细枝 末节就可以遗忘;把握了意义世界的内 在实质,象征符号形式特征就可以忽略。
解读
• 出,非生出之意,乃显现之意。 • 此段话的意思是说,卦象及其所取之物象,是 用来表现圣人的心意或卦义的。卦爻辞是用来 说明卦象的。因此,穷尽圣人之心意或卦义, 莫若通过卦象;穷尽卦象的内容,莫若通过卦 爻辞。有卦象方有卦爻辞的解释,有卦义方有 卦象以明其意,所以依据卦爻辞可以观察卦象, 依据卦象可以理解到卦义,此即‚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 • 《系辞》并未明言‚象生于意‛,而王弼将 ‚立象以尽意‛解释为‚象生于意‛。
• 就此,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王弼由‚得 意在忘象‛的理论出发,对象数易学上 述言‚理‛的方式做出了批评。
《明象》篇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 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 上述这段话是对《系辞》所说的‚圣人 立象以尽意‛的解释。
• 从其易学体系来看,他注重数的推算,试图用 数来概括自然和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揭示宇宙 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总公式。譬如在《皇极经 世》一书中,邵雍编订了一个‚世界年谱‛。 这个年谱,用‚元‛、‚会‛、‚运‛、‚世‛ 计算时间。其中,十二‚会‛为一‚元‛,三 十‚运‛为一‚会‛,十二‚世‛为一‚运‛, 三十年为一‚世‛。一‚元‛相当于十二万九 千六百年。所以按照这个年谱,我们这个世界 的寿命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超过了这个年数, 一个新的世界就要诞生。
言可尽意
• 实际上,王弼这一‚得意在忘象‛的理论与魏 晋玄学一个重要问题,即‚言‛能否尽‚意‛ 问题密切相关。在他看来,一则‚言‛可尽 ‚意‛。他指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 言。‛认为卦爻辞所形成的文字世界(‚言‛) 是说明符号世界(‚象‛)的最佳工具,符号 世界又是开显意义世界的最佳手段。故而可以 ‚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既然文字 世界和符号世界都是充分彰显意义世界的最佳 媒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王弼主张‚言尽 意‛,他充分肯定了语言所具有的一种表达思 想的交流功能。
• 如果见马、牛之‚象‛认为必然意味着 对应着乾、坤之卦,为了找出乾、坤之 卦而创设了‚互体‛、‚卦变‛、‚五 行‛等学说,即使偶然能够讲得通,但 不具有普适性,反而遮蔽了《周易》所 涵具的‚理‛世界,使之不能很好地彰 显。为此,就需要‚忘象以求其意‛。
• 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虽然都兼言‚象‛ 和‚理‛,但象数易学偏于象数,重在 发明各种象数体例;义理易学偏于义理, 重在宣扬各自的哲理思想。到了宋代, 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象数易学又创造了一些新的象数形 式,邵雍的先天象数易学可以说是其中 的重要代表。
• 可见,王弼易学把彰显‚理‛世界作为 第一序的工作,通过凸现《周易》所体 现天地万物之理的超越性,重新厘定了 象数和义理的关系,即一方面肯定了 ‚象‛作为彰显‚理‛的工具价值,另 一方面又强调了‚理‛对‚象‛的超越 性。由此,其展开了对汉代象数易学的 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