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2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运用(共计17分)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的。
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hún然一体。
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的铁路系统。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
A.完善折服悠久B.完整佩服悠长C.完善佩服悠长D.完整折服悠久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这天学校举办“读书会”,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0字以内)(2分)5、综合性学习。
(4分)材料一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
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①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RJ)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6分)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②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
(《诗经·蒹葭》)③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④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诗经·子衿》)⑤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是要为我们洗尘?几乎迫不急待放下行囊就下到神仙谷。
好豁亮的逍遥。
每块石头都是唯一的,巨大的横躺竖卧,砌成一条jié骜的河床,不见小鱼的自由,却见有竹影插在溪面,书写着经年的伏笔。
沿着谷底溪边的小路,寻找牛郎织女必经的小桥,冥想着思念之路的迢迢,织女原来闺在天堂寨的绣楼。
有双双对对的情侣踏着黄昏牵手,很晚了,还在磨蹭着涟漪般的缠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jié ()骜冥.想()涟漪.()(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洗尘”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泰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ān)隔。
B.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n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èi)。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阡陌..(指小孩)..交通(田间小路)黄发垂髫B.可.百许头(大约)日光下澈.(清澈)C.其両膝相比.者(靠近)矫首昂.视(举)D.寤.寐思服(醒时)君子好逑.(配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
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停数日,辞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ān)此中人语云(yǔ)为嵁为岩(kān)B.无人问津(jūn)陶后鲜有闻(xiān)卷石底(quán)C.为宫室(wéi)八分有奇(qí)可爱者甚蕃(fán)D.俶尔远逝(chù)窈窕淑女(tiǎo)参差荇菜(xìng)【答案】D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寻病终寻向所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的一词多义。
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类/相同;B.都是句末语气助词;C.特殊的/零数;D.随即,不久/寻找。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积累与识记。
要确定通假字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通假字的意思。
A.“诎”,通“屈”;B.“有”通“又”;C.“衡”,通“横”;D.没有通假字。
4.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3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阴晦.()鄙.夷()撩.逗()戳.破()拮.据()栈.桥()发窘.()葳蕤.()滑稽.()肇.事()绰.号()匆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恣睢:(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
(3)贾里是个爱才的人,因此并不在意被人奚落了一通,相反,很想写一篇这幅漫画的欣赏指南。
奚落:。
(4)我们是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呵……真是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3、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2分)莫明其妙狼狈不堪见义思迁沤心沥血十拿九稳再接再厉4、文学常识填空。
(5分)(1)《故乡》选自。
(2)《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的短篇小说家(3)《孤独之旅》的作者是。
(4)《心声》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5)《同桌阿伦》的作者是当代家,本文选自。
(6)小说的三要素是、、。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手法及所塑造的是哪个人物形象。
(4分)(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还说不阔?”()(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液根寻常不一样。
()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2分)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暗淡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7、请写出两句有关“青春”的格言。
(2分)(1)(2)8、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5分)(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3)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悠远无尽的音响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公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诗者,吟咏情性也。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器;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徜洋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xūn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在垂髫.之年读《静夜思》和在而立之年读《静夜思》感触是那么不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xūn( )陶垂髫()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改为“ _________”3.请解释画线的成语。
(2分)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4-6题。
(6分)①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②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③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
④我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的想法。
4.第①句有语病,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将“ 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第②句标点有误,应该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
(1分)6.第③句中的“黄发”用来指_______,“垂髫”用来指_______ 。
(2分)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选段,完成7-8题。
(4分)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
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 - 5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俨然(yǎn)间隔(jiàn)阡陌(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B. 诣太守(yì)垂髫(tiáo)平旷(kuàng)便要还家(yāo)C. 屋舍(shè)怡然(yí)语云(yù)及郡下(jùn)D. 刘子骥(jì)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chí)【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缘溪行(沿着,顺着)B. 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C.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D. 欣然规往(打算,计划)【答案】B。
【解析】“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是意动用法,而不是“惊异,诧异”的意思,所以B项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具答之。
D. 闻之,欣然规往。
【答案】A。
【解析】A项“忘路之远近”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渔人甚异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C项“具答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桃花源中的人;D项“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所以A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叔远甫”是对人的字和尊称,不应该断开。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6 - 15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豁.然(huò)篁.竹(huáng)及郡.下(jùn)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寻向所志.( 标记)(2)水尤.清冽( 格外)(3)悄怆..幽邃( 忧伤)(4)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5)左右芼.之( 挑选)(6)蒹葭萋萋..( 茂盛的样子)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2分)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C.诎右臂支船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名句默写。
(5分)(1)关关雎鸠,__在河之洲__。
__窈窕淑女__,君子好逑。
(《关雎》)(2)忽逢桃花林,__夹岸数百步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山高月小__,水落石出。
(魏学洢《核舟记》)(4)四面竹树环合,__寂寥无人__,凄神寒骨,__悄怆幽邃__。
(柳宗元《小石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__芳草鲜美__,__落英缤纷__。
6.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右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4分)(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分)答案: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杨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
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6分)滑jī()作yī()官xián()糟蹋..( ) 狞.笑()抽咽.()2、在括号中填上相应的宇,组成短语(4分)( )有此理肆无忌( ) 鸡犬不( ) 天真无( )3、根据意思写出成语(2分)(1)死板板地好像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难得。
()(3)追求享乐放纵的生活。
()(4)纠缠个没完。
()4、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分)①浸润②滋润③润泽④隐晦⑤酸楚⑥豁然开朗⑦心旷神怡⑧恍然大悟⑨茅塞顿开⑩兴致勃勃“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一本好书,可以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茫时眼前一亮,心中。
5、修改病句。
(可用修改符号直接改)(2分)(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脸上勉强露出了笑容。
(2)据科学统计,蜜蜂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6、仿照下列句式造句。
(2分)例句:人们都爱夏天,爱她的丽日骄阳,爱她的炽热多情,爱她的蔬果丰盈。
仿句:7、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2分)例如:诸葛亮鞠躬尽瘁(1)马谡或项羽(2)吕蒙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20分)李石清(想了想,翻着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
黄省三(燃着了一线希望)真的?李石清第一,你可以出去拉洋车去。
黄省三(失望)我……我拉不动(咳嗽)您知道我有病。
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已经(咳)——靠不住了。
李石清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黄省三(脸红、不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在有点——李石清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看见黄的嘴喃喃着)——对,你猜得对。
黄省三哦,您说,(嘴唇颤动)您说,要我去—(只见唇动,听不见声音)李石清你大声说出来,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黄省三李先生,真的我急的时候也这么想过。
李石清哦,你也想过去偷?黄省三(惧怕地)可是,我怕,我怕,我下不了手。
李石清(愤慨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
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
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
(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
黄省三(不明白)怎么走,李先生?李石清(走到黄面前)怎么走?(魔鬼般地狞笑着)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
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
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黄省三(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李先生,您说顶好我“自——”(忽然爆发地悲声)不,不,我不能死,李先生,我要活着!我为着我的孩子们,为我那没了妈妈的孩子们我得活着!我的望望,我的小云,我的——哦,这些事,我想过。
可是,李先生,您得叫我活着!(拉着李的手)您得帮帮我,帮我一下!我不能死,活着再苦我也死不得,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咳嗽)1、选文属于戏剧情节的那一部分?这次主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矛盾冲突?(4分)2、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哪三条路?这是不是真正的出路?请说说理由。
(4分)3、请补出破折号后面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1)那你可以到街上要——(2)您说,要我去——4、李石清让黄省三跳楼自杀,黄省三听后态度如何?从中看出什么?(3分)5、从选文中画线句子看出李石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6、选文主要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1分)7、依据全文内容,请你合理地推测一下黄省三的命运,并说明理由。
(3分)(二)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12分)轻轻地抱住母亲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
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
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
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
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
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
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
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
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
”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
”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
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
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
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
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
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
”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
”母亲说:“中。
”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
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
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
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
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
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
”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
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1、请分析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的含义。
(2分)2、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3分)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
(3分)4、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人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于之情。
5、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三) 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10分)美丽如初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
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
天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
”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只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
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
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地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弟的手。
弟弟冲我做个鬼脸。
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
”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
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2分)2、首段中,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2分)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2分)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
(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4分)(1)(2)三、写作(40分)任选一题,根据剧情需要发挥想象写一小剧本(要求有两个回合的“对手戏)。
方达生从乡下来上海找当舞女的初恋情人陈白露,两人久别后初次相逢。
李石清被潘月亭辞退不久,得知潘月亭倾家荡产后,与潘月亭会面。
答案一、1、稽、揖、衔、zāo tà 、níng、yè2、岂惮宁邪3、呆若木鸡、千载难逢、寻欢作乐、死乞白赖4、② ⑦ ⑥5、(1)删去“经过” (2)“朵”后加“花”。
6、如: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洒脱成熟,爱她的香飘四野。
7、如:(1)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纸上谈兵(2)刮目相待二、(一)1、发展冲突: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去要饭,去偷东西,最后让他自杀,而黄省三不同意。
2、拉洋车、要饭、偷东西。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出路,因为黄省三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爱面子,其本质又很善良本分,这实质上是把黄省三推向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