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放射生物学ppt课件

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产生等 三种方式将能量转移给被碰撞的物质。
7
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这些 粒子具有运动能量和静止质量。包括:a 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负∏介子和带
电重离子等。
8
a粒子:粒子质量大,运动较慢 ,短距离引起较 多电离。
互作用可分为散射和核反应两大类。
散射:中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核的性质不变。有三
种方式: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去弹性散射。
核反应: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过程:俘获、散裂。
10
负∏介子:介子的大小介与电子和质子之间。介 子可以带正电、负电或不带电。调节负介子的
入射能量,可控制其入射深度,以适合肿瘤的
细胞存活的关系。
70年代至80年代Withershr等学者系统提出了放射治
疗中需要考虑的生物因素即(4R):
细胞放射损伤的再修复 (repair)
肿瘤组织的再增殖 (repreduction)
肿瘤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ation)
肿瘤细胞的再分布 (redistrabution)
够。
RBE是个相对量,将放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实
际上并未能完全恰当的表现出来。
16
LET与RBE的关系
RBE的变化是LET的函数。当LET增加时,
RBE也缓慢增加,在LET小于10KEV/UM时 情况基本如此。当LET到达100KEV/UM时 RBE达到最大值。如果LET继续增加,RBE 值反而下降,表明过多的射线能量并不能用 于引起生物效应上而是被浪费了。
治疗。由于负介子具有特定的吸收方式,对正 常组织损伤效应小,给放射治疗肿瘤提供最大 治疗增益。 重离子:带电重离子是指某些原子被剥去外围 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细胞存活的测定方法 离体培养细胞的照射 实验肿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实体瘤乏氧照射,生长延缓,再生长延缓 肿瘤的离体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五章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五章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放射杀伤细胞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细胞存活曲线 第二节 氧效应 细胞放射敏感性和氧效应的关系;氧增强比;低氧放疗的原理 第三节 正常组织放射效应 早反应和晚反应组织 第四节 放射生物学中的“4R”概念 Repair,Repopulation,Reoxygenatio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二、机体受放射后的变化过程
1.物理学过程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重复多次,产生大量正负离子 2.化学过程 形成自由基 3.生物反应过程 不能依据机体吸收的能量来衡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2.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细胞存活的测定方法 离体培养细胞的照射 实验肿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实体瘤乏氧照射,生长延缓,再生长延缓 肿瘤的离体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五章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五章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放射杀伤细胞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细胞存活曲线 第二节 氧效应 细胞放射敏感性和氧效应的关系;氧增强比;低氧放疗的原理 第三节 正常组织放射效应 早反应和晚反应组织 第四节 放射生物学中的“4R”概念 Repair,Repopulation,Reoxygenatio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二、机体受放射后的变化过程
1.物理学过程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重复多次,产生大量正负离子 2.化学过程 形成自由基 3.生物反应过程 不能依据机体吸收的能量来衡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2.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临床放射生物学培训课件

临床放射生物学
24
在刚放疗结束的病理切片中,发现有形 态完整的肿瘤细胞有意义吗?
临床放射生物学
25
一、细胞存活的概念和存活曲线的绘制
(一)细胞存活的概念
对于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细胞、 离体培养细胞、肿瘤细胞等,凡是保留其 增殖能力,能无限产生子代的细胞,称之 为存活细胞。
临床放射生物学对肿瘤细胞存活可定义 为:经放射线作用后细胞仍具有无限增殖 能力的细胞。
如果给予2个D0剂量的照射,则S= 0.370.37=13.7%,依次类推,这 就是射线杀灭细胞的指数规律。、
临床放射生物学
50
靶学说
临床放射生物学
51
靶学说
单击单靶情况只存在于生物大分子和 低级生物,如某些小病毒和细菌。
哺乳动物细胞的辐射杀灭机制比低等 生物复杂得多,常用单击多靶学说来 解释,这一学说认为,在细胞内有多 个(n)能够独立承受亚致死损伤的靶, 在一次照射中直至n-1个靶被击中,细 胞仍能够修复其损伤而存活下去,但n 个靶同时灭活则造成细胞死亡。
临床放射生物学
52
线性二次模型
• Thames和Bentzen于80年代提出
• LQ模型以DNA双链断裂造成细胞死
亡为理论依据
– 由一个辐射粒子在通过相互靠近的DNA双
链处一次将其击断,这种方式产生的DNA断
裂数直接与吸收剂量成正比,S= e-αD
– 两个辐射粒子途经DNA双链附近,各产生
一个彼此很靠近的单链断裂,这种方式产
临床放射生物学
9
间接作用 Indirect action
常见 水占生物体重的
70%左右,细胞 80%是水 每个 DNA分子, 含 1.2X107 个水 分子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课件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3
第一节 鼻咽癌
临床症状 血涕、鼻堵,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头痛、面麻、复视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是 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晚期时可出现眼 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 舌偏斜、声哑、张口困难等症状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4
第一节 鼻咽癌
临床检查: 后鼻镜检查
前列腺癌
低度 敏感
胰腺癌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1
特点
需要高剂量照射 适形放疗
可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2
不敏感
来源于间叶 组织肉瘤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3
特点
放疗仅作为手术 辅助治疗
或转移复发后 姑息治疗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4
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器官
完整性和功能保全的治疗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6
放射肿瘤学的历史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8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9
放射治疗的地位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10
45%
WHO
22%
18%
5%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11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α, β,γ线;
放 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 射 器产生不同能量的X线; 源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
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人, 给与较低剂量放疗,
达到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止痛止血
缓解梗阻。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49
抑制肿瘤 细胞活性
1
控制肿瘤周 围微小病灶、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培训课件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13
外照射
将放射源在距离人体一 定距离下对病灶进行治 疗,它利用大型医疗设 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 60钴治疗机或者X线治 疗机产生的高能X线、
γ射线及电子束等。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14
内照射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 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 体的天然腔内,如鼻、咽、 食管、宫颈等部位进行照 射,叫组织间放疗,和腔 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1
放疗情况
曾做过放疗,皮肤 或局部组织器官 受到严重损害, 不允许再行放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2
放疗种类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3
根治性 放射治疗
姑息性 放射治疗
术中放 射治疗
术后放 射治疗
术前放 射治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28
头颈部鳞癌
肺鳞癌
中度 敏感
乳腺癌
食管鳞癌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29
特点
发展相对较慢 出现转移较晚 放疗疗效较好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30
胃肠腺癌
前列腺癌
低度 敏感
胰腺癌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31
特点
需要高剂量照射 适形放疗
44
根治性放疗
给予肿瘤 致死剂量的照射 使病变在治疗区 域内永久消除, 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4/12/2021
第四章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基础课件

(二)头颈部放射反应的处理
(三)胸部放射反应的处理 (四)腹部放射反应的处理 (五)盆腔放射反应的处理 (六)全身放射反应的处理
第二节 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临 床特点
第五章 常用放射治疗设备
学习目标:
掌握: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常用设备的基本结构 和特点,以及其原理和功能,包括电子直线加速、钴-60治疗 机、后装治疗机、CT模拟机和治疗计划系统。
功能减退引起口干,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纤维化
收缩等。而较严重的放射损伤,如放射性截瘫、脑
坏死、骨坏死和肠坏死等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
1、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指损伤程度)与其增
殖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即繁殖能力
越强的组织越敏感,分化程度越低的越敏感,反之
二、60钴治疗机几何半影及消半影 装置
为了减少几何半影,准直器距体表越近越好,但 太近了不利于机器转角旋转,同时由于准直器的 散射剂量破坏建成效应反而提高了表面剂量,因
此准直器一般距离体表不能低于15—20cm。为了
减少穿射半影,准直器的厚度应大于4.5半价层,
也就是说用铅作准直器时厚度应大于7cm,而且
监控系统、机头及
治疗床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结构介绍
加速管是加速器的核心部件
微波源是磁控管或速调管,提供10cm波段的电磁
波(频率为2998MHz或2856MHz)
电子枪发射供加速的电子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能量控制和故障检测两大功能,在正常
情况下,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对各大系统进行工作控制,发
四、放射治疗反应与损伤
放射引起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分为早期原发反应和晚期继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PPT精选课件

47
姑息性放 疗目的
减轻痛苦, 缓解症状, 延长生存期; 若不能延长生命, 但可暂时抑制肿
瘤生长; 通过简单的治疗,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48
高姑息放疗
姑息性放疗 两种情况
肿瘤范围广而一 般状况较好的病人, 给与较高剂量放疗,
达到较好疗效
低姑息放疗
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人, 给与较低剂量放疗,
达到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止痛止血
5
4 局部有多个淋巴 结转移
手术很难 彻底切除
51
术前放疗 剂量
低剂量 短时间 放疗剂量 15-20Gy/3-10天
中等剂 量常规 放疗剂量 30-40Gy 3-4周
高剂量 常规 放疗剂量 50-60Gy/5-6周
52
术中 放疗
术中可以充分暴露肿瘤,
优
在直视下确定照射范围,准确性高。 可以把肿瘤以外组织器官
14
内照射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 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 体的天然腔内,如鼻、咽、 食管、宫颈等部位进行照 射,叫组织间放疗,和腔 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
15
放射治疗设备
16
17
18
19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20
21
模拟定位机功能
提供有关肿瘤和重要 器官的影响信息
用于治疗方案的验证 和模拟
除不彻底
根治性 手术后复发 高危病人辅助治疗
保留器 官和功能的局部 肿瘤切除手术后 的根治性放射治疗
55
放射反应
56
表
处
现
理
皮肤
干性反应
反应及 湿性反应
处理
全皮坏死
皮肤红斑 色素沉着 皮肤脱屑 表皮脱落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生物学基础【优质PPT】

掌握“4Rs”概念
2021/10/10
2
第一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
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
不同水平生物效应的发生时间、顺序和过程。
生物系统受照射后辐射效应的时间标尺
2021/10/10
3
1.物理阶段
主要指带电粒子和构成组织细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
2.化学阶段
指受损伤的原子和分子与其他细胞成分发生快速化学
13
第三节 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一、概念
细胞存活曲线:是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之 间的关系,用以研究和评估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增殖 能力的影响,对放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放射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放射生物学规定:鉴别细胞存活的唯一标准是,受照 射后细胞是否保留无限增殖的能力,即是否具有再繁殖的 完整性。(增殖细胞而言)
2021/10/10
12
2.间期性细胞死亡
间期性细胞死亡属于细胞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它与细 胞分裂无明显的关联。它主要发生于射线照射后几小 时以内,这样很容易被理解为对射线较敏感的肿瘤细 胞。
在所有的实体肿瘤中,约1/3的肿瘤细胞死亡属间期性 细胞死亡,其中淋巴细胞死亡是最典型的例子。
2021/10/10
二、临床意义
首先它推测的是肿瘤控制的效果,是从实验角度评估
疗效的良好指标;其次,在这个严格定义下,提示临床必
需重视这种存活细胞,这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是治
疗中必须根除的细胞,否则将留下导致复发和转移的隐患
。 2021/10/10
14
2021/10/10
15
第四节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一、细胞周期
2021/10/10
23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2021/10/10
2
第一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
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
不同水平生物效应的发生时间、顺序和过程。
生物系统受照射后辐射效应的时间标尺
2021/10/10
3
1.物理阶段
主要指带电粒子和构成组织细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
2.化学阶段
指受损伤的原子和分子与其他细胞成分发生快速化学
13
第三节 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一、概念
细胞存活曲线:是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之 间的关系,用以研究和评估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增殖 能力的影响,对放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放射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放射生物学规定:鉴别细胞存活的唯一标准是,受照 射后细胞是否保留无限增殖的能力,即是否具有再繁殖的 完整性。(增殖细胞而言)
2021/10/10
12
2.间期性细胞死亡
间期性细胞死亡属于细胞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它与细 胞分裂无明显的关联。它主要发生于射线照射后几小 时以内,这样很容易被理解为对射线较敏感的肿瘤细 胞。
在所有的实体肿瘤中,约1/3的肿瘤细胞死亡属间期性 细胞死亡,其中淋巴细胞死亡是最典型的例子。
2021/10/10
二、临床意义
首先它推测的是肿瘤控制的效果,是从实验角度评估
疗效的良好指标;其次,在这个严格定义下,提示临床必
需重视这种存活细胞,这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是治
疗中必须根除的细胞,否则将留下导致复发和转移的隐患
。 2021/10/10
14
2021/10/10
15
第四节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一、细胞周期
2021/10/10
23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8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4、非指数性存活曲线。照射后,细胞不是立即出 现指数性死亡,而是在存活曲线上先出现一个“ 肩段” ,对辐射表现一定的抗拒。以后随剂量增 加,才呈指数性死亡。这种现象可用多靶单击说 或单靶多击说解释。以多靶单击说为例,存活曲 线中“肩段”的出现便是群体细胞对照射所表现 出的效应。假定每一个细胞内有n个靶。只有击中 n个靶时才能造成细胞死亡,但即使n—1个靶被击 中,也不会造成细胞死亡,剂量加大时,逐渐使n 个靶均被击中的细胞跟着增多,使存活曲线肩段 下降,当每一个未死亡细胞均被击中n—1个靶时 ,“肩段”结束,以后,每击中一个靶,便使一 个细胞死亡,存活率即与剂量呈指数性关系,存 活曲线肩段之后即为直线状下降 。
力)的现象。实验证明与PLD修复有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
胞几乎均为乏氧细胞,并主要存在于G0期
及相当不活跃的G1期细胞内。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10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6.细胞存活曲线有关参数的含义 Do(平均致死剂量,mean lethal does):为存活曲线 直线部分斜率k的倒数(Do =1/k ),表示细胞的放射 敏感性,即照射后余下37%细胞所需的放射量。 D0值越小,即杀灭63%细胞所需的剂量就越小, 曲线下降迅速(斜率大)。 N值(外推数,extrapolation number):细胞内所含的 放射敏感区域数,即靶数,表示细胞内固有的与放 射敏感性相关的参数,是存活曲线直线部分的延长 线与纵轴相交处的数值。 Dq值(准阈剂量,quasithreshold dose):代表存活曲 线的肩段宽度,细胞表现为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全 部细胞进入n-1状态之前)。Dq值越大,说明造成细 胞指数性死亡的所需剂量越大。经存活率为100% 的点作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再延长存活曲线直线部 分与之相交即可得出Dq值。 Ds:意义同Dq,更好地表示了肩段的宽度,即存 活曲线呈直线下降前所受到的剂量,但在存活曲线 上是肩段的实际宽度。 D-2:即细胞数下降到10-2时(S=0.01)所受到的剂量 值。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5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1. 细胞存活的定义 •细胞存活: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死亡”细胞: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即使照射后细胞的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有能力制造蛋白质,有能力合成DNA,甚至还能再经过一次或两次有 丝分裂,产生一些子细胞,但最后不能继续传代者称为“死亡”细胞。 •克隆(集落):在离体培养的细胞中,一个存活的细胞可分裂增殖成一 个细胞群体。具有生成克隆能力的原始存活细胞,称为“克隆源性细胞” 。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第五章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2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一、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1. 直接作用
电离辐射直接将能量传递给生物 分子,引起电离和激发,导致分 子结构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这个作用是随机的,生物分子 的损伤局限于分子的一定部位或 较弱的化学键上。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4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三、 细胞的辐射效应
1. 细胞杀灭的随机性 2. 放射后细胞的结局 :凋亡,流产分裂,子代细胞畸变 ,形态上 无任何变化,有限的分裂后死亡,生存。 3. 细胞死亡: ⑴ 增殖性细胞死亡(reproductive cell death) :指细胞受照射后一 段时间内, 仍继续保持形态的完整,甚至还保持代谢的功能,直至几 个细胞周期以后才死亡。 ⑵ 间期性细胞死亡(interphase death—apoptosis) 其一般发生在照射 后几小时内,在临床上,最典型的间期性死亡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大多数情况下,它以细胞凋亡的形式出现。
的时间呈指数性关系,常用半修复时间
T1/2(细胞损伤修复50%所需时间)来表示
。一般来说,分割剂量增大,修复能力减
弱。
•潜在致死损伤 ( potential lethal damage,
PLD)修复 :指在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
后死亡的细胞,若置于适当的条件下,由
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保持无限增殖能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9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5.放射损伤的修复
•亚致死损伤(sublethal damage,SLD)修复
或称Elkind修复:照射后有的细胞失去无
限增殖的能力而死亡,有的能从损伤中逐
渐修复,并可保持无限增殖的能力。组织
修复动力学研究表明SLD的修复与照射后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6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2.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7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 细胞存活曲线
3、指数性存活曲线是指细胞存活率与照射剂量成指 数性反比关系。以同一剂量照射放射敏感与放射抗拒 的细胞,其存活率也不同。 N /N0 = e-KD ,将纵坐 标存活率改为对数坐标 ln N /N0 = -KD 。其与剂量D 及K值便成直线关系。按照靶学说,指数性存活曲线 是单靶单击的结果。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11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五、与放射生物效应有关的几个指标
•线性能量转换(linear energy thansfer,LET):是指次级粒子径迹单位 长度上的能量转换,表明物质对具有一定电荷和一定速度的带电粒 子的阻止本领。即带电粒子传给其径迹上的能量。
•氧增强比(oxygen enhancement ratio,OER):是用来说明乏氧细胞 对射线的敏感性,是在产生相同生物效应的基础上,细胞乏氧及富 氧时所需的剂量之比。乏氧细胞辐射致死量/富氧细胞辐射致死量。
2. 间接作用
射线通过与细胞中的非靶原子或 分子(特别是水分子)作用,产 生自由基,后者可以扩散一定距 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造成靶分 子损伤。
临床肿瘤放射生物学
3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二、机体受放射后的变化过程
1.物理学过程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重复多次,产生大量正负离子 2.化学过程 形成自由基 3.生物反应过程 不能依据机体吸收的能量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