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这张试卷题型丰富,囊括了本单元的所有内容,题型有填空、选择、计算、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等类型。

这份试卷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要知识的考查保证较高的比例。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六二班66人,优秀42人,优秀率64%,及格60人,及格率91% 六三班70人,优秀39人,优秀率56%,及格57人,及格率81%。

1、填空题,共8题。

错题主要集中在第2、7、8题。

第2题学生对分数意义混淆。

第7题学生没审清题意,错把分率当具体数。

第8题学生对一个数乘以大于1(或小于1和等于1)的数,积与原来数的大小对比混淆。

2、选择题,共5题。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3、计算,共2大题。

分为简便运算和列式计算。

简便运算的题型,学生对简便运算方法不熟练,容易忘记约分,计算出现失误情况。

列式计算,部分学生审错题意,列示出错。

4、看图列式共4题,失误率较高的是第4小题,学生对求53的32是多少这样的题型掌握不好,不会审题,平时练习较少。

5、解决问题,共5题。

学生答题较好,题目本身并不难,错误集中在第5题,学生没有注意到单位1都是全程240千米,弄错第2个单位1是谁,出现失误。

其他题部分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情况。

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1、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审清题意再开始做题的良好习惯。

这次的列式计算和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出现没审清题意就匆忙做题的情况。

2、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练习。

整张试卷失分最多的还是学生的计算,运算定律运用不熟练,容易漏掉约分,计算失误率高,。

3、注重培养学生做完题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试卷分析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试卷分析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试卷分析一、本次测验学生考试情况本班共有15人,参加测验的14人。

从考试成绩上看,人平分59,及格人数7人,占50%;80分以上5人,占35.7%;40分以下4人,占28.6%;还有3人十几分。

二、本次测试命题分析本次考试,试题分别编制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题目。

难易分数比大致为7:2:1,主要体现基础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题:选择题。

是以一些小巧,灵活的题目为主,大多属于综合型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从卷面看,得满分的学生较多,只有个别学生把第2或5小题选错,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分析题目。

第二题:判断题。

基础性强,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与理解。

本题正确率较高,得满分的占95%以上。

出错的学生主要是对概念不清。

第三题:填空题。

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70%左右,分析、综合型题目占30%左右。

其中第3、4、11、14小题综合型强,错误较多,主要是部分学生对圆、圆柱、圆锥等知识的计算公式不能灵活应用。

其余题目简单,正确率较高。

第四题:计算题。

28分,占了较大的比例,主要形式有口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解方程等形式.安排专项测查,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卷面看,满分的学生占30%,其余均有错误。

特别是直接写得数中0.2的立方,1/5×1/2÷1/5×1/2出错较多;简便运算与解方程出错,主要是部分学生计算中方法错误,计算粗心,运算顺序不对导致。

第五题:看图计算。

将圆与平行四边形组合,让学生看图,利用公式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95%的学生能看图求出圆的半径,正确计算出阴影图形的面积。

也有5%的学生没有认真看图,半径计算错误,导致结果错误。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检测成绩统计分析表数学学科原有人数参考人数100分90—99分80—89分优良率70—79分60—69分及格人数及格率40—59分39分以下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六(1)44 0 12 15 61.4% 8 6 41 93.2% 1 2 3352 80 98 22 六(2)44 0 16 11 61.4% 7 7 41 93.2% 1 2 3569.5 81.2 98 35试卷分析1.填空题第6题失分较多,学生没注意到是旋转两圈导致的;2.填空题第8题也失分较多,学生没有审清题意,不知道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对应着是圆锥的什么;3.判断题第四题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底面积的变化情况;4.选择题第5题,学生不懂得如何计算;5.第四大题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直接运用,部分学生忘了圆锥要除3;6.对于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较多学生忽略长方体的长对应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2.平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

今后措施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4、从学生答题上出现的错误,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的表达能力等存在差距,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5、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力度,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五名学困生名单及分数姓名分数。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优秀3篇)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优秀3篇)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优秀3篇)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特点整张试卷的命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比较全面,与以往的命题有所不同的是,在教材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上,试卷更注重强调了知识的灵活运用,考察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题情况(一)填空。

填空题主要考察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倒数、化简、分数乘除法、鸡兔同笼问题、圆环面积、圆面积的计算等。

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其中第2、3、9、10题失分率教高,部分同学对8:()=0.8=():20=()%=()成。

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

第2题,学生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第9、10题的计算能力比较强,这些题目平时在应用题或直观图形中,学生会做,但是,在填空题中,学生不理解题目。

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计算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

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

计算题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小部分学生做题不认真,经常抄错数,或者不会使用简便方法。

从题目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一是口算,口算的答题率有81.5%,二是递等式计算,答题率在65.4%,往往是过程基本正确,结果错误较多。

三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15%x=37.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

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三)选择。

第1、2、3、4、5题均有错误,第1、2小题在平时做练习时已经出现若干次了,但是总有同学弄不明白,还是出现错误。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验质量分析教者:杜秀娟一、总体情况全班共有53名学生参加考试,满分为100分,平均分为74分,及格率为94%,按80分核算,优秀率为30%。

二、试题分析本次试卷命题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瓣课程理念,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既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又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具体如下:第一、二题都有是基本题,是这份试卷中最简单的,都是计算题。

第三题填一填,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计算以及简单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做的简单数量关系,也是简单题。

第四题是列式计算,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做简单的文字题。

第五题看图列式计算相对比较难,即考查了最简单的图画式应用题方面的知识,也考查了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第六题,算是这份试题里面最难的,是应用题。

三、试卷分析有些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而有些学生书写差,成绩差。

这份试题里失分最少的是直接写出各题的结果,几乎没有失分,失分最多的是第三、六题。

学困生都没有做对。

四、存在有问题造成了较大差距,其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方面:(1)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平时教学抓得不实。

(3)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4)对教材的钻研不够,不能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不能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设计。

学生失分原因分析: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五、改进措施: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二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二篇)
A.底面半径2cm,高3cm B.底面直径4cm,高1cm
C.底面半径3cm,高2cm D.底面直径1cm,高4cm
3、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比乙多( )
A.50%B.100%C.200%
4、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
A.4米 B.1米 C.0.1毫米 D.0.4毫米
(1)4×125×2.5×8 (2)94÷(6.84×8.5-31.46÷0.55)
3、解方程
(1)x﹣0.34x=6.6 (2)3x+x=26 (3)8x﹣2.6x=37.8
五、应用题。(30分)
1、现在想用20%和30%的盐水配制成26%的盐水1000克,两种盐水应各取多少克?
2、从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纸板中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8、(__________)决定圆的位置,(____________)决定圆的大小。
9、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已知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9.42平方分米,小圆的面积是(_____)。
10、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8、把10g的糖放入100g的水中,糖占水的(________),糖和糖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
9、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_____人,女生_____人.
10、某年级60人中有40人爱打乒乓球,45人爱踢足球,48人爱打篮球,这三项运动都爱好的有22人,这个年级最多有(_____)人对这三项运动都不爱好。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 )里)(10分)

《必考题》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分析)

《必考题》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分析)

《必考题》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分析)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第Ⅰ卷客观题第Ⅰ卷的注释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等于它的底面()。

A. 半径B. 直径C. 周长D. 面积2.在下图中,以直线为旋转轴,可以得到圆柱的是()。

A. B. C. D.3.在下图中,以直线为旋转轴,可以得到圆柱的是( )。

A. B. C. D.4.圆柱中有()个圆。

A. 1B. 2C. 35.一个直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是()A. 长方形或正方形B. 梯形C. 等腰梯形D. 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6.把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圆柱的高是()A. 31.4厘米B. 3.14分米C. 6.28分米7.36个铁圆柱,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椎体的个数是()。

A. 12个B. 18个C. 36个D. 108个8.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它底面半径的()倍。

A. 3.14B. πC. 6.28D. 2π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周长的比是2:3,体积比是5:6,那么这个圆柱和圆锥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A. 8:5B. 5:8C. 12:5D. 5:1210.—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锥的高增加12dm,底面积不变,那么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则原来圆锥的高是()dm。

A. 4B. 6C. 9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1.圆柱体体积一定大于圆锥体体积。

()1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大小都与它们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13.钟表上的时针从3时走到6时,是顺时针旋转了90°。

()14.以三角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15.一个圆柱体削去6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1)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1)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命题意图此次质量检测的数学试卷命题内容比较全面,覆盖广泛,难易也适度,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较全面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张试卷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份很切合新课标的试卷。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检测分析第一题: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主要考察的是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法以及表示量与量之间相对大小的正负数。

完成较好的是1、2、3题,做的不好的是4题。

失分原因部分学生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对表示量与量之间相对大小的正负数不理解。

第二题:判断题。

(每题3分,共15分)主要考察的是负数的数量、数的分类、数轴上正负数的位置、相反的量正负不是绝对的、相反的量才能用正负数表示。

完成较好的是2、4、5题,失分较多的是1、3题,失分原因是教师上课讲解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

第三题:选择题。

(每空3分,共15分)主要考察的是正负数的写作、用负数表示距离、净重±误差的理解、表示量与量相对大小的正负数。

完成较好的是1、3题,失分较多的是2、4题,失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用负数表示距离,不理解表示量与量相对大小的正负数。

第四题:看图填空。

(共14分)主要考察的正负数在数轴上的移动后的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移动后位置表示、实际应用中正负数的含义。

完成较好的是1、4、5题,失分较多的是2、3题,失分原因是出现向西走-2m,向东走-5m这种情况,失分原因是教学中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

第五题:解决问题。

(共36分)本题考查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差距、收入支出用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差、上下车人数的差、时差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用负数表示移动后距离。

做的较好的是2、3题,失分较多的是1、4、5题,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计算正负数的差,进而导致列式错误,也反映出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命题主要特点概况
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

试卷中的填空题。

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从考试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三、典型试题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一题:
1.第7小题: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g
记作+0.02g,那么-0.03g表示( )。

本题学生出错较多的原因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0.03的意义,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第8小题:在数轴上与0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和()。

本题有部分学生错填了正数和负数,说明这些同学读题不仔细,本题条件明确到相距5个单位,那么结果就应准确到具体的点。

第六题
1、第1小题的(1)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途中还要停靠5个车站,最后到达终点站。

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1)说说中间5个车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

本题出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题意理解不够,把所有站上上车人数相加,下车人数相加,算成了总上下车人数。

二是部分同学把起点站和终点站也写上了。

2、第3小题调查部分城市某一天的气温情况如下表:(2)王叔叔出差如果从沈阳飞往北京,那么你认为他应该加衣服吗?为什么?有些同学把从沈阳到北京理解成从北京到沈阳而出错;还有一部分用温差去解释要不要加衣服,加不加衣服只与温度高低有关,由当地的温差没有关系。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数学思维定势严重,缺乏变通,解答问题的方法单一,更是缺乏发散、求异的创新思维。

2、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数学语言,逻辑推理能力不足,数学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解释意义过程中。

3、教师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不能操之过度,更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教学内容,以免使课堂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走进了误区。

4、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活动过程,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够时刻把握课堂变化的脉搏,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五、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并合理利用教材。

3、多关注后进生,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交朋友,交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帮他们解释疑难问题,使他们共同进步。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能自学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学,并适时给予鼓励,有点困难的小组合作完成,重点难点精讲精练。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