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合集下载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德国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一场超级通货膨胀,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案例之一。

这场通货膨胀在1921年开始,并在1923年达到顶峰,对德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困境、赔款负担、政治不稳定和货币政策失误等。

战争带来的巨额债务和赔款要求迫使政府不断印制更多的纸币来支付
这些债务,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最初,纸币的增发并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不断印制纸币,以应对财政困境,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

人们开始失去对纸币的信任,纸币的价值迅速贬值。

在通货膨胀的最高峰,德国的物价每天都在上涨,人们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购买基本生活用品。

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的储蓄迅速贬值,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许多人陷入贫困和失业。

企业无法预测成本和价格,导致生产停滞和投资减少。

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政治极化和社会动荡加剧。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1924年,德国引入了新的货币'雷切马克',并通过一项名为'戈尔达尔计划'
的严格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这些措施逐渐稳定了德国的经济,并为德国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破坏力。

它也强调了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时需要采取负责任和稳健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1946年 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 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 可买大米两粒
原因
• 其贬值速度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着深刻的政 治和经济背景。首先,连年的战争使得南京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 机。 194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更是疯狂扩大财政支出以支持急剧增 加的内战军费开支,而巨额的财政赤字在当时条件下只能用发行货币 来弥补。其次,连年的战争使得本来就匮乏的物资供给更加不足,社 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了物价的飞升。再次,国统区在内战的 失败中不断缩小,致使法币以及后来的金圆券、银圆券的流通范围不 断缩小,这又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加重了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最 后,法币从诞生之日起便不断贬值,使得老百姓有很高的通货膨胀预 期,1945年后,国民觉在国内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更使老百姓丧失了对 法币的信任。
• 具体到中国1993-1994年代初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没有定论,但目前 已有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本推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正是由于案例中提到的各种因素加重了企 业的成本负担,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涨。换言之,中国20世 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推动所导致的,即由农产 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成本提高等引起的商品价 格提高在先,货币追逐商品在后。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二纪),黑西死班病牙与物价价格上行涨为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 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 的1147世0纪0万中公叶斤,欧纯洲银普和遍18出.1现万了公温斤和纯的金通涌货入膨西胀班。牙在。3除年官的方时渠间道里,,走私 物价的至数少量翻估了计一相番当。于作官为方通进货口膨的胀1,0%这,一相时对期于并已不有引的人储注存目,,来值自得新世界 重视的的金是银它可的谓背数景额—巨—大黑。死无病论。如这何是,一贵种金能属致的人涌猝入死掀的起病了疫一。场在价当格革命。 时,这此次病通夺货取膨了胀2价00格0万上人涨的缓生慢命,,没是有当对时西整班个牙欧的洲各人个口经的济1部/3门。产在生什么 病疫影流响行。期想间想,年商增品长的率价1格.5%出,现这了在突目然前的来、说短是暂经的济下发降展。过原程因中很一明个再合 显,适人莫口过锐的减数导字致了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 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 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 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 定需求的富人。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萨缪尔森说,它像癌症一般,这致命的通胀会使整个经济窒息。

价格以每年100万%,甚至10亿%的速率上涨,致使市场经济形势变得一无是处。

▪案例1: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发生的恶性通胀的情形:▪过去在兜里装着钱去购物,将买到的食物装在篮子里。

现在,用篮子装钱再用衣兜装回所买的食品。

除了纸票子以外,一切都十分缺乏!以前一顿饭的价钱和一张歌剧票差不多,现在却几乎是原来的20倍。

▪案例2: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

无法借到款项也征收不到足够的税款,以偿还债款。

于是政府印刷钞票,从1922年初到23年12月,货币发行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从1922年1月到23年11月,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10亿。

1922年初拥有一张3亿元的债券,两年后用这么多钱连一块糖也买不到。

案例3:90年代初期的塞尔维亚政府通过印刷钞票筹集资金,为人们上了一堂超速通货膨胀课。

▪1993年初,贝尔格莱德一家商店,1个巧克力棒600万第纳尔,1台录像机20多亿第纳尔。

▪$1兑1200万第纳尔,地下交易则为$1兑1700万第纳尔。

▪据说,政府的印钞厂一天24小时印刷第纳尔,力图与加速的通货膨胀保持一致,但这又加速了通胀的上升。

案例4:1987年的巴西,通胀率为365%,1988年为934%,1989年竟然高达1765%。

▪巴西的经济学家卡洛斯·兰戈尼说,“当你发现最好在午饭第一道菜上来之前付款,而不是等到甜点之后”▪从1989年的11月中旬起,超级市场的价格平均上升218%,股票、黄金市场的价格上升了175%,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上升了163%,隔夜账户上升了137%,人们将钱存入该账户作为保值措施。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不得不提的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德国的威玛共和国20世纪初,德国正经历着一场持续长达14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这一事件成为了经济史上的典型案例,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次警示。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战争造成的巨额债务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政府决定通过发行大量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德国通货膨胀的爆发。

在战争期间,德国一直以战争胜利而引以为豪。

然而,1918年,德国签署了维尔赛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了德国需要支付巨额的赔款。

为了履行这一义务,德国政府选择了发行更多的纸币。

通货膨胀的过程逐渐加速,物价也随之上涨。

通货膨胀让人民的生活变得困难。

薪水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导致人们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德国人民纷纷寻找各种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如购买实物资产或外国货币,但这只在短期内有限的帮助。

通货膨胀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社会秩序开始崩溃。

物资短缺、失业率上升、民众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逐渐加深。

这最终导致了政治动荡,为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铺平了道路。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惨剧。

它给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警示,即切勿滥发货币以填补财政赤字。

这次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长期以来深受其苦。

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国际社会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中央银行成为了更独立的机构,负责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通货膨胀的危害和破坏力。

它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该以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为镜,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通胀风险,以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在总结中,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是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通俗讲,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且对国家经济发展破坏力非常大,那么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通货膨胀事件呢?一、一战后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版图产生极大影响,当年强大的奥匈帝国一分为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出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是德国。

作为战败国,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约1300亿金马克,面对如此高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十分的不情愿,于是采取相对极端的方式来偿还赔款,那就是发纸币。

1919年,德国全年的货币发行量约为500亿,到了1923年,德国货币发行量达到无以复加的天文数字5万亿亿,物价上涨200亿,一美元可以兑换42000亿,货币连纸都不如。

如此规模的通货膨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可想而知,但是德国宁肯这样,也不想赔款,这足以说明在德国,在德国人民,对于《凡尔赛和约》痛恨到何种程度。

其实,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德法矛盾的问题。

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两大强国,历来矛盾冲突不断,已经结下世仇。

一战德国战败,法国为了压榨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无所不用其极,不惜出兵抢占鲁尔工业区,等等,新仇旧恨,德国乖乖就范?二、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不顾人民祈求和平的愿望,肆意进行内战,为应对庞大的战争开支,填补政府赤字,国民党只能更多发行法币,使得法币成为一张废纸。

后来,国民党开始发行金圆券,要求市民用美元、黄金和法币兑换新币金圆券,在榨干市民最后的血汗钱之后,金圆券最终也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一张。

三、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前苏联后期,由于常年与美国争霸,不合理的偏重重工业,使得经济结果十分不合理,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的苦果背锅。

1991年-1992年,短短一年时间,俄罗斯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26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几个典型通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几个典型通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世纪几个严重通胀的典型性案例一、毫无节操型通胀:津巴布韦我们的老朋友津巴布韦共和国,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

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等是该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另外,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也较好。

大约在2001年开始,津巴布韦进入持续的恶性通胀时期。

通过该国货币发行中的主币面额就可以管中窥豹。

1980-1994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2元、5元、10元、20元。

1994-2003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100元、500元、1000元。

2006-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75万元、500万元、1亿元、2.5亿元、5亿元。

2007-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500亿元、10万亿元、20万亿元、50万亿元、100万亿元。

2009年2月,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成立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是,2016年以后经济困难再度加剧,流动性严重短缺。

2017年12月,姆南加古瓦政府成立后,努力建设“经济新秩序”,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持续的恶性的通膨胀,不仅不会有任何节操和底线,甚至多次冷启动、热插拔,系统还是运转困难。

二、大气磅礴型通胀:委内瑞拉我们的另一位老朋友委内瑞拉,国名全称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简称委内瑞拉,它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916400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21个州,2个边疆地区,1个首都区和1个联邦属地,全国人口3222万。

加拉加斯是委内瑞拉的首都,全国最大城市,面积777.1平方公里,人口322万,该城始建于1567年,加拉加斯集中了全国工业50%以上,该市拉瓜伊拉港包揽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左右。

委内瑞拉是曾经富裕过的国家,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20世纪70年代,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可以进入世界前三十名,有时甚至可以排进前十名,它的石油储藏量世界第一。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被视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经济现象,但也有一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成为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一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德国的魏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债务和赔款,不断印刷纸币。

结果,德国的货币供应量迅速膨胀,物价也迅速上升。

最终,这种通货膨胀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为了购买日常用品,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物价每天上涨。

这一通货膨胀案例的教训是过度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津巴布韦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二十一世纪初,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印刷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然而,这种过度放纵的货币政策导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迅速攀升。

物价飞涨,人们需要携带一堆纸币才能购买一件普通商品,甚至出现了百万和亿万纸币的情况。

最终,津巴布韦的货币崩溃,人们失去了信任,并普遍采用外币进行交易。

这一案例表明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会使经济陷入混乱,失去市场信心。

第三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危机。

自2008年以来,委内瑞拉政府不断采取货币放任政策,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率飙升。

物价上涨迅猛,购买力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恶化。

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显示了政府的不负责任和对货币政策的滥用会导致经济的崩溃,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都有共同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过度印刷或货币放任导致货币贬值。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物价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市场信心的丧失。

人们失去对本国货币的信任,不愿意持有大量的现金。

最终,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危机,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通货膨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现象。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20世纪初德国的通货膨胀案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的巨额债务,不断印刷货币。

结果,货币供应量激增,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德国马克贬值迅速,物价飞涨,人们的储蓄在短时间内变得一文不值。

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对德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案例。

2008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高达89.7亿%,这意味着物价每天都在翻倍。

津巴布韦政府不断印刷货币以弥补财政赤字,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失控。

人们用购物车装着纸币去购买一袋面包,这样的场景成为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标志。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

由于政府的错误经济政策和油价下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飙升,货币贬值迅速。

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社会秩序混乱。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成为了该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不仅导致货币贬值,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贫困和失业等问题。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措施,防范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篇一:通货膨胀典型案例(1859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

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

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

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

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

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

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

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

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

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

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

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

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亿元(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60页。

),比1937年6月的亿元增加了392倍,增加幅度已不小,但与以后的发行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1945年底,法币发行量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0,319亿元,与8月相比,几乎翻了一番;1946年底更增至37,261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

6倍;1947年12月高达331,885亿元,在1946年的基础上又增加近8倍;1948年8月21日,竟高达6,636,946亿元之巨,短短的8个月里增加了19倍,“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

于是当局孤注一掷,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

1948年8月19日付诸实施,规定新币每元含金量为纯金0。

22217公分,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

但政府当局很快自食其言,1948年12月,金圆券的发行量已达亿元,超过限额4倍多,1949年1月,再增加至208亿元,相当于发行最高额的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更猛增至679,458亿元,是金圆券发行限额的33,972倍,如果以1∶300万的兑换率折合成法币,则数量高达2,038,374,000,000亿元的天文数字,相当于1937年6月的144,565,531,900倍。

票面额也越发越大,从100元额到1万元、10万元,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

金圆券最后遭到人民拒用。

早在该币改方案实施以前,金融界专家就指出,法币已流通10多年,“虽然贬值,但至少还为人民所熟悉、接受,而新币则办不到“(注: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

)。

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极其动荡,加上政府弥补巨额赤字完全依赖印钞机的做法没有任何改变,因此决定了金圆券的命运只能以短命告终,并且加速通货制度的彻底崩溃。

100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只能买2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买0。

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2。

45。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通货对内价值严重贬低,必然导致对外价值暴落。

由于物价疯狂上涨,货币实值持续下跌,受预期心理和恐慌心理驱使,为了保值、增值,除了物资,人们还竞相追逐黄金、外汇,引致对黄金、外汇的超额需求,价格遂盘旋而上,节节攀高。

篇二: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1784字)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

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

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

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1。

货币不等于财富;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

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

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

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

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的深渊。

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

“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

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

(五)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通货膨胀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就已走上了通货膨胀之路。

革命后,为了保障政权,必须控制国家资源。

因此,前苏联印发纸币,维持庞大的预算开支。

在1918-1920年间,反动力量很快聚集,发起反扑,此时前苏联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产品总量短缺,再加上连年战争,使生产得不到恢复,战时共产主义的分配物品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于是黑市猖獗,物价飞涨。

篇三:通货膨胀案例分析(1125字)中国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一、通胀形势(一)2007年形势2007年CPI同比上涨%,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

各季月个百分点。

同比涨幅持续扩大。

,平均同比涨幅逐步扩大,平均同比涨幅逐步扩大,分别为%、%、%和%。

、、和。

工业品价格呈现前期涨势平稳,后期涨幅明显扩大的态势。

原材料、燃料、工业品价格呈现前期涨势平稳,后期涨幅明显扩大的态势。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和;比上涨%,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涨%、%、%和%。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和。

比上涨比上涨%,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升%、%、%和%。

,、、和。

一、通胀形势(二)2008年形势2008年CPI同比上涨%,个百分点。

同比涨幅前高后低。

2008,涨幅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前高后低。

年以来的新高;从高位开始回落。

年2月,CPI同比涨幅达到%,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此后CPI从高位开始回落。

,CPI全年各季度同比涨幅为8%、%、%和%、、和(二)2008年形势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涨势明显,购进价格同比上涨%,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涨势明显,后期急剧,回落。

原材料、燃料、的高点,回落。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7月份达到%的高点,工业品的高点的高点;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8月份达到%的高点;此后,生产者价格涨幅急剧回落。

的高点此后,生产者价格涨幅急剧回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