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 2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 照相机与眼睛》教案2

《6 照相机与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
2、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了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种物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板书),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都知道些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新课讲解:(一)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谈话:相机是怎样把景物拍摄下来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先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出示相机,观察相机构造。
学生猜想相机的工作原理。
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眼睛的构造1、眼球的构造(1)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照相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其实在我们的人体内也有类似照相机的器官,你知道是哪个器官吗?(2)出示眼睛模型。
谁愿意说一说眼球的构造?(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6.照相机和眼睛》word教案 (4)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照相机成像的特点,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材料能动手操作并动手试验掌握眼睛的构造。
教具准备: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照相机和眼睛》
二、做个照相机,玩一玩。
1.各小组用材料做一个照相机。
2.玩一玩,指名说出物体的像是怎样通过凸透镜在半透明纸上成像的?
三、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阅读课本资料卡讨论眼睛的构造。
2.交流照相机和眼睛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交流视网膜、晶状体的作用。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眼睛构造。
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视网膜——纸屏
晶状体——凸透镜
教学反思:。
《照相机和眼镜》五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

《照相机和眼镜》五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认识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意义以及怎样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照相机的学习材料、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图片、资料、眼球成像模型。
学生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的材料、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前搜集关于有关人眼原理的图片、人、不同动物眼睛的资料、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
五、教学过程一)【前预习】照相机的镜头是什么透镜?你猜想它有什么作用呢?二)【实验(观察)探究】1做一做:试着用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做个相机。
(参照本P16)首先学生讲解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制作。
(可以,图片)2玩一玩:我们一起玩一玩做好的简易照相机,看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各位同学,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半透明纸,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在下面)3试着用上节所学进行解释你所发现的现象。
(在小组内,试着进行解释照相机的原理)三)【实验展示质疑】(一个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同伴进行补充。
其他组可以提问质疑)向全班展示活动结果,并说明实验中的发现。
四)【自主学习】(首先自主完成,然后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将各个题目分别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我们的眼睛有哪几部分组成。
(参照本)2我们的眼睛看到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看到的舞台是什么样的?试着在下图画出来。
然后用解释一下。
a题6:照相机和眼镜3我们的眼睛那一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呢?哪一部分相当于底片?4如何保护我们的我们的眼睛?(交流相关资料并且总结记录)五)【自主展示质疑】学生讲解自主学习的成果。
《照相机和眼镜》五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

照相机和眼镜一、引言照相机和眼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为五年级学生介绍照相机和眼镜的原理、种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照相机1. 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是一种用来拍摄照片的装置。
它的原理是利用镜头将光线聚焦到感光元件上,形成像。
当按下拍照按钮时,快门会打开让光线进入感光元件,记录下所拍摄的图像。
2. 照相机的种类照相机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种: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
•胶片相机:使用胶卷来记录图像的相机。
胶片需要在曝光后通过冲洗与显影等过程才能获得实际的照片。
•数码相机:将光线通过镜头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数字化处理的相机。
它使用存储卡来保存图像,方便后续的传输和处理。
3. 使用注意事项•保持相机清洁:使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相机,避免灰尘或指纹影响照片质量。
•调整光线:根据拍摄环境,适当调整相机的曝光、ISO和白平衡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妥善保管:使用相机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落或受潮等情况。
三、眼镜1. 眼镜的原理眼镜是一种佩戴在眼前的光学器具。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眼镜片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调节,使视力不正常的人能够看清楚物体。
2. 眼镜的种类眼镜的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和防辐射眼镜等。
•近视眼镜:适用于近视患者,通过凸透镜将光线调节到与视网膜上的光斑重合,使得视力更为清晰。
•远视眼镜:适用于远视患者,通过凹透镜将光线调节到与视网膜上的光斑重合,以改善视力。
•防辐射眼镜:适用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可以减少电子产品所产生的辐射对眼睛的伤害。
3. 使用注意事项•定期检查视力:眼镜的度数应定期检查,以确保视力处于良好状态。
•避免乱用眼镜: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适合自己的眼镜,不可随意使用别人的眼镜。
•注意保护:佩戴眼镜时要小心保护,避免摔落或损坏。
四、总结照相机和眼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照相机通过光线的聚焦和记录,使我们能够记录下美丽的瞬间;眼镜通过折射和调节光线,帮助我们纠正视力问题。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的教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s?tn=site888_pg&lm=-1&word=%C7%E0%B5 %BA%B0%E6%CE%E5%C4%EA%BC%B6%BF%C6%D1%A7%CF% C2%B2%E1%BD%CC%B0%B8);(/view/adf8ce906bec0975f465e2c5.html),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view/594739220722192e4536f653.html),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引子: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青岛版(六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照相机和眼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我们怎么看到物体》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课件、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3出示] 出示照相机。
五年级科学下册《照相机和眼睛》教案2 青岛版

“照相机和眼睛”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tn=site888_pg&lm=-1&word=%C7%E0%B5%BA%B0%E6%CE%E5%C4%EA%BC%B6%BF%C6%D1%A7%C F%C2%B2%E1%BD%CC%B0%B8);(),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引子: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照相机、眼睛的结构;
2.愿意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3.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理。
教具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相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谜语: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
学生猜出谜底:照相机
2.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里面有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想假设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
小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组成的,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
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照相机呢?
2.制定方案
请同学们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两个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透明的纸,一面凸透镜;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地前后推动。
)
3 .学生活动。
1)利用制作的“照相机”体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展示交流。
三、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
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构造?
学生交流,示出眼睛结构图。
小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想但与照相机的哪部份?
小结: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孔----光圈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四、拓展应用
提出探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镜头、胶片、光圈。
眼睛: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作业设计:
一、小法官:
1.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像,由此可推断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是正立的(×)
2.照相时照相机离所拍摄的物越远,物体的像照得越大(×)
3.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也能看见物体(×)
二、取出珍宝:
1.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会在(B )上形成物体的像。
A晶状体B视网膜C瞳孔D视神经
2.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楚(A )处物体。
A远B近C远近
三、科学与生活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星期六爸爸带小明去公园玩,小明想给爸爸照一张大一些的像,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