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区别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传说

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传说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外国: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诺亚方舟》等。

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比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大禹治水》等。

4、传说: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比如: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

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

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

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

民间故事分类

民间故事分类

民间故事分类民间故事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生活哲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传统故事和民间传奇等多个分类。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民间故事进行分类介绍。

首先,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人类起源、神灵传说等进行的一种神秘叙述。

神话传说中常常出现神仙、妖怪、神兽等神秘角色,具有很强的超自然色彩。

比如《山海经》中记载的众多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对神灵的崇拜。

其次,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形象的拟人化来表达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的一种叙述形式。

例如《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和狐狸》、《老鼠嫁女》等寓言故事,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讽刺了人类的愚蠢和贪婪,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接下来是传统故事,传统故事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叙述形式,它们常常流传于民间,代代相传。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这些传统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爱情、亲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民间传奇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而形成的一种叙述形式。

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传奇故事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民间故事的分类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传统故事和民间传奇各具特色,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和思考,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们心灵的精神食粮,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传播民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

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

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

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

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

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

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

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

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

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

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汇总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汇总

第一章绪论1、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1)发轫阶段: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但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神话通常描述超人间的故事情节,主角通常是神仙或历史人物,主要表述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神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神灵崇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和哲学性。

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制八卦等故事。

传说则是在某些确实存在的人物或事件中,加入虚构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叙事作品。

传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历史事件、人物生平、地方风物等方面,往往没有科学根据,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例如,中国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说。

民间故事则更注重表达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想象,内容更加生活化,常常围绕着社会现实或道德教育展开。

民间故事的主角通常是普通人,故事情节也更具幽默性和讽刺性。

例如,中国的《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爱情故事,以及《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故事。

这三种叙事作品之间也有交集,例如神话和传说往往是同源的,而民间故事则常常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同时,它们也相互独立,各自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 :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 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 神,神话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 是神而是人,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区别:1、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三、歌谣分类:
(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
1、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
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 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 炙人口的一种。
2、生活歌: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
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 女生活的为多 。
3、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
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 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 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一般 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 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4、仪式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 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 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 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 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
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练语儿歌等。
(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
第二章 传说
一、传说的概念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
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 的传奇故事。(广义) 民间文艺学的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 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 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 文学,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doc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doc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兼论刘墉民间资料的归类处理张其凤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是同属于民间文学的两种不同的体裁。

但是,在历来的民间文学的编辑过程中,却有很多编辑者对这两种体裁区别不清,甚至混为一谈。

那么,两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刘墉民间资料卷》的编著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具体作品,最后的结论是: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从含义看不同民间传说是一种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指民间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

”它是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等有关的故事组成。

在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民间传说除了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广义的历史性外,还有和历史更为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民间传说,述说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表达人民的观点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传说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虽然在一部分作品中也可能包含有真实历史的成分,但归根到底,它还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许多传说把广泛的社会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者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表述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溶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而民间故事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也称“古话”、“说古”、“学古”、“瞎话”等等。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民间故事更加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与联惯性,因此,它也非常适合于口头讲述。

,民间故事的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有的则是创造者幻想出来的,其主人公或有名有姓,或者无名无姓,甚至还可以是被拟人化了的动植物,不一而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区别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按内容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类。

它有以下特征:
1.时代久远。

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

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

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2.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3.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二、动物故事。

1.以动物为主人公。

2.动物常被拟人化。

3.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三、生活故事。

1.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2.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

3.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4.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

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四、民间寓言。

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例如不少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