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区域地理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各大洲知识点

高考地理各大洲知识点

高考地理各大洲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应的地理考试。

在地理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各大洲的地理知识。

下面将对各大洲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覆盖面积广。

它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其中,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国家。

西亚地区包括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国家。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等国家。

亚洲的地理特点是多样性。

它包含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

亚洲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鄂尔多斯沙漠,以及最大的内陆湖——里海。

亚洲地区还由于气候的不同而出现了多种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沙漠等。

二、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也是人类起源的地方之一。

非洲地区包括北非、东非、中非和南非等地。

北非地区包括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利比亚等国家。

东非地区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中非地区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苏丹和喀麦隆等国家。

南非地区包括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和纳米比亚等国家。

非洲的地理特点是多样性。

它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及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非洲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和石油等。

非洲的气候也多样,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沙漠等。

三、欧洲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但对于人类历史文明的影响非常大。

欧洲地区包括西欧、北欧、东欧和南欧等地。

西欧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北欧地区包括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等国家。

东欧地区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家。

南欧地区包括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和土耳其等国家。

欧洲的地理特点是文化多样性。

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也是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源地。

高中地理四大洲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四大洲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四大洲知识点总结洲是地球表面上陆地的最高级划分单位,按陆地总体形状和位置可以分为四个洲: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

1.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它横跨东半球和北半球,地处北温带和热带交界处,是一个环太平洋地震带、火山带和台风带活跃的大陆。

亚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和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沙漠和盆地等多种地貌。

亚洲的重要自然地理特点有:喜马拉雅山脉、清江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高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儿茶山、比劳莱克、阿拉尔盆地等淡水资源;地中海气候带、草原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和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

亚洲的重要人文地理特点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古老文明遗址和不同新型城市、交通和沿海工业基地。

亚洲的重要生产活动有:农、林、牧业,战略矿藏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钢、黄金),原料工业和新型服务业。

2. 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仅次于亚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0%左右。

非洲横跨赤道,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几乎全部处于热带地区。

非洲地形复杂,包括沙漠、高原、平原等多种地貌。

非洲的重要自然地理特点有: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尼日河、刚果河等天然资源;干旱气候带、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等气候类型。

非洲的重要人文地理特点有:古埃及文明遗址,非洲各种部落和民族,塞内加尔、利比亚、莫桑比克等民族音乐和舞蹈;地中海式古典建筑、非洲丛林内的部落建筑、南部共和国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等。

非洲的重要生产活动有:农、林、牧业和矿业,各种矿产资源、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输出,新型的非洲电影、艺术和少数部落社区服务。

3. 欧洲欧洲地处东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8%。

欧洲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等多种地貌,其中阿尔卑斯山脉和乌拉尔山脉最为著名。

欧洲的重要自然地理特点有:莱茵河、多瑙河、阿尔卑斯山等天然资源;温带海洋气候、大陆气候、冰川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类型。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

亚洲的平原主要集中 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印度河平原等。
亚洲的沙漠主要集中 在西部地区,如塔克 拉玛干沙漠、戈壁沙 漠等。
亚洲的湖泊主要集中 在东部地区,如贝加 尔湖、鄱阳湖等。
亚洲的高原和山地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 西南部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被誉为“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位于 南亚
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
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相邻。
亚洲的海岸线漫长,拥有许多 重要的港口和航道。
3
亚洲的地形地貌
亚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 大陆,地形复杂多样, 包括高原、山地、平 原、沙漠、湖泊等。
亚洲的高原和山地主 要集中在中部地区, 如青藏高原、喜马拉 雅山脉等。
亚洲的水资源
亚洲拥有丰富的 水资源,包括河 流、湖泊、地下 水和冰川等
亚洲的河流包括 长江、黄河、湄 公河、恒河等, 这些河流为亚洲 的农业、工业和 生活提供了重要 的水源
亚洲的湖泊包括 贝加尔湖、青海 湖、洞庭湖等, 这些湖泊具有重 要的生态价值和 水资源价值
亚洲的地下水资源 也非常丰富,包括 地下水层、泉水和 地下河流等,这些 水资源为亚洲的农 业、工业和生活提 供了重要的补充水 源
喀喇昆仑山脉:位于南亚,是喜马拉雅山 脉的延伸
兴都库什山脉:位于南亚,是喜马拉雅山 脉的延伸
天山山脉:位于中亚,是帕米尔高原的延 伸
亚洲的平原和盆地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 平原
亚洲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亚洲的平原和盆地分布广泛, 包括但不限于:恒河平原、印 度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1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1

四川盆地 ;
中间高四周低 的特点;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____________
30°N
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平洋
80°E
北冰洋-西西伯利亚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 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洋
北 冰 洋
地形以高原和 山地为主
1.半球位置
赤道分南北
亚洲大部分位于 北
半球,

半球。
东经26度
北纬81度
西经169度
南纬11度
围 三 洋 , 连 两 洲 , 两 洲 隔
东 西 长 , 纬 度 广 , 世 界 最
白令海峡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 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冰洋
北 美 洲 欧洲
主要位于 北半球、 东半球
①鄂毕河②叶尼塞河③恒河④长江⑤幼发拉底河⑥湄公河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外部界限、内部分区)
2、自然环境:地形(地势
主要的高原 平原 山脉 盆地30N
80E)
水文(外流河、内流河、海洋)
气候(类型、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大洲 ——以亚洲为例
基本知识回顾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亚洲为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外部界限、内主要的高原 平原 山脉 盆地30N
80E)
水文(外流河、内流河、海洋)
气候(类型、特点)
亚洲
非 洲 印度洋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 三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以亚洲为例》课堂实录

《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以亚洲为例》课堂实录

《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以亚洲为例》课堂实录及点评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河流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认识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重点应落在关系上,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区域地理进行智能整合,学习时采用案例+规律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气候、地形及河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重点从地形对气候、地形对河流、气候对河流等三个方面展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2、理解亚洲地形、气候与水系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水系之间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地形、气候、水系三者之间关系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具体问题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面向的是高三正在一轮复习的学生,课程中涉及的大洲的基本概况在初中已经学过且在高二复习过,所以学生对于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分布及特点、河流的特征等知识较为熟悉,但对这几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整体性思维。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合作法四、教学过程导入:刚才给大家展示了一组美轮美奂的图片,其中有美丽的雪山冰川、河流塑造的三角美景、急石飞瀑、漂亮的老牛湾、寒冬冰封的河流等等,如果用我们地理术语来描述的话,这些图片给我们展示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以区域为载体,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我们先从最熟悉的亚洲入手。

让我们一起跟随地图灵动的线条,穿越多彩的亚洲。

(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识记亚洲的的基本自然特征2.理解并掌握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3.学会分析区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会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师:下面我们先从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出发,来开启我们的亚洲之旅。

亚洲

亚洲
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模式)
90° 80° 70° 60°
以白令海 峡与北美 洲为界 以乌拉尔山脉、乌 拉尔河、里海、大 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与欧 洲为界。
找一找
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界线。
一、亚洲的位置与范围 2.分区
北亚 西亚 中亚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习惯上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亚洲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地形特征
(1)描述维提 岛主要地形特征 并说出判断依据。
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
依据: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中部多高山。
阅读下列关于新几内亚岛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 峰查亚峰,海拔5 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 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下图为新几内亚岛简图。 (1)根据材料一、二 及所学知识描述新 几内亚岛的地形特 征,并分析其成因。
(1)特征:地形以山地高 原为主,山脉呈西北— 东南走向;地势中间高, 南北低;海岸线曲折; 多火山地震;沼泽广布。
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 壳抬升运动显著;地壳活动频繁;平原多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 洼。
(一)、地形
2.主要地形区: 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陆地最低点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苏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认识大洲(亚洲)

苏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认识大洲(亚洲)

3、亚洲气候
气候特点: (1)类型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降水特点:降水少,多集中在夏季。
气温特点:夏季温暖、冬季严寒,春秋季 短,年温差大。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分析
读三种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 量柱状图,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
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A
B
C
(1)填出地形区名称A伊朗高原 ,B 青藏高原 ,C
四川盆地 ;
中间高四周低 的特点;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____________
2、亚洲河流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思考
印度河 恒河
生地 怎形 黄河 样对 长江 的河 影流 湄公河 响会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产
最低月气温t(℃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2000mm 夏雨型750--1000mm 夏雨型>1500mm 少雨型<125mm 夏雨型>1000mm 冬雨型300--1000mm 年雨型>700mm 夏雨型500--600mm 少雨型<400mm
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位置特征 地形 地形 特征 地势 地貌 气候 气温 特征 降水 特征描述 经纬度、海陆、相对、半球位置 五种基本类型 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微观地形 最高、最低气温;气温日(年)较差
总量、时间长短、强度强弱、季节变化 光照、风 风力、风向
河流 水文特征 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 特征 水系特征 支流、流程、流域、流向、落差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一)地球与地图1 .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在地球仪上区分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记住重要的经纬线。

4 .能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读坡的陡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1 .记住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 .运用地图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认识区域(1)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① 能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③ 学会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存在的人口、发展等问题。

(2)认识地区(以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①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归纳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 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形、河流特点,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③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明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④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3)认识国家(以美国、日本、巴西为例)① 运用地图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②知道三个国家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③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某国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④ 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中国地理1.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 分类
事故应急预案 及响应缺陷
可能存在风险 (事故类别)
坍塌 其他伤害
LY/AQ -D-SG-14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显著危险
执行 5.2.2.1 /5.2.2.2/5.2.2.5
作业 类别
危险源描述
机械设备运行时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 作业 机械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 挖土深度超过 5m 或发现有地下水或土质 发生特殊变化情况时, 未采取防坍塌措施, 盲目冒险作业。机械作业破坏基坑支护系 统
4 劳动用品配备和穿戴要求
4.1 照《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规定,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防护用品,不得赤脚或 穿拖鞋,不得围围巾、围裙、戴手套。发辫应盘入工作帽内,穿紧身服装,袖口应扎紧。
5 作业过程安全要求
5.1 作业前准备
5.1.1 机具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应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及设备故 障排除等,非机械操作人员禁止开机。 5.1.2 操作人员必须经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闲病和有碍安全操作的疾病与生理缺陷,不得从 事此项操作。严禁酒后作业。 5.1.3 机械进入现场前,必须查明行驶路线上的桥梁、涵洞的通行高度和承载能力。严禁在桥面上急转向 和紧急刹车。通过桥洞前必须注意限高,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承载力不够的桥梁,事先应采取加固措施。 机械通过桥梁时,应采用低速档慢行,在桥面上不得转向或制动。 5.1.4 作业前,应查明施工场地明、暗设置物(电线、地下电缆、管道、坑道等)的地点及走向,并采用 明显记号表示。施工作业前,应根据安全技术交底确定地下管线、人防及其他构筑物情况和具体位置。严
表3 挖方深度在 5 米以内的基坑 (槽)或管沟的边坡最陡坡度 (不加支撑 )
岩土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LY/AQ -D-SG-14 5.3.1 作业完毕后,应积极清理场地和工作台面,收拾好作业工具并放在指定的安全位置,各操作开关放 置在空挡位置,人员离开时应切断配电箱电源并落锁。 5.3.2 班后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需要交接班时做好交接班记录。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LY/AQ -D-SG-14 在电杆附近取土时,对不能取消的拉线、地垄和杆身,应留出土台,土台大小可根据电杆结构、掩埋深度 和土质情况由技术人员确定。 机械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并应按照表 2 的规定留出安全距离。
表2 机械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 (kv)
<1 10 35 110
220
330

危险源 分类
违章作业 防护距离不够
无防护
未按规定佩戴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其他防护缺陷
可能存在风险 (事故类别)
机械伤害 触电
坍塌
物体打击、其他 伤害
LY/AQ -D-SG-14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执行 5.2.2.2 执行 5.2.2.3
显著危险
执行 5.2.2.7 /5.2.2.9
显著危险 执行 4.1
6 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1 报告和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安全 可行的办法救护作业人员脱离危险作业环境并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拨打 120医疗 急救、 119火灾报警等社会急救电话。报警时,应注意说明需救护人员的受伤部位、伤势情况及发生事件的 区域或场所等,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现场领导应及时启动项目部相应专项应急预案,开 展现场应急响应工作。
LY/AQ -D-SG-14
土石方机械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石方机械通用操作的危险源分析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要求、劳动用品配备和穿戴要 求、作业过程安全要求及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等安全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土石方机械通用安全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2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措施
6.2.1 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对症处理。如伤员发生休克呼吸停止,应就地平卧解 松衣扣,通畅气道,在确认胸部无骨折等伤害的情况下,立即采取按压胸部并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进行心 肺复苏( CPR)紧急措施。 6.2.2 创伤性出血:如伤者外部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 伤口,然后进行包扎。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 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尽快送至就近医疗机构处理。 6.2.3 骨折:有骨折者应先固定伤肢,伤员不应轻易翻转挪动,由医务人员处理。 6.2.4 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 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 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6.2.5 发生脊椎受伤: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 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 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00
作业距离
垂直方向 (m)
1.5 3.0 4.0 5.0
6.0
7.0
8.5
水平方向 (m)
1.5 2.0 3.5 4.0
6.0
7.0
8.5
在施工中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待符合作业安全条件时,方可继续施工: —— 填挖区土体不稳定、有坍塌可能。 —— 地面涌水冒浆,出现陷车或因雨发生坡道打滑。 —— 发生大雨、雷电、浓雾、水位暴涨及山洪暴发等情况。 —— 施工标志及防护设施被损坏。 —— 工作面净空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 —— 出现其它不能保证作业和运行安全的情况。
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 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当机械需回转工作时,机械操作人员应确认其回转半径内无人时, 方可进行回转作业。机上、机下人员应随时取得密切联系。 机械挖掘基坑时,如坑底无地下水,坑深在 5m 以内,其边坡坡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或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的 规定。挖土深度超过 5m 或发现有地下水或土质发生特殊变化情况时, 必须根据土质和深度采取防坍塌措施, 严禁盲目冒险作业。 挖掘基坑时,当坑底无地下水,坑深在 5m 以内,且边坡坡度符合表 3 规定时,可不加支撑。
3 危险源分析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要求
作业 类别
表1 危险源辨识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表
危险源描述
危险源 分类
可能存在风险 (事故类别)
土石方机械操作人员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和 安全操作培训合格并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违章作业 其他管理缺陷
触电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显著危险 执行 5.1.1
作业 类别
危险源描述
进行紧固、保养、润滑、检查等作业。机 械设备异常情况下继续作业。在施工中特 殊情况时未停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