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产线的平衡

4.1定义及专有名词术语

工厂的生产作业,常由各种不同功能的机器做各种加工处理,按顺序完成零件,再由零件装配成产品。使整个生产流程能顺利进行,没有停顿,等待或闲置现象,便是生产线平衡问题(Line Balancing Problem)。

工作站含量时间可简称工作站时间,例如在图4-1中,若A、B、C、D四站工作时间分别为20、30、50、30分,则D产品为每间隔50分钟,才能生产一单位,这是由于C站耗时50分,虽D站仅需30分,每一单位生产时,必须等待20分钟所致。同理A与B站也可闲置30分及20分,仍不延误每50分生产一单位D产品,由此可知生产一单位产品需时间多少,全由生产线工作站中工作含量时间最多者决定。这最多的工作时间,称为周期时间(Cycle Time),在本例中周期时间为50分钟,故生产率γ应为周期时间C的倒数,即C=1/γ。各站的闲时可由周期时间与该站工作时间之差表示。将各站间时总计,称为平衡滞延时间(Balance Delay Time)。

在图4-1中,若各站工作时间均相等,周期时间也与各站工作时间相同,各站均无闲时,也无平衡滞延时间,我们称此生产线已达百分之百或完全平衡(Perfect Balance)。如此,物料流动速度不变,各站工作顺序而下,也达到最高生产效率。事实上在实际作业中,完全平衡很难达到,总会有少许多余闲时出现,最简单办法是让空闲人员兼做一些间接性工作。

装配线(Assembly Line)依装配产品的数目可分为三类,如图4-2(a)(b)(c)所示。

(1)单产品装配线(Single-Model Assembly Line)即装配单项产品与零件;

(2)多产品批次装配线(Batch or Multimodel Assembly Line)即多项产品分别以批次装配完成,批量很大时,与单产品装配线无异,批量小时,则与后述多产品装配线相似;

(3)多产品装配线(Mixed-Model Assembly Line)为多项产品同时在装配线完成。

(a)单产品装配线

(c

)多产品装配线

(b

)多产品批次装配线

图4-2 装配线分类图

定义: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就是根据流水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组织的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

目的:对装配线实行平衡技术,其目的是使所设计的装配线所需工作地数最少,同时使各工作地作业间尽可能接近节拍,减少忙闲不均的现象,并符合高效率和按节奏生产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

例:某装配线有6道工序,其作业顺序和工序时间如下:(节拍为5分钟/件)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装配线的工作进行新的组合分析,重新组合工作地。

二、进行装配线平衡的内容(原则)

1 按工序先后顺序,合理地把作业分配给每一个工作地;

2 每个工作地综合作业时间要尽量接近节拍,并使装配线所设计工作地最少

3 各工作地空闲时间要少,工作地之间负荷均匀,以保证流水线时间损失最低

三、装配流水线节拍

节拍: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一般用r表示。

例:某流水线计划日产量为150件,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规定有21分钟停歇时间,计划不合格品率为2%,计算流水线节拍。

缺点:1 浪费了时间资源。

2 出现了忙闲不均的现象。

3 浪费了人力资源。

四、进行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1.确定装配流水线节拍,

2.计算装配线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S min,设t i为工序i的工作时间。

3.组织工作地。

(1)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2)每个工作地的工序时间之和(Tei)不能大于节拍(Tei

(3)各工作地的时间尽量接近或等于节拍(Tei→r)

(4)应使工作地数目最少

4.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

S , r 为理想状态的理论值,对装配线进行平衡,要使时间损失系数尽可能小。

图4- 时间损失示意图

4.2 生产线平衡所需考虑的因素

(1)生产线布置:

生产线的布置将影响平衡的改进,在现有生产线中,工具、夹具与小型设备等的调整,通常不列入生产线平衡作业中,唯传送带(Conveyors)大型设备等装置,不易改变位置,属于区域限制(Zoning Constraints)情形,对以后平衡改进作业,具有很大影响。所以生产新产品或建新厂时,也应注意工厂布置对生产线平衡影响的程度,通常最后对于主要装配线,尽可能使其接近完全平衡,并对区域或部门限制的情形,应尽量减少。

(2)产品的性质:

由于其工作要素的时间分配与先后次序相异,对生产线平衡具有不同的影响。Kilbridge与Wester两位调查研究,获得下列两点结论:(1)相同周期时间及其他情形同时,产品中工作要素时间短者数量多及时间长者数量少,越易获得平衡。(2)工作要素先后次序限制越少,也越易获得平衡。

(3)周期时间:

也是影响平衡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最佳周期时间依据Kilbridge与Wester两位的研究,应考虑有关产品成本的内外在因素,诸如学习成本,时间成本,滞延成本(Balance-delay Cost),需求量与生产率,工作人员缺勤与转换,各类设备成本,以及库存量成本等。事实上,周期时间常由生产率符合需求量决定,即

T

C q

=

(4-1)式中:C 为周期时间,T 为时间,q 表示在T 时间内的需求量。

将总工作含量时间除周期时间,若不为整数,显而易见,无法获得完全平衡。即使除尽,有时因工作要素先后次序关系,仍无法获得完全平衡。 (4)学习因素(Learning Factor ):

工作人员由于学习效应,时间越久,其工作经验增长后,所需处理作业时间渐减。所以某工作站原为瓶颈作业站,却渐渐变成非瓶颈作业站,因而整个生产线的周期时间也可能变短。 (5)个人行为因素:

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其技能高低,缺勤率大小,抱怨程度等个人行为因素,与工作环境及工作场所设计的优劣等外在因素,具有同等影响工作要素的时间长短的程度。由于个人操作时间,每次不尽相同,其事件分配的变异数也不尽相同。所以如何给予适当合宜的宽放时间(Allowances )应由工作研究分析者制定。 (6)其他因素:

在多产品批次装配线或多产品装配线时,对于某产品其平衡程度较优,对其他项产品平衡或较差。如何取舍,使达到两全其美,必须考虑很多因素。诸如不同产品作业的难易,不同生产率与需求量等,但通过以总成本为最后标准。此外生产线在实际情形中,常发生停工待料,或某工作站机器故障等情形,也需要迅速予以改正。

4.3 平衡生产线作业方法

生产线及装配线平衡(实际上,装配线也是生产线之一),除后述平衡理论与方法外,一般改进方法可由下述途径获得。

(1) 改良作业方法 (2) 改变机器速度

(3) 多种项目联合生产线

(4) 料堆或加班对付操作较慢机器 (5) 分割作业 (6) 移动操作员

(7) 增进工作人员绩效

4.4 平衡滞延理论

设C=周期时间

k P =第K 工作站含量时间,也就是第K 工作站处理时间,K=1、2、……、n

k D =第K 工作站的闲时。K=1、2、……、n

则总工作含量时间应为

1

n

k k P =∑

平衡滞延时间BD 应为

1

1

1

()n n n

k k k k k k BD D C P nC P =====-=-∑∑∑ (4-2)

若以百分率表示

1

nC ()10%0n

k

k P BD nC

=-=

⨯∑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